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0622发布日期:2020-05-06 23:4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电缆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电缆沟。



背景技术:

对已运行变电站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新建电缆沟无法避免的会与原有电缆沟交叉,新建电缆沟时常需要从原有电缆沟底部穿过才能满足电缆敷设要求。在新建电缆沟和原有电缆沟路线出现交叉的位置,新建电缆沟的铺设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一为在原有电缆沟底部埋设管体,管体从原有电缆沟底部穿过,电缆敷设至原有电缆沟的位置后改为从管体中敷设,之后再沿新建电缆沟敷设。但是,埋管体量大(同等截面面积的埋管面积远大于电缆沟面积),电缆沟底开挖面积大,对原有电缆沟沟底持力层扰动大,技术难度大。方法二为在新建电缆沟与原有电缆沟交叉处,拆除部分原有电缆沟,在原有电缆沟底部建设新增的电缆沟后,恢复原有电缆沟被拆除部分,以满足电力敷设。但是,原有电缆沟拆除重建时对原有电缆保护的技术难度高,很难实现带电作业,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电缆沟,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的破坏,确保原有电缆沟能正常运行,便于施工。

一种装配式电缆沟,当所述装配式电缆沟和原有电缆沟交叉时,所述装配式电缆沟穿设于所述原有电缆沟的底部,该装配式电缆沟包括:

侧板,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凸隼,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凸隼,所述侧板至少包括两个,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

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所述顶板的端部咬合于所述第一凸隼;

底板,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板,所述底板的端部咬合于所述第二凸隼。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压端和顶进端,所述顶压端和所述顶进端均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顶压端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所述顶进端用于在所述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进端为楔形或锥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隼和所述第二凸隼包覆保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钢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内预埋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底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内预埋有第二连接件,所述顶板内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底板内的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螺纹套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电缆沟还包括角钢,所述角钢分别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连接处,所述角钢分别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上述装配式电缆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上设置第一凸隼和第二凸隼,第一凸隼和第二凸隼起到临时支撑顶板和底板的作用,便于后续安装顶板和底板到两个侧板之间。另外,顶板和底板分别咬合于第一凸隼和第二凸隼,即可将顶板和底板固定在侧板上,操作简单方便。

(2)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侧板采用顶进法施工,侧板的顶压端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侧板的顶进端用于在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这样,在对侧板施工时无需开挖原有电缆沟底部的土体,施工完成的侧板可作为原有电缆沟的支撑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能正常运行。

(3)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顶板、底板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现场安装方便,极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侧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着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侧板、顶板、底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侧板;110、第一端;111、第一凸隼;120、第二端;121、第二凸隼;130、顶压端;140、顶进端;150、第一连接件;200、顶板;210、第二连接件;300、底板;400、角钢;500、原有电缆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电缆沟,具有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的破坏,确保原有电缆沟能正常运行,施工步骤简单易行,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装配式电缆沟,当装配式电缆沟和原有电缆沟500交叉时,装配式电缆沟穿设于原有电缆沟500的底部,该装配式电缆沟具体包括侧板100、顶板200以及底板300。侧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第一端110设有第一凸隼111,第二端120设有第二凸隼121。侧板100至少包括两个,两个侧板100相对设置。顶板2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0,顶板200的端部咬合于第一凸隼111。底板3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0,底板300的端部咬合于第二凸隼121。该装配式电缆沟穿设于原有电缆沟500的底部是指在原有电缆沟500的下方铺设该装配式电缆沟。

对已运行变电站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新建电缆沟无法避免的会与原有电缆沟500交叉,新建电缆沟时常需要从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穿过才能满足电缆敷设要求。在新电缆沟和原有电缆沟500路线出现交叉的位置,传统的铺设方法有如下几种:方法一为在原有电缆沟500底部埋设管体,管体从原电缆沟底部穿过,电缆敷设至原有电缆沟500的位置后改为从管体中敷设,之后再沿新建电缆沟敷设。但是,埋管体量大(同等截面面积的埋管面积远大于电缆沟面积),电缆沟底开挖面积大,对原有电缆沟500沟底持力层扰动大,技术难度大。方法二为在新建电缆沟与原有电缆沟500交叉处,拆除部分原有电缆沟500,在原有电缆沟500底部建设新增的电缆沟后,恢复原有电缆沟500被拆除部分,以满足电力敷设。但是,原有电缆沟500拆除重建时对原有电缆保护的技术难度高,很难实现带电作业,风险较高。

但是,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施工难度小且不需要拆除原有电缆沟500。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穿设于原有电缆沟500的底部,且其侧板100上设置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起到临时支撑顶板200和底板300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对电缆沟的损坏,也便于后续安装顶板200和底板300。另外,顶板200和底板300分别咬合于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即可将顶板200和底板300固定在侧板100上,操作简单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侧板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压端130和顶进端140,顶压端130和顶进端140均垂直连接于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顶压端130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顶进端140用于在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具体地,推力设备可以为千斤顶。在安装侧板100的过程中,千斤顶顶住顶压端130,顶压端130受力,该力传至顶进端140推动顶进端140朝着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内运动,直至侧板100到达合适的安装位置。顶进端140设计成楔形或者锥形等便于钻探的形状,方便侧板100朝着土体内推进。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侧板100采用顶进法施工,侧板100的顶压端130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侧板100的顶进端140用于在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这样,再对侧板100施工时无需开挖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施工完成的侧板100可作为原有电缆沟500的支撑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500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500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500能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包覆保护层(未图示)。具体地,该保护层可以为钢片。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外部包裹钢片,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由于磕碰而受损。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除了为钢片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硬度较高的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侧板100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内预埋有第一连接件150,第一端110的第一连接件150连接于顶板200,第二端120的第一连接件150连接于底板300;顶板200和底板300内预埋有第二连接件210,顶板200内的第二连接件210连接于侧板100,底板300内的第二连接件210连接于侧板100。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210均为螺纹套筒。顶板2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以及底板3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角钢400。当顶板200和侧板100的第一凸隼111咬合固定后,顶板2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和顶板20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顶板2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还和第一端11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使得顶板200和侧板100进一步固定在一起。同理,当底板300和侧板100的第二凸隼121咬合固定后,底板3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和底板30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底板3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还和第二端12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使得底板300和侧板100进一步固定在一起。侧板100和顶板200、侧板100和底板300均采用螺合连接方式固定,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安装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侧板100和顶板200、侧板100和底板300除了上述的螺合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板100、顶板200和底板300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如此,可以直接进行现场安装,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浇筑等步骤,极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该装配式电缆沟的施工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预制侧板100、顶板200和底板300,以及在侧板100内预埋第一连接件150,在顶板200和底板300内分别预埋第二连接件210。

第二步,在原有电缆沟500的底部采用顶进法安装侧板100。具体如下:在原有电缆沟500的两侧开挖坑槽。具体地,坑槽的宽度需要根据新建的装配式电缆沟的宽度和施工设备来确定,坑槽的深度根据侧板100的高度来确定,保证侧板100可以容置于坑槽内。进一步地,参阅图6,在坑槽内放置侧板100,并使用推力设备对侧板100的顶压端130施力,使得侧板100的顶进端140朝着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顶进。具体地,在安装侧板100的过程中,千斤顶顶住顶压端130,顶压端130受力,该力传至顶进端140推动顶进端140朝着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内运动,直至侧板100到达合适的安装位置。顶进端140设计成楔形或者锥形等便于钻探的形状,方便侧板100朝着土体内推进。装配式电缆沟侧板100采用顶进法施工,侧板100的顶压端130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侧板100的顶进端140用于在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这样,在对侧板100施工时无需开挖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施工完成的侧板100可作为原有电缆沟500的支撑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500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500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500能正常运行。

第三步,在侧板100的第一端110安装顶板200。具体地,先挖出安装好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0之间的土体。参阅图7,在挖除用于安装顶板200处的土体时,已经安装好的侧板100可作为原有电缆沟500的支持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500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支模等步骤,可以直接挖除土体,原有电缆沟500也不会坍塌,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500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500能正常运行,也有利于减少支模等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之后,将顶板200的两端咬合于侧板100的第一凸隼111,将顶板200的第二连接件210连接于侧板100的第一端110上,以及将侧板100的第一连接件150连接于顶板200上。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210均为螺纹套筒。先将顶板200和第一凸隼111咬合使得顶板200和侧板100初步固定。进一步地,顶板2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以及底板3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角钢400。当顶板200和侧板100的第一凸隼111咬合固定后,顶板2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和顶板20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顶板2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还和第一端11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使得顶板200和侧板100进一步固定在一起。侧板100和顶板200、侧板100和底板300均采用螺合连接方式固定,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安装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侧板100和顶板200除了上述的螺合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侧板100的第一端110内的螺纹套筒和顶板200内的螺纹套筒一一对应设置,侧板100的第二端120内的螺纹套筒和底板300内的螺纹套筒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侧板100的第一端110每间隔300mm或者400mm设置一个螺纹套筒。同理,顶板200和底板300的螺纹套筒的间隔距离和第一端110的螺纹套筒的间隔距离相等。

第四步,在侧板100的第二端120安装底板300。具体地,先挖出安装好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0之间的土体。参阅图8,在挖除用于安装底板300处的土体时,已经安装好的侧板100以及顶板200均可作为原有电缆沟500的支持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500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防止因开挖范围过大而造成原有电缆沟500损坏。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支模等步骤,可以直接挖除土体,原有电缆沟500也不会坍塌,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500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500能正常运行,也有利于减少支模等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之后,将底板300的两端咬合于侧板100的第二凸隼121,将底板300的第二连接件210连接于侧板100的第二端120上,以及将侧板100的第一连接件150连接于底板300上。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50和第二连接件210均为螺纹套筒。先将底板300和第二凸隼121咬合使得顶板200和侧板100初步固定。进一步地,底板3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以及底板300和侧板10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角钢400。当底板300和侧板100的第一凸隼111咬合固定后,底板3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和底板30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底板300和侧板100连接处的角钢400还和第二端120内的螺纹套筒螺合连接,使得底板300和侧板100进一步固定在一起。侧板100和底板300采用螺合连接方式固定,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安装方便快捷。可以理解的是侧板100和底板300除了上述的螺合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卡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装配式电缆沟施工过程中,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100、顶板200、底板300均为预制,现场安装方便,极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分步施工,先施工侧板100,后施工顶板200,最后施工底板300,施工步骤简单易行,施工难度较低。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100上设置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起到临时支撑顶板200和底板300的作用,便于后续安装顶板200和底板300到两个侧板100之间。另外,顶板200和底板300分别咬合于第一凸隼111和第二凸隼121,即可将顶板200和底板300固定在侧板100上,操作简单方便。

另外,装配式电缆沟的侧板100采用顶进法施工,侧板100的顶压端130用于承受推力设备施加的力,侧板100的顶进端140用于在推力设备的作用下顶进土体内。这样,在对侧板100施工时无需开挖原有电缆沟500底部的土体,施工完成的侧板100可作为原有电缆沟500的支撑构件,使得原有电缆沟500底悬空暴露时间较短,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电缆沟500的损坏,确保原有电缆沟500能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