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1402发布日期:2021-07-09 12:3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芯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美容、理疗市场上的各种产品中都需要高压产生电路和模式控制电路(ems电路),且都是采用分列元件搭建而成,由于器件数量多、元器件参数离散性大,导致品质控制难度很大、良品率低下、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器件数量多、元器件参数离散性大,导致品质控制难度很大、良品率低下、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包括高压震荡驱动电路、高压整流电路、第一前级驱动电路、第二前级驱动电路、第一功率输出电路、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连接,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整流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管脚、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和第二功率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和第五管脚连接,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还连接第三管脚,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和第六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还连接第四管脚,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五管脚、第六管脚和第七管脚连接。
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九管脚,所述第九管脚接地;所述第一管脚接电源输入端vin,所述电源输入端vin外接电感l1;所述第二管脚接pwm信号;所述第三管脚为a路模式控制端,用于控制a路功率输出的模式;所述第四管脚为b路模式控制端,用于控制b路功率输出的模式;所述第五管脚为a路功率输出端,用于输出a路功率;所述第六管脚为b路功率输出端,用于输出b路功率;所述第七管脚为输出功率调节端,用于控制功率输出,调整输出功率的大小;所述第八管脚接高压输出端ve。
6.进一步地,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2和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所述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pwm信号,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2并联。
7.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接所述高压输出端ve、滤波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滤波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所述电阻r3的一端接ma信号,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4、电阻r5和
电阻r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接高压输出端ve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所述a路功率输出端out1,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b路功率输出端out2,所述b路功率输出端out2外接负载rl,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输出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ma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8导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导通,此时,负载rl的第一端为高电压正极,负载rl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1接地。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9、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mb信号,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接高压输出端ve和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所述b路功率输出端out2,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a路功率输出端out1,所述a路功率输出端out1外接负载rl,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输出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mb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9导通,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导通,此时,负载rl的第二端为高电压正极,负载rl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11接地;
10.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和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2和电阻r11并联。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在分列元件ems电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把各种产品所需要的功能集成在芯片里,仅需要调整芯片外围的参数即可以满足各产品的功能,提高此类产品的良品率、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2.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的结构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个管脚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包括高压震荡驱动电路、高压整流电路、第一前级驱动电路、第二前级驱动电路、第一功率输出电路、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管脚1和第二管脚2连接,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整流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管脚8、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和第二功率输
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和第五管脚5连接,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还连接第三管脚3,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和第六管脚6连接,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还连接第四管脚4,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五管脚5、第六管脚6和第七管脚7连接。
18.优选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九管脚9,所述第九管脚9接地;所述第一管脚1接电源输入端vin,所述电源输入端vin外接电感l1;所述第二管脚2接pwm信号;所述第三管脚3为a路模式控制端,用于控制a路功率输出的模式;所述第四管脚4为b路模式控制端,用于控制b路功率输出的模式;所述第五管脚5为a路功率输出端,用于输出a路功率;所述第六管脚6为b路功率输出端,用于输出b路功率;所述第七管脚7为输出功率调节端,用于控制功率输出,调整输出功率的大小;所述第八管脚8接高压输出端ve。
19.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高压震荡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2和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所述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pwm信号,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2并联。
20.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高压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电源输入端vin,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接所述高压输出端ve、滤波电容c1和电阻r1,所述滤波电容c1和电阻r1并联。
21.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前级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8、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所述电阻r3的一端接ma信号,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接高压输出端ve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所述a路功率输出端out1,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b路功率输出端out2,所述b路功率输出端out2外接负载rl,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输出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ma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8导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导通,此时,负载rl的第一端为高电压正极,负载rl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1接地。
22.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前级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9、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mb信号,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接高压输出端ve和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所述b路功率输出端out2,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a路功率输出端out1,所述a路功率输出端out1外接负载rl,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输出控制电路,其中,当所述mb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9导通,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导通,此时,负载rl的第二端为高电压正极,负载rl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11接地。
23.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d2和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2和电阻r11并联,稳压二极管d2防止此处电压太高损坏外围电路。
24.具体地,所述第二管脚2为脉冲宽度调制端,通过改变pwm信号的频率、占空比和升压电感l1来配合调整ve高压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第五管脚5和第六管脚6外接负载rl;ma和mb为互补信号;在工作状态下,可以通过test信号来调整输出功率的强度。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高压桥式输出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外部电压经升压电感l1进入芯片的高压震荡驱动电路,在pwm信号的控制下产生高压交流信号,经高压整流电路、外接电容c1和电阻r1滤波后为功率输出电路提供高压直流电源,通过输出控制电路调整输出功率的大小;其中,当ma输入为高电平时,第一前级驱动电路导通,在负载rl的out2端接高压输出端ve,out1接gnd,负载工作形式由ma的模式决定;当mb输入为高电平时,第二前级驱动电路导通,在负载rl的out1端接高压输出端ve,out2接gnd,负载工作形式由mb的模式决定。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