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8910发布日期:2021-02-03 14:4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柜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变压器又称电子电力变压器,固态变压器和柔性变压器,是一种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能量传递和电力变换的新型变压器。电子变压器具有将市电的交变电压转变为直流后再通过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电子元件和高频变压器绕组构成一种高频交流电压输出的电子装置,也是在电子学理论中所讲述的一种交直交逆变电路。简单来说,它主要是由高频变压器磁芯(铁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组成,它们互不改变位置,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回路中,通过交流电力借助电磁感应作用,转变成交流电压及电流。而在高频变压器的输出端,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用电回路,供给不同电压等级的高频交流或直流电。
[0003]
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是电子变压器的其中一种类型。在现有的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中,散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散热功能的实现主要分为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被动散热即通过散热片等结构将热量导出至空气中,未添加额外的动力源,自然冷却,而主动散热则通过风扇等部件,通过额外添加设置的动力部件,驱动风扇转动,加速冷却,从而提升变压器的散热能力。
[0004]
但现有散热功能的实现主要以空气作为热量吸收源,而空气与变压器内发热部件的温差较小,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功能的实现主要以空气作为热量吸收源,而空气与变压器内发热部件的温差较小,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柜体、预埋于地下的地埋式散热装置和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内置式吸热装置,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和所述内置式吸热装置相连;
[0008]
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散热部件和与所述散热部件相连的传热部件,所述传热部件位于地面上,所述内置式吸热装置包括与柜内发热装置相连的吸热板和与所述吸热板相连的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从所述柜体的下端延伸出,并与所述传热部件对接,从而使热量由柜内发热部件、所述吸热板、所述导热部件、所述传热部件以及所述散热部件依次传递,并最终传递至地下,使柜内热量快速有效传出,避免热量积聚,同时加强变压器柜的稳固性。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部件呈工字形结构,其包括水平底板、导热竖杆和水平面板,所述导热竖杆的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面板的下端中心,所述导热竖
杆的下端垂直连接与所述水平底板的上端中心,所述水平底板和所述导热竖杆预埋于地面下,所述水平面板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热部件包括若干传热组件,相邻所述传热组件之间为传热间隙;
[0011]
柜内发热装置与所述吸热板的上端面相连,所述吸热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柜体的底面齐平,所述导热部件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吸热板下端面的导热组件,相邻所述导热组件之间为导热间隙;
[0012]
所述传热组件的宽度与所述导热间隙的宽度相等,所述传热间隙的宽度与所导热组件的宽度相等,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导热间隙一一对应,所述传热间隙与所述导热组件一一对应。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热组件包括两个传热板,两个所述的传热板之间为通风间隙,所述导热组件为导热板。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柜体的底部有升降式运输装置,所述升降式运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柜体底部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运输滚轮,所述收容腔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腔,所述安装孔腔内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收容腔内且与所述运输滚轮相连。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完全收缩时,所述支撑架收缩于所述安装孔腔内,同时所述运输滚轮收缩于所述收容腔内;
[0016]
在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完全伸出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运输滚轮向下伸出所述收容腔。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和所述内置式吸热装置对接时提供导向作用的对接导向部件,所述对接导向部件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水平面板上表面的两条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运输滚轮的宽度相等,所述导向槽的两端设置有扩径槽,所述扩径槽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扩径槽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相连。
[001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两排所述运输滚轮分别进入两所述导向槽内时,所述导热组件位于所述传热间隙的正上方,同时所述导热间隙位于所述传热组件的正上方;
[0019]
且在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完全收缩时,所述导热组件插入所述传热间隙中,所述传热组件插入所述导热间隙中,以使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传热部件相连,也使所述内置式吸热装置与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相连,热量由柜内发热装置、所述内置式吸热装置以及所述地埋式散热装置依次传递至地下。
[00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通过在地下预埋地埋式散热装置,且使柜体与地埋式散热装置相连,热量由柜内发热部件传递给内置式吸热装置,再由内置式吸热装置传递给地埋式散热装置,最终倒导入地下,利用地表下相较于地面上空气温度较低的特性,来吸收变压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避免变压器柜热量积聚,同时利用地冷吸热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使该散热功能够长久有效实现;
[0022]
同时,通过在地下预埋地埋式散热装置,且使柜体与地埋式散热装置相连,可以增
强变压器柜的稳固性,增强室外变压器柜的抗风压能力,增强变压器柜在室外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稳固性能。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内置式吸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式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31]
1、柜体;
[0032]
2、地埋式散热装置;21、散热部件;211、水平底板;212、导热竖杆;213、水平面板;22、传热部件;221、传热组件;2211、传热板;2212、通风间隙;222、传热间隙;
[0033]
3、内置式吸热装置;31、吸热板;32、导热部件;321、导热组件;322、导热间隙;
[0034]
4、升降式运输装置;41、收容腔;42、运输滚轮;43、安装孔腔;44、升降气缸;45、支撑架;
[0035]
5、对接导向部件;51、导向槽;52、扩径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相式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柜体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柜体1、预埋于地下的地埋式散热装置2和设置在柜体1内的内置式吸热装置3,地埋式散热装置2和内置式吸热装置3相连,地埋式散热装置2包括埋设在地面下的散热部件21和与散热部件21相连的传热部件22,传热部件22位于地面上,内置式吸热装置3包括与柜内发热装置相连的吸热板31和与吸热板31相连的导热部件32,导热部件32从柜体1的下端延伸出,并与传热部件22对接,从而使热量由柜内发热部件、吸热板31、导热部件32、传热部件22以及散热部件21依次传递,并最终传递至地下,使柜内热量快速有效传出,避免热量积聚。
[0038]
同时,通过在地下预埋地埋式散热装置2,且使柜体1与地埋式散热装置2相连,可以增强变压器柜的稳固性,增强室外变压器柜的抗风压能力,增强变压器柜在室外极端天
气条件下的稳固性能。
[0039]
具体地,散热部件21呈工字形结构,其包括水平底板211、导热竖杆212和水平面板213,导热竖杆212的上端垂直连接于水平面板213的下端中心,导热竖杆212的下端垂直连接与水平底板211的上端中心,水平底板211和导热竖杆212预埋于地面下,水平面板213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传热部件22包括若干传热组件221,相邻传热组件221之间为传热间隙222,柜内发热装置与吸热板31的上端面相连,吸热板31的下端面与柜体1的底面齐平,导热部件32包括若干设置于吸热板31下端面的导热组件321,相邻导热组件321之间为导热间隙322,传热组件221的宽度与导热间隙322的宽度相等,传热间隙222的宽度与所导热组件321的宽度相等,传热组件221与导热间隙322一一对应,传热间隙222与导热组件321一一对应。
[0040]
将柜体1移动至地埋式散热装置2上方,并使导热组件321插入传热间隙222中,传热组件221插入导热间隙322中,以使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相连,也即使内置式吸热装置3与地埋式散热装置2相连,热量由柜内发热装置、内置式吸热装置3以及地埋式散热装置2依次传递,并最终传递至地下,使柜内热量快速有效传出,避免热量积聚。
[0041]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散热性能,导热组件321为导热板,传热组件221包括两个传热板2211,两个传热板2211之间为通风间隙2212,在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相连后,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之间存在着缝隙——通风间隙2212,该缝隙可使气流通过,而气流在通过时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增大了装置的散热面积,也即增强其散热性能。
[0042]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柜需要固定在地埋式散热装置2上,在此之前需要将移动变压器柜,使之与地埋式散热装置2对准,然后进行对接。为了便于变压器柜的移动,柜体1的底部有升降式运输装置4,升降式运输装置4包括若干设置于柜体底部的收容腔41,收容腔41内设置有运输滚轮42,收容腔4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腔43,安装孔腔43内设置有升降气缸44,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竖直向下且连接有支撑架45,支撑架45的下端延伸至收容腔41内且与运输滚轮42相连。
[0043]
在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完全伸出时,支撑架45位于收容腔41内,运输滚轮42向下伸出收容腔41,此时可以通过推动柜体1使之移动,在柜体移动至地埋式散热装置2上方,且传热组件221与导热间隙322一一对齐,传热间隙222与导热组件321一一对齐后,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收缩,使柜体1下降,传热组件221插入导热间隙322中,导热组件321插入传热间隙222中,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开始对接,在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完全收缩后,传热组件221完全插入导热间隙322中,导热组件321完全插入传热间隙222中,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对接完成,地埋式散热装置2和内置式吸热装置3连为一体,可以传递较好地传递热量,使柜体1内的热量传输传递至地面,提升变压器柜的降温能力。在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完全收缩后,支撑架45收缩于安装孔腔43内,同时运输滚轮42收缩于收容腔41内。
[0044]
进一步地,由于地埋式散热装置2和内置式吸热装置3需要连接在一起,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需要进行对接,使传热组件221与导热间隙322一一对齐,传热间隙222与导热组件321一一对齐,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使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对接,地埋式散热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为地埋式散热装置2和内置式吸热装置3对接时提供导向作用的对接导向部件5,对接导向部件5包括平行设置在水平面板213上表面的两条导向槽51,导向槽51的宽度与运输滚轮42的宽度相等,导向槽51的两端设置有扩径槽52,扩径槽52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扩径槽52宽度较小的一端与导向槽51相连。
[0045]
在进行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对接时,推动柜体至水平面板213上,可使柜体1与水平面板213垂直,进而使传热组件221、导热间隙322中、导热组件321和传热间隙222均与水平面板213垂直,方便后续的对接,然后使两排运输滚轮42分别两导向槽51连接的扩径槽52中,并推动柜体1使运输滚轮42沿着扩径槽52进入导向槽51中,利用扩径槽52的集中作用,方便运输滚轮42进入导向槽51,在运输滚轮42进入导向槽51内时,导热组件321位于传热间隙222的正上方,同时导热间隙322位于传热组件221的正上方,然后升降气缸44的输出端收缩时,导热组件321插入传热间隙222中,传热组件221插入导热间隙322中,完成导热部件32与传热部件22的对接。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地下预埋地埋式散热装置2,且使柜体1与地埋式散热装置2相连,热量由柜内发热部件传递给内置式吸热装置3,再由内置式吸热装置3传递给地埋式散热装置2,最终倒导入地下,利用地表下相较于地面上温度较低的特性,来吸收变压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避免变压器柜热量积聚,同时利用地冷吸热可以吸收较多的热量,使该散热功能够长久有效实现;
[0047]
同时,通过在地下预埋地埋式散热装置2,且使柜体1与地埋式散热装置2相连,可以增强变压器柜的稳固性,增强室外变压器柜的抗风压能力,增强变压器柜在室外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稳固性能。
[0048]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