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2499发布日期:2021-07-06 21:0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


背景技术:

2.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原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的装置,可控制速度,位置精度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但是现行的伺服电机在运转的时候会产生较大幅度的震动并产生较大的噪音,是工作环境受到严重的噪音污染,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该减震型伺服电机结构简单,减震能力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罩设于电机主体外的壳体以及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带、第二减震带以及第三减震带,所述壳体的左端通过第一减震带与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端穿过盖体突升出壳体外,所述第二减震带位于壳体的中部,所述壳体的右端通过第三减震带与风罩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线插头设于电机主体的上方且与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编码器插头设于风罩上方且与电机主体的右端电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侧壁设有若干缓冲垫片,所述缓冲垫片为横向设置的缓冲泡棉。
6.进一步的,所述编码器插头为增量式编码器插头或绝对值式编码器插头。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方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第二减震带和第三减震带中间,所述通风口为圆形通风口。
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线插头和编码器插头内侧壁均设有消音棉。
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通过其两端设置的固定板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机壳体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增加减震带,有效减小电机整体的震动幅度并减小电机对其它零部件的震动影响,有效提高伺服电机的适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的示意图。
12.附图标记:
[0013]1‑
壳体;
ꢀꢀꢀꢀꢀꢀꢀꢀꢀꢀꢀꢀꢀ2‑
减震机构;
ꢀꢀꢀꢀꢀꢀꢀꢀꢀꢀꢀꢀꢀ
21

第一减震带;
[0014]
22

第二减震带;
ꢀꢀꢀꢀꢀꢀ
23

第三减震;
ꢀꢀꢀꢀꢀꢀꢀꢀꢀꢀꢀꢀ3‑
盖体;
[0015]4‑
输出端;
ꢀꢀꢀꢀꢀꢀꢀꢀꢀꢀꢀ5‑
风罩;
ꢀꢀꢀꢀꢀꢀꢀꢀꢀꢀꢀꢀꢀꢀꢀꢀꢀ6‑
动力线插头;
[0016]7‑
编码器插头;
ꢀꢀꢀꢀꢀꢀꢀ8‑
缓冲垫片;
ꢀꢀꢀꢀꢀꢀꢀꢀꢀꢀꢀꢀꢀ9‑
通风口;
[0017]
10

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9]
请参阅附图1,一种减震型伺服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罩设于电机主体外的壳体1以及减震机构2,所述减震机构2包括第一减震带21、第二减震带22以及第三减震23带,所述壳体1的左端通过第一减震带21与盖体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端4穿过盖体3突升出壳体1外,所述第二减震带22位于壳体1的中部,所述壳体1的右端通过第三减震23带与风罩5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线插头6设于电机主体的上方且与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编码器插头7设于风罩5上方且与电机主体的右端电连接。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机壳体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增加减震带,有效减小电机整体的震动幅度并减小电机对其它零部件的震动影响,有效提高伺服电机的适用性和使用寿命。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侧壁设有若干缓冲垫片8,所述缓冲垫片8为横向设置的缓冲泡棉。
[002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1内侧壁设置缓冲垫片8,缓冲垫片8采用缓冲泡棉,该材质的缓冲垫片8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缓冲性能,所述缓冲垫片8为横向设置,与竖向设置的缓冲机构相配合,对电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减震。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编码器插头7为增量式编码器插头或绝对值式编码器插头。
[0024]
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插头7可适用于增量式编码器插头和绝对值式编码器插头,二者选一进行安装即可使用,适用性强。
[0025]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方设有通风口9,所述通风口9位于第二减震带22和第三减震23带中间,所述通风口9为圆形通风口。
[0026]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口9设置在第二减震带22和第三减震23带中间,不仅有效对电机主体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的排出,还能增加电机内部的空气流通量,提高伺服电机的工作效率。
[0027]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线插头6和编码器插头7内侧壁均设有消音棉。
[0028]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消音棉以减小电机与动力线插头6和编码器插头7之间产生的噪音,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舒适度。
[0029]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2通过其两端设置的固定板10与电机壳体1固定连接。
[003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减震带21、第二减震带22以及第三减震23带的两端设置的固定板10,使减震带与壳体的连接更加紧固,使用时不会出现晃动等问题,减震效果更为突出。
[0031]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