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2933发布日期:2020-07-14 17:2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宝。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充电宝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共享充电宝而言,往往需要自带充电线。目前自带充电线的共享充电宝均涉及成一条或者多条充电线,并在充电宝表面设计相应的凹槽来固定充电线,为了在不使用时更好的固定充电线以及提高充电线的抗拉强度,现有的做法是在充电线外包覆一层厚厚的橡胶层,并将充电线的外形设计成与凹槽相适应的的形状,通过充电线表面与凹槽的紧密接触来固定充电线,这种设计在用户取出充电线时,需要花较大的力气才能抠出充电线,而且在使用充电宝时厚厚的橡胶层在被折弯后产生较大的回弹力,使用者需要用力握紧手机与充电宝才能正常的边充电边使用手机,而厚厚的橡胶层在被长时间使用后又容易发生永久性形变,从而导致充电线无法平整的收纳进凹槽,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困扰。且对于共享充电宝而言,一旦充电线无法平整的收纳进凹槽,会使得充电宝在归还时卡滞在电池仓,造成无法归还或归还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充电宝,旨在解决现有充电宝的充电线难以取出、用户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宝,包括:

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pcb板以及可充电电池;

一条或者多条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中的至少一条包括伸入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pcb板连接的第一端、设有电输出端子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线体;

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收纳所述充电线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包括相互连通且可分别收纳所述线体与电输出端子的线体槽段和端子槽段,所述端子槽段和线体槽段的连通位置设有由槽底向槽口倾斜设置的导引斜面,所述电输出端子可在外力作用下由导引斜面滑出端子槽段。

进一步地,所述电输出端子为micro-usb、type-c、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端子槽段的端部设有安置孔,所述电输出端子可部分伸入所述安置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线体槽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线体的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线体包括抗拉丝、用于导电的导体线材,以及设于所述抗拉丝和导体线材外部的绝缘包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线材和抗拉丝互相缠绕形成麻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包括fpc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后端的主pcb板,所述外壳内部前端设有灯珠和开关,所述fpc一端连接主pcb板、另一端跨过可充电电池连接灯珠和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包括fpc、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后端的主pcb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前端的副pcb板,所述副pcb板上设有灯珠和开关,所述fpc一端连接主pcb板、另一端跨过可充电电池连接副pcb板。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灯珠位置对应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可外露于外壳的导光环形凸起,所述导光环形凸起的中心设有可接触所述开关的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fpc与所述可充电电池或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导电部,所述fpc上设有可被所述弹性导电部导通的线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导电部为锅仔片。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后端对称设有两组通孔,所述主pcb板上设有两组与所述通孔对应的充电金属触点和读写触点,所述充电金属触点和读写触点通过所述通孔外露于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收纳槽设计为相互连通的线体槽段和端子槽段,并在端子槽段和线体槽段的连通位置设有由槽底向槽口倾斜设置的导引斜面,从而使得电输出端子可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即可由导引斜面滑出端子槽段,充电线取出方便,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充电宝的外壳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充电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充电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充电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宝,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所述充电宝包括外壳1、一条或者多条充电线2和一个或多个收纳槽3,所述外壳1内设有pcb板11以及可充电电池12,所述充电线2为一条或者多条,所述充电线2中的至少一条包括伸入所述外壳1内部并与所述pcb板11连接的第一端21、设有电输出端子22的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21和第二端的线体23,所述充电线2的第一端21、线体23和电输出端子22依次顺序连接,当电输出端子22连接移动终端后,所述可充电电池12可通过充电线2向移动终端输出电能。具体地,可通过设置多条充电线2,以便给不同接口类型的移动终端或者同一接口类型的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充电。所述收纳槽3用于收纳充电线2,所述收纳槽3的数量与充电线2的数量相对应,所述收纳槽3设于所述外壳1上,所述收纳槽3包括相互连通且可分别收纳所述线体23与电输出端子22的线体槽段31和端子槽段32,所述线体槽段31和端子槽段32的连通位置设有由槽底向槽口倾斜设置的导引斜面33,从而使得电输出端子22可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即可由导引斜面33滑出端子槽段32,充电线2取出方便,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如图3所示,所述电输出端子22为micro-usb、type-c、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所述充电线2为多条时,所述电输出端子22为不同种类的接口。所述端子槽段32的端部设有安置孔321,当充电线2被收纳在所述收纳槽3时,所述电输出端子22可部分伸入所述安置孔321内,从而对电输出端子22进行遮盖保护,减少其金属端头的磨损。

优选地,所述线体槽段3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线体23的截面积,所述线体23的外轮廓为圆柱状,所述线体槽段31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线2线体23,所述线体槽段31的宽度略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充电线2的直径,使得充电线2在线体槽段31内仅被轻微挤压而固定,在保证充电线2不会轻易从线体槽段31内掉出的同时,可以较为轻松的将充电线2取出。所述线体槽段31也为充电线2的安置提供导向作用。当充电线2位于所述收纳槽3时,所述电输出端子22位于所述端子槽段32,所述电输出端子22可从所述端子槽段32沿所述导引斜面33滑出,与电输出端子22连接的线体23也将被顶起,此时,可将充电线2整体从所述收纳槽3中取出,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

如图5所示,所述充电线2包括抗拉丝24和用于导电的导体线材25,所述抗拉丝24的设计可增加充电线2的强度和韧性,防止充电线2因为多次拉扯出现断裂、变形或者正负极短路引发火灾的情形出现,所述抗拉丝24和导体线材25外部包设有绝缘包层26,防止漏电。优选地,所述导体线材25和抗拉丝24互相缠绕形成麻花状结构,所述导体线材25的材料为纯铜,所述导体线材25外还包设有外被251,所述绝缘包层26和外被251相熔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充电线2的抗拉、抗摇摆和抗扭曲性能,增加了充电线2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pcb板11包括fpc112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后端的主pcb板111,所述fpc112具有高度的可靠性、重量轻、厚度薄,所述外壳1内部前端设有灯珠和开关(图中未示出),所述fpc112一端连接主pcb板111、另一端跨过所述可充电电池12连接灯珠和开关。所述灯珠可根据主pcb板111通过fpc112传输过来的信号发出相应的光,以指示充电宝的租借状态、电量信息等;所述开关可通过fpc112给主pcb板111发送信号,以控制充电宝的开关、复位等状态。通过采用fpc112可增加主pcb板111与灯珠和开关设置的灵活性,减少占用的体积,使得充电宝的体积更小。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11包括fpc11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后端的主pcb板11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前端的副pcb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副pcb板上设有灯珠和开关(图中未示出),所述fpc一端连接主pcb板、另一端跨过可充电电池连接副pcb板。所述主pcb板111通过fpc112传输信号至副pcb板,以实现对所述灯珠和开关的控制。

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1内设有与所述灯珠位置对应的导光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可外露于外壳1的导光环形凸起113,用于透过所述灯珠发出的光,所述导光环形凸起113的中心设有可接触所述开关的按键114。所述按键114接触开关可触发信号并经fpc112传输给主pcb板111,以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12的开关、复位等状态。所述按键114设于所述外壳1上,具体地,所述按键114设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方便用户操作所述按键114。所述按键114可以是实体按键、触摸按键或者感应按键,按压或者触摸所述按键114可触发信号。当按键114被触发时,所述灯珠发出的光在导光环形凸起113上产生相应颜色和/或闪烁的指示。所述导光环形凸起113可以是跟外壳1一体成型的透光材料形成的的光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环形凸起113也可以是带透光的独立结构部件。通过环绕按键114设置导光环形凸起113的设置方式,节省了充电宝的内部空间,所述导光环形凸起113的设计也可以扩展充电宝的很多交互功能,例如显示电量或者特定功能,如彩色环灯、闪烁渐变等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fpc112与所述可充电电池12或外壳1之间设有弹性导电部13,所述fpc112上设有可被所述弹性导电部13导通的线路。所述弹性导电部13的设置可增加充电宝的安全性,在电池出现鼓包时,弹性导电部13被挤压而导通对应的线路,从而充电宝可发出报警提示音或者给共享充电宝的后台系统发送提示信号。优选地,所述弹性导电部13为锅仔片,所述锅仔片具有良好的导通性能以及稳定的回弹力,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外壳1后端对称设有两组通孔14,所述主pcb板111上设有两组与所述通孔14对应的充电金属触点115和读写触点116,每一组充电金属触点115至少包括一个正极、一个负极,每一组读写触点116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两组充电金属触点155均设置在充电宝的一侧,所述充电宝在充电或者通信时不需要区分正面还是反面,使用体验更佳,节省用户归还时间,而且其中一组充电金属触点115和读写触点116就包含了所有功能,只需要其中一组正常工作即可满足充电与通信要求。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宝一侧的充电金属触点115为两个、读写触点116为一个,并按照“正极-负极-读写触点116”与“读写触点116-负极-正极”的顺序设置。所述充电金属触点115以及读写触点116通过所述通孔14外露于外壳1。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