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707发布日期:2020-10-30 21:4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



背景技术:

超高压电网500kv变电站一次设备结构复杂,电试工作中,对500kv一次设备进行接线一般要使用高架车,费时费力。绝缘棒可以将试验用线以及高压跌落保险送至高处的设备上桩头处与上桩头契合并起固定作用,不仅节省工作时间,还节省了调度高架车的人力物力,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节能高效的原则,一般的跌落保险由上触头、下触头、操作环、熔管、熔丝、绝缘子、安装铁板组成。

公开号为cn20247469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改进型绝缘棒挂钩,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一绝缘棒体,绝缘棒体的端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一圆环状的套环,套环包括一金属套环部和与金属套环部固定连接的弹簧套环部,弹簧套环部的内部设有用于收紧弹簧套环的柔性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套环固定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伸长至绝缘棒体的底端供操作者使用,拉绳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拉绳。

上述方案中通过拉扯拉绳使弹簧套环部能随着拉绳的拉扯进行收紧,进而适用于上桩头为方向朝上的各种形状的接线排,但是仅通过弹簧套环对接线排固定,由于弹簧套环形成封闭的环状结构,从而在需将接线排的一端卡接至高压跌落保险一端后松开拉绳,从而影响弹簧套环与接线排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方便人们对接线排的安装。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通过限位槽以及松紧组件对熔管进行固定,方便人们的操作,并且通过提升棒体的方式,使环状的松紧组件与熔棒分离,并通过导向部的挤压,实现熔管的一次性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设于棒体外的固定端和放置端,所述放置端设有用于容纳熔管的限位槽,所述放置端的上端设有用于限制熔管与放置端分离的松紧组件,所述放置端的顶端设有用于挤压熔管使松紧组件与熔管分离的导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放置端内设置的限位槽,使熔管与放置端连接时,实现与固定组件的快速连接,便于人们对熔管的安装,并且在放置端的顶端设置限制熔管与放置端分离的松紧组件,能对熔管的顶端进行固定,进而提高熔管连接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导向部的设置,使得熔管的底端与跌落保险的底端转动连接时,向上提升棒体,使熔管沿着限位槽进行滑动,能使松紧组件与熔管分离,进而并通过导向部对熔管进行挤压,使得熔管从限位槽内分离,并使熔管的上端与跌落保险的上端进行卡接,便于人们对熔管的安装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平截面呈弧形,且所述限位槽沿放置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槽的槽宽自其顶端向底端逐渐递减,所述限位槽的底端始终提供夹持熔管的夹持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沿放置端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由于限位槽的平截面呈弧形,且限位槽的槽宽自其顶端向底端组件减小,从而在安装熔管时,便于人们将熔管从放置端的顶端插入限位槽内,并且通过限位槽下端的两侧壁对熔管的进行夹持,配合放置端上端的松紧组件,提高熔管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松紧组件包括拉绳和套设于拉绳外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始终提供拉绳向外扩张的作用力,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放置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沿棒体的长度方向伸至棒体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绳和弹性件的设置,在拉伸处于松弛状态时,通过弹性件提供拉绳向外扩张的作用力,进而在松开拉绳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取消对熔管的限制,而在固定熔管时,仅需对拉紧拉绳,并使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使拉绳和弹性件贴于熔管的表面,进而对加强对熔管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棒体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缠绕拉绳的收绳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棒体的底端转动连接收绳组件,进而对拉绳进行收卷,进而便于对弹性件的松紧状态进行调节,方便人们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绳组件包括转筒以及转动连接在转筒外的收线筒,所述拉绳的底端与收线筒的底端固定连接并缠绕至收线筒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筒上转动的收线筒,使得拉绳在收线筒的转动下收卷至收线筒上,方便人们对拉绳进行收卷,进而对弹性件的状态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线筒的外周壁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收线筒上方的滑筒,所述滑筒的外周壁上设有导线件,所述滑筒的内周壁上设有导块,所述转筒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导块的导槽,所述导槽沿转筒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块以及导槽设置,使得滑筒沿着收线筒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移从而带动导线件位移,对导线件与收线筒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使拉绳均匀的收卷至收线筒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件呈l形,所述导线件的水平端与滑筒固定连接,所述导线件的竖直端位于收线筒的外围,且所述导线件的竖直端上开设有朝向收线筒方向设置的穿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呈l形的导线件,使得拉绳在导线件上穿线孔的设置,能在收线筒转动的过程中,均匀的收卷在收线筒的外周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筒的顶端设有用限制滑筒与转筒分离的凸环,所述凸环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导线件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环的设置,能对滑筒进行格挡,限制滑筒与转筒的分离,并且通过与导线件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通孔,能对拉伸进行限位,使得收线筒在收卷时更加平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放置端内设置的限位槽,使熔管与放置端连接时,实现与固定组件的快速连接,便于人们对熔管的安装,并且在放置端的顶端设置限制熔管与放置端分离的松紧组件,能对熔管的顶端进行固定,进而提高熔管连接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导向部的设置,使得熔管的底端与跌落保险的底端转动连接时,向上提升棒体,使熔管沿着限位槽进行滑动,能使松紧组件与熔管分离,进而并通过导向部对熔管进行挤压,使得熔管从限位槽内分离,并使熔管的上端与跌落保险的上端进行卡接,便于人们对熔管的安装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棒体;2、固定端;3、放置端;4、限位槽;5、导向部;6、拉绳;7、弹性件;8、转筒;9、收线筒;10、滑筒;11、导线件;12、导块;13、导槽;14、穿线孔;15、凸环;1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新型高压绝缘棒,参考图1所示,包括棒体1,棒体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与棒体1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端2以及用于卡接熔管的放置端3,其中放置端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捆绑熔管的松紧组件,并且棒体1的底端套设有收线组件。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固定组件包括位于棒体1顶端的固定端2,固定端2呈筒状结构,固定端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套设于棒体1的顶端,固定组件还包括放置端3,放置端3和固定端2之间粘接有水平设置的加强肋,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2、放置端3以及加强肋均采用高频绝缘陶瓷材质。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并且放置端3背向固定端2的一侧开设有沿放置端3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4,限位槽4的平截面呈弧形,并且限位槽4的槽宽的大小自底端向其顶端逐渐递增,并且限位槽4的最小槽宽与熔管的外径相等,实现限位槽4的底端与熔管卡接,限位槽4的底端始终提供夹持熔管的夹持力,并且限制熔管与放置端3水平分离,并且通过松紧组件对熔管的顶端进行固定,而且放置端3的顶端位于限位槽4的顶端通过切削形成有导向部5,导向部5为背向棒体1方向倾斜设置的弧形面,实现熔管下端与跌落保险卡接后挤压熔管上端使松紧组件与熔管分离。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松紧组件包括拉绳6和套设于拉绳6外的弹性件7,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4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为绝缘橡胶材质的压缩弹簧,弹性件7始终提供拉绳6向外扩张的作用力,拉绳6的一端与放置端3粘接,拉绳6的另一端沿棒体1的长度方向伸至棒体1的底端。

参考图1和图3所示,位于棒体1底端的收绳组件包括转筒8以及转动连接在转筒8外的收线筒9,其中拉绳6的底端与收线筒9的底端粘接并缠绕至收线筒9外,转动的外周壁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槽13,使得滑筒10通过导块12滑动且套设在转动外部,并且转筒8的顶端粘接有环状的凸环15,用以限制滑筒10与转筒8分离,滑筒10位于收线筒9的上方,并且滑筒10的外周壁上粘接有呈l形导线件11,导线件11的水平端与滑筒10粘接,并且导线件11的竖直端位于收线筒9的外围且与收线筒9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导线件11的竖直端上开设有朝向收线筒9方向设置的穿线孔14,凸环1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6穿过的通孔16,其中通孔16与穿线孔14的圆心位于与棒体1轴心同向设置的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棒体1包括绝缘筒以及填充于绝缘筒内的芯夹棒,其中绝缘棒为环氧树脂基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而夹芯棒为轻质泡沫材质制成,绝缘筒和夹心棒之间紧密贴合,且在绝缘筒和夹心板的连接处填充有环氧树脂系胶结剂,通过轻质泡沫材料夹芯棒和外部的环氧树脂基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绝缘筒且二者之间紧密结合的结构,使得棒体1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断裂的情况,提高棒体1的使用寿命。

工作过程:人们在安装新的熔管时,使熔断底端的铰接部穿过环状的弹性件7内壁,并沿着限位槽4滑动,由于限位槽4的槽宽自其底端向其顶端逐渐递增,从而方便人们对熔管的安装,并且通过限位槽4底端的槽宽与熔管的外径相同,从而对熔管进行预定位,提高熔管的连接强度,然后转动位于棒体1底端的收线筒9,使拉绳6通过通孔16的限位以及穿线孔14的导向作用,缠绕在收线筒9的外周壁上,由于开设有穿线孔14的导线件11固定连接在滑筒10上,从而在收卷拉绳6的过程中,能滑动滑筒10,并在导槽13以及导块12的限位作用下,对滑筒10起到导向作用,进而对穿线孔14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拉绳6收卷的更加均匀,在拉绳6收卷的过程中,由于弹性件7套设在拉绳6外,且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与放置端3的限位槽4两侧连接,从而在拉绳6的拉扯作用下,使弹性件7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对熔管的上端进行固定,配合熔管底端的卡接,提高熔管与放置端3的连接强度,然后对熔管进行安装时,首先使熔管底端的铰接部与跌落保险的下端铰接,然后向上推动棒体1,使熔管沿着限位槽4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限位槽4的底端与熔管的外表面发生相对的位移,并使熔管的顶端与弹性件7以及拉绳6分离,从而解决由于套设在熔管外的松紧组件限制熔管与放置端3分离的问题,提高人们安装熔管的流畅性,并在提拉棒体1时,使熔管的底端朝向跌落保险上端的卡接部一端,当熔管的顶端与跌落保险的顶端接触时,通过朝向跌落保险方向设置的导向部5为支点,转动棒体1并挤压熔管与跌落保险的接触部,通过导向部5的弧形面对熔管进行限位,并使熔管的底端从限位槽4内脱出,使熔管与跌落保险卡接,方便人们对熔管的安装,其提高了熔管安装的效率,解决在熔管底端与跌落保险卡接后续使棒体1与熔管分离而后进行固定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