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2889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组件及三相电机,特别是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三相电机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分为三角形联结和星形联结,其中三角形联结是将三相绕组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一条闭合回路;并在三个连接点处分别引出连接三相电源;而三相绕组在引出线端的连接方式则是通过三相铜排进行焊接。但由于三相铜排是由铜片冲压折弯而成,使其在焊接后会占用定子铁芯在径向或轴向上的空间,从而造成电机定子整体尺寸的增加,降低了电机定子的适用性。外部电源在接线时也需要将电源线引出至指定位置,从而增加了电机的接线难度。此外,目前的定子绕组为了提高定子的槽满率和电机效率,还会采用扁铜线进行绕组,而扁铜线在设计时则容易出现相邻扁铜线在焊接位置的端部错位,从而增加了扁铜线绕组的排布难度。因此,现有的电机定子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绕组和接线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它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扁铜线的绕组和接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内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子槽,定子槽内设有由多个导体段相互连接而成的三相定子绕组,每个定子槽内沿定子铁芯的径向设有多层导体段,三相定子绕组经引出线端连接有三相接线端子组件,所述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包括软编织线,软编织线的一端设有薄壁铜管,软编织线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三相定子绕组的开口端子。

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中,每个软编织线连接有两个开口端子,两个开口端子分别连接不同相的引出线端,三相定子绕组的引出线端经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呈环形依次连接。

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中,所述定子铁芯内沿周向分布有72个定子槽,每个定子槽内沿定子铁芯的径向设有两层导体段。

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中,所述导体段为u形导体段,u形导体段的一端形成u形折弯部,u形导体段的另一端形成焊接端,所述焊接端包括扭头焊接端和引出线端,相邻u形导体段之间经扭头焊接端相互连接,u形导体段和三相接线端子组件之间经引出线端相互连接。

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中,相邻u形导体段的扭头焊接端之间形成贴合部和错位部,位于贴合部的两个扭头焊接端之间直接连接,位于错位部的两个扭头焊接端之间经连接桥相互连接。

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中,所述三相接线端子组件沿径向位于定子槽的外层,所述连接桥沿径向位于定子槽的内层。

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前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相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配合,可以实现引出线端和外部电源的软连接,且软编织线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利用率,并方便对定子绕组的接线;通过连接桥对相邻扭头焊接端在错位部的相互连接,则能够实现导体段在焊接端错位后的稳定连接,进而简化导体段的连接结构,降低三相定子绕组的布线难度;通过将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和连接桥分别设置在三相定子绕组的内侧和外侧,还可以有效降低两者的焊接难度。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方便扁铜线的绕组和接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三相接线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和连接桥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导体段在定子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u形导体段的外形图;

图6是三相定子绕组在1-36槽内的展开示意图;

图7是三相定子绕组在37-72槽内的展开示意图;

图8是u相定子绕组在1-36槽内的展开示意图;

图9是u相定子绕组在37-72槽内的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子铁芯,2-定子槽,3-三相定子绕组,4-软编织线,5-薄壁铜管,6-开口端子,7-u形导体段,8-u形折弯部,9-焊接端,10-连接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构成如图1-4所示,包括定子铁芯1,定子铁芯1内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定子槽2,定子槽2内设有由多个导体段相互连接而成的三相定子绕组3,三相定子绕组3的极数为8极,每相定子绕组3由1条绕组支路组成,每个定子槽2内沿定子铁芯1的径向设有多层导体段,三相定子绕组3经引出线端连接有三相接线端子组件,所述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包括软编织线4,软编织线4的一端设有薄壁铜管5,软编织线4的另一端设有连接三相定子绕组3的开口端子6。

每个软编织线4连接有两个开口端子6,两个开口端子6分别连接不同相的引出线端,三相定子绕组3的引出线端经三相接线端子组件呈三角形依次连接。

所述定子铁芯1内沿周向分布有72个定子槽2,每个定子槽2内沿定子铁芯1的径向设有两层导体段。

所述导体段为u形导体段7,构成如图5所示,u形导体段7的截面外形为矩形,u形导体段7的一端形成u形折弯部8,u形导体段7的另一端形成焊接端9,所述焊接端9包括扭头焊接端和引出线端,相邻u形导体段7之间经扭头焊接端相互连接,u形导体段7和三相接线端子组件之间经引出线端相互连接,焊接端9和u形折弯部8的长度可根据u形折弯部8的跨越槽数进行调整。

相邻u形导体段7的扭头焊接端之间形成贴合部和错位部,位于贴合部的两个扭头焊接端之间直接连接,位于错位部的两个扭头焊接端之间经连接桥10相互连接。

所述三相接线端子组件沿径向位于定子槽2的外层,所述连接桥10沿径向位于定子槽2的内层。

本实施例绕组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如图6-7所示,以u相叠绕组为例(v、w相与u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u相每条支路绕组包括由24个导体段绕组串联形成的绕组支路,构成如图8-9所示。其中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导体段在定子槽中的层数,括号外的数字代表导体段所在的定子槽序号。例:13(2)表示第13槽中的2层导体位置。

u相串联连接经过的槽号为:22(2)→13(1)→4(2)→67(1)→58(2)→49(1)→40(2)→32(1)→23(2)→14(1)→5(2)→68(1)→59(2)→50(1)→41(2)→33(1)→24(2)→15(1)→6(2)→69(1)→60(2)→51(1)→42(2)→31(1)→24(1)→33(2)→42(1)→51(2)→60(1)→69(2)→6(1)→14(2)→23(1)→32(2)→41(1)→50(2)→59(1)→68(2)→5(1)→13(2)→22(1)→31(2)→40(1)→49(2)→58(1)→67(2)→4(1)→15(2)

剩余的v和w相绕组对称均匀分布在圆周上,在此不说明。

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所述的一种方便接线的定子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绕线时,将通过各u形导体段7在定子槽2内的依次连接,分别形成u相、v相和w相定子绕组,然后将三条定子绕组的引出线端经三相接线端子组件两两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同时连接处经软编织线4和薄壁铜管5的配合连接外部电源,实现对三相定子绕组3的绕线和接线。通过软编织线4和开口端子6的结构配合,能够实现引出线端和外部电源的软连接,从而缩小接线端子所需的占用空间并降低其接线难度。三相定子绕组3在绕线时,通过连接桥10能够实现相邻u形导体段7在错位部的稳定连接,进而使u形导体段7在排布设计时无需将整条绕组支路上的各扭头焊接端完全首尾相连,从而降低了对三相定子绕组3的绕线难度。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优化了对三相定子绕组3的绕线结构,使得连接三相接线端子组件的引出线端位于三相定子绕组3的外层,连接连接桥10的扭头焊接端位于三相定子绕组3的内层,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桥10和三相接线端子组件的焊接难度,方便操作人员的接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