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1619发布日期:2020-07-10 17:4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在流体或称等离子体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像研制的流体发电机,是通过燃料燃烧制成所谓的等离子体来加热惰性气体和使碱金属蒸发,以获得几千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通过电磁感应实现的发电,其成本很高,难以工业化运营。而本发明人,基于对电的从新认识和实验所证实的振频波效应、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成热态效应、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不守恒定律、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研制成了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和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以及电解水蒸汽制备技术,突破了学理,而达到是科理的高度,所以,需要理解本发明说明阐述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知识标准,不是教科书以及学界所讲的学理,则是由实验表明自然规律的科理。

本发明人主攻的科研课题,是天地系统生成学和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学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现为中国科学管理学院学部学术委员,研究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的途径,首先研究的是电和电解原理。为此,进行了测量静电体振频波效应实验(于2000年发表于北京相对论联谊会于美国注册的《格物》杂志):以用示波仪通过测量摩擦生电后的静电体,了解到了,吉伯(williamgilbert,1544~1603)摩擦制成的静电体,彼此之间接近与分离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振频波效应。即在整个空间充满粒子和非粒子性物质的这一限制系统中,微小粒子的振动使非粒子性物质波动,所引起的粒子之间的波动效应,表明的是:等频体之间相互分离显现的是排斥形式,异频体之间相互接近显现的是吸引形式。基于这一实验,本发明人确认了原子的形成,是限制系统中不均匀的限制作用,使基本粒子处在了振动状态,由于振动的层子与振动的核子之间发生的振频波效应(传统物理学预想的是核力),则层子接近于核子时,偏离了与核子所对应的中心线形成的层子围绕核子运动。所以,原子是个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这也是学界已经普遍认识清楚的原子运动状态。但关于这个运动状态所发生的效应,截止到目前,学界没有掌握。这就需要先来确认层子闭环惯性运动的动量lp,它是由参与闭环运动物质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m乘以环行面的内外平均速度(v1+v2/2)所决定,即:lp=m.(v1+v2/2)。这样也就说明了,面对于原子是个层子运动方向上阻力为零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西方学界所说,它的空间存在有电荷或自由电子,以及所说中子可以进入到原子的内部,等等,而实际上,这都是些推理性的空想。则识别这些空想的依据还有:通电导体一周形成有非粒子性物质(法拉第称为类似于气的物质)围绕导体形成的闭环磁场,以本着等同模拟规律的来判断,而这个闭环磁场,在材料的内部必然是原子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扰动非粒子性物质一起运动形成的是层子运动方向上阻力为零的磁场基。关于磁场基的动量或称动能,同于lp=m.(v1+v2/2)。这就表明了,原子所有磁场基动量之和,即是原子处于基态的原子能。为了便于阐明与磁场基——原子能有关的相互作用,本发明人,对垂直于磁场基闭环面的中心轴,称磁场基轴,沿其轴垂直于磁场基闭环面观察到的形态,用“⊙”来表示,可称磁场基转轮,平行于磁场基闭环面观察到的形态,用“|”来表示,为了区别于磁场基转轮旋转方向的不同,分别来用“↓”、“↑”表示,对施加在闭环面上的影响,用“⊥”来表示,对多个闭环面的,用“|......|”来表示。这样也就清楚了,将导线一圈圈的缠绕制成螺旋管则通电后形成的以及材料(永磁铁)形成的磁场,是磁场基闭环面一个接着一个形成的闭环面闭环惯性运动体,则平行于每个闭环面看到的闭环面闭合了的磁场形态,用“×”来表示。进而也就清楚了,宇宙中,闭环惯性运动体共有六种形式:(1)黑洞;(2)星系;(3)星体;(4)台风负压腔;(5)磁场基;(6)磁场。则它们统一遵循于闭环惯性运动体的运动规律而所形成以及所对外发生的相互作用。就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本发明人称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其表达关系式为:(1)↑[m.(v1+v2/2)]1→←↑[m.(v1+v2/2)]2,这说明的是:在限制系统中,转轮方向一致的闭环惯性运动或称磁场基以及磁场基闭环面闭合形式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彼此接近;(2)↑[m.(v1+v2/2)]1←→↓[m.(v1+v2/2)]2,这说明的是:在限制系统中,转轮方向一致的闭环惯性运动或称磁场基以及磁场基闭环面闭合形式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彼此分离。这样,基于丹麦物理学家波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依据于中国太极“⊙”图像,绘制的原子模型和阐明的层子由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引起的原子能级变化|0[m.(v1+v2/2)1]→|s[m.(v1+v2/2)2],说明的,受光热振动效应的做功,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要发生由基态|0向激发态|s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质量m不变时,发生的是[m.(v1+v2/2)2>[m.(v1+v2/2)1]的变化,——即闭环惯性运动的环行动量或称动能lp发生了由小到大的改变。对这一改变,本发明人称能级变化。本发明人这里所表明的磁场基,从物理学的角度,是对原子化学键给予的进一步描述。而在化学方面称为的化学键,它是原子磁场基转轮方向一致和转轮大小彼此能级匹配的对接形式。这样,基于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也就说明了,一切形式的化学反应,都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磁场基在旋转方向和转轮大小的能级匹配则对接和不匹配则反抗对接所发生的化合与分解——即是微观粒子与非粒子性物质一起运动形成原子这个闭环惯性运动体彼此发生的闭环惯性运动效应所决定的反应。同时说明了,物质最为微小的运动状态,除了粒子的直线惯性运动之外,是处于振动的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这一原子能状态,而不具有上述运动状态的粒子自身不具有力的性质。关于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进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和汤姆逊(thomson,josephjohn,1856年-1940年)以通过电激发稀薄的惰性气体,形成的所谓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而给说成的负电子,则本发明人,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合转成电态实验:不用电磁感应,也不用将材料加热成所谓的等离子状态,来用吸水的纸作为电介质,在活跃性不同的材料之间来联接它们的磁场基,结果,使碳片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铝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碳,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铝,为负极;使铝箔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锌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铝,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锌,为负极;使锌箔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镁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锌,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镁,为负极,等等,即表明上的正负变化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这一实验,考虑电与热一样的属于动量平衡传导,而所采用的则定法与安培定则恰恰相反:伸出右手,掌心朝下,四指握两电极板间的连线,拇指指向电平衡传导方向对应的正极板,四指所指的方向,是磁场基转轮旋转方向。而所测得磁力线的方向,与安培定则也相反:伸出左手,掌心朝下,四指指向电平衡传导方向的正极握螺线管,拇指指向的方向,是磁场的北极(n),磁力线由北极(n)通向南极(s)。为了表明与安培定则的不同,对上述则定方法,分别称为新右手定则和新左手定则,并且,可以通过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无铁芯直流发电机实验来验证。这一现实说明了,在“电荷说”和“电子说”的基础上将高温气体给说成热使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的离子是极其荒唐的、安培定则与实际中的电平衡传导方向相反。并且说明了,电与热一样,没有正负极性,一律是动量高能级的向低能级方向平衡传导的传导状态,即是导体中原子或分子磁场基的闭环面垂直于平衡传导方向的磁场基动量的平衡传导,不是位移传导。而汤姆逊射线实验,仅是电势对气体中气态磁场基做功,稀薄气体的原子磁场基处在的是虚接状态,即是个大尺度失限状态的磁场基,所形成的在狭小通道内处于激发态磁场基动量平衡传导的一个现象,不足以用来证明阴极射线是独立粒子所流向的正极板。正是“粒子力性质说”这些学理,干扰到了人们对原子和原子能态的认识,使得参照这些学理的研究人员,无法制定出切合于实际的工艺路线,在研制蓄电池、等离子发电机以及电解水制氢方面处在的落后阶段。而本发明人经过对电的各方面实验,说明了它没有特殊——什么电子或质子的这些属性,即是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的原子能的电状态(简称电态),用“e”来表示。关于电态e的形成,这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在外界磁场或磁场基作用下,使其轴在导体横截面上沿导电方向彼此平行排列的数量或称密度得到增加的电动量i(也就是过去称为的电流强度)与在材料中克服化学键排列结构的振动影响和热态所造成的阻力(r)构成电动量平衡传导的内电势差v的乘积所决定的对外可输出的功率w=i.v。而磁场场强b以一定速度位移的场强动量(f=bv)或一电态e磁场基的动量lp1,则大于邻近所被影响磁场基的动量lp2,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的轴顺应于施加作用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和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变化,体现的是电势能所做的功we=c.(lp1-lp2)。——也只有电势能先使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和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变化的这种做功,才可获得和保持材料中原子能的电态。所以,电压是个动能量状态,可以考虑为v=f,也可以考虑为v=lpv,甚至要考虑微观振动——粒子体振动v因素。则在原子能态方面,热与电得到区别,在于热是原子或分子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排列的原子能的热状态(简称热态),用“h”来表示。基于所了解到的热态h、电态e和电势做功规律,也就清楚了,在限制系统中,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和电势做功,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要发生由基态|0向激发态|s的变化。则对热基态,用h0来表示;对电基态,用e0来表示;对热激发态,用hs来表示;对电激发态,用es来表示。然而,由于热与电的原始状态,都是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原子能磁场基状态,只在于热态,是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的无规则振动平衡传导状态,而电态,是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的有规则超微观小尺度振动v(是粒子体振动波长的振动形式)平衡传导状态。这就需要对热态h转变成电态e,用“h→e”来表示,可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给予的转变,使材料内电态e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它要由电态e转变成热态h,用“e→h”来表示。这就说明了,以用气体以及等离子态材料中混入固态导电材料制成复合电态流体材料,在外电势能做功给予的转变中,气体中游离态的磁场基被激发后成为的电激发态es的强度大于固态材料中磁场基热激发态hs的强度时,固态材料中的磁场基要复合于气态材料中磁场基的电激发态es由热激发态hs传化成电激发态es,这时,材料显现的,是强势的电态,则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给予的转变中,气体中游离态的磁场基被激发后的热激发态hs的强度大于混入在其中的固态材料中磁场的基电激发态es的强度时,这个材料以及气态的电激发态es要传化成热激发态hs。例如,复合转成电态实验说明的情况,以及在电激发态的氖气中放入导电的固体粉末,这些固态材料中原子能的热态h,要转变成与氖气电激发态相一致的电态e,则一致的证明了,两种材料的接触由电介质起到的联接磁场基的作用所发生的是复合转变能态效应。在这种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中,复合转变的强势输出的是电能时,它是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变的强势输出的是热能时,它是复合转成热态效应。这就说明了,各种形式的演化,一律是原子能在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中使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的电态和彼此不平行的热态所转变的结果。而复合转变能态时的外电势能的做功,关键是转变材料内原子磁场基轴的排列状态,所以,转变后获得能量的大与小,是由被转变的磁场基与牵制它的轴不改变状态的强度大小所决定,与原子能最初大小的关系不十分主要,只是强度大的,对它做功的强度就要大,反之要小,不同于能量转换守恒定律。——下面阐明的原子裂变能级变化[→||←]——[lp]0→∞告诉我们是,复合转变能态效应是不守恒的。然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在于利用坐标系急于表述函数关系,关键在于就宇宙整个空间充满粒子和非粒子性物质彼此互不渗透的限制作用,在宇宙中心地带形成的任意层面向各个方向传递着均等限制作用的平衡限制系统中的原子能状态,则在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中,结晶成固态时,磁场基的轴,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打散彼此牵制的磁场基的轴,成液态时,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以及基态磁场基变化到激发态,成气态以至成电离态时,磁场基的轴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即从物质平衡系统原子能态学这个视角来了解原子世界,才便于读懂自然世界。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原子磁场基的那个轴:沿着这个唯一的轴,使两方材料中原子能状态的磁场基对接后|[m.(v1+v2/2)]1→←|[m.(v1+v2/2)]2,才能够将两者压缩[→||←]在一起,此时发生的原子裂变,基态的原子能[lp]0才向激发裂变态的能级变化[lp]0→∞。在这种变化中,原子要释放这个闭环惯性运动体向外扩散施加于对外限制作用的所有能量,随之生成新的元素以及新的化合物。然而,复合转成电态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原子世界中,材料热状态的热能,为其电态电能的100倍之多,这说明了,热状态这一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排列状态是宇宙这个平衡限制系统中的常态,而电状态这一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状态是宇宙这个平衡限制系统中的被动态。其被动的原因,沿视线垂直于环导体一周形成闭环磁场的平面,可以直接的看到,在固体材料内,当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于电动量平衡传导的方向时,电态磁场基的转轮在闭环磁场的平面上是相互限制的状态,限制状态的限制效应和振动效应,使材料内的电态原子,要向彼此限制作用最小的位置运动而分布在导体的表皮。所以,导电的固体材料外围空间要形成闭环磁场,以及电态原子会集限制阻力最小的固体材料的尖角位置,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无铁芯直流发电机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一现象,在液体材料中相对要小。尤其在惰性气体材料中,由于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直径要大于固体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直径的1000倍以上。所以,气态原子的磁场基,相对于固态原子的磁场基,它属于大尺度磁场基,若将电态密集的固体粉末投放在气体材料中,这时每个气态原子的磁场基都是固体粉末电运动的避风港,则在气体材料周围难以形成环绕它的磁场。对这一性质,本发明人称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通过了解磁场基以及磁场,在星体方面,说明的情况是:星体上没有气体的分布,它没有磁场。像地球的磁场,那是大气层中气体原子磁场基的轴,与地轴构成了东北至西南方向上的15度夹角,而其转轮面向日出方向为顺时针的转动状态干扰的磁针,使地球带有磁场。热态是常态、电态是被动态,直接的说明了,人类以各种方式使材料的原子能态处于电态,它都是对抗于平衡限制作用,使原子之间处在的是电离——分解状态。而热态,是顺应于平衡限制作用的状态,属于是对接或虚接或搭接状态的原子磁场基,处在了适合于各自平衡位置的常态。对此,本发明人称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进行杜瓦瓶电光灯实验和电解石墨烯基复合导电水蒸汽制备氢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只要本着等同模拟规律的运用思维,进行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分析,会从根本上清楚,当使思考问题的思想触角触及到了物质系统原子能态的各个角落时,不难认识到,西方学界写在纸上面所讲的学理,是向科理高度发展处于感性阶段认识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对于勇于向科理高度攀登的人们来说,都得需要从新思考。本发明人,以本着从新思考,经过测量静电体振频波效应实验和复合转成电态实验,揭示的振频波效应、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成热态效应、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不守恒定律、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这对于研究天地系统生成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和展开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学的研究极为重要,尤其关系到了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方面面。像本发明专利名称中表明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在具体实施方面,是以所发现的气体电介质在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那些惰性气体,在电离——也就是气态原子的磁场基被外电势能激发其由热态转成电态之前,它们在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之间起到的是电介质和隐蔽分子电容的作用,可被激发时,气体材料又是很好的复合于固体粉末中原子的磁场基使其轴彼此平行的复合导电体,即以气闪激发固体粉末实现复合转成电态效应,研制成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而,这一创新,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对电的不确切说法。所以,在解释创新点方面,本发明人对离子不再看成是带电的原子,它就是游离态的磁场基——原子能的游离状态,即不再考虑电子、电荷以及电子能量之说,直接考虑的是原子能在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和复合转成热态效应以及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发生的能态形式不同的转变,以及不再局限于电磁感应理论给出的说法,直接考虑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中所发生的复合能态转变效应。而磁就是电,电就是磁,中间不隔着电子以及什么电荷,一切遵守于统一惯性运动效应,尤其电态——这个原子磁场基——闭环惯性运动体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的振动状态,它就是个统一惯性运动效应——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状态。即本发明提供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技术,由现有技术使用的高温等离子体,改用低热气隐蔽电容,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是面对于传统技术,从思想上和发明点,集中在了非粒子性物质、粒子、限制、振动效应、闭环惯性运动和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来描述于物理及化学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彼此的关系,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局限于学理认为的力、电子、场和单一的考虑直线惯性运动的思维方式,所以,希望专利审核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术语,——这将利于推动利用材料原子能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其目的: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利用研发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其中气态材料,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形成气隐蔽电容,则在闭环通道内经轴流风机的驱使,向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电路联通的负载放电来应用所获得的电态能量,提供这一特征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其创新性在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流体发电机使用几千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的技术弊端,利用低热易电激发气体作为闭环流动的载体,通过复合转成电态效应获得电态能量,将流体发电机的研制集中在了直接对材料原子能的合理利用,相应要降低成本,提高制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实施例涉及到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结构设计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实施例涉及到的闭环通道结构设计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3的a-a转向剖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实施例涉及到的闭环通道使用的u型通道框架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实施例涉及到的气隐蔽电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2、3、4、5,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其特征在于: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利用研发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a,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器a4激发其中气态材料,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形成气隐蔽电容d,则在闭环通道au内经轴流风机a21的驱使,向与正极板a22和负极板a1电路通过正极接线端子a23和负极接线端子a14联通的负载r放电来应用所获得的电态能量,由此所提供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

其中,涉及到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a,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螺栓a7通过入口法兰接口a8使闭环通道au与轴流风机外桶a9对接固定起来,使闭环通道au的出口法兰接口a15对接斜管a16中间安装有截止通道蝶阀a19、排气蝶阀a18和输气球阀a29联通到轴流风机a21的底部,以在支架a17上面固定的电机固定板a10,通过第二螺栓a11固定电机a12,由电机a12带动皮带轮a13驱动轴流风机a21转动,可将由输气球阀a29送入在闭环通道au内的易电激发气体和由供料斗a5送入在闭环通道au内的电活跃不同的固体粉末混合起来成为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在闭环通道au内闭环流动,在闭环通道au的入口法兰接口a8的上方,利用第一载丝杆a6,在闭环通道au上用玻璃钢材料制造的u型通道au1的b位置的外环壁au2和内环壁au3上面密封固定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器a4,对应高电势能激发器a4,在u型通au1的外环壁au2和内环壁au3上面密封固定激发正极板a25,则在激发正极板a25上面设置有激发正极接线端子a24,在u型通道au1上面通过隔绝板a3隔离开高电势能激发器a4的电路,用第二载丝杆a2,在外环壁au2和内环壁au3上面密封固定负极板a1,则在负极板a1上面设置有负极接线端子a14,对应负极板a1密封固定正极板a22,则在正极板a22上面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a23,来连接正负接线端子接负载r,运行时,关闭截止通道蝶阀a19,打开排气蝶阀a18,启动轴流风机a21,将闭环通道au内的气体排出的同时,由输气球阀a29向闭环通道au内供给易电激发气体,供足后,关闭排气蝶阀a18的同时打开截止通道蝶阀a19,随后,以轴流风机a21驱使全部被悬起为宜,通过供料斗a5向闭环通道au内输送电活跃不同的固体粉末,经过气固混合,使加入在闭环通道au内的易电激发气体和固体粉末成为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这时接通高电势能激发器a4的电源,使旋入在底座a26内的密封极座a27上面设置的电势能激发负极a28施加的电势能穿过在激发正极板a25之间流动的易电激发气体,使易电激发气体成为复合导电体,则复合激发于固体粉末,会在大尺寸气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的对接起来的气隐蔽电容d,即在高电势能激发器a4的电势能激发负极a28与激发正极板a25之间,被激发的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在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相对于电势能做功区的运动速度越高,气隐蔽电容d所获得激发态的电态能量越高,由此所提的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

其中,涉及到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其特征在于:将微米以至纳米级的颗粒碳与任意耐腐蚀导电颗粒或用放射材料制作的颗粒,约按1∶1的比例掺混在一起,可适量加入些起悬空作用的绝缘电粉末制成电活跃不同的固体粉末,在使用中,利用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a上面设置的输气球阀a19向闭环通道au内输送易电激发气体,如氖气或疝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臭气或氮气等,利用供料斗a5向闭环通道au内输送电活跃不同的固体粉末,经过对两者混合成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在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易电激发气体时,会在大尺寸气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而对接起来形成气隐蔽电容d,由此所提供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

其中,涉及到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其特征在于:发电,归根结底是原子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引起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所以,以利用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装置a,使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aa,在闭环通道au内闭环流动,在由高电势能激发器a4电势能激发易电激发气体时,会在大尺寸气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而对接起来形成气隐蔽电容d,即在高电势能激发负极a28与激发正极板a25之间,以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使被激发形成的复合隐蔽电容d,在高电势能做功区域运动的速度越高,复合所获得的电态能量,由此所提供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其创新性在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流体发电机使用几千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的技术弊端,利用低热易电激发气体作为闭环流动的载体,通过复合转成电态效应获得电态能量,将流体发电机的研制集中在了直接对材料原子能的合理利用,相应要降低成本,提高制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