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6340发布日期:2020-04-17 18:18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振动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振动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力的产生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部件,振动电机通常安装在便携式移动设备内,以产生振动反馈,如手机的振动或者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

相关技术中,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和定子,所述振子包括配重块和磁钢组件,所述定子包括线圈,所述线圈驱动磁钢组件振动,所述振子振动时,所述振动电机中能量很快耗散,使得所述振动电机的性能很难得到精准的控制;部分振动电机在所述配重块和壳体之间设置阻尼件,但是该种设置方式需要额外占用振动电机的内部空间,空间利用率较低。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振动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耗散振动电机能量同时充分利用空间的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振子、将所述振子悬置支撑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支撑件、驱动所述振子振动的定子以及连通所述定子与外界电源的电路板,所述振子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磁钢的磁钢组件,所述定子包括与所述磁钢组件正对的线圈,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并支撑所述线圈,所述振动电机还包括贴设于所述电路板的铜层,所述线圈在所述铜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铜层,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电连接引脚,所述铜层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连接引脚互不重叠。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材层、叠设于所述基材层的导电层以及覆盖在所述导电层上的绝缘覆盖层,所述导电层形成所述电连接引脚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引脚连通的导电线路,所述覆盖层覆盖所述导电层以使所述导电层与所述铜层绝缘,所述覆盖层对应避让所述电连接引脚以使所述电连接引脚暴露,所述铜层分别与所述导电线路及所述线圈相互绝缘。

优选的,所述导电层还形成延伸至所述壳体外的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的外连接部,所述电连接引脚经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外连接部导通,所述覆盖层避让所述外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配重块、组装于所述配重块内的所述磁钢组件以及贴附于所述磁钢组件的极芯,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钢组件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振子振动。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固定所述线圈的底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以及自所述底壁边缘朝所述顶壁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贴设并固定于所述底壁。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包括靠近所述顶壁的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向靠近所述下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收容所述极芯的收容槽,所述下表面向所述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避让所述线圈的避让槽,所述配重块贯穿开设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收容槽和所述避让槽,所述收容孔沿垂直于所述振子的振动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磁钢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并固定于所述配重块上。

优选的,所述极芯完全覆盖所述收容孔靠近所述上表面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收容孔与所述磁钢一一对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提供的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定子、电路板和铜层,所述电路板包括连通所述定子与外界电源的电路区域,所述振动电机还包括贴设于所述电路板的铜层,所述铜层向所述电路板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电路区域外,所述振子振动时,所述铜层对应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形成电磁阻尼,可以避免能量快速耗散,提供所述振动电机振动性能的控制精准度,并且不需要额外设置阻尼件,节约材料并且充分利用了所述振动电机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振动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振动电机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路板与铜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述的电路板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电机100,所述振动电机100包括壳体1、定子2、振子3、电路板4、铜层5及弹性件6。

所述壳体1包括底壁11、与所述底壁11相对的顶壁13以及自所述底壁11边缘朝所述顶壁13方向弯折延伸的侧壁15,所述顶壁13、所述侧壁15以及所述底壁11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振子3、定子2、电路板4、铜层5及弹性件6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定子2驱动所述振子3振动,具体的,所述定子2包括线圈21。

所述振子3包括配重块31及组配于所述配重块31的磁钢组件33和贴附于所述磁钢组件33的极芯35,所述配重块31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定子2驱动所述磁钢组件33振动。所述磁钢组件33与所述线圈21正对设置,所述线圈21与所述磁钢组件33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振子3振动。

所述配重块31包括靠近所述顶壁13的上表面311及与所述上表面311相对设置的下表面312,所述上表面311向靠近所述下表面312方向凹陷形成有收容所述极芯35的收容槽313,所述下表面312向所述上表面311方向凹陷形成有避让所述定子2的避让槽314,所述配重块31贯穿开设有收容孔315,所述收容孔315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收容槽313和所述避让槽314,所述收容孔315沿垂直于所述振子3的振动方向直线延伸。

所述磁钢组件33收容于所述收容孔315内,并固定于所述配重块31上,所述磁钢组件33具有至少一个磁钢331,所述收容孔315与所述磁钢331一一对应。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33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所述收容孔315的数量也为两个,一个所述收容孔315内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磁钢331所述极芯35完全覆盖所述收容孔315靠近所述上表面311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极芯35的厚度小于所述收容槽313的深度,使得所述极芯35安装于所述收容槽313时,所述极芯35不会超出所述上表面311,不会影响所述顶壁13的装配。

所述电路板4固定在所述壳体1并支撑所述线圈21,用于连通所述定子2与外界电源,实现所述定子2的电路导通。具体的,所述电路板4贴设并固定于所述底壁11。

所述电路板4包括基材层41、叠设于所述基材层41的导电层43以及覆盖在所述导电层43上的绝缘覆盖层45,所述导电层43形成与所述线圈21电连接的电连接引脚431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引脚431连通的导电线路433,所述覆盖层45覆盖所述导电层43以使所述导电层43与所述铜层5绝缘,所述覆盖层45对应避让所述电连接引脚431以使所述电连接引脚431暴露,所述铜层5分别与所述导电线路及所述线圈21相互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43还形成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的用以连接外部电源的外连接部435,所述电连接引脚431经所述导电线路432与所述外连接部433导通,所述覆盖层45避让所述外连接部435。

所述铜层5贴设于所述电路板4,所述线圈21在所述铜层5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落入所述铜层5,所述铜层5在所述电路板4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连接引脚431互不重叠。

所述磁钢组件33周围覆盖有磁场,磁场的强度与距离所述磁钢组件33的远近有关,与磁钢组件33的距离越近,磁场强度越强;与磁钢组件33的距离越远,磁场强度越弱。所述振子3往复振动时,所述定子2相对静止,使得所述定子2周围的磁场强度也在往复变化,所述定子2对应切割磁感线产生驱动力,同时还产生反向的电动势,产生第一电磁阻尼。

同理,所述振子3往复振动时,所述铜层5也相对静止,使得所述铜层5周围的磁场强度也在往复变化,所述铜层5对应切割磁感线产生局部涡流,从而产生反向的电动势,产生第二电磁阻尼。

所述第一电磁阻尼和所述第二电磁阻尼相互叠加,形成电磁阻尼,可以改善所述振动电机100的响应时间,同时可以阻碍所述振子3振动,避免所述振子3的振动能量过快的消散,提高所述振动电机100性能的控制精准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定子2和铜层5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述铜层5产生的第二电磁阻尼大于第一电磁阻尼,可以有效增加所述磁钢组件33的整体电磁阻尼,不需要额外增加阻尼结构,节约成本,同时可以节约所述振动电机100的内部空间。

所述弹性件6一端固定于所述配重块3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用于将所述振子3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件6与所述配重块31和/或所述壳体1连接处优选设置加强焊片,不但可以增强所述弹性件6的结合力,还可以防止所述弹性件6过度弯折而断裂。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提供的振动电机包括壳体、振子、定子、电路板和铜层,所述电路板包括连通所述定子与外界电源的电路区域,所述振动电机还包括贴设于所述电路板的铜层,所述铜层向所述电路板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电路区域外,所述振子振动时,所述铜层对应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形成电磁阻尼,可以避免能量快速耗散,提供所述振动电机振动性能的控制精准度,并且不需要额外设置阻尼件,节约材料并且充分利用了所述振动电机的内部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