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盒和耳机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1324发布日期:2021-03-12 11: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充电盒和耳机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盒和耳机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小形态的电子设备在社会上层出不穷,例如可穿戴手环、无线耳机、可穿戴手表等等,这些小形态的电子设备在需要充电时,通常需要与有线电源直联或者采用充电盒进行充电。但是,示例性技术中的充电盒一般设置为转动连接的上盖和下壳,通过翻转上盖从而将电子设备保护于下壳内,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充电,如此设置,导致充电盒的体积较大,不利于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电盒,旨在降低充电盒的体积,节省其占用空间,并保证良好的充电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盒,用于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该充电盒包括:

盖壳,所述盖壳形成有容置空间;和

盒体,所述盒体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盖壳转动连接,所述盒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所述盖壳能够相对所述盒体转动至开盖位置,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盒体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外并显露所述充电槽;所述盖壳还能够相对所述盒体转动至合盖位置,以使所述盒体的整体收纳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容置空间的盖壳,进而设置容置在容置空间内的盒体,该盒体与盖壳转动连接。并且在盒体设置具有开口的安装腔,该安装腔内设有可以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槽,该充电槽的槽口对应开口设置,在需要对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将盖壳相对盒体转动,使得盒体位于容置空间外,并且充电槽显露于容置空间,从而可以将待充电设备安置在充电槽内。再次驱动盖壳相对盒体朝反方向转动,使得容置了待充电设备的盒体收纳于容置空间内,从而可以将待充电设备保护于盖壳内。由于将盒体安装在容置空间内,使得二者的结构紧凑,减小了充电盒的体积,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件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的充电槽显露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的充电槽显露状态下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盒一实施例再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盒100,该充电盒100可以用于对待充电设备200充电,该待充电设备200具体可以为无线耳机200、可穿戴手环、可穿戴手表等小形态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6,该充电盒100包括:

盖壳10,所述盖壳10设有容置空间11;和

盒体20,所述盒体20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并与所述盖壳10转动连接,所述盒体20形成具有开口211的安装腔21,所述安装腔21内设有用于安装待充电设备200的充电槽41,所述充电槽41对应所述开口211设置;

所述盖壳10能够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至开盖位置,以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外并显露所述充电槽41;所述盖壳10还能够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至合盖位置,以使所述盒体20的整体收纳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可以包括电池,从而使得充电盒100进行充电并储存电量后,可以用于不插电的充电。此外,充电盒100的形状具有多种,例如充电盒100可以呈圆柱形、椭圆柱形、球形、半球形、椭球形或棱柱形等等。以及充电盒100的截面可以呈圆形、多边形等形状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可以用于太阳能充电,具体可以在上盖设置光电转换板或者光电转换薄膜,光电转换薄膜是指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构件,即太阳能光电构件,其原理为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p区流向n区,电子由n区流向p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即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此时该电池可以为锂电池组。还可以在充电盒100设置用于控制储能构件和光电转换薄膜的电能连接电源管理器,该电源管理器通过与中控系统的连接接收控制代码,对连接的周边设备电源进行定时、延时、控制时序的开关,起到对周边连接设备的管理和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盖壳10和盒体20的材质可以采用塑料(塑料可选择硬质塑料,如abs、pom、ps、pmma、pc、pet、pbt、ppo等)。如此,更加有利于提升盖壳10和盒体20的设置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盖壳10和盒体20的实用性、可靠性、及耐久性。

可以理解的是,待充电设备200可以设置有电性接口(或者接电端子),该充电槽41也设置电性接口(或充电端子),通过电性接口直接的热插拔功能实现待充电设备200与充电盒100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在待充电设备200与充电盒100均设置感应线圈,通过感应线圈进行无线充电的电性连接方式,当将二者分离出一定的感应距离时停止充电,均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之内。该充电槽4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从而使得充电盒100可以为多个待充电设备200进行充电,此处的待充电设备200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待充电设备200或者为多个同类的待充电设备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壳10的容置空间11可以具有弧形壁面,此时盒体20可以贴合设置于弧形壁面,从而可以以弧形壁面的弧心进行转动,此时,盒体20的开口211可以朝向容置空间11的弧形壁面设置,在盒体20沿弧形壁面滑出容置空间11时,显露充电槽41,或者盒体20收纳于容置空间11。

需要说明的是,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以使充电槽41显露时的转动方向,与盒体20收纳于容置空间11时的转动方向相反,具体的,可以为当盖壳10采用顺时针转动,以使充电槽41显露时,盖壳10采用逆时针转动会收纳于容置空间11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容置空间11的盖壳10,进而设置容置在容置空间11内的盒体20,该盒体20与盖壳10转动连接。并且在盒体20设置具有开口211的安装腔21,该安装腔21内设有可以为待充电设备200充电的充电槽41,该充电槽41的槽口对应开口211设置,下面以一个完整的充电盒100使用场景描述本申请的实施,在需要对待充电设备200充电时,将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使得充电盒100进入开盖状态,盒体20伸出容置空间11,在用户观察到充电槽41,并可以将待充电设备200安置在充电槽41内时,即为充电盒100的开盖位置,此时充电槽41显露于容置空间11,用户可以将待充电设备200通过开口211安置在充电槽41内。再次驱动盖壳10相对盒体20朝反方向转动,使得充电盒100进入闭合的转动状态,在用户不能从外部观察到充电槽41时(当然在盖壳10采用透明材料时,可以理解为盖壳10完全覆盖盒体20的开口211),即为充电盒100的合盖位置,此时,容置了待充电设备200的盒体20收纳于容置空间11内,从而可以将待充电设备200保护于盖壳10内。由于将盒体20安装在容置空间11内,使得二者的结构紧凑,减小了充电盒100的体积,节省空间。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壳10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盖壳10包括顶板12和与所述顶板12连接的侧板13,所述侧板13包括第一侧板段131和第二侧板段132,所述第一侧板段131和所述第二侧板段132相对设置于所述顶板12的两侧,所述顶板12、所述第一侧板段131和所述第二侧板段13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所述盖壳10通过所述第一侧板段131和所述第二侧板段132转动连接于所述盒体20。该盖壳1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盖壳10大致呈“冂”字形设置,此时第一侧板段131和第二侧板段132为竖直延伸的部分,顶板12为横向延伸的部分,从而主要通过顶板12对充电槽41进行封盖和保护。盒体20与第一侧板段131、第二侧板段132的转动连接可以设置为轴孔配合的形式,具体的,在盒体20朝向第一侧板段131一侧与第一侧板段131的二者之一设置插接孔,在第一侧板段131与盒体20的二者之另一设置插接轴,通过插接轴与插接孔的配合从而可以实现转动连接功能,第二侧板段132的设置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板12为平板状设置,盒体20的朝向顶板12的一侧可以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盒体20的开口211位于与水平面平行),此时盒体20朝向顶板12的一侧应该与顶板12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盒体20不会过早与顶板12发生干涉而被限位,保证盒体20在伸出容置空间11外时,能将充电槽41显露。或者当顶板12为平板状设置,盒体20的朝向顶板12的一侧可以呈弧形设置(盒体20的开口211呈弧形设置),该弧形为盒体20的中部朝向顶板12凸起形成,此时当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由于弧形面的避让,使得即使盒体20与顶板12设置的距离较近也不会发生干涉,保证盒体20在伸出容置空间11外时,能将充电槽41显露,并且减小充电盒100的设置体积,节省空间。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的内表面呈弧形设置,定义盖壳10具有经过所述内表面对应弧心的转动轴线,所述盒体20朝向所述顶板12的表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盖壳10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盖壳10在所述开盖位置和所述合盖位置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此时顶板12的内表面可以呈凸起的弧形面设置,同时盒体20朝向顶板12的表面也呈凸起的弧形面设置(或者顶板12的内表面可以呈凹陷的弧形面设置,同时盒体20朝向顶板12的表面也呈凹陷的弧形面设置),当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两个弧形面均可以相互进行避让,使得即使盒体20与顶板12设置的距离更近也不会发生干涉(不需要设置间隙,进行边缘的避让),保证盒体20在伸出容置空间11外时,能将充电槽41显露,大大减小了充电盒100的设置体积,节省空间。

参照图3、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3还包括第三侧板段133,所述第三侧板段133分别连接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段13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段132,并且,所述第三侧板段、所述顶板12、所述第一侧板段13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段132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所述盒体20背离所述开口211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22,当所述盖壳10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至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第三侧板段133的边缘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22。通过设置第三侧板段133,可以将第一侧板段131和第二侧板段132连接,提高盖壳10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可以对盒体20的一个方向进行保护,提高充电盒10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还可以通过第三侧板段133对盒体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保证充电槽41的显露适中,提高充电盒100的工作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起22抵接于第三侧板段133的边缘意味着盒体20与第三侧板段133的距离较近(相对于抵接到第三侧板段133内部的状态而言),因此,减小了充电盒100的设置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盒体20背离顶板12的一侧可以呈平面设置,进而在平面设置凸起,此时第三侧板段133应该与盒体20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使得盒体20转动时,该平面的侧边不会与第三侧板段133进行干涉,保证盒体20在伸出容置空间11外时,能将充电槽41显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20背离所述顶板12的一侧呈弧形设置。此处形成的弧形面相对盒体20本身可以呈凸起状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在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弧形面可以对第三侧板段133进行避让,此时不需要设置间隙,该平面的侧边也不会与第三侧板段133进行干涉,保证盒体20在伸出容置空间11外时,能将充电槽41显露,大大减小了充电盒100的设置体积,节省空间。

参照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板13和盒体20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第三侧板段133设有第一定位部134,所述盒体20朝向所述第三侧板段133的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23,当所述盖壳10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至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134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3相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盒100稳定维持合盖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134和第二定位部23,使得盒体20在隐藏于盖壳10内时,将盒体20与盖壳10相对固定,保证充电盒100的充电稳定性。该第一定位部134可以为定位凹槽,第二定位部23可以为定位凸筋,通过定位凹槽和定位凸筋的卡接定位,实现盒体20与盖壳10的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合盖状态即为,盖壳10完全覆盖盒体20的开口211的状态。

参照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4和第二定位部23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134为第一磁体134,所述第二定位部23为第二磁体23,所述第一磁体134和所述第二磁体23相互吸附,以使所述充电盒100稳定维持合盖状态。该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可以均为铷铁硼磁体,即永久磁体,从而可以保证吸附效果的持久性,保证充电盒100的工作稳定性。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的异名磁极在充电槽41隐藏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时对应设置,从而两个磁体吸附固定,使得盖壳10与盒体20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胶水将第一磁体134固定在第三侧板段133,以及将第二磁体23固定在盒体20,当然还可以通过卡接固定等其他固定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板段133设有第一安装槽1331,所述第一磁体13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31内;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1331可以增加第一磁体134与第三侧板段133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第一磁体134的安装稳固性。本实施例中,侧板13上设有多个围板135,多个围板135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安装槽1331,从而保证了侧板13的结构稳定性,并且便于第一磁体134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20朝向所述侧板13的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槽25,所述第二磁体2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5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槽25可以增加第二磁体23与盒体2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第二磁体23的安装稳固性。该第二安装槽25可以在盒体20朝向侧板13的外表面凹陷形成,如此设置,使得盒体20的结构紧凑,便于减小充电盒100的体积,并且便于第二磁体23安装。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100还包括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所述第三磁体27设于所述第三侧板段133,并与所述第一磁体134间隔设置;

所述第四磁体28设于所述盒体20,并与所述第二磁体2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磁体27和所述第四磁体28相互排斥,定义所述第一磁体134与所述转动轴线的间距为h1,定义所述第三磁体27与所述转动轴线的间距为h2,h1与h2的关系为:h1>h2。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同名磁极相对的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从而使得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之间产生排斥力,在充电盒100由合盖状态进入开盖状态时,驱动盖壳相对盒体20运动,由于第一磁体134与转动轴线的间距h1大于第三磁体27与所述转动轴线的间距h2,可以理解的是,与第一磁体134对应设置的第二磁体23与转动轴线的距离,也大于与第三磁体27对应设置的第四磁体28与转动轴线的距离。在同样的转动角度下,距离转动轴线近的位置,转动的位移大。

当盖壳相对盒体20转动由合盖状态到开盖状态变化时,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之间的距离增加速率大于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距离增加速率,也即,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的吸附力的衰减速率大于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排斥力的衰减速率,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的吸附力f1可能会小于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排斥力f2,此时,充电盒100主要受斥力作用,进而提高充电盒100由合盖状态到开盖状态的速率。同样的,在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由开盖状态到合盖状态变化时,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之间的距离减小速率大于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距离减小速率,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的吸附力f1可能会大于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排斥力f2,此时,充电盒100主要受吸附力作用,进而提高充电盒100由开盖状态到合盖状态的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100处于合盖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134对应所述第二磁体23设置,所述第三磁体27对应所述第四磁体28设置;如此设置便于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之间产生吸附力而对盖壳10和盒体20进行相互固定,便于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之间产生排斥力,而提高充电盒100进行状态切换时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100处于合盖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134和所述第二磁体23之间吸附力f1,与所述第三磁体27和所述第四磁体28之间排斥力f2的关系为:f1>f2。将吸附力设置为大于排斥力的形式,使得在合盖状态下,盖壳10可以与盒体20通过吸附力相互固定,提高充电盒100的充电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磁体134、第二磁体23、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采用同种磁性材料设置,为了保证吸附力大于排斥力,可以将第一磁体134的体积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三磁体27的体积、所述第四磁体28的体积;第二磁体23的体积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三磁体27的体积、所述第四磁体28的体积,从而使得吸附力大于排斥力。当然,还可以将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的材质采用磁性更强的材料,将第三磁体27和第四磁体28的材质采用磁性相对较弱(相对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的材料,从而吸附力大于排斥力。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板段133设有第三安装槽1332,所述第三磁体27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32内,所述盒体20朝向所述第三侧板段133的表面设有第四安装槽26,所述第四磁体28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槽26内;此处设置安装槽的效果与前述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第一磁体134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33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磁体27显露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32的面积、所述第四磁体28显露于所述第四安装槽26的面积;所述第二磁体23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磁体27显露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32的面积、所述第四磁体28显露于所述第四安装槽26的面积。将磁性件显露与安装槽可以缩短磁体与磁体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产生更强的磁性力,提高对盖壳10与盒体20的固定效果。将第一磁体134和第二磁体23在安装槽的显露面积设置的更大,使得盖壳10和盒体20之间主要受吸附力影响而固定,提高充电盒100的充电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充电盒100的宽度自所述限位凸起22向所述顶板12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盖壳10的外轮廓和所述盒体20的外轮廓相适配设置;本实施例中,大致呈截面为扇形的柱体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当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时,第一磁体134与第二磁体23之间的距离增加速率相对第三磁体27与第四磁体28之间的距离增加速率的差距更大,进一步提高充电盒100的状态切换速率。所述第一侧板段131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二侧板段132的外轮廓均大致呈扇形设置。如此设置便于顶板12对盒体20的开口211的覆盖,保证盖壳10对待充电设备200的保护,提高充电盒100的工作稳定性,并且,此时盒体20的开口211可以设置得较大一些,便于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200,提高充电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4和第二定位部23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134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23为弹性定位件,充电盒100处于开盖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抵接所述侧板13,所述盖壳10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所述弹性定位件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定位件对定位孔的过盈抵接,从而实现对盖壳10与盒体20的固定。该该弹性定位件的材质可以包括橡胶或者硅胶等柔性材料,具体为橡胶柱或者硅胶柱,橡胶的可以选择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硅胶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并且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均可较好地实现过盈抵接。或者弹性定位件可以为弹簧、凸球结构和筒体的组合,通过将弹簧和凸球结构设置在筒体内,并使至少部分的凸球结构伸出筒体,从而可以通过凸球结构伸出的部分实现过盈抵接,保证盒体20和盖壳10的相对固定。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段131和所述第二侧板段132均设有第一转动孔1311,所述盒体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转动孔24,所述第二转动孔24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孔1311设置;

所述充电盒100还包括至少两转动轴30,一所述转动轴30穿设于一所述第一转动孔1311和一所述第二转动孔24,以使所述盒体20能够相对所述盖壳10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盒体20和盖壳10设置转动孔,并另行设置穿过转动孔的转动轴30,使得盒体20和盖壳10的形态为均匀的结构,避免了异性结构带来的局部强度降低。并且,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孔1311和第二转动孔24可以保证盖壳10相对盒体20转动的稳定性。以及,将转动轴30相对盖壳10、盒体20进行分体设置,使得在转动轴30出现问题损坏时,可以通过及时更换转动轴30,提高充电盒100的工作稳定性。

参照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20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安装腔21内设有充电座40,所述充电槽41设于所述充电座40,所述充电槽4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411和第二槽段412,所述第二槽段4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板13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槽段4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槽段411,所述第一槽段411邻近所述盖壳10设置;

所述待充电设备200为耳机200,所述耳机200包括耳机头和与所述耳机头连接的耳机柄,所述耳机柄插接于所述第二槽段412,所述耳机头安置于所述第一槽段411。

本实施例中的耳机200可以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wirelessstereo,tws)耳机200。无线耳机200通常包括耳机头和耳机柄,其中,耳机头用于安装扬声器并发声,耳机柄用于安装连接线等电气元件,且便于用户拿捏。充电槽41的第一槽段411用于安置耳机200的耳机头,第二槽段412用于安置耳机200的耳机柄,从而对耳机200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在tws耳机200领域中,采用有线充电时,接电端子一般设置第二槽段412和耳机柄。

将第二槽段412的延伸方向与侧板13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使得充电座40充分利用盒体20的空间,并使得盒体20与盖壳10的轮廓相适配,进一步降低充电盒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耳机200的耳机头一般大于耳机柄,而由于第一槽段411邻近盖壳10的顶板12设置,因此耳机200安置在充电槽41时,耳机柄先进入充电槽41,耳机头后进入充电槽41,耳机头靠近盖壳10的顶板12设置,因此充电盒100的宽度在自盖壳10顶板12向限位凸起22的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可以使充电盒100适配待充电设备200的外轮廓,进一步降低充电盒100的体积。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可以呈如下结构设置:

所述充电盒100还包括:电路板组件50,所述电路板组件50设于所述安装腔21内,并位于所述充电座40和所述盒体20之间;和

充电接口60,所述充电接口60与所述电路板组件50电性连接,所述盒体20还设有贯穿限位凸起22的贯穿孔221,所述充电接口60的接口显露于所述贯穿孔221。

通过设置电路板组件50和充电接口60可以实现对充电盒100内的待充电设备200进行有线充电。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盒100内设置有电池时,该电池与电路板组件50电性连接。该充电接口60的接口位于限位凸起22,从而可以使得无论是在开盖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充电接口60都不会被隐藏在容置空间11内,保证充电可以持续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座40的充电槽41为两个,此时第二槽段412也会设置为两个,该电路板组件50和充电接口60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二槽段412之间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使得盒体20内部的电子器件结构紧凑,进一步降低充电盒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盒100还包括设置在盒体20上的按键70和指示灯80,该按键70用于控制充电盒100的工作状态,该指示灯80与电路板组件50电性连接,并用于显示盒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耳机套件(未图示),该音频耳机套件包括充电盒100和耳机200,该充电盒100用于为耳机200充电,该充电盒100包括:盖壳10,所述盖壳10设有容置空间11;和盒体20,所述盒体20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并与所述盖壳10转动连接,所述盒体20形成具有开口211的安装腔21,所述安装腔21内设有用于安装耳机200的充电槽41,所述充电槽41对应所述开口211设置;所述盖壳10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盒体20伸出于所述容置空间11,所述充电槽41显露于所述容置空间11的槽口,或者,所述盖壳10相对所述盒体20转动,以使所述盒体20隐藏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由于本耳机套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件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