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3457发布日期:2021-07-09 12: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2.永磁有刷电机是通过碳刷向绕线提供电源,但由于碳刷的存在,传统的永磁电机在换向时存在产生火花的风险,造成碳刷大量被击穿磨损,不仅缩短了电机的使用寿命,还存在电机运行不稳定,使用时具有一定的不安全风险。另外,当碳刷与换向器分离时会产生强烈的火花,这种火花会导致转子叠片内部的磁场转化为电能(感应)短路。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并可能干扰邻近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定子、绕线转子、前端盖、后端盖和碳刷盘,所述定子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绕线转子转动设置在所述定子内,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安装于所述电机外壳的两端,所述绕线转子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所述碳刷盘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所述碳刷盘上设置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连接电源正极和所述碳刷盘上一碳刷,所述第二电感连接电源负极和所述碳刷盘上另一碳刷,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电源正极和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电源负极和所述电机外壳。
4.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前端盖内,两端分设卡簧和挡圈以固定所述轴承。
5.在一实施例中,一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后端盖内,且所述后端盖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波纹垫片。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和所述前端盖通过螺丝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两端。
7.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增加电容和电容,当电机遇到频繁换向和冲击载荷时,电容和电感会将冲击电荷导通到电机外壳上,从而减少电流对碳刷的冲击,降低碳刷磨损,保护内部绕线,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同时抑制电机换向火花从而抑制辐射以及传导辐射,以解决辐射过大导致emc测试不通过的问题。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的左视图;
11.图3为电感和电容连接示意图;
12.附图标记如下:
13.1、电机外壳,2、定子,3、绕线转子,4、前端盖,5、后端盖,6、碳刷盘,7、轴承,8、卡簧,9、挡圈,10、波纹垫片,11、螺丝,61、第一电感,62、第一电容,63、第二电感,64、第二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一种永磁有刷直流电机,如图1

3所示,包括电机外壳1、定子2、绕线转子3、前端盖4、后端盖5和碳刷盘6,定子2固定设置在电机外壳1内,绕线转子3转动设置在定子2内,前端盖4和后端盖5安装于电机外壳1的两端,绕线转子3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7安装于前端盖4和后端盖5上,碳刷盘6设置在电机外壳1内,碳刷盘6上设置第一电感61、第一电容62、第二电感63和第二电容64,第一电感61连接电源正极和碳刷盘6上一碳刷,第二电感63连接电源负极和碳刷盘6上另一碳刷,第一电容62连接电源正极和电机外壳1,第二电容64连接电源负极和电机外壳1。当电机遇到频繁换向和冲击载荷时,lc电路的电容和电感会将冲击电荷导通到电机外壳1上,从而减少电流对碳刷的冲击,降低碳刷磨损,保护内部绕线,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一轴承7设置在前端盖4内,两端分设卡簧8和挡圈9以固定轴承7。
1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一轴承7设置在后端盖5内,且后端盖5与轴承7之间设置波纹垫片10。通过波纹垫片垫紧轴承7。
1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后端盖4和前端盖5通过螺丝11分别设置在电机外壳1的两端。
1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