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关节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6059发布日期:2020-08-07 19:3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关节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关节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仿人机器人整体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爆发、高可靠性等要求;动力关节作为机器人的动力来源,要求作为核心动力部件的力矩电机必须具有高峰值转矩密度,即电机单位重量要输出尽可能高的转矩。但在电机转子的连续旋转状态下,电机铁芯处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铁损,绕组通电后还会产生铜损,并且还会产生其它类型的损耗,这些损耗会导致电机温度升高。当电机的温升超过最大工作温度时,就会损坏电机,进而破坏动力关节的稳定性;电机的高爆发转矩设计最终必然会受到电机高过载下带来的温升过高限制。

现有的电机在进行散热时,一般是采用自然风冷、液冷和油冷却的方式。自然风冷是对电机不做任何的结构改变,电机产生的热能传导至外部环境以进行自然冷却,该降温方式降温速度慢,而对于高爆发力要求的仿生机器人,根本满足不了其散热要求。液冷是在电机的机壳内设置液冷水道,制冷液在液冷水道内循环流动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该方式需要单独设置液冷装置,并需将机壳内部的液冷水道与外部的液冷装置接通。在一些大型的异步电机中,也采用油冷却或串联冷却风扇的散热方式,油冷却需要在电机的内部或外部设置用于使油循环流动的液冷器,冷却风扇需要有特殊设计的防护结构。液冷、油冷却或加装冷却风扇的方式虽然能满足电机的散热需要,但其体积大,散热装置结构复杂,不符合仿生机器人轻质化、紧凑型的要求。因此设计一种行之有效且适用于仿生机器人的力矩电机及其关节的散热结构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关节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动力关节,所述动力关节包括电机、关节壳体和端部封装部件,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关节壳体形成的中空腔内,所述端部封装部件位于所述电机的端部,所述电机的转子与定子之间具有第一缝隙,转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封装部件之间具有第一端部间隙;

所述转子中部具有轴向贯通腔体,所述轴向贯通腔体内通过间隔件形成有多个轴向气流通道;

所述定子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关节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定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端部封装部件之间具有第二端部间隙,所述定子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子的第一端为电机的同一端;

其中,所述轴向气流通道、第一端部间隙及第一缝隙形成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轴向气流风道、第二端部间隙及第二缝隙形成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关节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间隙的一端具有将所述中空腔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散热流道,使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外部连通,以使得在所述转子转动的状态下气流沿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的绕组端部安装有散热翅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为在所述定子的绕组端部沿圆周均匀排布的多个散热翅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为叶片,所述叶片在所述转子的轴向贯通腔体内沿转子中心轴径向延伸至所述转子的内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与所述叶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节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间隙的一端具有关节法兰,每一散热流道包括在关节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端部间隙的一端的圆周方向上开具的通风槽和在所述关节法兰上布置的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散热流道的通风槽和通孔分别在所述关节壳体的周向上和在所述关节法兰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流道的数量与所述定子的槽数相等,所述散热流道的端部与所述定子的绕组端部相对应的平齐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定子的绕组端部之间用导热材料填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机器人,所述仿生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动力关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动力关节,在电机的转子上设置轴向气流通道,使动力关节内部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且,在关节壳体的用于封装电机的内腔的端部设置用于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外部均接通的散热流道;以在电机转子的旋转作用下,外部气体可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动,加强了电机与关节壳体之间的对流散热能力,降低了电机峰值状态下的暂态温升,提高了电机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动力关节的稳定性;并且该动力关节无需加装其它的散热装置,因此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前提下也满足了机器人轻质化、紧凑化的要求。

除此之外,定子的绕组端部设置散热翅片,增加了绕组端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绕组端部的散热效率,避免了由于绕组端部的温升而损坏电机的现象;并且绕组端部的散热翅片结合动力关节内的对流散热结构,进一步的加强了绕组端部的对流散热能力。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发明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机定子及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关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力关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转子111:第一缝隙112:轴向气流通道

113:叶片114:第一端部间隙120:定子

121:第二缝隙122:散热翅片124:第二端部间隙

200:关节壳体210:散热流道220:关节法兰

30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内容中所出现的方位名词是相对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方向;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直接连接为两个零部件之间不借助中间部件进行连接,间接连接为两个零部件之间借助其他零部件进行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动力关节皆可以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的手臂结构,也可以应用在足式机器人的腿部结构。

为了加强电机与关节壳体之间的扰流散热能力,保证动力关节的稳定输出及结构紧凑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动力关节,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扰流散热结构的动力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动力关节包括电机、关节壳体200和端部封装部件,其中关节壳体200具有空腔结构;电机包括定子120和转子110,并且定子120和转子110被安装在关节壳体200的中空腔体内。为了保证电机的转子110有效的转动,定子120和转子110之间具有第一缝隙111。端部封装部件位于电机的端部,其与关节壳体200形成一个封闭的中空腔;进一步的,转子110的第一端与端部封装部件之间具有第一端部间隙114;具体的,端部封装部件可为端盖300,此时第一端部间隙114即为转子110的端部与端盖300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一端部间隙114可用于气流的流动间隙。

在本发明中,定子120套置在转子110的外部,转子110的中部具有轴向贯通腔体,且该轴向贯通腔体通过一个或多个间隔件形成两个或更多个轴向气流通道112,并且轴向气流通道112、第一端部间隙114及第一缝隙111形成连通的第一风道。进一步的,定子120的外圆周面与关节壳体的内腔壁之间具有第二缝隙121,且定子120的第一端与端部封装部件之间也具有第二端部间隙124,值得注意的是,定子120的第一端与转子110的第一端位于电机的同一端,与定子120和转子110相邻的端部封装部件也可为同一个。类似的,第二端部间隙124可为定子120的端部与端盖300之间形成的间隙,轴向气流通道112、第二端部间隙124及第二缝隙121形成连通的第二风道。值得注意的是,端部封装部件可以为除端盖之外的其他部件,例如,当关节壳体200为具有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分体结构时,其端部封装部件也可为位于关节壳体200本身的中空腔体的端壁。

关节壳体200的中空腔体的远离第一端部间隙114的一端还具有将中空腔体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散热流道210,散热流道210可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均与外部接通。在转子110的旋转状态下,转子110的高速旋转可带动气流沿着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动。电机内的自风冷扰流散热结构形成的强对流空气,加强了电机与关节壳体之间的对流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散热流道210的具体结构可为与外部连通的孔或通风槽结构;如图2中所示的关节壳体可以看出,关节壳体200可为具有中空部的圆柱形筒体结构,该筒体结构中空部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封装定子120和转子110的内腔,内腔的端壁上具有用于使电机输出轴伸出至关节壳体200外部的孔。圆柱形筒体结构的关节壳体200的远离第一端部间隙114的一端还可设有关节法兰220,关节法兰220用于将关节壳体200连接到其他部件上,如机器人的躯体或肢体等;关节法兰220上具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多个矩形长槽,多个矩形长槽作为散热流道210以连通外部及用于封装定子120和转子110的内腔;除此之外,散热流道210也可以看作为在关节壳体200的周向上开具的通风槽和在关节法兰220上布置的通孔,通孔与通风槽连通。除此之外,散热流道21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关节壳体200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例如,关节壳体200的内腔端部也可仅具有一个内腔端壁,电机的定子120和转子110均被封装在内腔内,内腔端壁的中心部位具有通孔,电机的输出轴从该通孔延伸至关节外部,内腔端壁上也可仅开设槽孔作为用于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外部接通的散热流道210。

另外,位于圆柱形筒体结构的关节壳体200上的多个散热流道210可以沿该关节壳体200的圆周均匀分布,或沿关节壳体200的圆周镜像布置。并且关节壳体200也可为除圆柱形筒体之外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其他结构形状,如方形结构;具体的,可在方形关节壳体200的一端设有圆柱形的内腔,电机的定子120被设置在该圆柱形内腔内。方形关节壳体200的圆柱形内腔的一端也可通过端盖300进行封装,并且远离第一端部间隙的一端可以与圆柱形关节壳体相类似的也设置有关节法兰结构,并在该关节法兰结构上设置多个用于使圆柱形内腔与外部连通的凹槽或通孔以用作散热流道。应当理解的是,散热流道的具体数量及具体分布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只要能保证其将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均与外部连通;并且在转子110的旋转状态下,不仅可使外部空气沿轴向气流通道112、第一端部间隙114、第一缝隙111、散热流道210形成的第一路径进行循环流动,也可沿轴向气流通道112、第二端部间隙、第二缝隙121、散热流道210形成的第二路径进行循环流动即可。

在上述的动力关节中,由于电机的定子120和转子110在关节壳体200内一般是封闭的,定子和转子110通风散热差;由此在关节壳体200上设置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的散热流道210,在转子110的旋转状态下,引导气流通过电机的转子110和定子120及关节壳体200,使原本静止的空气转变为湍流状态,提高了电机的散热能力。该动力关节通过在关节壳体200和电机间设置对流散热通道,有效的提高了动力关节的散热效率;相对于动力关节采用液冷的散热方式,可使动力关节仍然保持相对紧凑的结构;而相对于自然风冷的散热方式,由于气流的湍流作用避免了电机的定子120产生热量聚集现象,因此保证了动力关节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电机的运行状态下,电机的绕组端部为散热薄弱处,其热传导能力较定子槽内的绕组差,因此绕组端部的热量难以散去,并容易形成热孤岛;严重时甚至会烧毁电机,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因此本发明也在定子120的绕组端部设置散热翅片122以增大绕组端部散热面积;该散热翅片122进一步的加强了电机的对流散热能力。如图1所示,定子的绕组端部可安装有多个散热翅片122,多个散热翅片122沿定子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进一步的为了使定子端部绕组与散热翅片122之间形成有效的热传导路径,散热翅片122与定子120的绕组端部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进行填隙。应当理解的是,此时第二端部间隙124为散热翅片122与端部封装部件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并且端部封装部件可为端盖300;因此,在转子110的旋转状态下,外部气流可依次沿轴向气流通道112、散热翅片122与端盖300之间的间隙、第二间隙、关节壳体200上的散热流道210作为一条完整的空气流动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的转子110内部的间隔件可为叶片113。叶片113在转子的轴向贯通腔体内沿转子的中心轴径向延伸至转子的内壁。具体的也可将叶片113看作为沿转子110的轴向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转子110的轴向贯通腔体内具有轴向方向布置的六个叶片113,并且该六个叶片113将该中空结构分隔成六个轴向气流通道112。转子110的旋转可将外部气流从该六个轴向气流通道112引入至电机的内部,并在转子110的端部将气流分流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从而实现定子120和转子110的同步散热。另,叶片113在转子110的轴向贯通腔体内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不做限定,只要能形成气流的轴向气流通道112即可,也即实现电机和关节壳体200的对流散热;并且轴向气流通道112及叶片113的数量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另外,轴向气流通道112除了采用叶片113形成之外,也可以通过实心转子轴本身设置多个轴向贯通的通孔来实现。

进一步的,转子110和叶片113之间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此结构减少了叶片113和转子110的组装工艺过程,提高了加工效率,便于批量化生产。除此之外,转子110和叶片113也可为单独的两个部件,叶片113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转子110的轴向贯通腔体内,其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为螺钉或螺栓固定;示例性的,叶片113的侧面上可设有用于与转子110连接的固定孔,螺钉或螺栓通过该固定孔将叶片113固定在转子110的内孔壁上;或者叶片113及转子110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辅助件实现连接。另,在原为中空结构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多个叶片113,叶片113也可起到类似于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转子110的强度及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为了使电机与关节壳体200之间获得较佳的扰流散热方式,可将散热流道210的数量与定子120的槽数设置为相等。进一步的将散热流道210的端部与定子120绕组端部相对应的设置为平齐的状态,可以使电机与关节壳体200之间保持较短的气流流动路径。图3中示出了电机转子110在旋转状态下,动力关节内电机和关节壳体200之间的强制对流空气的运动路径。此时空气从转子110的轴向气流通道112进入,流过转子110的端部及定子120绕组端部的散热翅片122的端部,并分流流经定子120与转子110之间的第一缝隙111及定子120与关节壳体200之间的第二缝隙121,并且最终将流经第一缝隙111和第二缝隙121的气流从关节壳体200的散热流道210流出;既实现了一次循环。经过多次上述循环,电机既实现了连续的自风冷对流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仿生机器人,该仿生机器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力关节。动力关节作为仿生机器人的主要部件,因此动力关节的性能影响整个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力关节具有电机和关节壳体200间的扰流散热结构,提高了动力关节中电机的散热能力,在电机的持续大力矩输出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了仿生机器人对动力关节结构轻质化、紧凑化的要求,还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发现,本发明中的动力关节通过在电机转子上设置轴向气流通道,以在动力关节的内部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且在关节壳体的用于封装电机的内腔的端部设置用于使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外部均接通的散热流道;在电机转子的连续旋转下,使得外部空气可沿电机转子及定子的圆周面循环流动,因此加强了电机与关节壳体之间的对流散热能力,降低了电机峰值状态下的暂态温升,提高了电机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动力关节的稳定性;并且该扰流散热结构无需采用其它的散热装置,因此在满足散热需求的前提下也满足了机器人轻质化、紧凑化的要求。

并且,在定子的绕组端部设置散热翅片,进一步的增加了绕组端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绕组端部的散热效率,避免了由于绕组端部的热量聚集而造成电机损坏的现象,进一步的提高了动力关节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例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相结合或代替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

上述所列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做出的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