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动力系统及晾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1558发布日期:2020-08-25 20:0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动力系统及晾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领域的晾衣机,尤其涉及一种晾衣机上的直流升降电机。



背景技术:

晾衣机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和位于主机部件下方的晾衣架,其中主机部件内的动力总成用于收放钢丝绳,主机部件通过该钢丝绳与晾衣架连接,以实现晾衣架的升降,动力总成中的一个核心部件为升降电机,也称为卷线电机。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0699u的电动晾衣机卷线机构用机芯总成,其公开了卷线筒,卷线电机和控制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8562903u的带使用寿命预警的晾衣机,其公开了绞盘、卷线电机和pcb板等。

目前市面上,晾衣机上的电机采用的均为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内配置有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一方面克服电机的转动惯性,另一方面可阻止晾衣架在持续负重下向下移动,电机未采用刹车机构时,晾衣架会以几毫米-几厘米/小时的速度下滑。

现有的直流电机的刹车机构,其另配一个绕线圈产生的磁场吸合动刹车片,增加的绕线组增加了电机的结构复杂度,电机的体积加大,并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的晾衣机升降电机,进一步地提供具有上述升降电机的动力系统及晾衣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直流电供电的直流电机组件和刹车组件,直流电机组件包括壳体、电机轴、定子、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内的静刹车片、动刹车片和复位弹簧;所述的动刹车片可跟随电机轴转动且可沿所述的电机轴上轴向移动,所述的电机工作时,转子绕组通电使转子铁芯端面产生磁场以将动刹车片吸合,使静刹车片与动刹车片结构分离;电机失电时,转子铁芯磁场消失,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贴合产生摩擦力以实现刹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直流电机组件还包括换向器,直流电经换向器后给转子绕组供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定子为永磁体;所述的电机轴与所述的转子铁芯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动刹车片套在所述的电机轴上,且所述的动刹车片与绝缘端板之间设有径向限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在分离时的间隙为0.3-0.8毫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固定的后壳及前盖,所述的静刹车片固定在前盖的内侧,所述的动刹车片位于静刹车片与转子铁芯之间且可在两者之间限幅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静刹车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动刹车片设有第二通孔,电机轴穿过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动刹车片包括一体的板状摩擦部及筒状吸合部,所述的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的筒状吸合部内且顶在板状摩擦部与转子铁芯之间,所述的板状摩擦部与静刹车片配合,所述的筒状吸合部的一端与板状摩擦部连接,筒状吸合部的另一端面与转子铁芯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动力系统,包括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绕线筒和缠绕于所述的绕线筒上的钢丝绳,所述的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驱动所述的绕线筒以实现所述的钢丝绳收放。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主题:晾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晾衣架,所述的主机内包括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的动力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的晾衣架的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晾衣机采用直流升降电机,当电机通电时,转子铁芯端面产生磁场以将动刹车片吸合,电机轴能够正常转动,以驱动钢丝绳上升或下降;当电机停止工作时,转子铁芯的磁场消失,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互相吸合住,而动刹车片与电机轴采用互相固定的方式,从而得以使电机轴停止转动,进一步限制绕线筒继续缩放钢丝绳,以阻止电机的惯性转动,同时也可以防止在电机停止工作时晾衣架在负重下继续往下移动。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晾衣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结构的结构拆解图;

图3为动力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直流升降电机的剖视图;

图5为直流升降电机的结构拆解图一;

图6为直流升降电机的结构拆解图二;

图7为转子铁芯吸附动刹车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动刹车片与静刹车片吸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动刹车片与绝缘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晾衣系统100,包括主机10及晾衣架30,主机10内包括动力系统20,动力系统20用于驱动晾衣架30的升降。

主机10与晾衣架30之间通常通过钢丝绳s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晾衣架30的两端安装有x型伸缩组件32,以使晾衣架30的升降更为平稳。

更为优选地,在晾衣架30的上安装有可横向伸缩的晾被杆31。该技术方案在其他系列专利中已经详细公开,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主机10包括主机壳体11,动力系统20安装在主机壳体11内部。

如图3所示,对于动力系统20而言,其包括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21、绕线筒22和缠绕于绕线筒22上的钢丝绳s,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21驱动绕线筒22以实现钢丝绳s收放,优选地,钢丝绳s连接晾衣架30的两端,从而实现晾衣架30的升降。本实施例主要对动力系统20上的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21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如图4至图6所示,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21,包括由直流电供电的直流电机组件010和刹车组件020,直流电机组件010包括壳体011、电机轴012、定子013、转子铁芯014和转子绕组015,刹车组件020包括位于壳体011内的静刹车片021、动刹车片022和复位弹簧023;动刹车片022固定在电机轴012上,电机工作时,转子绕组015通电使转子铁芯014端面产生磁场以将动刹车片022吸合,使静刹车片021与动刹车片022结构分离;电机失电时,转子铁芯014磁场消失,在复位弹簧023作用下,动刹车片022与静刹车片021贴合产生摩擦力以实现刹车。

当电机停止工作时,转子铁芯014的磁场消失,动刹车片022与静刹车片互相吸合住,而动刹车片022与电机轴012采用互相固定的方式,从而得以使电机轴012停止转动,进一步限制绕线筒22继续缩放钢丝绳s,以阻止电机的惯性转动,同时也可以防止在电机停止工作时晾衣架30在负重下继续往下移动。

且该晾衣机直流升降电机21的结构简单,无需再额外配置一个绕线圈。

在实际安装时,直流电机组件010还包括换向器016,直流电经换向器016后给转子绕组015供电。

具体而言,上述的定子013为永磁体;电机轴012与转子铁芯014固定。

动刹车片022套在电机轴012上,且动刹车片022与绝缘端板k之间设有径向限制结构f。

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9所示,绝缘端板k通过转子绕组015与转子铁芯014固定,转子铁芯014与电机轴012紧配合固定,通过动刹车片022与绝缘端板k之间设有径向限制结构f,以实现动刹车片022与电机轴012的同步转动,径向限制结构f包括动刹车片022上的第一限位面e和绝缘端板k的第二限位面f相互限制。

动刹车片022与静刹车片021在分离时的间隙为0.3-0.8毫米。

壳体011包括相互固定的后壳b及前盖a,静刹车片021固定在前盖a的内侧,动刹车片022位于静刹车片021与转子铁芯014之间且可在两者之间限幅移动。

静刹车片021设有第一通孔c,动刹车片022设有第二通孔d,电机轴012穿过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

动刹车片022包括一体的板状摩擦部01及筒状吸合部02,复位弹簧023位于筒状吸合部02内且顶在板状摩擦部01与转子铁芯014之间,板状摩擦部01与静刹车片021配合,筒状吸合部02的一端与板状摩擦部01连接,筒状吸合部02的另一端面与转子铁芯014配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晾衣机升降电机和动力系统及晾衣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