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盘式电机及转子组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64333发布日期:2021-05-14 15:0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永磁盘式电机及转子组件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永磁盘式电机,具体涉及永磁盘式无刷无铁芯电机的转子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永磁盘式电机的外形呈薄饼状,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无刷电机的定子是电枢盘,转子是由铁轭盘和永磁体组成。
3.定子和转子是圆环形的盘状结构,定子盘和转子盘垂直于电机轴设置。由线圈绕制叠放的电枢盘定子在中间,盘式电机的绕组经过绕组元件成形及盘型绕组绝缘材料灌注成形,形成整个圆环形的定子电枢盘。
4.永磁盘式电机由于使用了永磁材料而无励磁损耗,定子没有铁芯,因此没有铁损耗。且定转子盘平行排列,使得电机效率比圆柱式电机高,但盘式电机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求较高,特别是定子电枢盘的加工较为精密,需要精确控制好轴向尺寸。
5.由于永磁盘式无刷电机的特殊结构,需要精确控制转子与定子的轴向间隙,以保证转子与定子之间不能相互碰擦,常规的做法是安装多个轴承来保证轴向和径向精确支撑,而轴向精确支撑的角度轴承或平面轴承价格比较高。以百瓦级别的小型电机来说,一个角度轴承的价格已经占电机成本的一半,性价比不高。
6.现有电机较多是安装两个轴承,加上轴承内外衬套,两个轴承内圈定位固定圈,再加上两个轴承外圈定位固定圈,其累计轴向定位误差比较大,安装不良品高。这样采用深沟球轴承一般不能用于轴向窜动定位。以内径8

50mm的轴承为例,安装后难以保证轴向窜动控制在0.05mm范围内。
7.盘式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是依靠电池驱动的理想电机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一种永磁盘式电机及转子组件安装方法:由导磁金属盘贴装永磁体叫磁轭,复数个永磁体s、n交替环形一周排列;由导磁金属盘冲压形成台阶的叫铁轭;其共同形成转子组件。
9.所述磁轭和铁轭共同安装在一个轴承上,安装在一个轴承的外圈上,利用永磁体吸力相互迫紧,利用一个深沟球轴承的定位精度,实现转子的轴向定位。
10.所述在永磁体吸力下,磁轭和铁轭相互拉紧,分别作用于轴承外圈两侧的端部立面,相互紧密被压紧,从而使得一个深沟球轴承,就能够控制转子的轴向窜动定位。
11.所述一个深沟球轴承的轴向定位精度,就是转子的轴向定位精度,利用一个轴承的定位精度,控制转子的轴向窜动定位。
12.本发明采用低成本常用的深沟球轴承,采用大圈体,窄细圈体,小球珠轴承,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低成本来用于电机转子的轴向窜动定位精度。以内径8

50mm,宽度小于7mm的
轴承为例,轻易能保证单个轴承安装后,轴向窜动控制在0.05mm范围内。
13.所述磁轭,铁轭的内圈延申臂相互套接,相互握手搭桥式叠套接,充当磁路,使得磁力线只走一个气隙,磁路缩短了一半。
14.本发明磁轭、铁轭和永磁体组成的转子组件,因为采用延申臂结构,内圈安装有两个轴承,更加好地控制所述转子盘的轴向尺寸精度,能够容易地控制转子盘外圈轴向跳动,以节约气隙长度。即转子组件利用两个轴承控制所述转子盘的轴向跳动精度。
15.本发明技术方案一:为了降低工艺成本,本发明采用单边磁轭安装永磁体,对面的铁轭不安装永磁体,生产成本低。
16.如果磁轭采用楔形角会产生锅底效应,贴装平面的永磁体会在底部出现局部空隙,本发明安装永磁体的磁轭是采用平板式,安装永磁体不会有锥度面出现锅底效应。所述磁轭外圈边缘设置有凸起台阶,形成环箍,用来箍住永磁体。
17.本发明技术方案二:为了简化工艺,铁轭的外导磁区域向永磁体呈楔形角,来缩小间隙,减短磁路,提高电机效率。
18.所述磁轭、铁轭气隙呈楔形角,只在没有贴装永磁体的铁轭盘上斜置。仅铁轭盘斜置,气隙形成∠夹角,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所述铁轭靠近外圆气隙短,靠近内圆气隙长,形成∠夹角能够在气隙中容纳近相等截面的电枢导线,来降低电枢电阻,提高电机效率。
19.所述铁轭转子盘内侧面避空,设置避空区域,用以避让电枢盘内线圈连接端部的厚度。
20.所述铁轭采用冲压成型,形成所述凸起的加强筋,增加了铁轭外圈导磁区域与支撑区域连接刚性,凸起齿也是充当风扇叶,带动气流流动,为电机提供散热。
21.所述铁轭凸起的延申臂呈锐角形状。
22.所述铁轭的复数个凸起齿与永磁体等数,和永磁体与永磁体之间的中线对应安装,来提升导磁率。
23.所述电枢盘封装在固定架上再与电机壳体螺接,其相互转动可以让电枢盘左右移动,这样转子组件与定子电枢盘安装很容易调整间隙,避免擦碰失效。电机轴承内圈设置电机壳体上。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盘式电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剖视图和铁轭与永磁体关系透视示意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磁路的示意图;其中:1、磁轭;2、铁轭;3、电枢盘;4、永磁体;5、轴承;6、绕组端部线;7、电机壳体;8、环箍;9、齿轮;10、凸起齿;11、固定架。
25.如图1

3所示,本发明永磁盘式电机的铁轭(2)是用导磁金属板冲压形成台阶。所述仅铁轭(2)斜置,气隙呈楔形角,气隙形成∠夹角。所述铁轭(2)转子盘内侧面避空,设置避空区域,用以避让电枢盘(3)内线圈连接端部的厚度,绕组端部线(6)。
26.进一步地,铁轭(2)采用冲压或压铸成型,形成所述凸起的加强筋,增加了铁轭(2)外圈导磁区域与支撑区域连接刚性,凸起齿也是充当风扇叶。
27.所述磁轭(1)车制台阶环箍(8),再车制平面用于贴装永磁体(4),永磁体(4)s、n交
替环形一周排列。所述磁轭(1)、铁轭(2)的内圈延申臂相互叠套接,安装在轴承外圈上,相互握手搭桥式套接,充当磁路。
28.所述磁轭(1)和铁轭(2)共同安装在一个轴承(5)外圈上,利用永磁体(4)吸力相互迫紧,用一个轴承(5)的定位精度,实现转子的轴向定位。所述在永磁体(4)吸力下,磁轭(1)和铁轭(2)相互拉紧,分别作用于轴承(5)外圈两侧的端部立面,相互紧密被压紧,从而使得一个深沟球轴承,就能够控制转子的轴向窜动定位。所述磁轭(1)、铁轭(2)的相抵处留有间隙。
29.进一步地,轴承(5)采用低成本常用的深沟球轴承,采用大圈体,窄细圈体,小球珠轴承,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低成本来控制电机转子的轴向窜动,保证定位精度。以内径8

50mm,宽度小于7mm的轴承为例,轻易能保证单个轴承安装后,轴向窜动控制在0.05mm范围内。
30.本发明磁轭(1)、铁轭(2)和永磁体(4)组成的转子组件,因为采用延申臂结构,内圈安装有两个轴承,更加好地控制所述转子盘的轴向尺寸精度,能够容易地控制转子盘外圈轴向跳动,以节约气隙长度。转子组件连接输出齿轮(9)。
31.所述铁轭(2)的复数个凸起齿(10)与永磁体等数,和永磁体与永磁体之间中线对应的位置来安装,来提升导磁率。
32.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轴承内圈的衬套,安装时压入压紧在电机壳体轴上,来保证轴承(5)内圈无间隙精确定位,无轴向窜动间隙。
33.进一步地,所述电枢盘(3)封装在固定架(11)上。固定架(11)内侧车制螺纹;电机壳体外圆车制螺纹;所述固定架(11)与电机壳体螺接。电机轴承内圈安装在电机壳体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