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谐波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8706发布日期:2020-06-16 20:3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谐波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谐波电容器。



背景技术:

机箱式抗谐波型智能电容器集电抗器、电容器、晶闸管、接触器、复合开关、断路器、智能测控单元于一体,代替传统多种分散器件组成的智能补偿模块,方便实现功率因数补偿的动态调节及谐波滤除,机箱式抗谐波型智能电容器适用于0.4kv配电网,高效节能、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的新一代智能型低压调谐滤波电力电容模块,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安全可靠,体积小,接线少,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能够满足多种场合。

现有技术中的抗谐波电容器外壳通常由底座和顶盖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需要将底座和顶盖分别通过紧固件来固定,安装麻烦且费时费力,而且遇到需要进行内部维修拆卸时,需要一个个将紧固件拆卸下来,极大的影响维修效率,且不具备良好的散热效果。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谐波电容器,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与壳体相连接的形式,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与拆卸维修;且通过在电容器一侧的壳体侧面上设置散热槽与挡板,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容器能够快速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谐波电容器,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与壳体相连接的形式,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与拆卸维修;且通过在电容器一侧的壳体侧面上设置散热槽与挡板,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容器能够快速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谐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所述本体与电抗器相连;所述本体与电抗器底端分别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凸出底板平面的限位板,所述底板顶端设有能够对本体与电抗器进行笼罩的壳体,所述壳体能够插入至底板与限位板所组成的腔室内并与之配合,所述底板沿长度方向上的限位板两端分别设有与壳体侧面相连接的紧固螺栓,且靠近本体一侧的壳体侧面底端设置有矩形的散热槽,所述散热槽顶端的壳体侧面上设置有竖直条形状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内端伸入至壳体内部,所述滑板外端连接有与壳体侧面外壁相贴合的挡板,所述挡板能够对散热槽开口进行遮挡;所述挡板与本体之间设有与本体侧面相连接的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顶端位于滑板底端;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抗谐波电容器外壳通常由底座和顶盖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需要将底座和顶盖分别通过紧固件来固定,安装麻烦且费时费力,而且遇到需要进行内部维修拆卸时,需要一个个将紧固件拆卸下来,极大的影响维修效率,此时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与壳体相连接的形式,通过事先将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安装在底板上,随后将壳体套在底板与限位板之间的腔室内并与之配合,最后通过拧紧限位板上设置的紧固螺栓使得壳体安装在底板上,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同时在维修拆卸只需要拆下紧固螺栓并拔出壳体即可,大大了检修与维修的效率,而且设置的限位板能够对安装的壳体底部边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壳体外边缘受撞击而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同时当工作状态下的电容器散发大量热量时,此时与电容器相贴合的挤压气囊受热带动内部气体的膨胀,从而使得膨胀的气体带动挤压气囊进行膨胀并对顶端的滑板向上挤压,此时滑板在挤压气囊的作用下带动一侧对散热槽开口进行封堵的挡板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挡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对散热槽进行遮挡,此时不受遮挡的散热槽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容器本体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加快了电容器表面热量的传播与散失;在电容器停止工作时,挤压气囊不再对挡板施加作用力,此时挡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至散热槽开口处,从而使得挡板能够对内部的电容器本体进行有效的遮挡与保护,进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散热槽顶端的壳体侧面上设置有凸出至散热槽内部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位置与挤压气囊位置相对应且与之接触贴合,所述延伸板两端的侧面上连接有与挤压气囊侧面相贴合的定位板;工作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延伸板与定位板,使得底板、延伸板、定位板与本体侧面所组成的腔室能够对位于内部的挤压气囊进行侧面与底面位置上的限位,从而使得挤压气囊在受热膨胀时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滑板方向进行延长与拉伸,大大提高了挤压气囊工作时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优选的,所述挤压气囊由导热硅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挤压气囊内部填充有氮气;工作时,由导热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挤压气囊具有更优良的导热性能,不仅使得挤压气囊更快速高效的对一侧电容器本体上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还能使得挤压气囊能够更快速有效的膨胀并带动挡板不再对散热槽进行遮挡,从而使得电容器本体通过迅速打开的散热槽进行快速散热,且通过在挤压气囊内部填充有吸收快速膨胀的氮气,使得挤压气囊在受热时能够进行更高效的膨胀,从而大大提高了壳体对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槽底端设有磁性层,所述滑板底面与磁性层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互吸引的硬磁铁;工作时,通过在散热槽底端与滑板底面上分别设置相互吸引的磁性层与硬磁铁,使得滑板能够紧密吸附贴合在散热槽底端,从而增加挡板对散热槽封堵时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挡板能够对内部电容器本体进行更稳定有效的防护;且工作后的挡板在回落与复位的过程中,相互吸引的磁性层与硬磁铁能够使得挡板快速与稳定的滑落至散热槽开口处并固定,从而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本体与电抗器之间的壳体顶面上连接有隔板,所述壳体侧面内壁与隔板侧面上分别连接有一组金属材料制成的t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自由端端面分别与本体和电抗器侧面接触贴合;工作时,设置的隔板能够有效的将电容器与电抗器进行隔离,减少电容器或者电抗器上出现漏电导致短路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抗谐波电容器工作时的安全性,且设置的固定板端面能够对将电容器本体侧壁与电抗器侧壁进行固定,增加了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固定板也能对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侧壁进行有效的导热,加快了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上热量的散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所述壳体侧面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条形孔;工作时,由于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固定板具有更高的导热性,使得与电容器本体与电抗器侧壁相贴合的固定板能够更高效的对其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与散发,且通过在壳体侧面上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条形孔,在对壳体内部电容器进行防护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壳体内部的透气效果,使得电容器与电抗器上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失,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与壳体相连接的形式,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与拆卸维修,且设置的限位板也能够对安装的壳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壳体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所受到的碰撞及损坏。

2.本发明通过在电容器一侧的壳体侧面上设置散热槽与挡板,在电容器散发大量热量时,挡板能够将散热槽打开并使得壳体内部的电容器快速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去除挡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图中:本体1、电抗器2、底板3、限位板31、紧固螺栓32、壳体4、散热槽41、滑槽42、滑板43、挡板44、挤压气囊45、延伸板46、定位板47、磁性层48、硬磁铁49、隔板5、固定板51、条形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谐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所述本体1与电抗器2相连;所述本体1与电抗器2底端分别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底板3外边缘分别设置有凸出底板3平面的限位板31,所述底板3顶端设有能够对本体1与电抗器2进行笼罩的壳体4,所述壳体4能够插入至底板3与限位板31所组成的腔室内并与之配合,所述底板3沿长度方向上的限位板31两端分别设有与壳体4侧面相连接的紧固螺栓32,且靠近本体1一侧的壳体4侧面底端设置有矩形的散热槽41,所述散热槽41顶端的壳体4侧面上设置有竖直条形状的滑槽42,所述滑槽42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43,所述滑板43内端伸入至壳体4内部,所述滑板43外端连接有与壳体4侧面外壁相贴合的挡板44,所述挡板44能够对散热槽41开口进行遮挡;所述挡板44与本体1之间设有与本体1侧面相连接的挤压气囊45,所述挤压气囊45顶端位于滑板43底端;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抗谐波电容器外壳通常由底座和顶盖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需要将底座和顶盖分别通过紧固件来固定,安装麻烦且费时费力,而且遇到需要进行内部维修拆卸时,需要一个个将紧固件拆卸下来,极大的影响维修效率,此时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3与壳体4相连接的形式,通过事先将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安装在底板3上,随后将壳体4套在底板3与限位板31之间的腔室内并与之配合,最后通过拧紧限位板31上设置的紧固螺栓32使得壳体4安装在底板3上,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同时在维修拆卸只需要拆下紧固螺栓32并拔出壳体4即可,大大了检修与维修的效率,而且设置的限位板31能够对安装的壳体4底部边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壳体4外边缘受撞击而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同时当工作状态下的电容器散发大量热量时,此时与电容器相贴合的挤压气囊45受热带动内部气体的膨胀,从而使得膨胀的气体带动挤压气囊45进行膨胀并对顶端的滑板43向上挤压,此时滑板43在挤压气囊45的作用下带动一侧对散热槽41开口进行封堵的挡板44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挡板4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对散热槽41进行遮挡,此时不受遮挡的散热槽41使得壳体4内部的电容器本体1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加快了电容器表面热量的传播与散失;在电容器停止工作时,挤压气囊45不再对挡板44施加作用力,此时挡板4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至散热槽41开口处,从而使得挡板44能够对内部的电容器本体1进行有效的遮挡与保护,进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槽41顶端的壳体4侧面上设置有凸出至散热槽41内部的延伸板46,所述延伸板46位置与挤压气囊45位置相对应且与之接触贴合,所述延伸板46两端的侧面上连接有与挤压气囊45侧面相贴合的定位板47;工作时,通过在壳体4上设置延伸板46与定位板47,使得底板3、延伸板46、定位板47与本体1侧面所组成的腔室能够对位于内部的挤压气囊45进行侧面与底面位置上的限位,从而使得挤压气囊45在受热膨胀时能够更有效的向顶端滑板43方向进行延长与拉伸,大大提高了挤压气囊45工作时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挤压气囊45由导热硅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挤压气囊45内部填充有氮气;工作时,由导热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挤压气囊45具有更优良的导热性能,不仅使得挤压气囊45更快速高效的对一侧电容器本体1上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还能使得挤压气囊45能够更快速有效的膨胀并带动挡板44不再对散热槽41进行遮挡,从而使得电容器本体1通过迅速打开的散热槽41进行快速散热,且通过在挤压气囊45内部填充有吸收快速膨胀的氮气,使得挤压气囊45在受热时能够进行更高效的膨胀,从而大大提高了壳体4对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散热槽41底端设有磁性层48,所述滑板43底面与磁性层48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互吸引的硬磁铁49;工作时,通过在散热槽41底端与滑板43底面上分别设置相互吸引的磁性层48与硬磁铁49,使得滑板43能够紧密吸附贴合在散热槽41底端,从而增加挡板44对散热槽41封堵时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挡板44能够对内部电容器本体1进行更稳定有效的防护;且工作后的挡板44在回落与复位的过程中,相互吸引的磁性层48与硬磁铁49能够使得挡板44快速与稳定的滑落至散热槽41开口处并固定,从而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与电抗器2之间的壳体4顶面上连接有隔板5,所述壳体4侧面内壁与隔板5侧面上分别连接有一组金属材料制成的t形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的自由端端面分别与本体1和电抗器2侧面接触贴合;工作时,设置的隔板5能够有效的将电容器与电抗器2进行隔离,减少电容器或者电抗器2上出现漏电导致短路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抗谐波电容器工作时的安全性,且设置的固定板51端面能够对将电容器本体1侧壁与电抗器2侧壁进行固定,增加了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固定板51也能对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侧壁进行有效的导热,加快了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上热量的散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5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且所述壳体4侧面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条形孔6;工作时,由于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固定板51具有更高的导热性,使得与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侧壁相贴合的固定板51能够更高效的对其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与散发,且通过在壳体4侧面上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条形孔6,在对壳体4内部电容器进行防护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壳体4内部的透气效果,使得电容器与电抗器2上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散失,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抗谐波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工作时,通过将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设置成底板3与壳体4相连接的形式,通过事先将电容器本体1与电抗器2安装在底板3上,随后将壳体4套在底板3与限位板31之间的腔室内并与之配合,最后通过拧紧限位板31上设置的紧固螺栓32使得壳体4安装在底板3上,使得抗谐波电容器的外壳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安装,同时在维修拆卸只需要拆下紧固螺栓32并拔出壳体4即可,大大了检修与维修的效率,而且设置的限位板31能够对安装的壳体4底部边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壳体4外边缘受撞击而出现变形损坏的情况;同时当工作状态下的电容器散发大量热量时,此时与电容器相贴合的挤压气囊45受热带动内部气体的膨胀,从而使得膨胀的气体带动挤压气囊45进行膨胀并对顶端的滑板43向上挤压,此时滑板43在挤压气囊45的作用下带动一侧对散热槽41开口进行封堵的挡板44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挡板44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对散热槽41进行遮挡,此时不受遮挡的散热槽41使得壳体4内部的电容器本体1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加快了电容器表面热量的传播与散失;在电容器停止工作时,挤压气囊45不再对挡板44施加作用力,此时挡板4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至散热槽41开口处,从而使得挡板44能够对内部的电容器本体1进行有效的遮挡与保护,进而大大提高了抗谐波电容器的工作质量与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