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43591发布日期:2020-08-14 16:4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世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新能源供电系统中为解决新能源发电设备受环境影响的固有缺陷,必须配备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起到能量平衡和支撑作用,及时补充系统的短时峰值功率,回收多余功率,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并且可以确保发电设备在输出功率或负载功率波动较大时,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然而如果每台储能逆变器原则上需要配置一个电池组,那么多台逆变器就需要配置多个电池组,而电池组在整个储能逆变器中占的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储能装置的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既能通过电池组升压给到直流母线,给负载供电;同时也能通过直流母线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降低储能逆变器中电池组的使用占比,提高利用率,降低消耗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包括三个开关模块、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和电压平稳模块,其中,

所述的三个开关模块依次组成桥臂,通过三个开关模块控制双向dc/dc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

所述的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用于存储/释放能量;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用于稳定电压;

连接关系包括以下:

所述的输入级的正极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与桥臂中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点电连接;

所述的输入级的负极与桥臂中另外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点电连接;

所述的桥臂的一端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桥臂的另一端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与输出级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与输出级的负极电连接。

本发明的占空比可以根据需要的功率流向进行任意调整,既能通过电池组升压给到直流母线,给负载供电;同时也能通过直流母线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通过共享电池组的方式,降低储能逆变器中电池组的使用占比,提高利用率,降低消耗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开关模块是mos管或者晶体管或者包括反相二极管的igbt管。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开关模块是包括反相二极管的igbt管,其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与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与输入级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igbt管的发射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包括电感,所述的电感的一端定义为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定义为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的电容的一端定义为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所述的电容的另一端定义为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

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电路的控制方法,实现boost升压电路,包括以下步骤:

三个开关模块依次定义为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将第二开关管闭合,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输入级接入直流电,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存储能量;

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能量存储/释放模块释放能量,提高电压平稳模块两端的电压,电压平稳模块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级接入母线,实现对母线电压的提高。

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实现buck降压电路,包括以下步骤:

三个开关模块依次定义为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闭合,将第三开关管闭合;输入级接入母线,输出级接入电池组;

输入级通过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存储能量同时为输出级提供能量;

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对输出级提供能量,电压平稳模块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占空比可以根据需要的功率流向进行任意调整,既能通过电池组升压给到直流母线,给负载供电;同时也能通过直流母线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通过共享电池组的方式,降低储能逆变器中电池组的使用占比,提高利用率,降低消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电路拓扑结构图。

图2(a)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第一开关模态dc/dc电路等效拓扑结构图;

图2(b)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第二开关模态dc/dc电路等效拓扑结构图;

图3(a)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第一开关模态dc/dc电路等效拓扑结构图;

图3(b)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第二开关模态dc/dc电路等效拓扑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对应的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对应的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

图6为实施例1的为双向dc/dc共享电池组接入电路框架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台储能逆变器共电池组时实施例的dc/dc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三开关的双向dc/dc拓扑电路,包括三个开关模块、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和电压平稳模块,其中,

所述的三个开关模块依次组成桥臂,通过三个开关模块控制双向dc/dc拓扑电路的工作状态;

所述的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用于存储/释放能量;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用于稳定电压;

连接关系包括以下:

所述的输入级的正极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与桥臂中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点电连接;

所述的输入级的负极与桥臂中另外两个开关管的连接点电连接;

所述的桥臂的一端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桥臂的另一端与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与输出级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的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与输出级的负极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占空比可以根据需要的功率流向进行任意调整,既能通过电池组升压给到直流母线,给负载供电;同时也能通过直流母线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通过共享电池组的方式,降低储能逆变器中电池组的使用占比,提高利用率,降低消耗成本。

在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开关模块是mos管或者晶体管或者包括反相二极管的igbt管。

在实施例及上述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开关模块是包括反相二极管的igbt管,其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集电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第二igbt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igbt管的发射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与第三igbt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二igbt管的发射极与输入级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的第三igbt管的发射极与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

在实施例及上述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包括电感,所述的电感的一端定义为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一端;所述的电感的另一端定义为能量存储/释放模块的另一端。

在实施例及上述改进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电压平稳模块包括电容,所述的电容的一端定义为电压平稳模块的一端;所述的电容的另一端定义为电压平稳模块的另一端。

实施例2是基于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实现boost升压电路,包括以下步骤:

三个开关模块依次定义为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将第二开关管闭合,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输入级接入直流电,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存储能量;

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能量存储/释放模块释放能量,提高电压平稳模块两端的电压,电压平稳模块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级接入母线,实现对母线电压ubus的提高。

在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实现buck降压电路,包括以下步骤:

三个开关模块依次定义为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闭合,将第三开关管闭合;输入级接入母线,输出级接入电池组;

输入级通过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存储能量同时为输出级提供能量;

将第二开关管断开,将第一开关管断开,将第三开关管断开;

能量存储/释放模块对输出级提供能量,电压平稳模块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基于实施例1及改进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场景:

3个开关管s1~s3采用相同的开关频率,第二个开关管s2与第一个开关管s1和第三个开关管s3互补导通。当第一个开关管s1和第三个开关管s3同时导通,则第二个开关管s2关断。通过控制第一个开关管s1和第二个开关管s2的开关频率以及占空比,来调节蓄电池组ubat的充放电功率。

功率由ubat流向ubus:

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第一开关模态:如图2(a)所示,第二开关管s2闭合,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关断。在该模态下,输入电压ubat放电电流流过电感,反向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此时蓄电池组ubat工作在放电状态,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第二开关模态:如图2(b)所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同时关断,由于流过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感通过新的回路释放电能,则电流流过电容为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此时母线电压ubus已经高于输入电压ubat,升压完毕。功率由ubat流向ubus工作过程完成。

功率由ubat流向ubus时对应的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如图4所示,此时实施例1及改进实施例相当于一个boost电路。

功率由ubus流向ubat:

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第一开关模态:如图3(a)所示,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闭合,第二开关管s2关断,母线电压ubus放电流过电感,此时电能储存在电感的同时也为蓄电池组ubat充电。

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第二开关模态:如图3(b)所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关断,由于流过电感l的电流不能突变,电感l通过新的回路释放电能,从而对输出电池组ubat提供能源,降压完毕。功率由ubus流向ubat工作过程完成。

功率由ubus流向ubat时对应的各开关管驱动波形图如图5所示,此时实施例1及改进实施例相当于一个buck电路。

接入市电应用场景:

基于实施例1接入市电采用共用电池组方案框架如图6所示,市电正常时各台dc/dc变换器同时为蓄电池组充电,市电异常或者终断时,各dc/dc变换器同时利用电池组的能量逆变成交流电供给负载使用。具体拓扑结构图如图7所示,通过控制蓄电池组ubat的充放电状态,其中ubus1和ubus2均有外部电路提供。

当ubus1和ubus2需要蓄电池组ubat提供功率时,控制开关管使电路处于升压工作状态,能量由蓄电池组流入电网。当外界电网正常工作时,控制开关管使电路处于降压工作状态功率流入蓄电池组ubat,为蓄电池组充电。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