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7788发布日期:2020-08-11 21:5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里程得到不断增长。而输电线路里程的增长使得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繁重。针对上述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及实际需求,目前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大都利用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图像监测装置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控,但现有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监控工作,给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监控工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包括:

服务器、第一网络转发设备、第二网络转发设备、输电线路监控装置,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有线连接,以便将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采集到的输电线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连接,以便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中的无线网桥之间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包括无线网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网桥与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网桥无线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网桥与所述服务器有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路由器与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网桥有线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路由器与所述服务器有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与无线网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中的无线网桥与无线路由器有线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中的无线网桥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网桥无线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的无线路由器与所述服务器有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连接多个第一网络转发设备,每个第一网络转发设备连接一个输电线路监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至少包括太阳能蓄电池、摄像头,其中:

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为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为可变焦摄像头,用于对输电线路的多个部位进行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输电线路监控装置连接;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实时采集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将所述电量信息定时上传至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以便于将所述电量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判断出所述电量信息低于预设阈值时,向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发出告警信息;

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向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转发所述告警信息;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切断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的供电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网桥点对点连接或者星形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工作在中继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转发设备与第二网络转发设备将输电线路监控装置获取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确保输电线路监控系统更好的完成监控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提供的含有多个输电线路监控装置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服务器;2、第一网络转发设备;3、第二网络转发设备;4、输电线路监控装置;5、电源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输电线路里程得到不断增长。而输电线路里程的增长使得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繁重。针对上述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及实际需求,目前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多利用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图像监测装置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控,但现有的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大都通过无线3g/4g网络实时上传监控数据,并利用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监控主机设备,主动识别线路通道内出现的隐患,并将预警信息实时反馈至线路巡视人员,及时消除隐患。然而受制无线3g/4g通信网络对信号质量的依赖,在偏远地区基站少,信号质量差,这就造成了基于无线3g/4g通信网络的监控系统无法及时准确的将监控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输电线路线路及通道的监控工作,不利于输电线路通道事故隐患的排查与预警,使得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监控工作,给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服务器1、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有线连接,以便将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采集到的输电线路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

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与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连接,以便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

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与所述服务器1连接,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将所述输电线路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1;

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中的无线网桥之间无线连接,其中,输电线路的数据可以为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

进一步的,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桥,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网桥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的无线网桥无线连接;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网桥与所述服务器1可以有线连接。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网桥可以有线连接进入私网,将输电线路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私网可以是宽带网络。无线网桥是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搭起通信的桥梁,两个网桥之间的传输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包括无线路由器,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路由器与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的无线网桥有线连接,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网桥与所述服务器1可以有线连接。无线路由器可以无线连接进入公共网络,将输电线路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1,其中,无线路由器可以为4g无线路由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包括无线路由器与无线网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中的无线网桥与无线路由器有线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中的无线网桥与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的无线网桥无线连接,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的无线路由器与所述服务器1可以有线连接。

优选的,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的无线网桥的数量为3个或4个。无线网桥是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搭起通信的桥梁,两个网桥之间的传输距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设置多个无线网桥,可以保证数据传输时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连接3个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每个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连接一个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系统还包括电源控制模块5,电源控制模块5分别与每个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连接。

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至少包括太阳能蓄电池、摄像头,其中,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为所述摄像头和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为可变焦摄像头,用于对输电线路的多个部位进行监测。

电源控制模块5实时采集所述太阳能蓄电池的电量信息,并将所述电量信息定时上传至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以便于将所述电量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所述服务器1;

所述服务器1用于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判断出所述电量信息低于预设阈值时,向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发出告警信息;

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向所述电源控制模块5转发所述告警信息;

所述电源控制模块5切断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与所述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的供电关系。

进一步的,无线网桥工作于点对点连接或者星形连接,输电线路监控系统工作在中继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的配置参数由所述服务器1获取,其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无线网桥的地址,地址可以为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转发设备2与第二网络转发设备3将输电线路监控装置4获取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1,确保输电线路监控系统更好的完成监控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