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8442发布日期:2020-04-24 18: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充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移动电源为终端设备充电时,需要采用数据线将移动电源和终端设备进行电连接,用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以解决上述将移动电源和终端设备进行电连接时需要采用数据线的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电源,能够为终端设备充电,包括:

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上开设有凹槽;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电源本体,使得所述移动电源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连接件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连接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凹槽外,所述连接件能够电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

上述移动电源,具有电源本体和连接件,连接件能够相对于电源本体转动而位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移动电源不需要为终端设备充电,或不需要外接电源为电源本体充电时,连接件可位于第一状态。在第二状态时,移动电源能够通过连接件为终端设备充电。同样的,在第二状态时,外接电源能够通过连接件为电源本体充电。移动电源为终端设备充电或者外接电源为移动电源充电时,不需要额外的数据线,使用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填平所述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垂直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另一端;所述凹槽由所述第三表面的部分区域向第四表面凹陷形成,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均存在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一内表面,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另一端;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二侧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分别贴合于所述凹槽的相对的两个槽壁;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源本体的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其中之另一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第一侧表面或所述第二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电源本体之间通过柔性贴片连接,所述柔性贴片的部分结构贴合于所述第一内表面,部分结构贴合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终端设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能够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typec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的能量密度不小于800wh/l。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为终端设备充电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其中,移动电源位于第二状态;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电源的立体图,其中,移动电源位于第一状态;

图4为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连接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移动电源的电源本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电源10,移动电源1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终端设备20可以是手机、平板、手表或电脑等。终端设备20上开设有连接孔21,连接孔21延伸至终端设备20的边缘,移动电源10能够通过连接孔21为终端设备20充电。移动电源10具有x方向和y方向。移动终端在为终端设备20充电的状态下,在x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与终端设备20的尺寸相同,使得移动电源10在视觉上为终端设备20的延伸,且方便用户使用。在另一实施例中,在x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终端设备20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还具有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垂直。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终端设备20充电的状态下,在x方向和z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与终端设备20的尺寸均相同,使得移动电源10整体呈现为终端设备20的延伸,与终端设备20具有外观一体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在z方向上,移动电源10的尺寸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终端设备20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本体100和连接件200。电源本体100上开设有凹槽101,连接件200转动连接于电源本体100上,使得移动电源1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连接件200容置于凹槽101内。在第二状态下,连接件20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凹槽101外,且连接件200的外露于凹槽101的部分能够插入终端设备20的连接孔21中且与连接孔21电连接,使得移动电源1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本体100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电源本体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30和第四表面140。第三表面130连接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一端,第四表面140连接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另一端。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定义移动电源10在z方向上的尺寸,第三表面130和第四表面140定义移动电源10在y方向上的尺寸。电源本体100的相邻面之间可以平滑过渡。凹槽101由第三表面130的部分区域向第四表面140凹陷形成,凹槽101延伸至第一表面110,且凹槽101与第二表面12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下,在z方向上,连接件200位于或大致位于电源本体100的中间位置,使得连接件200插入终端设备20的连接孔21中时,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分别与终端设备20的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平齐,使得移动电源10与终端设备20具有视觉上的一体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本体100也可以为椭圆体或其它形状的多面体,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210和内表面220,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230和第二端面240,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表面250和第二侧表面260。第一端面230连接于外表面210和内表面220的一端,第二端面240连接于外表面210和所述内表面220的另一端。第一侧表面250连接于外表面210和内表面220的一侧,第二侧表面260连接于外表面210和内表面220的另一侧。

如图3所示,移动电源10位于第一状态,连接件200容置于凹槽101内,并填平凹槽101。外表面210与第三表面130平齐,第一侧表面250和第二侧表面260分别贴合于凹槽101的相对于两个侧壁,第一端面230与第一表面110平齐。

如图2所示,移动电源10位于第二状态,连接件200垂直于凹槽101的槽底。可以理解的是,垂直包括大致垂直,即允许连接件200相对于凹槽101的槽底之间存在稍微倾斜的情况。连接件200与第二表面120之间存在间距。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与第一表面110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件200与第二表面120之间的间距,即内表面220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表面11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外表面210所在的平面与第二表面12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接件200尽量位于电源本体100的z方向的中间位置,以便为终端设备20充电时,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分别与终端设备20的相背的两个表面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与电源本体100的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其中之另一设有轴孔,使得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电源本体100转动。具体的,第二端面240为圆弧面,转轴的中心或轴孔的中心与第二端面240的轴心重合,避免连接件200相对于电源本体100转动时第二端面240与凹槽101的槽壁或槽底之间存在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和电源本体100之间可以通过转轴和轴孔进行电连接。比如,转轴和轴孔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频点,且在第二状态时,转轴的频点和轴孔的频点接触,使得连接件200和电源本体100能够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任何位置处,转轴的频点和轴孔的频点均接触,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任何状态,连接件200和电源本体100均可以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位于连接件200的靠近第二端面240的部位,沿x方向设置,且转轴贯穿第一侧表面250和/或第二侧表面260。轴孔开设于电源本体100上,沿x方向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凹槽10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转轴与穿设于轴孔中,且能够相对于轴孔转动,使得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电源本体100转动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轴孔开设于连接件200的靠近第二端面240的部位,沿x方向设置,且轴孔延伸至第一侧表面250和/或第二侧表面260。转轴位于电源本体100上,沿x方向设置,且凸出于所述凹槽10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转轴与穿设于轴孔中,且能够相对于轴孔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和轴孔之间设有阻尼器,使得转轴相对于轴孔转动至任何一个角度时均可静止,且在外力作用下,转轴能够相对于轴孔继续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和电源本体100之间通过柔性贴片连接,柔性贴片的部分结构贴合于内表面220,部分结构贴合于凹槽101的槽底。柔性贴片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随意弯折,且能够恢复原状,使得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电源本体100转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设有第一触点241,电源本体100设有第二触点102,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触点241和第二触点102之间电连接,使得电源本体100与连接件200之间电连接,从而使得移动电源10能够为终端设备20充电。具体的,第一触点241位于第二端面240,凹槽101的槽底设有第二触点102,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触点241和第二触点102接触,连接件200和电源本体10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点24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触点102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触点241和第二触点102在位置上一一对应,且数量相等。外接电源为移动电源10充电时,电流从第一触点241流向第二触点102。移动电源10为终端设备20充电时,电流从第二触点102流向第一触点241。第一触点241和/或第二触点102中存在部分触点具有信号识别作用,能够识别电源本体100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处于放电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41也可以位于外表面210上,第二触点102位于凹槽的与第一触点241的相对应的位置。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触点241和第二触点102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41可以为频点,第二触点102可以为频点。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为typec连接器,连接孔21为typec接口。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为typea连接器,连接孔21为typea接口。再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为typeb连接器,连接孔21为typeb接口。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件200为lighting连接器,连接孔21为lighting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能够通过连接件200与外接电源电连接,使得外接电源能够为移动电源10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本体100为高能量密度电池,电源本体100的能量密度不小于800wh/l,比如为900wh/l或1000wh/l。电源本体100的能量密度越高,则相同体积的电源本体100所能够储存的电量约多。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源本体100储存的电量一定的情况下,电源本体100的能量密度越高,则电源本体100的体积越小,使得移动电源10越轻薄,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本体100为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

本申请的移动电源10,具有电源本体100和连接件200,连接件200能够相对于电源本体100转动而位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移动电源10不需要为终端设备20充电,或不需要外接电源为电源本体100充电时,连接件200可位于第一状态。在第二状态时,移动电源10能够通过连接件200为终端设备20充电。同样的,在第二状态时,外接电源能够通过连接件200为电源本体100充电。移动电源10为终端设备20充电或者外接电源为移动电源10充电时,不需要额外的数据线,使用方便。移动电源10为高能量密度电池,从而具有较小的体积,较为轻薄,方便携带和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