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2217发布日期:2020-01-10 15:4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由于一些配电柜的高度较高,工作人员在检查或维修其内部零件时,需要踮起脚尖或自己携带小凳子并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对配电柜高处的零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对配电柜高处的零件进行检修的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包括柜体以及铰接于柜体上的柜门,定义柜体上供柜门铰接的侧壁为铰接壁,还包括:固定杆以及滑块;柜门转动至与铰接壁相平行后,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式设于铰接壁和柜门上,固定杆位于铰接壁和柜门的同侧;滑块竖向滑动装配于柜门内侧,柜门上竖向开设有与滑块相滑动适配的滑槽;滑块背向柜门的一侧铰接有垫板;垫板和柜门之间设有驱动垫板朝向或背向柜门转动的转动组件;

转动组件包括套筒、第一螺杆以及第二螺杆;套筒的内壁侧相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套筒内一种旋向的螺纹处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套筒内另一种旋向的螺纹处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第一螺杆背向套筒的一端铰接于垫板的竖直侧,第二螺杆背向套筒的一端铰接相连有竖向滑动装配于柜门内侧上的滑移块,柜体上竖向开设有与滑移块相滑动适配的滑移槽;

垫板水平时,滑移块朝向地面的一侧抵接于滑移槽靠近地面一侧的内壁上,垫板背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2米至0.4米之间;垫板贴合于柜门内壁上,且相对于垫板水平,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旋入套筒内的长度保持一致时,滑移块背向地面的一侧抵接于滑移槽远离地面一侧的内壁上,滑移块朝向地面的一侧与滑移槽靠近地面的一侧之间形成间隙;柜门上设有对间隙进行填充或解除对间隙的填充的填充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站在垫板上对配电柜进行维修时,方案一:旋转套筒,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同时伸出套筒,滑移块始终抵接在滑移槽下端的内壁上,此时垫板水平,即可;方案二:不对套筒进行旋转,垫板竖直时,滑移块的上端抵接在滑移槽上端的内壁上,此时通过填充机构解除对间隙的填充,朝向地面转动垫板,带动滑移块沿滑移槽竖直向下滑动,直至滑移块的下端抵接在滑移槽下端的内壁上,同时垫板水平;当将垫板收纳贴合在柜门内壁上时,方案一:对套筒进行旋拧,使得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完全旋入套筒内,直至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相抵接,此时套筒轴线竖直,垫板即从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方案二:相对于垫板水平时,不对套筒进行旋转,朝向柜门转动垫板,进而带动滑移块沿滑移槽竖直向上滑动,直至滑移块上端抵接在滑移槽上端的内壁上,此时垫板贴合在柜门内壁上,此时填充机构工作,对滑移块和滑移槽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填充,进而实现将垫板竖直固定在柜门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对配电柜高处的零件进行检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填充机构包括:安装槽、填充板以及动力组件;安装槽开设于滑移槽的内壁上,安装槽竖向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间隙竖向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填充板水平滑动装配于安装槽内,填充板靠近地面一侧与填充板远离地面一侧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安装槽远离地面一侧与安装槽靠近地面一侧之间的垂直距离;动力组件设于安装槽内并用于驱动填充板从安装槽中伸出或驱动填充板缩回安装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设定为动力组件以及填充板提供安装基础,动力组件工作,进而驱动填充板从安装槽中伸出后伸入间隙中,或者驱动填充板从间隙中抽离出后缩回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槽朝向柜门内壁的一侧贯穿,动力组件包括气缸以及伸缩杆,气缸的活塞端水平并与伸缩杆的端部相连,伸缩杆远离气缸的一端设于填充板背向滑移槽的一侧,气缸远离伸缩杆的一侧设于安装槽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动力组件进行安装;动力组件工作时,气缸活塞端的伸缩带动伸缩杆的伸缩,从而推动填充板从安装槽中伸出或缩回安装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完全旋入套筒后,套筒轴向竖直,垫板贴合在柜门内壁上,滑移块朝向地面的一侧抵接在滑移槽靠近地面一侧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能够通过两个方案解决垫板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的转化,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对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设于柜门内壁上,垫板水平时,支撑杆背向地面的一侧与垫板朝向地面的一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垫板水平时,对垫板的支撑强度进行提高,进而使得垫板能够承受的重量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竖向滑动装配于柜门内侧,支撑杆朝向柜门内侧的一侧设有滑动块,柜门上竖向开设有与滑动块竖向滑动适配的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驱动滑动块沿滑动槽竖向滑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垫板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能够进行调整,驱动组件工作,驱动滑动块沿滑动槽竖向滑动,同时带动滑移块沿滑移槽竖向滑动,滑块沿滑槽竖向往返滑动,从而实现对垫板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能够根据工人实际的身高再次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丝杆,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端部相连,丝杆竖直置于滑动槽中,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转动装配于滑动槽内壁上,电机设于滑动槽内壁上,丝杆与滑动块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电机输出轴的正反转动带动丝杆的正反转动,丝杆的正反转动带动滑动块沿滑动槽竖向往返滑动,进而同时带动滑块沿滑槽竖向往返滑动,以及滑移块沿滑移槽竖向往返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杆的两端相对开设有通孔,铰接壁以及柜门上相对应设置与通孔直径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穿过通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柜门固定在铰接壁上时,将螺栓依次穿通孔后旋入螺纹孔中,即可实现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柜体以及柜门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固定杆、滑块、滑槽、滑移块、滑移槽、转动组件以及填充机构的设定,实现了通过两种方案实现将垫板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之间进行转化,进而使得工人能够站在垫板上对配电柜高处的零件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垫板水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相对于垫板水平时,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完全旋入套筒后,垫板竖直贴合在柜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相对于垫板水平时,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旋入套筒的长度未变,垫板竖直贴合在柜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柜门;3、固定杆;31、螺栓;41、垫板;42、滑块;43、滑槽;44、转动组件;441、套筒;442、第一螺杆;443、第二螺杆;444、滑移块;445、滑移槽;5、填充机构;51、安装槽;52、填充板;53、动力组件;531、气缸;532、伸缩杆;61、支撑杆;62、滑动块;63、滑动槽;7、驱动组件;71、电机;72、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工人进行维修的配电柜,包括柜体1以及柜门2。柜门2通过合页铰接安装在柜体1上。定义柜体1上供柜门2铰接的侧壁为铰接壁。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在柜门2转动至与铰接壁平行后,将柜门2固定在柜体1上。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固定杆3、通孔(图中未示出)、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以及螺栓31。固定杆3呈矩形体状。通孔呈圆柱体状,通孔共两个,通孔在固定杆3的两端相对开设。螺纹孔在铰接壁朝向柜体1的一侧以及铰接壁的内侧均开设有,两螺纹孔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柜门2与铰接壁平行时,两螺纹孔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两通孔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螺栓31共两个。将固定杆3上的两个通孔分别与两个螺纹孔对准,将两个螺栓31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最终两个螺栓3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实现对柜门2和铰接壁之间的固定。

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为了使垫板41能够水平展开或竖直贴合收纳在柜门2内侧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垫板41、滑块42、滑槽43以及转动组件44。滑块42共两个,滑块42在垫板41的两侧相对设置,滑块42竖向滑动连接在柜门2内侧;滑槽43竖向开设在柜体1内壁上,滑槽43与滑块42竖向滑动连接,滑块42抵接在滑槽43内壁上;垫板41呈矩形体状,垫板41铰接安装在滑块42背向滑槽43的一侧;转动组件44安装在垫板41和柜门2之间,转动组件44的作用为:驱动垫板41朝向或背向柜门2转动。

结合图1和图3所示,转动组件44共两组,两组转动组件44分别安装在垫板41与自身铰接侧相邻的两竖直侧上,转动组件44包括:套筒441、第一螺杆442、第二螺杆443、滑移块444以及滑移槽445。

套筒441呈圆环体状,套筒441的内壁侧相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即:左螺纹和右螺纹;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关于套筒441的中点相对称设置,第一螺杆442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441的左螺纹处,第一螺杆442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垫板41的竖直侧,第二螺杆44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441的右螺纹处,第二螺杆443的另一端与滑移块444铰接连接;滑移槽445竖向开设在柜体1上,滑移块444竖向滑动连接在滑移槽445中,滑移块444抵接在滑移槽445内壁上。

垫板41水平时,滑移块444的下侧抵接在滑移槽445下侧的内壁上,第一螺杆442轴线倾斜,第一螺杆442的一端位于垫板41的竖直侧,第一螺杆44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441内壁的左螺纹处且位于套筒441端部;第二螺杆443的一端位于滑移块444上,第二螺杆44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套筒441内壁的右螺纹处且位于套筒441端部。

本实施例中,垫板41水平时,垫板41远离地面一侧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4米;在其他实施例中,垫板41水平时,垫板41远离地面一侧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还可以为0.2米、0.25米、0.3米或0.35米。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垫板41贴合在柜门2内侧时(注:相对于垫板41水平,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发生改变),滑移块444的下侧抵接在滑移槽445下侧的内壁上,第一螺杆442、第二螺杆443以及套筒441,三者轴线竖直,第一螺杆442与套筒441的左螺纹处完全螺纹连接,第二螺杆443与套筒441的右螺纹处完全螺纹连接,第一螺杆442置于套筒441内的一端与第二螺杆443置于套筒441内的一端相抵接;此过程中,通过旋拧套筒441,进而驱动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同时旋入套筒441中。

结合图6和图7所示,相对于垫板41水平,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保持不变,垫板41贴合在柜门2内壁上时;滑移块444的上端与滑移槽445上端的内壁相抵接,滑移块444的下端与滑移槽445下端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此时,为了对滑移块444沿滑移槽445的滑槽43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填充机构5,填充机构5的作用为:对间隙进行填充或解除对间隙的填充。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填充机构5包括:安装槽51、填充板52以及动力组件53。安装槽51开设在滑移槽445竖直的内壁上;填充板52呈矩形体状,填充板52水平滑动连接在安装槽51内,填充板52抵接在安装槽51内壁上;填充板52竖向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间隙竖向两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动力组件53安装在安装槽51内壁与填充板52背向间隙一侧之间,动力组件53的作用为:驱动填充板52从安装槽51中伸出或驱动填充板52缩回安装槽51中。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动力组件53包括:气缸531以及伸缩杆532。气缸531活塞端水平,气缸531的底端安装在安装槽51远离间隙一侧的内壁上,伸缩杆532水平,伸缩杆532的一端与气缸531活塞端相连,伸缩杆532的另一端与填充板52背向间隙的一侧相连。

结合图6和图7所示,为了提高垫板41水平时的固定强度,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支撑杆61。支撑杆61水平,支撑杆61共两个并在柜门2内壁上间隔设置,垫板41水平时,支撑杆61背向地面的一侧与垫板41朝向地面的一侧相抵接。

结合图6和图7所示,为了在垫板41水平时,改变垫板41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滑动槽63、滑动块62以及驱动组件7。

滑动块62安装支撑杆61朝向柜门2的一侧,滑动槽63竖向开设在柜门2上,滑动块62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槽63内,驱动组件7安装在滑动槽63内,驱动组件7的作用为:驱动滑动块62沿滑动槽63竖向滑动。

驱动组件7包括电机71以及丝杆72。电机71安装在滑动槽63下端的内壁上,电机71输出轴竖直向上,丝杆72竖直置于滑动槽63中,丝杆72的一端与电机71输出轴相连,丝杆72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滑动槽63内壁上,丝杆72与滑动块62螺纹连接。在垫板41水平时,支撑杆61与垫板41下表面相抵接,此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支撑杆61沿滑动槽63向下滑动,即支撑杆61下表面与电机71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的长度大于垫板41水平时的厚度。

滑块42、滑槽43、滑移块444、滑移槽445、滑动块62以及滑动槽63的水平截面均呈t形或燕尾型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为了使垫板41从竖直变成水平时:

方案一(垫板41水平以及垫板41竖直时,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未发生改变):

气缸531工作,其活塞端收缩,进而带动填充板52缩回安装槽51中,朝向地面转动垫板41,进而带动滑移块444沿滑移槽445向下滑动,直至滑移块444下端抵接在滑移槽445下端的内壁上,垫板41水平。

方案二(垫板41水平以及垫板41竖直时,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发生改变):旋转套筒441,使得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同时旋出套筒441,滑移块444下端始终抵接在滑移槽445下端的内壁上,垫板41水平。

为了使垫板41从水平变成竖直时:

方案一(垫板41水平以及垫板41竖直时,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未发生改变):

背向地面转动垫板41,进而带动滑移块444沿滑移槽445向上滑动,直至滑移槽445上端抵接在滑移槽445上端的内壁上,垫板41贴合在柜门2内壁上;气缸531工作,其活塞端伸长,进而带动填充板52伸入安装槽51中,卡接在滑移槽445与滑移槽445内壁之间。

方案二(垫板41水平以及垫板41竖直时,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旋入套筒441的长度均发生改变):旋转套筒441,使得第一螺杆442和第二螺杆443同时旋入套筒441,滑移块444下端始终抵接在滑移槽445下端的内壁上,直至套筒441轴线竖直,垫板41即可贴合在柜门2内壁上。

当在垫板41水平时,对垫板41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改变时:

电机71工作,电机71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丝杆72的正反转,进而带动滑动块62沿滑动槽63竖向滑动,同时带动滑块42沿滑槽43竖向往返滑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