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和驱动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09016发布日期:2022-08-30 22:3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马达和驱动部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和驱动部件。


背景技术:

2.以往的无刷马达,轴承保持架兼做马达盖部,位于马达机壳的开口处,将包括汇 流条组件在内的马达主体封装于机壳内。然而,采用现有的轴承保持架的结构,由于 汇流条组件位于马达机壳内,作为盖部的轴承保持架与汇流条保持架在轴向上具有一 定距离,因此不利于马达轴向尺寸的缩减。
3.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 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和驱动部件。通 过将汇流条组件配置于马达盖部的外侧,并将两者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将 传感器和电路板容纳于两者之间,缩小了马达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具有:
6.转子,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被配置为可旋转,具有轴以及将所述轴支承为可旋转 的轴承;
7.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配置;
8.线圈,其缠绕于所述定子;
9.轴承保持架,其保持所述轴承;
10.汇流条保持架,其位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一侧或轴向另一侧;以及
11.机壳,其为在轴向上侧具有开口的筒状,并且所述转子、所述定子、所述轴承保 持架以及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容纳在所述机壳内;
12.其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电源汇流条 和信号汇流条一体成型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和所述轴承保持架 之间容纳有电路板和传感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保持架作为所述马达的盖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位于 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一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和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固定部分在轴向上比所 述机壳的轴向一侧的边沿靠轴向另一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至少一部分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形成凹部, 所述凹部内容纳有所述传感器,所述凹部的轴向一侧被所述汇流条保持架覆盖。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凸沿,所述凸沿的 外周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凹部的内周过盈配合。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轴向 另一侧的表面,或所述电路板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轴向一侧的 表面,并且,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凸沿的径向内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保持架的径向外周具有与所述机壳过盈配合的外周 沿,所述轴承保持架成型有沿径向延伸的铆接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成型有沿径向延 伸的被铆接部,所述铆接部和所述被铆接部位于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并且,所述铆 接部和被铆接部在轴向上被铆接固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汇流条的一端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的朝向所述轴承保 持架的一侧露出,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在朝向所述轴承保持架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电路 板,所述信号汇流条的一端插入所述电路板的电连接孔。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前述任一 项实施例所述的马达。
2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汇流条组件配置 于马达盖部的外侧,并将两者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将传感器和电路板容纳 于两者之间,缩小了马达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22.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 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 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23.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 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6.图3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俯视图;
27.图4是沿图3所示的a-a方向观察该马达的一个轴截面的示意图;
28.图5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汇流条保持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 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技术的原 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技术包 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 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 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 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 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 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
……”
,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
……”
,除非 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32.另外,在本技术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沿着马达的中心轴线o延 伸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从马达的机壳底部指向汇流条保持架的 方向称为“轴向上侧”或“轴向一侧”;将从汇流条保持架指向马达的机壳底部的方 向称为“轴向下侧”或“轴向另一侧”;将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 向”;将靠近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径 向外侧”;将围绕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周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为了 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马达使用和制造时的朝向。
3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4.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
3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示出了从轴向一侧观察该马达 的情况;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示出了从轴向另一侧观察该 马达的情况;图3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3的a-a方向观察该马 达的一个轴截面的示意图,示出了该马达的部分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 施例的马达具有:
37.转子10,其以中心轴线o为中心被配置为可旋转,具有轴11以及将轴11支承 为可旋转的轴承12;
38.定子(图未示),其与转子10在径向上对置配置;
39.线圈(图未示),其缠绕于定子;
40.轴承保持架40,其保持轴承12;
41.汇流条保持架50,其位于轴承保持架40的轴向一侧或轴向另一侧;以及
42.机壳60,其为在轴向上侧具有开口的筒状,并且,转子10、定子、轴承保持架 40以及汇流条保持架50容纳在机壳60内。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汇流条保持架50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于轴承保持架40, 电源汇流条ps和信号汇流条s一体成型于汇流条保持架50,在汇流条保持架50和 轴承保持架40之间容纳有电路板70和传感器80。
4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汇流条保持架50的结构,能够缩小马达的轴向尺寸,有利 于马达的小型化。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轴承保持架40作为马达的盖部,汇流条保持架 50位于轴承保持架40的轴向一侧。由此,通过将汇流条保持架50设置在马达的外 部,便于接口成型,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46.图5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汇流条保持架50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汇流条保持架50具有主体部51以及从主 体部51的径向外侧的边缘沿轴向延伸的接口部52,如图1和图3所示,接口部52 在轴向上与机壳60的边沿至少部分重合。
48.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汇流条保持架50的接口部52与机壳60的边沿 在轴向上抵接,由此,通过机壳60的边沿能够对汇流条保持架50的接口部分进行可 靠的支撑。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汇流条保持架50和轴承保持架40的固定部分f 在轴向上比机壳60的轴向一侧的边沿靠轴向另一侧。也即,上述固定部分f在机壳 60的开口位置的轴向以下,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马达的轴向尺寸。
5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汇流条保持架50和轴承保持架40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两 者之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等等。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轴承保持架40的至少一部分向轴向另一侧(图 4所示的下侧)凹陷,形成凹部41(虚线框所示的轴承保持架40的部分),凹部41 内容纳有传感器80,凹部41的轴向一侧(图4所示的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50覆 盖。
5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汇流条保持架50对上述凹部41形成封闭结构,能够防止 外部垃圾侵入,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汇流条保持架50具有向轴向另一侧(图4所示 的下侧)突出的凸沿51,该凸沿51的外周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述凹部41的内周过 盈配合。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凸沿51的外周与轴承保持架40的内周也可以是间隙配 合。
54.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凸沿51的结构,能够使得汇流条保持架50对容纳传 感器80的凹部41形成密封,由此,能够防止外部垃圾侵入干扰传感器80的感应效 果,延迟马达的使用寿命。
55.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该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的结构还能够提高汇流条保持架 50和轴承保持架40的同心度,并且实现汇流条保持架50和轴承保持架40的固定, 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的位置即为前述的固定部分f,其位于机壳60的开口处的轴向 下侧(即轴向另一侧),由此,能够缩小马达的轴向尺寸,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路板70以轴向抵接的方式固定于汇流条保持 架50的轴向另一侧(图4所示的下侧)的表面,或者,电路板70以轴向抵接的方式 固定于汇流条保持架40的朝向轴承保持架40的一侧(图4所示的上侧)的表面,并 且,电路板70位于凸沿51的径向内侧。
57.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路板70固定在汇流条保持架50的轴向下侧表面或者 轴承保持架40的轴向上侧表面,能够实现对电路板70的密封,进一步缩小了马达的 轴向尺寸,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58.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电路板70配置于汇流条保持架50的轴向下侧的表面时, 可以将电路板70配置在比上述凸沿5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节省了马达的轴向上 的空间。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轴承保持架40的径向外周具有与机壳60过盈配 合的外周沿42,如图1和图3所示,轴承保持架40成型有沿径向延伸的铆接部43, 汇流条保持架50成型有沿径向延伸的被铆接部53,该铆接部43和该被铆接部53位 于凹部41的径向外侧,并且,该铆接部43和该被铆接部53在轴向上被铆接固定。
60.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轴向上被铆接固定”是指铆接时的施力方向是轴向。
61.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周沿42为从轴承保持架40的径向外侧的边沿 向轴向下侧弯折形成翻边的设计,由此,加强了轴承保持架40与机壳60的固定强度。
6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过上述沿径向延伸的铆接部43和被铆接部53对轴承保持 架40和汇流条保持架50进行铆接固定时,由于有了上述外周沿42的设计,能够防 止轴承保持架40变形。
6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铆接部43和被铆接部53进行铆接固定的位置即为前述的固 定部分f,由于其位于机壳60的开口处的轴向下侧,由此,能够缩小马达的轴向尺 寸,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信号汇流条s的一端从汇流条保持架50的朝向 轴承保持架40的一侧露出,汇流条保持架50在朝向轴承保持架40的一侧配置有电 路板70,信号汇流条s的一端插入电路板70的电连接孔。
65.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一体成型。
66.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对与本技术相关的马达的结构做了示例性说明,但本技术 不限于此,还可以在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型。此外,以上仅对各个 部件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各个部件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参考相关技 术;此外还可以增加图1至图5中没有示出的部件,或者减少图1至图5中的一个或 多个部件。关于马达的其他构成和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省略说明。
6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汇流条组件配置于马达盖部的外侧,并将两者以轴向 抵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将传感器和电路板容纳于两者之间,缩小了马达的轴向尺寸, 有利于马达的小型化。
68.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马 达。由于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已经对该马达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内容被合 并于此,此处省略说明。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驱动部件可以是任意电气产品的驱动部件,关于该驱动部 件的其他构成,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省略说明。
71.第三方面的实施例
7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该电气产品具有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驱动 部件,该驱动部件具有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马达。由于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 已经对该马达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省略说明。
7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电气产品可以是配置马达的任意的电气设备,例如可以为 空调机的室内机、空调机的室外机、饮水机、洗衣机、扫除机、压缩机、送风机、搅 拌机等家电设备,或者为泵、输送机、电梯、标准工业泛用机、风力发电机、磨碎机、 牵引电机等工业设备或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还可以为汽车的各部件,如汽车电动助力 转向系统、汽车天窗调节部件,座椅调节部件,变速器、刹车装置等。
74.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 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 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技术的范围 内。
75.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许多特征和优点根 据该详细的说明书是清楚的,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些实施方式的落入其真实 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特征和优点。此外,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很多修 改和改变,因此不是要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限于所例示和描述的精确结构和操作,而 是可以涵盖落入其范围内的所有合适修改和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