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8169发布日期:2021-11-30 22:0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2.光伏交流发电装置是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吸收转化成直流电能后再转换成交流电能的装置,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太阳能交流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逆变器,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但一方面现有的光伏发电交流装置在使用时,光伏板多为固定结构,在需要移动时由于光伏板张开时所需要的空间较大,且重量大,移动不方便;另一方面,现有的光伏发电交流装置通常是直接安装在专门的光伏支架上,但类似光伏装置在安装过程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才能完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灵活性非常差,因此提出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3.专利文献cn108964582a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力;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照射到光伏组件上的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安装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自动调节支架,用于随着太阳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朝向以及倾斜角度;逆变器,与所述光伏组件相应连接,将所述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控制器,分别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自动调节支架和逆变器相连,但该设计拆装不便且不便于携带,结构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
5.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包括光伏本体1、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2;
6.所述基座本体2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8且两个第一横梁8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的一端;
7.所述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
8.所述两个第一横梁8之间均匀或非均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横梁8相平行的第二横梁13,所述多个第二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横梁9且与第三横梁9相垂直,所述两个第三横梁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
9.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
10.所述第一横梁8的长度小于所述光伏本体1的宽度。
11.优选地,还包括u型支架11以及旋转轴12;
12.所述u型支架11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延伸出的两个支耳;
13.所述u型支架11的底座安装在光伏本体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12穿过基座本体2的端部且旋转轴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u型支架11的两个支耳上,当扳动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通过u型支架11绕旋转轴12转动。
14.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
[0015]-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14,所述支撑框14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上,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本体2上;
[0016]-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固定件6;
[0017]
所述固定件6能够在固定状态和调节状态间切换;
[0018]
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收纳于第一支撑架3的内部或伸出到第一支撑架3的外部并且能够以一个或多个设定的长度自第一支撑架3的一侧伸出,即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通过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件6以设定长度伸出第一支撑架3;
[0019]
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在处于调节状态的固定件6的作用下,调节伸出第一支撑架3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架3远离第二支撑架4伸出侧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或基座本体2上。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匹配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的凹槽里,当需要将光伏本体1调节为收纳状态时,转动光伏本体1并带动支撑框14的另一端从两个第一横梁8的凹槽中脱离后能够实现光伏本体1收纳状态的调节。
[0021]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区16,所述凹陷区16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框14其它区域的厚度。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分别采用管状结构。
[0023]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5。
[0024]
优选地,当所述光伏本体1在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装置和基座本体2能够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
[0025]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都采用铝材质。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基座本体2通过采用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分别采用管状结构,大大减轻了设备的重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
[0028]
2、本发明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使整个基座本体2呈工字型的框式结构,且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5,在功能、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0029]
3、本发明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和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选择,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中,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价格更加低廉,架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30]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1]
图1为本发明支撑装置能调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支撑筋15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发明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发明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且光伏本体1在收纳状态时的仰视图;
[0035]
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装置能调节角度的侧视图;
[0036]
图6为支撑框14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中示出:
[0038][0039]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光能利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光伏本体1、支撑装置以及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为框式结构,所述基座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横梁8且两个第一横梁8相互平行,所述光伏本体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的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装置与两个第一横梁8的另一端连接,其中,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在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下进行切换;所述两个第一横梁8之间均匀或非均匀布置有多个与第一横梁8相平行的第二横梁13,所述多个第二横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横梁9且与第三横梁9相垂直,所述两个第三横梁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本发明基座本体2通过采用框式结构,大大减轻了设备的重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
[0042]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u型支架11以及旋转轴12,所述u型支架11包括底座以及从底座上延伸出的两个支耳,所述u型支架11的底座安装在光伏本体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12穿过基座本体2的端部且旋转轴1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u型支架11的两个支耳上,当扳动光伏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光伏本体1能够通过u型支架11绕旋转轴12转动。
[0043]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横梁13的长度小于第一横梁8的长度,使整个基座本体2呈工字型的框式结构,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分别采用管状结构,例如,方管,再例如,圆管,为增加基座本体2的强度,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5,增加了基座本体2的强度,本发明在功能、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004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8的长度小于所述光伏本体1的宽度,使基座本体2耗材更少,设备重量更轻。
[0045]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框14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区16,所述凹陷区16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框14其它区域的厚度,凹陷区16的设置既保证了支撑框14的支撑强
度,减少了支撑框14的重量。
[0046]
具体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和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在支撑装置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以及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能够在固定状态和调节状态间切换,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收纳于第一支撑架3的内部或伸出到第一支撑架3的外部并且能够以一个或多个设定的长度自第一支撑架3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二支撑架4沿伸出方向的一端与光伏本体1或第一横梁8通过第一转动轴5活动配合,即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通过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件6以设定长度伸出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二支撑架4能够在处于调节状态的固定件6的作用下,调节伸出第一支撑架3的长度,所述第一支撑架3远离第二支撑架4伸出侧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7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或基座本体2上,从而实现光伏本体1倾斜角度的调整,使用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光伏本体1倾斜角度,以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0047]
进一步地,在支撑装置不能调节角度的结构形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14,所述支撑框14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光伏本体1上,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在基座本体2上,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横梁8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框14的另一端匹配安装在两个第一横梁8上的凹槽里,当需要将光伏本体1调节为收纳状态时,转动光伏本体1并带动支撑框14的另一端从两个第一横梁8的凹槽中脱离后能够实现光伏本体1收纳状态的调节,如图4所示,操作简便,制作成本低。
[0048]
具体地,当所述光伏本体1在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装置和基座本体2能够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连接件采用螺钉,通过支撑装置、基座本体2上分别设置的预留孔中安装螺钉的方式对支撑装置和基座本体2进行固定,使支撑装置和基座本体2紧贴光伏本体1的背面,便于这个设备的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车辆颠簸造成设备的损坏。
[0049]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光伏本体1的为长度为1650

,宽度为992

,厚度为35

,所述基座本体2的宽度为850

,如图5所示,基座本体2的厚度为43


[0050]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都采用铝材质,使整个基座本体2的重量轻,加工方便。
[005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梁8、第三横梁9、第二横梁13通过铆接或螺接的方式形成框式结构。
[0052]
具体地,基于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交流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交流装置无需专业的施工人员和安装工具,即可快速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和施工成本且携带方便,能够广泛应用于普通家庭。
[0053]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本体1包括:光伏组件、微型逆变器以及交流电缆。所述的微型逆变器,可集成在光伏组件背面,也固定在支撑装置上。所述的交流电缆的一端连接微型逆变器,另一端可通过标准插头直接连接家庭电网,或者连接另外一台微型逆变器,通过交流电缆能将多个光伏交流装置并联使用。
[0054]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可通过固定件6改变长度,从而改变光伏本体1的倾斜角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广泛。
[0055]
本发明优选例的交流装置在安装的时候无需专业的施工人员,更无需专业工具即可自己动手安装光伏装置,操作简单,并能方便地根据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整。
[0056]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7]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