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电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5438发布日期:2020-01-07 09:31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电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箱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防触电电表箱。



背景技术:

电表箱是用来计量电能的低压配电设备,箱体采用不锈钢制成,可安装在室外或者室内,内部安装开关、互感器、计量电度表等元器件,在工作人员对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检验安检时,都需要先将电表箱的箱门打开,但是目前在不知道电表箱是否漏电的情况下打开箱门,若是有漏电,容易造成工作人员触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电表箱,以克服现有技术目前在不知道电表箱是否漏电的情况下打开箱门,若是有漏电,容易造成工作人员触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触电电表箱,包括有箱体1,所述箱体1上转动连接有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上设有漏电提示器3,所述漏电提示器3包括有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两侧边分别贯穿有活动孔32,所述活动孔32内均嵌套有导向杆33,所述导向杆33的一端固定于箱门2上,所述导向杆33的另一端固定有螺钉333,所述螺钉333的直径大于活动孔32的孔径,所述导向杆33上均嵌套有压缩弹簧34,所述压缩弹簧34的一端支撑于箱门2上,所述压缩弹簧34的另一端支撑于壳体31上,所述壳体31的中心部分贯穿有通孔35,所述通孔35靠近箱门2的一端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块351,所述通孔35靠近箱门2的一端嵌套有导电块36,所述导电块36朝向通孔35内侧的一端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卡块361,所述限位块351可将卡块361卡在通孔35内,所述卡块361的另一面贴合有电阻37,所述电阻37的另一面贴合有氖管38,所述氖管38的另一端接触有导电弹簧39,所述导电弹簧39的另一端接触金属端盖310,所述金属端盖310固定在通孔35远离限位块351的一端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块36与卡块361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均为可导电金属。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杆33靠近箱门2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331,所述内螺纹孔331与螺纹杆33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32远离导向杆33的一端固定于箱门2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箱门2上设置有漏电提示器3,工作人员在需要检测电表箱时,可通过按压壳体31,使壳体31内的导电块36接触箱门2,若此时电表箱有漏电的现象时,电通过电阻37和氖管38后,氖管38便接通电源亮起,通过氖管38的亮灯可提醒工作人员此时的电表箱有漏电现象,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开启箱门2时发生触电,在电阻37的作用下,能够使通过的电流很小,以确保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感受不到触电感,在导电弹簧39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保证氖管38与金属端盖310的导电效果,在压缩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可保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壳体31始终向远离箱门2支撑出,在螺钉333的作用下,可将壳体31限制在导向杆33内,避免壳体31脱离导向杆3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3所示,一种防触电电表箱,包括有箱体1,所述箱体1上转动连接有箱门2,所述箱门2上设有锁扣4,通过锁扣4可将箱门2锁紧或者开启。

如附图1至3所示,所述箱门2上设有漏电提示器3,所述漏电提示器3包括有壳体31,其中壳体31为绝缘材料制成,可以是塑料制成,所述壳体31的两侧边分别贯穿有活动孔32,所述活动孔32内均嵌套有导向杆33,其中导向杆33为绝缘体材料制成,可以是橡胶做成,所述导向杆33的一端固定于箱门2上,所述导向杆33靠近箱门2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331,所述内螺纹孔331与螺纹杆33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332远离导向杆33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箱门2上;所述导向杆33的另一端固定有螺钉333,所述螺钉333的直径大于活动孔32的孔径,在螺钉333的作用下,可将壳体31限制在导向杆33内,避免壳体31脱离导向杆33;所述导向杆33上均嵌套有压缩弹簧34,所述压缩弹簧34的一端支撑于箱门2上,所述压缩弹簧34的另一端支撑于壳体31上,在压缩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可保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壳体31始终向远离箱门2支撑出;所述壳体31的中心部分贯穿有通孔35,所述通孔35靠近箱门2的一端设有向内凸出的限位块351,所述通孔35靠近箱门2的一端嵌套有导电块36,所述导电块36朝向通孔35内侧的一端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卡块361,其中导电块36与卡块361为一体化结构,并且均为可导电金属,所述限位块351可将卡块361卡在通孔35内;所述卡块361的另一面贴合有电阻37,所述电阻37的另一面贴合有氖管38,所述氖管38的另一端接触有导电弹簧39,所述导电弹簧39的另一端接触金属端盖310,在导电弹簧39的作用下,能够保证氖管38与金属端盖310的导电效果,其中导电弹簧39可将氖管38向箱门2的方向顶出,从而使导电块36始终朝向箱门2的一侧向外顶出;所述金属端盖310固定在通孔35远离限位块351的一端上。

如附图1至3所示,在安装时,先将导电块36与卡块361嵌套于通孔35内,接着将电阻37放入通孔35内,使电阻37贴合于卡块361上,再将氖管38套入通孔35内,使氖管38的一端贴合于电阻37上,将导电弹簧39嵌套于通孔35内,使导电弹簧39的一端贴合于氖管38的另一端上,最后将金属端盖310嵌套入通孔35内,使金属端盖310套入通孔35的一端接触导电弹簧39的另一端上,再将金属端盖310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31上,接着将导向杆33设有内螺纹孔33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杆332上,再将压缩弹簧34嵌套在导向杆33上,然后将导向杆33嵌套于壳体31两侧的活动孔32内,再通过螺钉拧进导向杆33的另一端上,将壳体31限制在导向杆33上,此时压缩弹簧34的一端支撑于箱门2上,另一端支撑于壳体31上;其中电阻37为现有技术中的电阻,其电阻的阻值在10兆欧以上,能够使通过的电流很小,以确保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感受不到触电感。

如附图1至3所示,工作人员在需要检测电表箱时,开启箱门2前,只需将壳体31向箱门2的一侧推进,此时压缩弹簧34便被壳体31压缩,壳体31带动导电块36朝向箱门2的一侧移动,直到导电块36接触到箱门2后,继续推进,使导电块36被挤压进通孔35内,此时导电块36便带动电阻37向通孔35内移动,同时电阻37便带动氖管38移动,将导电弹簧39压缩起来,若此时电表箱出现漏电的现象,漏出的电便通过箱门2传导至导电块36,导电块36便将漏出的电传导至电阻37和氖管38上,通过电阻37的作用,使此时的电流进人体,此时人体感受不到电,该电便通过人体流入地下,此时氖管38通电便亮起,可提醒工作人员,此时电表箱有漏电的现象,便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开启箱门时发生触电现象。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