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相关技术领域,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空调制造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电机在空调内部的安装方式,尤为重要。其中,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实现与空调箱体的安装连接。现有技术中空调内机的电机支架,通过电机支架的卡扣部位,与卡箍扣住,再螺钉拧紧。现有技术的电机支架为径向安装,对于轴向安装的电机无法适用。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安装电机1,电机支架包括支架2、减震件3、加强件4、卡箍5等部件,通过上述部件可以实现电机的径向安装。同时,现有技术的电机支架零部件较多,维修拆装步骤繁琐。现有技术的电机支架的安装作业步骤如下:1、将减震件与加强件套在电机本体上,电机本体放在电机支架上;2、将一侧卡箍倒扣在电机支架卡扣部位,拧紧螺钉,再安装另一侧;3、两人配合作业,一人将预装好的电机组件举放至安装位置,另一人拧紧螺钉,安装完成。可见,现有技术的电机支架除了不能实现电机的轴向安装之外,电机的拆装过程也不够便捷,作业难度高、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包括一支承件和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承件可拆卸的连接,电机和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承件和待安装面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承件通过挂钩结构挂接,并通过经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支承件上还设置一免拆螺钉,所述免拆螺钉固定所述连接件的同时起到限位指示的作用,方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承件的拆装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包括一支承件、一连接件以及一紧固组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承件挂接,所述支承件电机与所述连接件结合安装,所述支承件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紧固组件穿透所述连接件及所述支承件,限位固定所述连接件及所述支承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连接板和一电机连接板,所述电机连接板和所述连接板板面垂直的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承件连接,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承件连接处具有两个挂钩,所述支承件上与两个挂钩对应位置分别具有两个悬挂孔,两个所述挂钩通过两个所述悬挂孔与所述支承件挂接。
优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一免拆螺钉,所述免拆螺钉与所述支承件连接,且所述免拆螺钉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位置;所述连接板上与所述免拆螺钉对应位置设置一免拆螺钉孔,所述免拆螺钉孔一端具有一大孔径端和一小孔径端,所述大孔径端的孔径大于所述免拆螺钉的最大截面直径,所述小孔径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免拆螺钉的最大截面直径且大于所述免拆螺钉的最小截面直径,当所述免拆螺钉移动至所述小孔径端时,旋紧所述免拆螺钉。
优选地,所述紧固组件包括两个紧固螺钉,所述连接板上设置两个连接板紧固螺钉孔,所述支承件上对应两个所述紧固螺钉孔的位置设置两个支承板紧固螺钉孔,两个所述连接板紧固螺钉孔和两个所述支承板紧固螺钉孔对齐时,两个所述紧固螺钉分别旋入两组连接板紧固螺钉孔和支承板紧固螺钉孔。
优选地,所述电机连接板中部具有一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连接板上环绕所述电机安装孔设置若干电机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支承件为包括一体化的一个支承板和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承板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板均垂直于所述支承板平面,且两个所述支板朝相同方向延伸,所述支承板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两个所述支板与待安装面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板远离所述支承板的一端分别弯折形成两个支脚板,两个所述支脚板共面,且两个所述支脚板与所述支承板平行,两个所述支板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支脚板与待安装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的优点在于:所述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采用分体式结构,分别连接待安装面和电机后在结合安装,安装拆卸均较为便捷;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承件采用挂钩结构进行连接,并通过一免拆螺钉及若干紧固螺钉进行限位固定,能够实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承板的快速拆装,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固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松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的支承件和连接件分离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连接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种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包括一支承件10、一连接件20以及一紧固组件30,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支承件10可拆卸的连接,电机与所述连接件20结合安装,所述支承件10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紧固组件30包括若干螺钉,所述紧固组件30穿透所述连接件20及所述支承件10,限位固定所述连接件20及所述支承件10。所述支承件10和所述连接件20的连接处具有相互配合的挂钩结构,所述连接件20通过所述挂钩结构与所述支承件10卡合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承件10为u形槽状,所述支承件10包括一体化的一个支承板11和两个支板12,两个所述支板12分别位于所述支承板11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板12平面均垂直于所述支承板11平面,且两个所述支板12朝相同方向延伸。所述支承板11与所述连接件20可拆卸的连接。两个所述支板12远离所述支承板11的一端分别弯折形成两个支脚板121,两个所述支脚板121共面,且两个所述支脚板121与所述支承板11平行,两个所述支板12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支脚板121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支脚板121与待安装面的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
所述连接件20包括一连接板21和一电机连接板22,所述电机连接板22和所述连接板21板面垂直的连接,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支承板11连接,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板22连接。具体的,所述电机连接板22中部具有一电机安装孔221,所述电机安装孔221的形状尺寸按照需要安装的电机进行设置。电机穿过所述电机安装孔221的与所述电机连接板22连接。所述电机连接板22上环绕所述电机安装孔221设置若干电机固定孔222,便于电机的安装固定。所述紧固组件30穿透所述连接板21和所述支承板11,对所述连接板21和所述支承板11形成限位固定。
结合图3和图4可见,所述紧固组件30包括一免拆螺钉31和两个紧固螺钉32,所述免拆螺钉31与所述支承板11连接。所述连接板21上与所述免拆螺钉31对应位置设置一免拆螺钉孔211,所述免拆螺钉孔211一端具有一大孔径端和一小孔径端,所述大孔径端的孔径大于所述免拆螺钉31的最大截面直径,所述小孔径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免拆螺钉31的最大截面直径且大于所述免拆螺钉31的最小截面直径。所述免拆螺钉31能够通过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大孔径端穿过所述免拆螺钉孔211,所述连接板21即可相对于所述支承板11滑动至所述免拆螺钉31到达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小孔径端,旋紧所述免拆螺钉31即可实现固定限位。所述连接板21上设置两个连接板紧固螺钉孔213,所述支承板11上对应两个所述紧固螺钉孔213的位置设置两个支承板紧固螺钉孔112。当所述免拆螺钉31到达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小孔径端时,两个所述连接板紧固螺钉孔213和两个所述支承板紧固螺钉孔112对齐,通过两个所述紧固螺钉32分别旋入两组连接板紧固螺钉孔213和支承板紧固螺钉孔112,形成限位固定。
所述连接板21上还设置两个挂钩212,两个所述挂钩212朝向所述支承板11的方向凸出所述连接板21,两个所述挂钩212互相平行。所述支承板11上对应两个所述挂钩212的位置设置两个悬挂孔111,所述悬挂孔111的形状与其对应的所述挂钩212相同。当所述免拆螺钉31通过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大孔径端穿过所述免拆螺钉孔211时,两个所述挂钩21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悬挂孔111,并凸出所述支承板11远离所述连接板21的一面。当所述免拆螺钉31相对于所述免拆螺钉孔211滑动到达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小孔径端过程中,两个所述挂钩212分别相对于两个所述悬挂孔111滑动,直至两个所述挂钩212均通过两个所述悬挂孔111与所述支承板11卡合连接,实现所述连接板21和所述支承板11通过挂钩结构连接。
采用所述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加工电机安装在待安装面上的过程为:首先,将所述支承件10通过所述支板较121与待安装面连接,并将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板22固定连接;之后操纵所述连接板,使得所述免拆螺钉31穿过所述免拆螺钉孔211,且两个所述挂钩212分别穿过两个所述悬挂孔111,此时所述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如图2所示状态,即松开状态;推动所述连接件20相对于所述支承件10滑动,所述免拆螺钉31相对于所述免拆螺钉孔211滑动到达所述免拆螺钉孔211的小孔径端,旋紧所述免拆螺钉31,两个所述挂钩212分别相对于两个所述悬挂孔111滑动至与所述支承板11卡合连接,此时两个所述连接板紧固螺钉孔213和两个所述支承板紧固螺钉孔112对齐,通过两个所述紧固螺钉32分别旋入两组连接板紧固螺钉孔213和支承板紧固螺钉孔112,此时所述用于电机轴向安装的支架如图1所示状态,即固定状态,完成了电机的安装。
通过所述免拆螺钉31、两个所述挂钩212以及两个所述紧固螺钉32的限位固定,所述连接件20和所述支承件10能够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且通过挂钩及免拆螺钉的形式实现连接,电机的安装和拆卸均可由一人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