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5578发布日期:2020-08-07 18:3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ps电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



背景技术:

ups电源即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由于ups电源用于供给不间断的电源,故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若不能提供较好的散热措施,则由于高温易导致ups电源故障等问题,例如供电终止导致软、硬件损坏,数据丢失等问题,现有技术的散热措施通常为风冷或水冷,即使是最好的风冷或水冷,也只能把温度控制的接近或等于环境温度,而且水冷的方式易造成电源箱湿度增大,易腐蚀或锈蚀电源箱,降低使用寿命,且漏电时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用于放置ups电源12,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中空,所述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2和所述第二隔板3将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上层空腔4、中层空腔5、下层空腔6,所述第二隔板3的中心设有连通所述下层空腔6和所述中层空腔5的通孔301,所述第二隔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翅片式散热器7,所述第二隔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8,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的热端朝下、冷端朝上设置,所述通孔301内填充有连接所述翅片式散热器7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热端的导热硅脂9,所述第一隔板2为内部中空的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部设有所述ups电源12,所述下层空腔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机10,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一风机10处设有与所述下层空腔6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1,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下层空腔6连通的第一排风口102,所述中层空腔5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风机11,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风机11处设有与所述中层空腔5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3,所述箱体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上层空腔4连通的第二排风口104。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2的内部设有干燥剂13。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第一排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第二排风口10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层空腔4的侧壁以及顶壁上设有吸音棉层15。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吸音棉层15的侧壁以及顶壁上设有陶瓷层16。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槽17,所述放置槽17内设有所述ups电源12。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放置槽1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放置槽17和所述ups电源12之间的绝缘橡胶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通过导热硅脂连接翅片式散热器,将热量散发至下层空腔内,并通过第一风机将热量吹出,加速散热;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朝上设置于中层空腔内,并于中层空腔内制冷,通过第二风机将冷气通过内部中空且为镂空结构的第一隔板吹入上层空腔内,使ups电源所处的上层空腔内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效果,半导体制冷片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能及时将散发大量热量的ups电源降温;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隔板的内部设有干燥剂,在达到良好除湿效果的同时,又能保证通风顺畅,制冷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排风口;103、第二进风口;104、第二排风口;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301、通孔;4、上层空腔;5、中层空腔;6、下层空腔;7、翅片式散热器;8、半导体制冷片;9、导热硅脂;10、第一风机;11、第二风机;12、ups电源;13、干燥剂;14、防尘网;15、吸音棉层;16、陶瓷层;17、放置槽;18、绝缘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散热的ups电源箱,用于放置ups电源12,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中空,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与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上层空腔4、中层空腔5、下层空腔6,第二隔板3的中心设有连通下层空腔6和中层空腔5的通孔301,第二隔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翅片式散热器7,第二隔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8,且半导体制冷片8的热端朝下、冷端朝上设置,通孔301内填充有连接翅片式散热器7和半导体制冷片8热端的导热硅脂9,第一隔板2为内部中空的镂空结构,第一隔板2的上部设有ups电源12,下层空腔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机10,箱体1的侧壁上对应第一风机10处设有与下层空腔6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1,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下层空腔6连通的第一排风口102,中层空腔5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风机11,箱体1的侧壁上对应第二风机11处设有与中层空腔5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3,箱体1的两侧设有与上层空腔4连通的第二排风口1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8为现有技术,其热端通过导热硅脂9连接翅片式散热器7(现有技术)将热量散发至下层空腔6内,并通过第一风机10将热量吹出,加速散热;半导体制冷片8的冷端朝上设置于中层空腔5内,并于中层空腔5内制冷,通过第二风机11将冷气通过内部中空且为镂空结构的第一隔板2吹入上层空腔4内,使ups电源12所处的上层空腔4内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效果,半导体制冷片8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能及时将散发大量热量的ups电源降温;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风机10和第二风机11均优选轴流式风机,可直接接入市电为其提供电量;半导体制冷片8可通过将市电变压整流后经直流电接口为其供电,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半导体制冷片的接电使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的内部设有干燥剂13,干燥剂13可选择市场上常见的一般包装的干燥剂,如氯化钙干燥剂,使用时,将其放于第一隔板2内部,分散放置,不宜放置过多以免堵塞第一隔板2的镂空结构,放置量少于第一隔板2内部空间的二分之一即可,在达到良好除湿效果的同时,又能保证通风顺畅,制冷效果良好。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01、第一排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第二排风口10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4,用于除尘,于箱体1内营造良好的无尘环境。

具体的实施例中,上层空腔4的侧壁以及顶壁上设有吸音棉层15,吸音棉层15采用吸音棉制成,可粘合在箱体1的内壁上,用于增加隔音效果,减小噪音。

进一步地,吸音棉层15的侧壁以及顶壁上设有陶瓷层16,陶瓷层16为陶瓷结构,用于保护吸音棉层15,在ups电源12产生漏电、静电等情况下,能够避免损坏吸音棉层15。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隔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槽17,放置槽17内设有ups电源12,用于固定ups电源12。

进一步地,放置槽1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放置槽17和ups电源12之间的绝缘橡胶18,用于增加绝缘效果,避免ups电源12漏电引至箱体1发生事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