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2715发布日期:2021-01-08 11: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现有电机的使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电机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定子1和驱动电机轴3转动的转子2;

所述定子1为内定子结构,转子2为外转子结构;

所述定子1外周交替均匀的设置有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

所述转子2包括沿周向交替均匀布置的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

每个励磁极1-1对应缠绕一个绕组,各绕组单独通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每个励磁极1-1具有一个相对的励磁极1-1,每个辅助极1-2具有一个相对的辅助极1-2。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各四个。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极是t型结构,辅助极的外端为t型结构的大头端;励磁极1-1是矩形结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矩形结构励磁极1-1的宽度是t型结构辅助极1-2小头端宽度的1.6倍。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结构辅助极1-2的齿宽和轭宽相等。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各九个。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子极2-1的弧心角为36°。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的转子2为圆环状结构。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非导磁体2-2的截面为圆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非导磁体2-2为铝制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各独立的转子极2-1和与它相邻的励磁极1-1、辅助极1-2形成独立的磁通回路,使转子在任何位置下,电机的磁通路径都是最短的,磁通无逆转,在电机转动换相过程中,具有不会产生负转矩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采用集中绕组(各励磁极1-1分别单独绕组),电机匝数减少,电机铜耗小、铁心损耗小、输出转矩大,电机的输出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每相绕组单独通电,产生不对称的单边磁拉力,轴向力增大,适合与需求较大轴向力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子和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相绕组磁通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与现有8/6电机的输出转矩比较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定子、1-1励磁极、1-2辅助极、2转子、2-1转子极、2-2非导磁体、3电机轴、4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定子1和驱动电机轴3转动的转子2(转子2固定在电机轴3上);

所述定子1为内定子结构,转子2为外转子结构;

所述电机轴3的轴线与定子1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定子1外周交替均匀的设置有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

所述转子2包括沿周向交替均匀布置的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

每个励磁极1-1对应缠绕一个绕组,各绕组单独通电。

本实用新型每一相励磁极分别独立地构成一相励磁极,绕组分别独立缠绕在各个励磁极上且单独通电。

每个励磁极1-1具有一个相对的励磁极1-1(如图2所示),每个辅助极1-2具有一个相对的辅助极1-2。

转子极2-1和辅助极1-2上不缠绕绕组或者镶嵌永磁体。

所述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各四个。励磁极1-1与辅助极1-2之间的夹角为45°,形成a、b、c、d四相励磁极,绕组分别独立缠绕在四个励磁极上。

所述辅助极是t型结构,辅助极的外端为t型结构的大头端;励磁极1-1是矩形结构。

所述矩形结构励磁极1-1的宽度是t型结构辅助极1-2小头端宽度的1.6倍。

所述t型结构辅助极1-2的齿宽和轭宽相等。t型结构辅助极的齿宽和轭宽相等,此结构使电机的磁通能通过t型定子的辅助极与转子极形成闭合回路,磁通路径更短,磁阻更小,易于降低磁动势。每个定子齿槽中的导体只产生自身的磁动势,槽与槽之间的绕组产生的互感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电机结构下,电机的磁通路径很短,并且在定子和转子中没有发生磁通逆转的现象,降低了电机的铁心损耗。

所述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各九个。转子极2-1的弧心角为36°,非导磁体弧心角为4°。

所述非导磁体2-2的截面为圆形。

所述非导磁体2-2为铝制件。

所述电机的转子2为圆环状结构。转子结构的半径更大,转动惯量大,散热好,有利于降低风摩损耗,具有输出转矩大,电磁利用率高,铁心损耗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定子、转子电机结构也可应用于消防风机。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与现有8/6电机的输出转矩相比,两种电机的尺寸和输入参数相同。现有8/6电机的平均输出转矩是1.61n•m,本实用新型电机结构的平均输出转矩是2.03n•m,输出转矩提高了26.1%。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电机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置有定子(1)和驱动电机轴(3)转动的转子(2);

所述定子(1)为内定子结构,转子(2)为外转子结构;

所述定子(1)外周交替均匀的设置有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

所述转子(2)包括沿周向交替均匀布置的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

每个励磁极(1-1)对应缠绕一个绕组,各绕组单独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励磁极(1-1)具有一个相对的励磁极(1-1),每个辅助极(1-2)具有一个相对的辅助极(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各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极是t型结构,辅助极的外端为t型结构的大头端;励磁极(1-1)是矩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结构励磁极(1-1)的宽度是t型结构辅助极(1-2)小头端宽度的1.6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结构辅助极(1-2)的齿宽和轭宽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各九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极(2-1)的弧心角为3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子(2)为圆环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体(2-2)的截面为圆形。


技术总结
电机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电机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定子1和驱动电机轴3转动的转子2;所述定子1为内定子结构,转子2为外转子结构;所述定子1外周交替均匀的设置有励磁极1‑1和辅助极1‑2;所述转子2包括沿周向交替均匀布置的转子极2‑1和非导磁体2‑2;每个励磁极1‑1对应缠绕一个绕组,各绕组单独通电。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静;朱丽媛;赵国;潘亚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日丰成控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0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