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902发布日期:2020-04-07 21:4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储能电源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便携式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容量的移动电源已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户外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急切的需要容量大的移动储能电源,但是目前大容量的电源内部结构设置不够紧凑,导致大容量电源的体积通常较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便携式电源,旨在解决目前大容量电源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电源,包括:电池本体、至少1个pcb板、骨架以及外壳;所述电池本体与所有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骨架为四方体框架,所述骨架至少设置一个镂空部,所述电池本体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内部;所有所述pcb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镂空部;所述骨架适配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骨架。

进一步,所述pcb板至少包括:主控板、逆变板、dc电源板;所述dc电源板和所述逆变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骨架相对的两侧,所述主控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pcb板还包括pv板,所述pv板与所述dc电源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同一侧。

进一步,所述骨架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骨架提手,两个所述骨架提手分别设置于所述骨架上端面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电源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逆变板远离所述电池本体的一侧;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风扇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互相适配扣合以将所述骨架包裹。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电源还包括操作面板组件,所述操作面板组件的上部和所述上壳贴合,所述操作面板组件的下部贴合于所述下壳。

进一步,所述下壳底部远离电池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减震件。

进一步,所述上壳设置有整机提手。

进一步,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上壳转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可转动至将所述下凹部的开口覆盖。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骨架为四方体框架,电池本体设置为大容量的电池,电池本体安装在骨架的内腔中,所有的pcb板固定在骨架的镂空部处,设置多个pcb板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且将pcb板分别设置在骨架四周的镂空部中,由于pcb板厚度较小,设置在骨架四周即将pcb板设置在电池本体的四周侧壁设置,充分利用了骨架的空间,使便携式电源整体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紧凑,进而使整个便携式电源的体积较小,使便携式电源的大小取决于电池本体的大小;此外,上壳、下壳和操作面板组件组成完整外壳并与骨架相连接,形成以骨架为主要集成中心的一体式产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大容量电源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骨架;11、骨架提手;12、第一翻边;13、第二翻边;2、电池本体;3、充电器;41、主控板;42、pv板;43、逆变板;44、dc电源板;5、操作面板组件;6、外壳;61、下壳;611、支撑脚;612、减震件;62、上壳;621、下凹部;622、盖体;623、卡口;624、按钮;625、整机提手;63、进风口;64、出风口;7、风扇;8、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便携式电源,结合图1、图2以及图3,包括:电池本体2、至少一个pcb板、骨架1以及外壳6;电池本体2与所有pcb板电连接;骨架1为四方体框架,且骨架1至少设置一个镂空部,电池本体2设置于骨架1的内部;所有pcb板分别设置于骨架1的镂空部;骨架1适配设置于外壳6的内部,且外壳6固定于骨架1。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本体2设置为大容量锂电池包,具有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电池本体2和骨架1之间设置有导热泡棉;电池本体2安装在骨架1的内腔中,所有的pcb板分别对应骨架1的镂空部设置,且固定在骨架1上,设置多个pcb板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且将pcb板分别设置在骨架1四周的镂空部中,充分利用骨架1的空间,由于pcb板厚度较小,设置在骨架1四周即将pcb板设置在电池本体2的四周侧壁设置,充分利用了骨架1的空间,使便携式电源整体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紧凑,进而使整个便携式电源的体积较小,使便携式电源的大小取决于电池本体2的大小;解决了现有大容量电源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pcb板至少包括:主控板41、逆变板43、dc电源板44;dc电源板44和逆变板43分别设置于骨架1相对的另一侧,主控板41设置于骨架1设置于骨架1的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板41为控制便携式电源的运行的控制器;逆变板43为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转换器,为交流设备供电,即可以通过逆变板43将便携式电源用做家庭ups,为家庭提供不间断的电源,dc电源板44为转换便携式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压器,使便携式电源适合不同电压的用电器;设置多个pcb板分别实现便携式电源不同的功能;且各个pcb板合理布局,充分利用骨架1的空间,使整个电源内部设计更加紧凑,进而减小便携式电源的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pcb板还包括pv板42,pv板42与dc电源板44设置于所述骨架1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pv板42为光伏充电的控制器,且在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pv板42输入口,使用者在户外的时候,可以进行光伏充电,pv板42、dc电源板44上均设置有散热器8,散热器8远离电池本体2延伸设置;使便携式电源具有光伏充电功能,用户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可以用光伏充电,使便携式电源可以作为户外时的备用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骨架1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骨架提手11,两个骨架提手11分别设置于骨架1上端面相对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提手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骨架1上端面相对的两侧,且骨架提手11远离电池本体2凸出骨架1设置,设置骨架提手11,方便将骨架1以及电池本体2安装在外壳6内部,同时便于后期维修便携式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便携式电源还包括风扇7,风扇7设置于逆变板43远离电池本体2的一侧;外壳6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出风口64和进风口63,风扇7对应进风口6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7与电池本体2电连接,设置两个风扇7,两个风扇7沿纵向分布设置于逆变板43的一侧,并且通过螺丝固定于逆变板43上,采用风扇7电子元器件散热,且便携式电测的一侧的进风口63进风另一侧的出风口64出风,同时风扇7带动空气在内部扰动,使便携式电源内部均温,散热性能良好。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6包括上壳62和下壳61,上壳62和下壳61互相适配扣合以将骨架1包裹。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1的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翻边12,第一翻边12远离电池本体2凸出设置,第一翻边1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置有螺母,上壳6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将上壳62和下壳61互相配合后,第一通孔正对第二通孔,利用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螺栓固定于螺母,以将上壳62固定于骨架1;骨架1的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翻边13,第二翻边13远离电池本体2凸出设置,第二翻边13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螺丝孔,下壳6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将上壳62和下壳61互相配合后,螺丝孔正对于安装孔,通过螺丝将下壳61固定于骨架1,进而使上壳62和下壳61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壳6,保护内部器件;在本实施例中,下壳62的外侧壁设置有凹口,凹口嵌设有装饰外框,且将装饰外框嵌设于凹口后,装饰外框的侧面与下壳62的侧面齐平,使便携式电源设置更加紧凑;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装饰外框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些装饰的图案,或者突显本公司的宣传用语或logo,以使便携式电源具有宣传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便携式电源还包括操作面板组件5,操作面板组件5的上部和上壳62贴合,操作面板组件5的下部贴合于下壳61。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面板组件5包括:操作按键、显示器、电源开关、usb输出接口、充电口,且操作面板组件5安装在外壳6的侧面后,操作面板组件5和外壳6的外侧面齐平设置;操作面板组件5还包括点烟器,以及车载点烟器输入口,点烟器和车载点烟器均与主控板41电连接,使便携式电源实现电源点烟和车载点烟器充电;上述的便携式电源还包括充电器3,充电器3与电池本体2电连接,市电可以通过充电器3向电池本体2进行充电;且充电器3设置在骨架1的上端面,充电器3与主控板41处于同一侧,使便携式电源既可以通过市电充电,还可以通过光伏充电,还可以通过车载点烟器充电;上壳62的一侧设置有上凹口,下壳61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下凹口,上凹口和下凹口互相配合形成一个适配于操作面板组件5的缺口,操作面板组件5嵌设于此缺口中,且操作面板组件5的上部贴合于上凹口的边缘,操作面板组件5的下部贴合于下凹口的边缘处;使操作面板组件5与外壳6的侧面齐平,使结构设置更加紧凑,便携式电源更加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下壳61的底部远离电池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减震件612。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61的底部远离电池本体2凸出设置有四个支撑脚611,四个支撑脚611设置为中空状,减震件612设置为弹性的硅胶垫片,且减震件612嵌设于支撑脚611且远离支撑脚611凸出设置,减震件612对便携式电源产生缓冲作用,进而减小便携式电源的震动。

在一实施例中,上壳62设置有整机提手625。

在本实施例中,整机提手625设置有两个,上壳62靠近出风口64和进风口63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凹陷部,整机提手625设置在凹陷部的内侧壁,且整机提手625的上端面和侧面分别与上壳62的上端面和侧面齐平;使便携式电源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上壳62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部621,上壳62转动设置有盖体622,盖体622可转动至将所述下凹部621的开口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下凹部621和盖体622形成一储物仓可在此储物仓内收纳产品配件;且当盖体622转动至将下凹部621覆盖后,盖体622的上表面和上壳62的上表面齐平,使盖体622保护产品配件的同时使便携式电源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622朝向下凹部621的一面设置有卡口623,上壳62对应卡口623设置有按钮624,盖体622朝向下凹部621运动至将按钮624卡接于卡口623以将盖体622将下凹部621覆盖,当按钮624向下压块施力,使按钮624脱离卡口623,进而打开盖体622,实现一键按压打开盖体622,由于一键打开盖体622为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只要适用于本申请一键打开盖体622的技术方案均具有以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原理为:电池本体2设置为大容量锂电池包,具有容量大、密度高的特点,电池本体2和骨架1之间设置有导热泡棉;操作面板组件5包括:操作按键、显示器、电源开关、usb输出接口、充电口,且操作面板组件5安装在外壳6的侧面后,操作面板组件5和外壳6的外侧齐平设置;充电器3可以为电池本体2通过市电充电;电池本体2安装在骨架1的内腔中,所有的pcb板固定在骨架1四周,设置多个pcb板分别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且将pcb板分别设置在骨架1四周的空腔中,由于pcb板厚度较小,设置在骨架1四周即将pcb板设置在电池本体2的四周侧壁设置,充分利用了骨架1的空间,使便携式电源整体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紧凑,进而使整个便携式电源的体积较小,使便携式电源的大小取决于电池本体2的大小;解决了现有大容量电源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