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68936发布日期:2021-05-14 15:4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原理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其在发送端和接受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链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受端线圈感应发射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然而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取决于发送端线圈与接受端线圈是否对齐,用户在使用现有的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时难以保证接受端线圈与发送端线圈对齐,导致充电效率降低或无法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用以解决用户在使用现有的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时难以保证接受端线圈与发送端线圈对齐,导致充电效率降低或无法充电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器,所述磁吸无线充电器包括:
6.壳体;
7.无线充电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
8.磁吸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吸引到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充电区域内;
9.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磁吸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无线充电装置向所述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
10.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所述磁吸装置包括第一磁吸机构,所述第一磁吸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环状包围区域内。
11.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且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充电区域大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充电区域。
12.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磁吸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吸机构,所述第一磁吸机构呈环状包围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
13.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吸机构包括若干磁性件,若干所述磁性件呈环状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外部。
14.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与所述第一磁吸机构的相对位置。
15.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吸机构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吸机构的磁性相反。
16.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与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及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三预设距离。
17.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和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分别用于对不同尺寸和/或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18.作为上述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优选方案,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用于为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所述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用于为移动通讯设备充电,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用于为无线耳机充电。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吸式无线充电器中磁吸机构将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吸引到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充电区域内,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电路板与磁吸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从而够降低磁吸装置的磁力对电路板工作造成的干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
24.图3为图1中无线充电器隐藏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的环状包围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磁吸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隐藏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隐藏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无线充电器中第一伸缩壳体和第二伸缩壳体为收容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
33.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34.1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20、第二磁吸机构;121、磁性件;130、第二限位机构;140、第二充电区域;210、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1、环状包围区域;220、第一磁吸机构;230、第一限位机构;240、第一充电区域;310、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20、第三磁吸机构;400、外壳;410、上壳体;420、下壳体;411、第一限位槽;412、第二限位槽;430、第一伸缩
壳体;440、第二伸缩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6.实施例1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器,磁吸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磁吸机构和电路板,该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磁吸机构和电路板均设于壳体内。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用于对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磁吸机构用于将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吸引到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充电区域内;电路板与磁吸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电路板与无线充电发射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向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
38.本实施例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中磁吸机构将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吸引到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充电区域内,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对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电路板与磁吸机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从而够降低磁吸装置的磁力对电路板工作造成的干扰。
39.实施例2
40.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磁吸式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包括外壳400、无线充电装置、磁吸装置和电路板,无线充电装置、磁吸装置和电路板设于外壳400内部。上述外壳400包括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上壳体410与下壳体420扣合,以将无线充电装置、磁吸装置和电路板容纳在外壳400内部。
41.如图3所示,上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和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和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分别用于对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磁吸装置包括第一磁吸机构220和第二磁吸机构120,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上分别设有与第一磁吸机构220和第二磁吸机构120相互吸引的磁吸机构。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为环状,第二磁吸机构120也为环状,且第二磁吸机构120呈环状包围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该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呈环状,第一磁吸机
构220设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的环状包围区域211内,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的环状包围区域211如图4中剖面线部分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可以是圆环状、椭圆环状或者呈矩形的环状,环状的结构不作限定。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为80mm,如此设置后够降低第一磁吸机构220产生的磁力对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工作造成的干扰,也降低第二磁吸机构120产生的磁力对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工作造成的干扰。
43.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一个电路板分别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电连接,该电路板用于控制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向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当然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两个电路板分别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电连接,从而分别控制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向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电路板控制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向带磁性的电子设备充电的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44.同时电路板与第一磁吸机构22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电路板与第二磁吸机构120之间的距离也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距离为50mm,如此设置后能够降低第一磁吸机构220、第二磁吸机构120产生的磁力对电路板工作造成的干扰。
45.再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形成了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第一充电区域240(图5右侧剖面线表示的区域),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形成了充电效率大于等于预设充电效率的第二充电区域140(图5左侧剖面线表示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充电效率为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充电效率的60%。其中第二充电区域140的面积大于第一充电区域240的面积。由于第一磁吸机构220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吸引(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则第一磁吸机构220会将第一电子设备吸引到第一充电区域240内,从而提高对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对第一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同理,由于第二磁吸机构120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吸引(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则第二磁吸机构120会将第二电子设备吸引到第二充电区域140内,从而提高对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对第二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
46.实施例3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机构120的磁性与第一磁吸机构220的磁性相反,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用于对第一电子设备充电,第一电子设备上设有与第二磁吸机构120磁性相反的第五磁吸机构(当然第五磁吸结构也可以是不带磁性的但能够被第二磁吸机构磁吸的材料,例如铁),当第一电子设备充电时第二磁吸机构120与第一磁吸机构220吸合。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用于对第二电子设备充电,第二电子设备上设有与第一磁吸机构220磁性相反的第六磁吸机构(当然第六磁吸结构也可以是不带磁性的但能够被第二磁吸机构磁吸的材料,例如铁),当第二电子设备充电时第一磁吸机构220与第六磁吸机构吸合。
48.由于第二磁吸机构120的磁性与第一磁吸机构220的磁性相反,可得出第二磁吸机构120与第六磁吸机构磁性相同,第一磁吸机构220与第五磁吸机构磁性相同。根据异性相
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当用户将第二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上时,第一磁吸机构220会排斥第五磁吸机构,从而告知用户应该将第二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充电装置上进行充电;同理,当用户将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二充电装置上时,第二磁吸机构120会排斥第六磁吸机构,从而告知用户应该将第一电子设备放置到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上进行充电。
49.实施例4
50.请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机构120包括若干磁性件121,若干磁性件121呈环状阵列分布在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外部。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限位机构130,第二限位机构130用于保持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与若干磁性件121的相对位置。具体的第二限位机构130上设有与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形状相匹配的第一安装槽,且第二限位机构130上还设有与各磁性件12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形状与磁性件121的结构相匹配。将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将各磁性件121安装在与该磁性件121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内,从而将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各磁性件121安装在第二限位机构130上,保持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与若干磁性件121的相对位置。
51.实施例中磁吸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230,第一限位机构230用于保持第一磁吸机构220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的相对位置,具体的第一限位机构230上设有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形状相匹配的第三安装槽,第一限位机构230上设有与第一磁吸机构220形状相匹配的第四安装槽。将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安装在第三安装槽内,将第一磁吸机构220安装在第四安装槽内,从而将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一磁吸机构220安装在第一限位机构230上,保持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与第一磁吸机构220的相对位置。上述第二限位机构130、第一限位机构230均固定安装在下壳体420上。
52.实施例5
53.请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实施例2至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磁吸装置还包括第三磁吸机构320。实施例5中的无线充电器可多对一个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为80mm,如此设置后够降低第一磁吸机构220产生的磁力对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工作造成的干扰,也降低第三磁吸机构320产生的磁力对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工作造成的干扰。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与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距离,第三预设距离为80mm,如此设置后够降低第二磁吸机构120产生的磁力对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工作造成的干扰,也降低第三磁吸机构320产生的磁力对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工作造成的干扰。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用于为移动通讯设备进行充电(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用于为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用于为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如airpods耳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为airpods耳机的无线充电盒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盒再对airpods耳机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上分别设有磁吸机构与无线充电器中的磁吸机构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的磁吸式无线充电器可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
充电。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充电发射机构110也可用于为第一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一待充电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用于为第二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待充电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用于为第三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三待充电设备例如airpods耳机,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为airpods耳机的无线充电盒进行充电,无线充电盒再对airpods耳机进行充电)。第一待充电设备的尺寸大于第三待充电设备的尺寸(例如平板电脑的尺寸大于airpods耳机无线充电盒的尺寸),第三待充电设备的尺寸大于第二待充电设备的尺寸(例如airpods耳机无线充电盒的尺寸大于智能手表的尺寸)。则本实施例中的磁吸式无线充电器可对多种不同尺寸的设备进行充电。
57.实施例6
58.请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本实施例中上壳体41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411和第二限位槽412,该第一限位槽411位于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上方,第二限位槽412位于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上方。由于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分别为耳机的无线充电盒、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因此第一限位槽411设置为与耳机的无线充电盒相匹配的形状,第二限位槽412设置为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形状,从而分别对耳机的无线充电盒、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限位,保证耳机的无线充电盒、可穿戴电子设备放置在预设位置上进行充电。
59.实施例7
60.请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实施例5或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是本实施例中外壳40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而第一伸缩壳体430、第二伸缩壳体440分别可以收容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使得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可收容于外壳400内。
61.用户需要使用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或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时,可将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拔出外壳400,使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和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移动到容纳腔的外部进行使用。当用户不需要使用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和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时,又可将第一无线充电发射机构210和第三无线充电发射机构310收容在外壳400中,从而减小无线充电器的体积,使得无线充电器便于携带。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