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0745发布日期:2020-09-01 18:4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电机绕组一般采用电机绕组浸漆工艺,这样的电机应用在一般环境下还能满足需求,但是,在高温、低温、振动、真空、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对电机的安全使用要求很高,简单的电机工艺满足不了需求。

若电机绕组采用灌封工艺,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对电机寿命、可靠性、散热都有明显提升。但灌封工艺较浸漆较为复杂,在应用及结构设计方面任需要优化。

现有技术直接在电机引线根部通过隔板和密封胶进行密封,但其密封结构过于简单,密封效果差,导致灌封胶泄漏容易泄漏流入壳体内且很难被发现,固化后更是难以清理,最终损坏整个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包括壳体,电机引线,所述的壳体侧部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处设有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体,所述的盖体上设有供引线穿出的过线孔,所述的电机引线与过线孔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通过在壳体侧部设置开口来将壳体内的导线引出,又在开口处设置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盖体实现了壳体内部与外部的隔离,盖体上设置的过线孔不仅可以限定电机引线的穿出位置,还可以配合密封组件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密封组件为密封胶圈,包括卡接于过线孔内的卡接部和位于过线孔两侧的密封部,所述的密封部外径大于卡接部。密封部位于卡接部两侧,且密封部大于过线孔,因此可有效阻挡密封胶从过线孔内流出。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盖体为分体式,包括上盖与下盖,所述的上盖和下盖拼接后形成上述过线孔。

分体式设置方便密封组件的安装,因密封组件为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因此可将密封组件套接于引线上,然后卡接部卡接于下盖上,再将上盖盖上形成完整的过线孔。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上盖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的下盖上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的上盖和下盖拼接后所述的第一台阶内侧面与第二台阶内侧面相互贴合。上盖与下盖拼接实现交错锁紧,第一台阶上的过线孔与第二台阶上的过线孔的轴心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第一台阶设置于上盖靠近壳体一侧,所述的第二台阶设置于下盖远离壳体一侧。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上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下盖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螺栓连接来固定壳体与上盖、壳体与下盖,防止松动,非常稳固。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盖体与壳体的贴合面之间设有密封胶或密封垫或密封圈。密封胶、密封垫、密封圈都可以防止盖体与壳体的贴合面泄漏。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密封圈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相对于其他材质材料,柔性材料更加符合金属结构贴合面的密封需求。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电机引线与密封组件之间通过硅胶密封。

在上述的一种电机壳体与引线密封结构中,所述的电机引线为三个,所述的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的过线孔分别与电机引线位置对应。上盖与下盖之间形成的过线孔将各自对应的电机引线紧紧包裹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盖体上的过线孔与密封胶圈配合实现密封,其中密封胶圈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有效阻挡了密封胶从过线孔流出,通过在上盖设置第一阶梯、下盖设置第二阶梯使得上盖与下盖拼接时实现交错锁紧,又通过在盖体与壳体贴合面之间设置密封圈防止泄漏,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盖体与电机引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机引线;3、开口;4、盖体;41、上盖;411、第一台阶;42、下盖;421、第二台阶;5、过线孔;6、密封胶圈;61、卡接部;62、密封部;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电机引线2,所述的壳体1侧部设有开口3、所述的开口3处设有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的盖体4,所述的盖体4上设有供引线穿出的过线孔5,所述的电机引线2与过线孔5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通过在壳体1侧部设置开口3来将壳体1内的导线引出,又在开口3处设置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盖体4实现了壳体1内部与外部的隔离,盖体4上设置的过线孔5不仅可以限定电机引线2的穿出位置,还可以配合密封组件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密封组件为密封胶圈6,包括卡接于过线孔5内的卡接部61和位于过线孔5两侧的密封部62,所述的密封部62外径大于卡接部61。密封部62位于卡接部61两侧,且密封部62大于过线孔5,因此可有效阻挡密封胶从过线孔5内流出。

如图2所示,盖体4为分体式,包括上盖41与下盖42,所述的上盖41和下盖42拼接后形成上述过线孔5。分体式设置方便密封组件的安装,因密封组件为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因此可将密封组件套接于引线上,然后卡接部61卡接于下盖42上,再将上盖41盖上形成完整的过线孔5。上盖41上设有第一台阶411,所述的下盖42上设有第二台阶421,所述的上盖41和下盖42拼接后所述的第一台阶411内侧面与第二台阶421内侧面相互贴合。上盖41与下盖42拼接实现交错锁紧,第一台阶411上的过线孔5与第二台阶421上的过线孔5的轴心重合。第一台阶411设置于上盖41靠近壳体1一侧,所述的第二台阶421设置于下盖42远离壳体1一侧。上盖41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的下盖42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7连接。通过螺栓7连接来固定壳体1与上盖41、壳体1与下盖42,防止松动,非常稳固。盖体4与壳体1的贴合面之间设有密封胶或密封垫或密封圈。密封胶、密封垫、密封圈都可以防止盖体4与壳体1的贴合面泄漏。密封圈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相对于其他材质材料,柔性材料更加符合金属结构贴合面的密封需求。

电机引线2与密封组件之间通过硅胶密封。电机引线2为三个,所述的上盖41与下盖42之间形成的过线孔5分别与电机引线2位置对应。上盖41与下盖42之间形成的过线孔5将各自对应的引线紧紧包裹贴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壳体1设置的开口3将壳体1内的导线引出,开口3处设置的盖体4隔离壳体1内部与外部,盖体4上的多个过线孔5对应各自的电机引线2位置,电机引线2上套接有密封胶圈6,过线孔5卡接在密封胶圈6的卡接部61,密封胶圈6的密封部62位于卡接部61两侧,密封部62大于过线孔5,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有效阻挡密封胶从过线孔5内流出,除此之外,在上盖41上设置第一台阶411、下盖42上设置第二台阶421,使得密封盖拼接时可以实现上下交错锁紧,防止松动,最后在盖体4与壳体1贴合面之间设置密封圈防止泄漏。

本实用新型通过盖体4上的过线孔5与密封胶圈6配合实现密封,其中密封胶圈6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有效阻挡了密封胶从过线孔5流出,通过在上盖41设置第一阶梯、下盖42设置第二阶梯使得上盖41与下盖42拼接时实现交错锁紧,又通过在盖体4与壳体1贴合面之间设置密封圈防止泄漏,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