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6827发布日期:2021-05-14 16: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发电已经越来越普遍,光伏发电站的控制柜内部放置的设备较多,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控制柜,基本都采用普通的电器控制柜改装而成,现有电能优化箱多放置在室外,在雨天不能够有效地利用雨水进行散热,且雨水易顺着箱体的外壁向下流动,对箱壁造成一定的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解决了现有的电能优化箱不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散热和雨水顺着箱体外壁向下流动对箱壁造成较大腐蚀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和装置外壳,所述导热板和装置外壳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棚,所述顶棚的底部内壁开设有进水孔,且顶棚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拱形板,所述导热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条,所述导热板与装置外壳的下部通过挡水条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壳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气口和进风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棚的左右侧壁通过排水管连通到外部,所述排水管等间距设置,且排水管位于顶棚的上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气口上固定连接有百叶片,且出气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除湿板,所述出气口连通到导热板的内部,所述导热板通过连接块与装置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和第二除湿板,所述第二除湿板位于风扇与装置外壳之间,所述进风管通过连接管连通到导热板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和顶棚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器安装板,所述底座上对应挡水条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底座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棚上进水孔均匀设置,所述进水孔的下部连通到导热板与装置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所述装置外壳上转动连接有防护门,所述顶棚上设置有蓄水槽,且顶棚的面积大于装置外壳上部得截面积。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具备以下有益
效果:
14.该电能优化箱,通过在装置外壳的上部设置顶棚,在雨天顶棚能够将雨水集中,使水通过进水孔流动到导热板和装置外壳之间,雨水在与导热板接触时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带走,通过在导热板和装置外壳的下部设置挡水条,并在挡水条上开设排水孔,有效的控制雨水的排放速度,通过在顶棚的上部设置排水管,并将排水管向外延伸,在降水量较大时雨水你能够直接通过排水管向外排放,避免顶棚中的水蓄满后顺着装置外壳的外壁向下流动,设置的进风管在没有雨水时对电能优化箱进行散热,保证电能优化箱的正常使用,通过在出气管和进风管中设置第一除湿板和第二除湿板,能够有效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避免水分进入电能优化箱中对电器的使用造成影响,解决了现有的电能优化箱不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散热和雨水顺着箱体外壁向下流动对箱壁造成较大腐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进风管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出气管的剖视图。
20.图中:1、导热板;101、挡水条;102、连接块;103、连接管;104、导热条;2、顶棚;201、排水管;202、进水孔;203、拱形板;3、出气口;301、百叶片;302、第一除湿板;4、电器安装板;5、底座;501、支腿;502、排水孔;6、进风管;601、风扇;602、第二除湿板;7、装置外壳;701、防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站用电能优化箱,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和装置外壳7,导热板1和导热条104的表面均经过绝缘处理,避免内部电器与导热板1接通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装置外壳7用于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提高装置结构强度,便于装置进行运输和放置,导热板1和装置外壳7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顶棚2,顶棚2将装置的上部密封,在雨天时能够用于对雨水的收集,顶棚2的底部内壁开设有进水孔202,进水孔202的开设便于雨水流动到导热板1和装置外壳7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对导热板1表面进行降温,且顶棚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拱形板203,拱形板203同于阻挡雨水,便于雨水顺利的通过进水孔202向下流动,导热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条104,增加导热板1与装置内部空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通过导热板1传导的效率,导热板1与装置外壳7的下部通过挡水条101固定连接,挡水条101将导热板1与装置外壳7之间的雨水进行集中,便于雨水的完全排出,装置外壳7侧壁固定连接有出气口3和进风管6,
进风管6和出气口3的设置能够提高电能优化箱中空气与外界的置换效率,提高装置使用时的散热效果。
24.具体的,顶棚2的左右侧壁通过排水管201连通到外部,排水管201等间距设置,且排水管201位于顶棚2的上部,当降水量过大,顶棚2内部的水位较高时,雨水通过排水管201排放到到外部,排水管201的设置将水流集中,便于使雨水可以流动的更远,避免雨水顺着装置外壳7的外壁向下流动,同时排水管201能够避免雨水从顶棚2中漫出。
25.具体的,出气口3上固定连接有百叶片301,百叶片301的设置能欧防止雨水通过出气口3进入装置的内部,且出气口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除湿板302防止外界湿气空过出气口3进入装置内部,对内部用电器的使用造成影响,出气口3连通到导热板1的内部,导热板1通过连接块102与装置外壳7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块102能够提高导热板1与装置外壳7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提高装置整体的结构强度。
26.具体的,进风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风扇601和第二除湿板602,第二除湿板602位于风扇601与装置外壳7之间,风扇601运转时,外界空气经风扇601抽取到进风管6中,在经过第二除湿板602时空气中的水分被第二除湿板602吸收,进风管6通过连接管103连通到导热板1的内部,便于经过第二除湿板602除湿后的空气进入装置内部。
27.具体的,底座5和顶棚2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器安装板4,为电器的安装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避免用电器安装时与导热板1接触,底座5上对应挡水条10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排水孔502,排水孔502的开设便于经过挡水条101集中的雨水排放到外界,底座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501,支腿50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底座5上,将装置支撑到一定的高度,并保证装置的稳定放置。
28.具体的,顶棚2上进水孔202均匀设置,进水孔202的下部连通到导热板1与装置外壳7之间的间隙中,便于雨水顺利的流动到导热板1和装置外壳7之间,装置外壳7上转动连接有防护门701,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检修,顶棚2上设置有蓄水槽,且顶棚2的面积大于装置外壳7上部得截面积,提高顶棚2对雨水的阻挡效果,避免雨水顺着装置外壳7的侧壁向下流淌。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雨天时,雨水经过顶棚2的集中,顺着进水孔202流动到导热板1和装置外壳7之间的间隙,雨水将导热板1上的热量吸收后经挡水条101的阻挡通过排水孔502流动到外界,当降水量较大,顶棚2中的水位上升到排水管201高度时,雨水通过排水管201直接排放到外界,没有雨水时,风扇601转动,将外界空气抽取到进风管6中,空气中的湿气经过第二除湿板602被吸附,除湿后的空气进入装置内部后,装置内部的热空气通过出气口3排放到外界。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