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5904发布日期:2021-06-11 19:3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配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逐年增多。台风对建筑工程施工影响极大,尤其是在临时用电方面,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配电箱安装及保护一直是沿海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对台风侵袭的重要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的配电箱基础有两种。第一种:采用砖砌或者混凝土浇筑,该种基础一般适用于位置固定的一级箱,搭建及拆除较为困难,不适用于施工规模较大且配电箱需频繁移动的大型建筑施工项目。该种配电箱的固定和保护手段是采用常规标准化防护棚,虽然能对防风线缆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是安装及运输费时费力,用于二级箱防护成本较高;防护棚的尺寸需提前定制且移动较为困难,不适用于施工规模较大且配电箱需频繁移动的大型建筑施工项目。第二种:配电箱支架,该种基础一般适用于中小型电箱,支架受力点小,稳定性较差,不适用于沿海多风地区对配电箱支撑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能满足临时配电箱频繁的安装和移动要求,且兼具支撑和固定保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包括支撑框架和框架外壳;框架外壳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外表面上,形成中空结构的配电箱基础,使配电箱基础的中空腔体内能填充细砂;框架外壳的顶部预留有若干个安装孔,配电箱通过固定件经安装孔固定安装在配电箱基础上;框架外壳的顶部一侧预留有装砂口,第一开合板通过开合连接件安装在框架外壳上并能封闭装砂口;框架外壳的底部另一侧预留有排砂口,第二开合板通过开合连接件安装在框架外壳上并能封闭排砂口。

所述的支撑框架的前部设有前部阶梯,支撑框架的后部设有后部阶梯,使支撑框架星湖曾中间高、两头低的阶梯式结构,配电箱安装在前部阶梯和后部阶梯之间的平台上。

所述的框架外壳的顶部一侧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电缆槽,电缆槽位于若干个安装孔之间,电缆槽呈楔形结构并贯穿框架外壳的侧部。

所述的框架外壳上设有若干个起吊锁扣,前框架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地锁孔。

所述的框架外壳上安装有灭火器筒,灭火器置于灭火器筒内。

所述的第一开合板和第二开合板上均安装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临时配电箱频繁的安装和移动要求,且兼具支撑和固定保护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不仅避免了搭建常规砖混结构基础的复杂流程,还提高了配电箱的安装可靠性及其抗风性能,且能在施工过程中对配电箱及其基础的迁移和保护使用提供安全保证,降低成本,尤其适用于沿海地区的临时配电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中支撑框架的立体图。

图中,1支撑框架,11前部阶梯,12后部阶梯,2框架外壳,21电缆槽,22起吊锁扣,23灭火器筒,3第一开合板,4第二开合板,5把手,6安装孔,7配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移动式抗台风临时配电箱基础,包括支撑框架1和框架外壳2;框架外壳2安装在支撑框架1的外表面上,形成中空结构的配电箱基础,使配电箱基础的中空腔体内能填充细砂,用于增加自重以提高抗风性能;框架外壳2的顶部预留有若干个安装孔6,配电箱7通过固定件经安装孔6固定安装在配电箱基础上,便于配电箱7的拆装;框架外壳2的顶部一侧预留有装砂口,用于在中空腔体内填充细砂,第一开合板3通过开合连接件安装在框架外壳2上并能封闭装砂口;框架外壳2的底部另一侧预留有排砂口,用于排出中空腔体内的细砂,降低自重便于吊运,第二开合板4通过开合连接件安装在框架外壳2上并能封闭排砂口。

所述的支撑框架1的前部设有前部阶梯11,支撑框架1的后部设有后部阶梯12,使支撑框架1形成中间高、两头低的阶梯式结构,配电箱7安装在前部阶梯11和后部阶梯12之间的平台上,便于阶梯式结构人员上下。

所述的框架外壳2的顶部一侧形成有向下凹陷的电缆槽21,电缆槽21位于若干个安装孔6之间,电缆槽21呈楔形结构并贯穿框架外壳2的侧部,在安装配电箱7后,配电箱7的电缆可通过电缆槽21向一侧引出,能对电缆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的框架外壳2上设有若干个起吊锁扣22,框架外壳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地锁孔(图中未示出),起吊锁扣22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和搬运,地锁孔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

所述的框架外壳2上安装有灭火器筒23,灭火器置于灭火器筒23内,确保消防安全。

所述的第一开合板3和第二开合板4上均安装有把手5,便于第一开合板3和第二开合板4的开合。

支撑框架1可采用50*5mm的角钢焊接而成,支撑框架1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易于取材和制作。

优选的,支撑框架1的底部尺寸为2000*2000mm,支撑框架1的顶部尺寸为1300*2000mm,支撑框架1两头的前部阶梯11和后部阶梯12的宽度均为400mm、高度均为200mm,支撑框架1的重量约为105kg。

优选的,框架外壳2可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根据支撑框架1的尺寸切割制成,并将其匹配贴合在支撑框架1的外部,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将框架外壳2与支撑框架1连接固定,形成中空结构的配电箱基础。

优选的,框架外壳2的顶部一侧预留有500*1300mm的装砂口,并通过合页等开合连接件安装第一开合板3,框架外壳2的底部另一侧预留有200*2000mm的排砂口,并通过合页等开合连接件安装第二开合板4,第一开合板3和第二开合板4均可采用厚度为3mm的钢板制成,第一开合板3和第二开合板4分别根据装砂口和排砂口的尺寸切割制成,框架外壳2、第一开合板3和第二开合板4的总重量约为280kg。

配电箱基础的中空腔体内可根据抗风等级要求适量填充细砂以增加自重,细砂同时也能作为消防沙使用,中空腔体的容积为1.32m3,填充的细砂重量约为1848kg,能有效抵抗沿海地区的风载。填砂后的配电箱基础的总重量能达到2232kg。

使用时,通过起吊设备将本实用新型经起吊锁扣22吊运至安装位置,并通过地锁螺栓等固定件经地锁孔安装固定。通过第二开合板4经固定锁扣锁闭排砂口,打开第一开合板3,根据抗风要求将细砂装入配电箱基础的中空腔体后,通过第一开合板3锁闭装砂口。将配电箱7通过固定螺栓经四组2*12号螺栓孔(即安装孔6)固定安装在配电箱基础上,电缆可从配电箱基础的后部经电缆槽21穿入并引入配电箱。

拆卸时,可打开第二开合板4,将细砂排出,降低配电箱基础的重量,再通过起吊设备将经起吊锁扣22吊运配电箱基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