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装置、气路系统及环网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4472发布日期:2020-06-20 15:4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防尘装置、气路系统及环网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装置、气路系统及环网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高压配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10kv环网供电以及双辐射供电系统。如中压10kv的sf6环网柜,由于使用开断和绝缘的介质sf6气体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灭弧性能,产品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显著增强。

sf6环网柜中sf6气体封闭在环氧树脂浇注的壳体内,sf6气体全绝缘环网柜是将诸如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重要高压元件封闭在充有较低压力的sf6气体的不锈钢壳体内的开关设备,sf6气箱通过阀门装置进行开启与闭合,以向不锈钢壳体内充放sf6气体。经过多次开关后,阀芯和阀体的密封面会产生磨损,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进行扩散,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因阀芯和阀体的密封面产生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进行扩散,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尘装置、气路系统及环网柜,对sf6气体内的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避免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尘装置,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贯通形成输气通道;

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安装于所述输气通道内,以对来自于所述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组件包括:防尘透气膜、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固定组件;

所述防尘透气膜设置于两个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之间,且两个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分别和所述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结构;

所述固定组件将两个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和所述防尘透气膜形成的一体结构固定于所述输气通道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透气膜和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能随着不同的温度条件自动调节尺寸大小,防尘组件的灵活性较高,能灵活运用于开关柜以及环网柜中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透气膜为puw透气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透气膜采用puw透气膜,具有以下优点:puw透气膜能防水、防尘、防油污,防护等级达到ip68;防止结露、结雾,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散热及平衡压差,能提高防尘装置的完整性;耐化学剂、耐高低温、抗老化等,提高产品苛刻环境中的可靠性;网眼最大直径为0.45um,能有效过滤有害金属粉尘颗粒。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为中部具有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的开口的聚四氟乙烯环,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的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输气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部件设计为碶形结构的聚四氟乙烯调节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紧固件将防尘透气膜和聚四氟乙烯部件紧贴于输气通道内,保证防尘装置的整体安装尺寸不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压缩弹簧;

一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所述防尘透气膜的壁面紧贴且覆盖所述进气口;

另一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所述防尘透气膜的壁面与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紧密接触;

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输气通道且沿着所述防尘透气膜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压紧于所述出气口所在的安装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弹簧将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分别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结构紧压在输气通道中,避免金属粉尘通过缝隙扩散,此外,安装透气膜时上端面紧贴弹簧,弹簧另一端由挡圈限位,确保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防尘透气膜外圈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会相应收缩或膨胀,此时弹簧依靠弹簧力来确保透气膜始终紧贴阀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挡圈部件;

在所述输气通道的内壁面相对于所述出气口间隔设置有凹槽;

所述挡圈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挡圈部件沿径向方向的高度高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在所述输气通道内沿着所述防尘透气膜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压紧于所述挡圈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气通道内的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设置凹槽,将挡圈部件卡接在凹槽内以固定挡圈部件,从而与压缩弹簧进行抵靠,避免了压缩弹簧从出气口所在的壁面滑落,提高了防尘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件;

一所述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所述防尘透气膜的壁面与所述支撑部件的一壁面紧密接触;

所述支撑部件的另一壁面紧贴并覆盖于所述进气口,所述支撑部件的中部相对所述进气口设置有开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输气通道内;

其中,所述进气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开口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部件支撑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分别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的结构,对聚四氟乙烯部件进行保护,避免了聚四氟乙烯部件损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具体包括:

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底盘部和周壁部,

所述底盘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

所述周壁部沿着所述底盘部的周向延伸且环绕所述底盘部的外周沿,并且所述周壁部从所述底盘部的外周沿沿着所述底盘部的轴向背离所述底盘部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周壁部垂直于所述底盘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具有底部和凸出于所述底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周壁部与所述底盘部组成的空间内,所述底部的外周沿与所述周壁部的外周沿紧密接触;

所述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所述凸缘部沿着所述第二开口的周向延伸且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周沿处,并且所述凸缘部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沿沿着所述底部的轴向背离所述底部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凸缘部垂直于所述底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气路系统,包括:sf6气箱和用于开启所述sf6气箱的阀门装置,还包括如以上任意一种所述的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的进气口与所述阀门装置的sf6气体出气口贯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环网柜,包括:以上提到的气路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部;10:进气口;11:出气口;2:防尘组件;22:固定组件;23:挡圈部件;3:支撑部件;31:第一支撑部件;32:第二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包括:安装部1,安装部1具有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相贯通形成输气通道。

防尘组件2,防尘组件2安装于输气通道内,以对来自于进气口10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的,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实施例,防尘组件2包括:防尘透气膜、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固定组件22。

防尘透气膜设置于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之间,且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分别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结构。防尘透气膜和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能随着不同的温度条件自动调节尺寸大小。

固定组件22将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形成的一体结构固定于输气通道内。

具体的,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除了通过超声波焊接外,还可以为其他方式,如:通过胶水粘贴等。

进一步,防尘透气膜可以为puw透气膜,聚四氟乙烯部件可以为中部具有与进气口10相匹配的开口的聚四氟乙烯环,防尘透气膜设置于两个聚四氟乙烯环之间,且由两个聚四氟乙烯环压紧,在两个聚四氟乙烯环的中心的环部露出部分防尘透气膜,两个聚四氟乙烯环的中心的环部露出部分防尘透气膜对准进气口10,从而对从进气口10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

具体的,防尘透气膜的类型也可以选取其他类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局限于采用puw透气膜这一种方式。此外,聚四氟乙烯部件可以为中部具有与进气口10相匹配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和进气口10相同或相近。

进一步,固定组件22可以选为如所示的压缩弹簧,其中,一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防尘透气膜的壁面紧贴且覆盖进气口10。另一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防尘透气膜的壁面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紧密接触。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在输气通道内沿着防尘透气膜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压紧于出气口11所在的壁面,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组件22也可以选为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对此并不作限定,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压缩弹簧将防尘透气膜和聚四氟乙烯部件紧贴于输气通道内,保证防尘装置的整体安装尺寸不变。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的,聚四氟乙烯部件中的一个聚四氟乙烯部件紧贴且覆盖进气口10用于过滤经进气口10进入的气体。当聚四氟乙烯部件为中部具有与进气口10相匹配的开口的聚四氟乙烯环时,防尘透气膜设置于两个聚四氟乙烯环之间,且由两个聚四氟乙烯环压紧,在两个聚四氟乙烯环的中心的环部露出部分防尘透气膜,此时,两个聚四氟乙烯环的中心的环部露出部分防尘透气膜应对准进气口10,从而对从进气口10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

聚四氟乙烯部件中的另一个聚四氟乙烯部件抵靠于压缩弹簧的一端,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靠于出气口11所在的面壁,使得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将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的结构压紧于安装部,达到固定安装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的结构。

进一步,为了避免压缩弹簧从进气口10所在的避免滑落,如图1和图2所示的,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固定组件22还包括:挡圈部件23;

在输气通道的内壁面相对于出气口11间隔设置有凹槽;

挡圈部件23固定安装于凹槽内,且挡圈部件23沿径向方向的高度高于凹槽的深度。

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在输气通道内沿着防尘透气膜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压紧于挡圈部件23。

具体的,挡圈部件23的结构如所示,挡圈部件23具体为有开口的环,环的靠近开口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孔,在将挡圈部件23安装于凹槽时,可以通过镊子捏紧两个孔,使开口的宽度减小,从而将挡圈部件23安装于输气通道的凹槽内。

进一步,为了对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的结构进行支撑和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的,作为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防尘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件3;

一聚四氟乙烯部件远离防尘透气膜的壁面与支撑部件3的一壁面紧密接触。

支撑部件3的中部相对进气口10设置有开口,进气口10与支撑部件3的开口相连通以使气体进入输气通道内,进气口10的中心轴线和支撑部件3的开口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的,支撑部件3用于支撑两个聚四氟乙烯部件和防尘透气膜通过超声波焊接呈一体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支撑部件3上需设置开口且开口需和进气口10对准以保证气体进入输入通道,支撑部件3上设置的开口的尺寸应小于聚四氟乙烯部件的尺寸以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如所示的,支撑部件3具体包括:

第一支撑部件31和第二支撑部件32;

第一支撑部件31具有底盘部和周壁部,

底盘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口;

周壁部沿着底盘部的周向延伸且环绕底盘部的外周沿,并且周壁部从底盘部的外周沿沿着底盘部的轴向背离底盘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周壁部垂直于底盘部;

第二支撑部件32具有底部和凸出于底部的凸缘部,凸缘部位于周壁部与底盘部组成的空间内,底部的外周沿与周壁部的外周沿紧密接触;

底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开口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凸缘部沿着第二开口的周向延伸且环绕第二开口的周沿处,并且凸缘部从第二开口的周沿沿着底部的轴向背离底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凸缘部垂直于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气路系统,包括:sf6气箱和用于开启sf6气箱的阀门装置,还包括如以上任意一种实施例提到的防尘装置,防尘装置的进气口与阀门装置的sf6气体出气口贯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防尘装置,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在阀门装置开合阀门而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环网柜,包括如以上实施例提到的气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公开的一种环网柜,由于环网柜包含以上实施例提到的气路系统,气路系统包含防尘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公开的一种环网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安装部具有贯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输气通道,防尘组件安装于输气通道内,能够对来自于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因此,采用本方案提供的防尘装置,在阀门装置开合阀门而磨损剥落的金属粉尘会随着sf6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后,由防尘组件对金属粉尘进行过滤,防止了带有金属粉尘的sf6气体进入环网柜内部,避免了为sf6环网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分解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