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355发布日期:2020-07-04 01: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冲片。



背景技术:

单相电机的定子冲片槽形均匀分布,两相(主要是指单相电机的主相和副相)线槽槽底径向一致造成主相绕组与副相绕组交叠严重,易造成电机的短路问题,且如图1所示:1、第一绕组7挤压第二绕组8,第二绕组8无法很好利用其槽底的面积,造成槽满率虚高。2、定子冲片槽形均匀分布,第一绕组7与第二绕组8交叠严重,不利于员工的整形操作,造成员工整形困难。3、现有电机的铁芯冲片消耗较多的导线用以连接。4、现有电机若需要提效,则需要增加铁芯厚度和增加导线用量,这样导致单台电机的硅钢片用量和导线用量增加,增加单台电机的成本。通常,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的类型不同,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中的其中一个为主相绕组,则另一个为副相绕组,故第一绕组7与第二绕组8交叠也即是主相绕组与副相绕组交叠。

由于第二绕组8受到第一绕组7的挤压无法充分利用槽底的面积,而第二绕组8在尽可能地靠近槽底时又会与第一绕组7发生挤压造成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相互交叠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槽满率虚高、两种不同类型的绕组交叠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冲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定子冲片,所述定子冲片构造有中心圆孔、多个第一线槽单元和多个第二线槽单元,所述第一线槽单元和所述第二线槽单元沿周向交叉布置;

针对每一个第一线槽单元,该第一线槽单元以及与该第一线槽单元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线槽单元的顺时针一侧的第二线槽单元用于跨设第一绕组,该第一线槽单元以及与该第一线槽单元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线槽单元的逆时针一侧的第二线槽单元用于跨设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绕组的类型不同;

所述第一线槽单元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的深度递减;

所述第二线槽单元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四槽、第五槽和第六槽,所述第四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五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六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槽、所述第五槽和所述第六槽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相邻;

所述第一槽的槽底和所述第四槽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一绕组的大圈,所述第三槽的槽底和所述第六槽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二绕组的大圈,所述第二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五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一绕组的小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槽的槽底以及所述第三槽的槽底均为椭圆形槽底,所述椭圆形槽底的短轴方向为所述中心圆孔的径向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椭圆形槽底的长轴尺寸为5-10mm,所述椭圆形槽底的短轴尺寸为1-5mm。

进一步的,第一槽的槽口与第一槽的槽身之间以及第二槽的槽口与第二槽的槽身之间均采用斜肩过渡;

第三槽的槽口与第三槽的槽身之间采用圆肩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的斜肩与所述第一槽的槽身相交位置处的跨距、所述第二槽的斜肩与所述第二槽的槽身相交位置处的跨距以及所述第三槽的圆肩与所述第三槽的槽身相交位置处的跨距均为3.8-5.2mm。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冲片的外缘边线构造成沿周向交叉布置的直边线和弧形边线;

对于每一个第三槽,该第三槽以及与该第三槽相邻的第六槽的公切线与其中一段直边线平行,该直边线位于该第三槽背离所述中心圆孔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直边线的数量为4条,4条直边线延伸相交成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为90-110mm;

所述弧形边线的直径为93-112mm。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圆孔的直径为53-67mm;

第一槽的槽口宽度、第二槽的槽口宽度、第三槽的槽口宽度均为1.8-2.7mm;

第一槽的槽身与第二槽的槽身之间的间距、第二槽的槽身与第三槽的槽身之间的间距、第三槽的槽身与第六槽的槽身之间的间距、第六槽的槽身与第五槽的槽身之间的间距、第五槽的槽身与第四槽的槽身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槽的槽身与第一槽的槽身之间的间距均为3-5.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组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绕组的类型为:

所述第一绕组为主相绕组且所述第二绕组为副相绕组;或

所述第一绕组为副相绕组且所述第二绕组为主相绕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槽单元的数量和第二线槽单元的数量均为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冲片,该定子冲片中,所述第一线槽单元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的深度递减;所述第二线槽单元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四槽、第五槽和第六槽,所述第四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五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六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槽、所述第五槽和所述第六槽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由于第一槽的槽底和所述第四槽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一绕组的大圈,所述第三槽的槽底和所述第六槽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二绕组的大圈,所述第二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五槽的槽底用于跨设第一绕组的小圈,各槽的槽底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槽满率虚高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三槽和第六槽的槽深较浅,第二绕组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靠近第一绕组才能充分利用槽底,跨设在第三槽和第六槽上的第二绕组的大圈在充分利用第三槽的槽底和第五槽的槽底的同时不会与第一绕组发生挤压,避免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相互交叠的问题,有利于操作人员对电机整形。

再者各槽的槽深按本申请中上述规律分布,在嵌线过程中可减少过桥线的使用量。

现有技术中的定子冲片通常为圆片,本申请通过圆片切方,使定子冲片的外边线形成圆弧边线和直边线,在直边线的位置处相当于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圆片中不必要的多余部分去除,因而减少了硅刚片的使用量,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定子冲片及定子冲片上的绕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槽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槽口宽度尺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槽肩宽度尺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齿部宽度尺寸图;

图7为对圆形定子冲片进行切方以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的示意图;

图8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冲片上形成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识对象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槽3的深度大于第二槽4的深度,第二槽4的深度大于第三槽5的深度。

同一绕组的大、小圈是相对概念,同一绕组中大圈所跨的线槽的数量大于小圈跨的线槽的数量,线槽包括第一槽3,第二槽4、第三槽5、第四槽11、第五槽10、第六槽9。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冲片,所述定子冲片构造有中心圆孔2、多个第一线槽单元101和多个第二线槽单元102,所述第一线槽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线槽单元102沿周向交叉布置;针对每一个第一线槽单元101,该第一线槽单元101以及与该第一线槽单元101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线槽单元101的顺时针一侧的第二线槽单元102用于跨设第一绕组7,该第一线槽单元101以及与该第一线槽单元101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线槽单元101的逆时针一侧的第二线槽单元102用于跨设第二绕组8,所述第一绕组7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绕组8的类型不同;所述第一线槽单元101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一槽3、第二槽4和第三槽5,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槽3、所述第二槽4和所述第三槽5的深度递减;所述第二线槽单元102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四槽11、第五槽10和第六槽9,所述第四槽11、所述第五槽10和所述第六槽9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相邻;所述第四槽11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槽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五槽10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槽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六槽9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槽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槽3的槽底3a和所述第四槽11的槽底11a用于跨设第一绕组7的大圈7a,所述第三槽5的槽底5a和所述第六槽9的槽底9a用于跨设第二绕组8的大圈8a,所述第二槽4的槽底4a和所述第五槽10的槽底10a用于跨设第一绕组7的小圈7b。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冲片中,所述第一线槽单元101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2连通的第一槽3、第二槽4和第三槽5,沿顺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的所述第一槽3、所述第二槽4和所述第三槽5的深度递减,所述第二线槽单元102包括沿所述周向布置且与所述中心圆孔连通的第四槽11、第五槽10和第六槽9,所述第四槽11、所述第五槽10和所述第六槽9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相邻,由于第一槽3的槽底3a和所述第四槽11的槽底11a用于跨设第一绕组7的大圈7a,所述第三槽5的槽底5a和所述第六槽9的槽底9a用于跨设第二绕组8的大圈8a,所述第二槽4的槽底4a和所述第五槽10的槽底10a用于跨设第一绕组7的小圈7b,各槽的槽底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槽满率虚高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三槽5和第六槽9的槽深较浅,第二绕组8不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靠近第一绕组7才能充分利用槽底,跨设在第三槽5和第六槽9上的第二绕组8的大圈8a在充分利用第三槽5的槽底5a和第六槽9的槽底9a的同时不会与第一绕组7发生挤压,避免了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相互交叠的问题,有利于操作人员对电机整形。

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的交叠程度减小,降低了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的短路的几率,降低了第一绕组7和第二绕组8伤线及断线的概率,方便了员工整形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整形效率,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所述第一槽3的槽底3a、所述第二槽4的槽底4a、所述第三槽5的槽底5a、均为椭圆形槽底,所述椭圆形槽底的短轴方向为所述中心圆孔的径向方向。椭圆形槽底能够增大定子冲片的轭部面积,椭圆底增大轭部面积为切方做准备,轭部面积增大,则在保证磁路平衡,磁通密度适中,降低电磁噪音,提高电机效率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切方去除多余的轭部103的面积,减少硅钢片的使用量。关于定子冲片的齿部和轭部的划分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不再展开。

所述椭圆形槽底的长轴尺寸为5-10mm,所述椭圆形槽底的短轴尺寸为1-5mm。优选的,椭圆的长轴尺寸可以为6mm,椭圆的长轴尺寸也可以为9mm,椭圆的短轴尺寸可以为2mm,椭圆的短轴尺寸也可以为4mm。

由于,第四槽11的结构与第一槽3的结构相同,第五槽10的结构与第二槽4的结构相同,第六槽9的结构与第三槽5的结构相同,故所述第四槽11的槽底11a、所述第五槽10的槽底10a以及所述第六槽9的槽底9a均满足上述相应槽的槽底的形状及尺寸。

第一槽3的槽口3c与第一槽3的槽身3b之间和第二槽4的槽口4c与第二槽4的槽身4b之间均采用斜肩过渡;第三槽5的槽口5c与第三槽5的槽身5b之间采用圆肩过渡。由于结构相同,第四槽11的槽口11c与第四槽11的槽身11b之间以及第五槽10的槽口10c与第五槽10的槽身10b之间均采用斜肩过渡,以及第六槽9的槽口9c与第六槽9的槽身9b之间采用圆肩过渡。本实施例在设置各槽的深度时,第一槽3、第二槽4、第四槽11以及第五槽10的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槽形面积较大,通过斜肩过渡的方式可适当减小第一槽3、第二槽4、第四槽11以及第五槽10的面积使得与现有技术中的原槽形的面积相近;第三槽5和第六槽9的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槽形面积较小,通过圆肩过渡的方式可适当增大第三槽5和第六槽9的面积使得与现有技术中的原槽形的面积相近。

通过上述椭圆底以及各自相应的斜肩或圆肩过渡的方式,能够保证磁路平衡,磁通密度适中,降低电磁噪音,提高电机效率。

具体的,第一槽3的槽口3c与第一槽3的槽身3b之间通过斜肩3d过渡,二槽4的槽口4c与第二槽4的槽身4b之间通过斜肩4d过渡,第四槽11的槽口11c与第四槽11的槽身11b之间通过斜肩11d过渡,第五槽10的槽口10c与第五槽10的槽身10b之间通过斜肩10d过渡,第三槽5的槽口5c与第三槽5的槽身5b之间通过圆肩5d过渡,及第六槽9的槽口9c与第六槽9的槽身9b之间圆肩9d过渡。

所述第一槽3的斜肩3d与所述第一槽3的槽身3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3f、所述第二槽4的斜肩4d与所述第二槽4的槽身4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4f、所述第四槽11的斜肩11d与所述第四槽11的槽身11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11f、所述第五槽10的斜肩10d与所述第五槽10的槽身10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10f、所述第三槽5的圆肩5d与所述第三槽5的槽身5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5f以及所述第六槽9的圆肩9d与所述第六槽9的槽身9b相交位置处的跨距9f均为3.8-5.2mm,优选的,可以为4mm,也可以为5mm。

所述定子冲片的外缘边线构造成沿周向交叉布置的直边线6和弧形边线1;对于每一个第三槽5,该第三槽5以及与该第三槽5相邻的第六槽9的公切线与其中一段直边线6平行,该直边线6位于该第三槽5背离所述中心圆孔2的一侧。在相邻的第三槽5和第六槽9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直边线6,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外边线全部为弧形边线1的定子冲片,在保证磁路平衡,磁通密度适中,降低电磁噪音,提高电机效率的前提下去除了多余的轭部103的面积,减少硅钢片的使用量。

本实施例的电机为四级电机,所述直边线的数量为4条,4条直边线延伸相交成正方形,所述正方形的边长100a为90-110mm,优选的正方形的连长100a可以是91mm,正方形的边长100a也可以是109mm;所述弧形边线的直径为93-112mm,优选的,圆弧形边线的直径可以为95mm,圆弧形边线的直径也可以为110mm。

所述中心圆孔2的直径为53-67mm;中心圆孔2的直径可以为55mm,中心圆孔2的直径也可以为65mm。第一槽3的槽口宽度3e、第二槽4的槽口宽度4e、第三槽5的槽口宽度5e、第四槽11的槽口宽度11e、第五槽10的槽口宽度10e以及第六槽9的槽口宽度9e均为1.8-2.7mm,可以优选为2mm,也可以优选为2.5mm。

第一槽3的槽身3b与第二槽4的槽身4b之间的间距3g、第二槽4的槽身4b与第三槽5的槽身5b之间的间距4g、第三槽5的槽身5b与第六槽9的槽身9b之间的间距5g、第六槽9的槽身9b与第五槽10的槽身10b之间的间距9g、第五槽10的槽身10b与第四槽11的槽身11b之间的距离10g以及第四槽11的槽身11b与第一槽3的槽身3b之间的距离11g均为3-5.5mm,可以优选为3.1mm,也可以优选为5.2mm。

所述第一绕组7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绕组8的类型为:所述第一绕组7为主相绕组且所述第二绕组8为副相绕组;或所述第一绕组7为副相绕组且所述第二绕组8为主相绕组。

本实施例的电机为四级电机,所述第一线槽单元101的数量和第二线槽单元102的数量均为4个。

本实施例的电机冲片的第一槽3的深度大于第二槽4的深度,第二槽4的深度大于第三槽5的深度的结构,使得嵌线过程中可减少过桥线的使用量。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尤其是,只要不存在逻辑或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