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防冷凝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0407发布日期:2020-02-18 14:49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防冷凝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电机防冷凝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都存在冷凝水问题,其大都抗冷凝效果很差或者没有抗冷凝的设计。

冷凝水的成因是,在昼夜温差和空气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电机从静置开始运行,电机绕组发热导致产生大量湿润热空气,此时电机的壳体,比如接线盒,以及接线盒上的三相电源线的温度是较低的,电机绕组发热带来的湿润热空气接触接线盒和电源线等低温部件时就会在其表面形成冷凝水。

冷凝水会大大降低电机的绝缘性能,将导致电机报绝缘故障以至于汽车无法运行。电机内部产生的冷凝水也会腐蚀电机零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机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降低电机接线盒与电机内部温差以致冷凝水无法产生的电机防冷凝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防冷凝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绕组导线、接线盒和电源线,接线盒设于电机壳体外侧,且接线盒内腔与电机壳体内腔连通,绕组导线由电机壳体内腔延伸进接线盒内,电源线的一端由接线盒外延伸进接线盒内,且绕组导线和电源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内侧壁设有保温隔热层,延伸入接线盒内的电源线外壁上设有保温隔热套。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接线盒包括盒盖和盖体,盖体与电机壳体呈一体设置,盒盖通过所述保温隔热层密封盖体。盖体和电机壳体一体成型,盖体和电机壳体之间无缝隙,即无需在盖体内设置保温隔热层,减少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盒盖可打开,便于绕组导线和电源线的连接,盒盖与盖体通过保温隔热层确保接线盒内温度不受外界影响,能够与电机壳体内温度几乎一致。

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接线盒内腔与电机壳体内腔之间设有隔板,隔板设有导线通孔,导线通孔设置在隔板上部。组装时留在电机内的水汽经过绕组导线与导线通孔之间间间隙进入接线盒内,隔板避免水汽快速、大量进入接线盒,也避免接线盒内水汽快速、大量进入电机内,即使接线盒内出现冷凝水,冷凝水集聚在接线盒底部,不会通过导线通孔进入电机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接线盒内的保温隔热层及电源线外的保温隔热套,隔热保温材料使接线盒内元件与电机内部的温度相差不大,其与湿润热空气接触时,不易产生冷凝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电机防冷凝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绕组导线2、接线盒3和电源线4。接线盒3包括盒盖31和盖体32,盖体32设于电机壳体1外侧,且盖体32与电机壳体1呈一体设置,且盖体32内腔与电机壳体1内腔连通,连通处设有隔板5,隔板5设有导线通孔6,导线通孔6设置在隔板5上部,盒盖31通过保温隔热层7密封盖体32。当然,盖体32内侧壁也可以设置保温隔热层7。

绕组导线2由电机壳体1内腔通过导线通孔6延伸进接线盒3内,电源线4的一端由盖体32外延伸进接线盒3内,且绕组导线2和电源线4连接(两者通过接线板9连接),延伸入接线盒3内的电源线4外壁上设有保温隔热套8。

本实施例中,保温隔热层7和保温隔热套8的材料优选为硅橡胶、pe等,厚度0.5mm~3mm。

电机运行,绕组工作发热,将电机带水汽的空气加热成湿润热空气,湿润热空气通过绕组导线2与导线通孔6之间的间隙进入接线盒3内,由于接线盒3内被保温隔热层7密封,电源线4在接线盒3内部分也被保温隔热套8包裹,接线盒3内温度与电机壳体1内温度相差不大,电源线4、接线板9和绕组导线2与湿润热空气接触时,不易产生冷凝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