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6659发布日期:2021-03-02 17:4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离不开可靠的电源,电源的上电输入保护对于电子电路设计直接影响设备的质量。电子设备上电瞬间的干扰抑制,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来说至关重要。在硬件电路设计过程中,是一项重点及难点。由于测试条件的严苛、设计空间的限制及成本的控制等原因,仅仅使用目前现有的设计方案难度较大。
[0003]
对于电子电路上电保护,包含较多的种类,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热插拔保护、雷击保护、浪涌保护、静电保护、eft防护等等。
[0004]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起上电保护作用:
[0005]
1、电容、保险丝、tvs保护电路;这一类电路中,瞬态脉冲的负载释放能量主要由浪涌电阻和tvs吸收,tvs是普遍使用的一种高效能电路保护器件,能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在反向应用条件下,当承受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工作阻抗立即降至极低的导通值,从而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箝制在预定水平。当瞬态脉冲进入电路,脉冲能量通过d1、r1、q1至gnd,将能量泄放至地回路,有效的保护后级电路。但是此类电路元器件参数匹配难度大;多个连续高压瞬时脉冲输入,会使tvs及浪涌电阻累积大量的热量,加速老化失效过程,并有烧毁失效的风险;而且tvs的成本较高,脉冲吸收功率越大,价格越贵。
[0006]
2、电容、保险丝、压敏电阻保护电路;该类电路的缺点:箝制电压较高,对于低电压系统不易选型;相对于tvs管的ps级响应速度较慢;而且安全性差,压敏电阻易起火燃烧造成事故。
[0007]
3、集成监控电路芯片保护电路;这一类电路结构复杂,占用pcb空间大;输入电压受芯片性能限制,目前市面上监控电路芯片最高直流电压为100v,无法满足部分输入电压较高或瞬态干扰电压较高的电路;芯片功能单一,选择性小;成本高,芯片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解决抑制抛负载释放大量热量累积元器件损坏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0009]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包括输入滤波电路、防反接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输入检测驱动电路、稳压电路、延时电路、开关电路,输入滤波电路由电容c1、c2串联在输入和gnd之间;防反接电路的d1阳极连接输入,阴极连接浪涌电阻esr1一端;过流保护电路由浪涌电阻esr1构成,一端连接二极管d1阴极,一端连接电阻r1与电解电容c4正极及输出端;输入检测驱动电路的电阻r1、r2串联,r1、r2的串联电路一端连接在浪涌电阻esr1与电解电容c4正极之间,一端与gnd连接;稳压电路由稳压管d2并联在电阻r2上构成,稳压管d2阴极接至电阻r1、r2之间,阳极连接gnd;延时电路由电容c3并联在稳
压管d2上构成;开关电路的nmos管q1、电解电容c4串联在浪涌电阻esr1与输出连接的一端和gnd之间,nmos管q1的g极与电容c3、稳压管d2阴极连接,并连接至电阻r1与r2之间,nmos管q1的s极连接至gnd,nmos管q1的d极连接至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浪涌电阻esr1连接并连接至输出。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成功抑制了电子设备电源输入瞬态脉冲干扰所带来的的影响,防止因瞬态高压等干扰造成的对电子电路功能的失效及损坏;
[0012]
2.减小电路损耗及发热,瞬态脉冲的能量泄放并未进入电路通过发热损耗,减少了电路板功耗,减少了因发热影响电子元器件寿命的损害;
[0013]
3.电路结构简单,节约了设计空间及成本,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带来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上电保护电路原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输入瞬态高压脉冲干扰电压-时间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
一种电源上电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滤波电路、防反接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输入检测驱动电路、稳压电路、延时电路、开关电路,输入滤波电路由电容c1、c2串联在输入(input)和gnd之间;防反接电路的d1阳极连接输入,阴极连接浪涌电阻esr1一端;过流保护电路由浪涌电阻esr1构成,一端连接二极管d1阴极,一端连接电阻r1与电解电容c4正极及输出端;输入检测驱动电路的电阻r1、r2串联,r1、r2的串联电路一端连接在浪涌电阻esr1与电解电容c4正极之间,一端与gnd连接;稳压电路由稳压管d2并联在电阻r2上构成,稳压管d2阴极接至电阻r1、r2之间,阳极连接gnd;延时电路由电容c3并联在稳压管d2上构成;开关电路的nmos管q1、电解电容c4串联在浪涌电阻esr1与输出连接的一端和gnd之间,nmos管q1的g极与电容c3、稳压管d2阴极连接,并连接至电阻r1与r2之间,nmos管q1的s极连接至gnd,nmos管q1的d极连接至电解电容c4的负极,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浪涌电阻esr1连接并连接至输出。
[0018]
其中,r1、r2为分压电阻,可以通过调整r1、r2的电阻值来改变nmos管栅极处电压,r1和r2的阻值取值1000欧姆以上,以降低电路功耗;在分压电阻中间与gnd之间使用稳压管,稳压管的工作电压根据nmos管的导通电压vgs选取,配合调整r1和r2的电阻值以适应不同输入电压;c3为充电电容,可使用陶瓷电容,电容的容值可根据脉冲持续时间来调整,电容充电时间需大于脉冲持续时间;q1为nmos管,起开通关断作用,根据输入电压、脉冲峰值电压来选取,关断时后端输出负载电压不建立,开启时后端输出负载电压建立;c4为输入滤波电容,一般为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置于nmos管d极与浪涌电阻esr1之间,连接后端负载。
[0019]
在输入端(input)进入瞬态高压或大范围电压波动时,输出电压还未建立,通过采样输入电压控制nmos管开通与关断,在电容充电的过程中,瞬态脉冲并未进入后端负载,待nmos管导通之后,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从而起到抑制抛负载的作用。通过电阻r1和r2分压采样输入电压,将较高的电压分压提供给后端;放置d2稳压二极管使输入电压改变的情
况下也能正常工作,例如选用开启电压vgs=5v的nmos管,此处可选用5v稳压管,当输入电压改变也可通过调整r1、r2的值使此处电压稳定在5v;并联电容c3形成充电延时,当电路开通,通过给电容充电形成充电延迟时间;当充电完成,vgs电压建立,使nmos管开通,此时输出负载端即可建立输出电压。在给电容c3充电时,nmos管未开通,输出电压并未建立,此时抛负载的瞬态高压已经释放完成,并未进入后端负载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0020]
另外,如图2所示,当瞬态脉冲进入时,观察0~t1这段时间,脉冲尖峰产生到消失;充电电容两端电压开始缓慢上升至vgs等于nmos管导通电压;nmos管栅极电压建立,直至到达nmos栅极驱动开启电压;输出电压在nmos管开启后,后端负载输出电压开始建立。显而易见输出电压在建立之前,瞬态脉冲已经消失,不会对后端负载造成影响,此电路达到了抑制瞬态脉冲干扰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