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371发布日期:2020-02-28 08:1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也随之高速发展,特别是无线充电技术也已经进入应用阶段。

目前的无线充电器虽然可以通过磁感应的方式实现对手机的无线充电,但是,无线充电器本身是需要通过充电线电连接市电的,无线充电器无法随意移动,需要根据充电线的长短来配合,这样就带来使用上的不方便。

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器的自由移动,摆脱充电线的干扰,可以在无线充电器的内部增加一块锂电池。普通的无线充电器即便在没有充电的状态下,发射线圈模组也在不停的扫描,当移动终端放到无线充电器上时,发射线圈模组扫描到移动终端内部的接收线圈时,就会相互耦合,实现无线充电。但是考虑到锂电池的电量有限,如果一直维持发射线圈模组的扫描,会导致内部带有锂电池的无线充电的电量损耗极快,造成了电量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无线充电器上设置一开关,当无线充电器没有连接外部供电(充电头)时,无线充电器的发射线圈模组不工作,避免耗电,当需要进行无线充电时,按下开关,无线发射线圈模组就会开始扫描,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未进行无线充电,则发射线圈模组停止工作。然而,这样的工作模式还是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在使用时这种无线充电器时需要进行一次额外的操作(打开开关),从而降低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无线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发射线圈模组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具有一充电表面,所述发射线圈模组正对所述充电表面设置,以对放置在所述充电表面上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储能单元,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和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检测元件;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器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从而使得所述储能单元开启为所述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元件为轻触开关或者霍尔开关,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器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触碰到所述检测元件;或者,所述检测元件为传感器,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器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轻触开关为机械轻触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无线充电器时,所述储能单元继续供电一段时间,所述发射线圈模组继续扫描,若在该段时间内未进行无线充电,则所述储能单元停止供电,所述发射线圈模组停止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手动控制所述储能单元开启为所述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充电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表面上设有一凸起,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凸起内或设置在所述凸起的表面;所述凸起为防滑垫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支撑板及连接至所述支撑板的靠撑板,所述充电表面位于所述靠撑板上,并且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充电表面的一端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部,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一凸起,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凸起内或设置在所述凸起的表面;所述凸起为防滑垫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在无线充电器内部增加储能单元,壳体上的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分别与储能单元和发射线圈模组电连接,储能单元为可充电电池。当没有连接外部电源的时候,电池可以独立给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在壳体上设置检测元件,当电子设备放到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触发检测元件,进而使得电池接收到该信号并开启供电,发射线圈模组开始工作;当电子设备离开无线充电器后,再次触发检测元件,发射线圈模组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多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例如平板式结构、立式结构或者可立可平式结构的无线充电器,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线充电,同时也能极大程度地节省电池电力,延长发射线圈模组的使用寿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用户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一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中无线充电器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10,该无线充电器10包括壳体12和容置于壳体12内的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储能单元18,壳体12上设有充电接口20和检测元件,充电接口20用于连接至外部电源,例如市电或移动电源等。壳体12具有一充电表面22,发射线圈模组14正对充电表面22设置,以对放置在充电表面22上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充电接口20与电路板16电连接,检测元件与电路板16电连接,电路板16分别与发射线圈模组14和储能单元18电连接。储能单元18可以为二次电池、电容器等器件。本实施方式中,储能单元18为锂电池。

当无线充电器1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储能单元18能够为无线充电器10供电,使其正常运转,从而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此时,无线充电器10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随意移动,而不受位置限制。当无线充电器10连接外部电源时,无线充电器10在给待充电设备充电的同时也给储能单元18充电;或者,无线充电器10连接外部电源时,单独给储能单元18充电。

当无线充电器1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检测元件可以由储能单元18供电。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器10上进行无线充电时,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待充电设备,从而使得储能单元18为电路板16和发射线圈模组14供电进而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中,检测元件可以为轻触开关,或者是霍尔开关,也或者是传感器,轻触开关例如为机械轻触开关,传感器例如为压力传感器。

当检测元件为轻触开关或霍尔开关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电子设备放在无线充电器10上之后,储能单元18接收到这个检测信号后开启供电,从而为电路板16(实际上为设置在电路板16上的发射线圈模组14)和发射线圈模组14供电,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优点在于,不耗电。当电子设备放到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时,电子设备不可避免的触碰到检测元件,从而使得储能单元18接收到该信号开启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开始工作。

当检测元件为传感器时,当传感器检测到电子设备放在无线充电器上之后,传感器会将这个信号发送给电路板16上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控制储能单元18开启供电从而为电路板16(实际上为设置在电路板16上的发射线圈模组14)和发射线圈模组14供电,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传感器需要持续供电,因而也会带来储能单元18的持续耗电,但是相对而言,传感器的耗电会比发射线圈模组14的耗电要低,且其优点在于,使用起来更为灵敏、方便,不易损坏。

当电子设备离开无线充电器10时,再次触发检测元件,此时储能单元18不会马上停止供电,储能单元18会继续供电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可自行设置,例如5分钟,发射线圈模组14继续扫描,当在该段时间内未进行无线充电,则储能单元18停止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停止工作。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元件为机械轻触开关。

壳体12上还设有手动开关,该开关连接至电路板16,用于在充电接口20未连接外部电源时手动控制储能单元18的开启,即需要使用无线充电器10充电时,手动打开手动开关,储能单元18开始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开始工作并充电。发射线圈模组14工作一段时间后若一直未能实现无线充电,则储能单元18停止供电。所述待充电设备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能够接受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为手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的无线充电器。下面列举两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平板式结构。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壳体12包括相互闭合在一起的上壳体部24和下壳体部26,上壳体部24具有容纳腔28,下壳体部26盖合至容纳腔28。发射线圈模组14、电路板16和储能单元18均设置在容纳腔28内,充电表面22位于上壳体部24的上表面上,充电接口20设置在上壳体部24的侧边上。上壳体部24的下侧表面上环设有若干散热孔30。

储能单元18、电路板16和发射线圈模组14依次层叠设置,其中储能单元18靠近壳体12的底部,即下壳体部26设置,发射线圈模组14靠近充电表面22设置。检测元件为机械轻触开关。充电表面22上设有一凸起21,凸起21例如为防滑垫块,检测元件设置在凸起21内或者设置在凸起21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检测元件设置在凸起21内。当手机放置到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时,手机的背面触碰挤压凸起21,触发检测元件,使得储能单元18开启供电并通过电路板16控制发射线圈模组14开始工作,为手机无线充电。当手机离开无线充电器10时,再次触发检测元件,此时储能单元18不会马上停止供电,储能单元18会继续供电一段时间,发射线圈模组14继续扫描,当在该段时间内未进行无线充电,则储能单元18停止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也可以是其他布置方式(图未示出)。例如,将电路板设计成圆环状,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形通孔,将发射线圈模组设置在圆形通孔内,发射线圈模组和电路板层叠在电池上方,即,电池靠近壳体的底部,即下壳体部设置,发射线圈模组和电路板靠近充电表面设置。

在如图4-6所示的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10为立式结构。更具体地,壳体12包括支撑板32及一体连接至支撑板32上的靠撑板34,靠撑板34倾斜设置在支撑板32上,充电表面22位于靠撑板34的倾斜表面上。支撑板32还包括底盖36,底盖36盖设在支撑板32的底部。储能单元18和电路板16设置在支撑板32内,例如,电路板16层叠在储能单元18上方,发射线圈模组14设置在靠撑板34内靠近充电表面22的位置。手动开关设置在底座32的侧壁上,手动开关包括按钮37和用于容置按钮37的开关槽38。

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为单线圈,但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线圈模组14也可以采用双线圈或三线圈,或者更多线圈。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储能单元18设置在支撑板32内,发射线圈模组14和电路板16设置在靠撑板34内,其中发射线圈模组14设置在靠撑板34内靠近充电表面22的位置。

检测元件为机械轻触开关。支撑板32靠近充电表面22的一端向上突起形成用于支撑手机的支撑部33,检测元件设置在支撑部33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部33上设有一凸起23,凸起23例如为防滑垫块,检测元件设置在凸起23内或者设置在凸起23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检测元件设置在凸起23内。当手机放置到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时,手机的底部放置在凸起23上,进而挤压检测元件,触发检测元件使得储能单元18开启供电并通过电路板16控制发射线圈模组14开始工作,为手机无线充电。当手机离开无线充电器10时,再次触发检测元件,此时储能单元18不会马上停止供电,储能单元18会继续供电一段时间,发射线圈模组14继续扫描,当在该段时间内未进行无线充电,则储能单元18停止供电,发射线圈模组14停止工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元件也可以设置在充电表面22上。

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元件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元件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满足手机放置到无线充电器10上充电时手机能够触发检测元件,手机离开无线充电器10时再次触发检测元件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在无线充电器内部增加储能单元,壳体上的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电路板分别与储能单元和发射线圈模组电连接,储能单元为可充电电池。当没有连接外部电源的时候,电池可以独立给电路板和发射线圈模组供电,真正实现了无线充电。在壳体上设置检测元件,当电子设备放到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触发检测元件,进而使得电池接收到该信号并开启供电,发射线圈模组开始工作;当电子设备离开无线充电器后,再次触发检测元件,发射线圈模组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多种形态的无线充电器,例如平板式结构、立式结构或者可立可平式结构的无线充电器,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无线充电,同时也能极大程度地节省电池电力,延长发射线圈模组的使用寿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用户体验,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