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4956发布日期:2021-07-20 16:3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油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



背景技术:

充油电机(如充油式潜水电机)由于电机腔内部需要充满机械油,使电机上端(使用时通常为直立放置,油室设置于电机的上端)的机械密封一直处于油环境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

现有的油室的端壁(即使用时位于上端的端壁)的内表面与电机的轴线相垂直。电机抽真空后再向油室中注油,在理想状态下,机械密封能够浸润在继续油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各种因素,油室内腔上端会存在空气,机械油不能充满油室,导致加油量不足,机械密封往往不能完全沉浸在机械油里,影响机械油对机械密封的润滑效果,最终影响电机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有绕组定子铁芯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具体来说,通过改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即倾斜油室内壁面与电机轴线呈一夹角。当电机抽真空(相对来说,往往还是会存在空气)后向油室内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对应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部位位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外侧。使用时,电机为直立状态,为了能够充分浸润继续密封,油室的内腔对应于机械密封处至少要高于机械密封,使机械油完全包围机械密封。

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

为了再进一步方便有效排出空气,所述注油孔的内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注油孔内端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注油孔的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对空气排出产生的阻碍,有利于向油室内腔更充分注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2、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3、注油孔的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对空气排出产生的阻碍,有利于向油室内腔更充分注油。4、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5、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油室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油室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油室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对应于图2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对应于图3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改进油室结构的充油电机,包括机壳1,设置在所述机壳一端的油室2,设置在机壳内的上挡套3、有绕组定子铁芯4和转子,所述转子上的转轴5穿过所述上挡套伸入所述油室的轴孔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机械密封6,所述机械密封位于所述轴孔中,所述上挡套隔离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和机壳。

所述油室的端壁上设置注油孔7,所述注油孔设置在端面的周边位置,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壁厚从一侧向另外一侧由厚逐渐变薄,对应于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薄,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位置的壁厚最厚,即所述油室的端壁的内表面为倾斜面,倾斜油室内壁面21从远离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向靠近所述注油孔的一侧倾斜。改变油室结构,能够使机械密封能够完全浸润在机械油中,避免机械密封由于润滑不足而加剧磨损,避免因机械密封模式导致电机进水等故障的出现,减少电机维修率。具体来说,通过改油室端壁的内表面为朝上倾斜的倾斜面,即倾斜油室内壁面与电机轴线呈一夹角。当电机抽真空(相对来说,往往还是会存在空气)后向油室内注油时,随着机械油的加入,机械油将空气向油室内腔的上端方向移动,倾斜油室内壁面会将空气引流到注油孔,通过注油孔将空气排出,使机械油能够充分包围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完全浸润在继续油中,得到很好的润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对应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部位22位于所述机械密封的外端面的外侧。使用时,电机为直立状态,为了能够充分浸润继续密封,油室的内腔对应于机械密封处至少要高于机械密封,使机械油完全包围机械密封。

为了进一步能够将留存在油室中的空气排出,所述油室的端面的中部设置轴孔开口,所述轴孔开口8、注油孔和电缆线出线孔9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使倾斜面能够覆盖整个油室内腔的上端。使用时,机械油依次注满电缆线出线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轴孔开口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注油孔对应部位所在平面下方的油室内腔,将空气顺着倾斜面逐渐上升的方向推进,最终从注油孔排出。

为了再进一步方便有效排出空气,所述注油孔的内端面为倾斜面,倾斜注油孔内端面71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油室内壁面的倾斜方向一致。注油孔的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减少对空气排出产生的阻碍,有利于向油室内腔更充分注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