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8953发布日期:2021-07-23 20:5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是电力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输电工具,在进行对电力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对两股电线进行对接;现有的技术中,会在接线前进行断电,然后开始对两股电线的接线;该方式一方面由于操作员的不慎会误通电的情况,会导致接线员的触电的危险;同时由于手工接线会导致汗渍残留在电线上,会增加后期电线短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前端的进线孔、设于所述进线孔上的夹持机构、设于所述主体内壁上的螺旋槽、设于所述主体内的伸缩杆、设于所述伸缩杆前端的绕线块、设于所述绕线块上的两个绕线孔、设于所述绕线孔内的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绕线孔内的旋转盘、设于所述旋转盘上的圆弧杆、设于所述绕线孔上的第一固定盘、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的圆弧片、设于所述圆弧片上的刀片、设于所述圆弧片底部的斜槽、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的顶杆、设于所述绕线孔上的第二固定盘、设于所述圆弧杆上的连接块、设于所述连接块上的万向球、设于所述绕线孔内的夹持组件、设于所述绕线块内的气压腔、设于所述气压腔内的对接组件、设于所述绕线块上的缠绕组件;所述旋转盘横截面为圆环形,可旋转的嵌在绕线孔内;所述圆弧杆横截面为圆弧形,可翻转且可上下移动的设在旋转盘上;该圆弧杆设有五个,沿旋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圆弧片横截面为月牙形,一端与圆弧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盘铰接;所述刀片横截面为圆弧形,嵌在圆弧片侧边上;所述斜槽纵截面为三角形,开设于所述圆弧片的底部。

开始操作时,将需要对接的两根电线分别通过进线孔穿入到绕线孔内;启动夹持机构开始对电线进线夹持;然后旋转伸缩杆,此时有对接组件与螺旋槽相嵌,使得绕线块在伸缩杆的横向移动下开始自转;在拉动伸缩杆的时候,驱动旋转盘旋转;然后带动圆弧杆翻转,此时带动圆弧片旋转;进一步的顶杆与斜槽相抵,驱动圆弧杆向上移动,此时刀片划过电线上的橡胶套;同时在旋转盘旋转的时候,会带动连接块在第二固定盘上移动;此时使万向球与电线相抵;进一步的夹持组件将电线固定在绕线孔内;一方面随着绕线块的移动使切下的橡胶套开始剥掉;另一方面随着绕线块的旋转驱使两股电线缠绕在一起;在缠绕的时候,通过缠绕组件将胶带缠绕在电线上;通过夹持机构能将电线稳定夹持,一方面能防止夹伤电线,另一方面提高了后期两股电线缠绕的稳定性;通过伸缩杆的设置一方面能带动绕线块的移动,另一方面能使绕线块自动的复位,提高了绕线处理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了绕线的效率,同时能提高安全性;通过绕线孔的设置实现了对着绕线块的自转从而实现对两股电线的相互缠绕;提高了对电线缠绕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通过螺旋槽的设置能使绕线块在移动的时候能进行自转,从而实现了对电线的自动缠绕;通过旋转盘的设置能使在进行缠绕前,能驱动圆弧杆旋转;从而使圆弧片的旋转,进一步的实现了自动切割电线的橡胶套,提高了对电线缠绕的安全性;通过顶杆和斜槽的设置实现了在切电线橡胶套的时候切口为斜面;一方面防止切割橡胶套时会算上电线,另一方面刀片能对橡胶套进行拉一刀,提高了对橡胶套的稳定切割;通过万向球的设置实现了一方面实现了对电线的摆直,提高了缠绕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对电线的夹持,使电线缠绕的更紧密。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块内的移动腔、设于所述移动腔内的第一移动板、设于所述移动腔内的第二移动板、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的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移动腔底部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移动腔上的圆弧板、设于所述圆弧板上的倒刺、设于所述圆弧板上的第二连杆;所述圆弧板纵截面为圆弧形,可移动的嵌在绕线孔内;所述第一连杆横截面为棱形,分别铰接与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倒刺纵截面为锥形,沿圆弧板表面均匀布置。

在拉动伸缩杆的时候,带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相对移动;然后驱动第一连杆变形,从而驱动第二连杆移动;然后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驱动圆弧板移动,然后使倒刺与电线上的橡胶套相嵌,从而固定电线;通过圆弧板的设置能适应电线的外表面,从而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通过倒刺的设置能在夹持的时候对橡胶套进行相嵌,从而使橡胶套能随着绕线块的移动从电线上脱落;通过该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电线在缠绕前的固定,一方面能使电线缠绕的更紧密,另一方面能使橡胶套脱离;从而提高了绕线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块内的移动腔、设于所述移动腔内的第一移动板、设于所述移动腔内的第二移动板、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的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移动腔底部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移动腔上的圆弧板、设于所述圆弧板上的倒刺、设于所述圆弧板上的第二连杆;所述圆弧板纵截面为圆弧形,可移动的嵌在绕线孔内;所述第一连杆横截面为棱形,分别铰接与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倒刺纵截面为锥形,沿圆弧板表面均匀布置。

当绕线块移动到主体内最左侧的时候,主体与复位杆相抵,使气压腔内的气压增大,从而驱动复位柱移动,此时斜块离开抵压槽;然后在移动弹簧的作用下使移动杆向下移动,使对接块与螺旋槽分离;进一步的在伸缩杆的作用下,使绕线块横向复位;然后绕线块移动到最右端的时候,复位柱与主体右壁相抵;使斜块再次与抵压槽相抵,此时对接块再次与螺旋槽相嵌;通过该组件的组件的设置实现了绕线块在进行绕线的时候能使对接块与螺旋槽相嵌,从而实现了绕线块的自转;另一方面能在绕线块复位的时候对接块与螺旋槽脱离,从而提高了复位的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两股电线缠绕的效率,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所述对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气压腔上的移动杆、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移动弹簧、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对接块、设于所述移动杆上的抵压槽、设于所述气压腔侧边的复位杆、设于所述复位杆上的第一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气压腔另一侧的复位柱、设于所述复位柱一端的斜块、设于所述复位柱上的第二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复位柱上圆弧环、设于所述绕线块内的两个圆弧槽;所述抵压槽纵截面为斜面,设于所述移动杆上;所述圆弧环纵截面为半圆环形,环设与所述复位柱侧壁上。

所述缠绕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块上的固定柱、设于所述绕线块上的旋转柱、设于所述旋转柱上的抵压板、设于所述抵压板上的导向孔、设于所述旋转柱上的导向槽、设于所述夹持组件上的导向杆、设于所述旋转柱上的凸轮块、设于所述气压腔底部的气管、设于所述气管底部的裁剪刀、设于所述裁剪刀上的裁剪弹簧;所述导向孔设有块,纵截面为v字形,设于所述抵压板上;所述导向槽呈螺旋状,开设于所述旋转柱上。

将电工用的胶带扣在固定柱上,然后将胶带连续穿过导向孔;驱动夹持组件,在导向杆的作用下,驱动旋转柱开始旋转;然后带动抵压板旋转,进一步的将胶带与电线相抵;然后对着绕线块的自转,使胶带缠绕在电线上;进一步当对接组件启动使,驱动气管内的气压变化,此时驱动裁剪刀移动将胶带进行剪刀;通过旋转柱和抵压板的设置实现了在缠绕的时候抵压板能与电线相抵,从而将胶带稳定的与电线接触,一方面提高了缠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使缠绕后更加美观;通过导向孔的设置实现了胶带能实时保持张紧力,提高了胶带缠绕的稳定性,进一步能有效的提高缠绕后的美观;防止电线暴露在外界,造成短路;通过导向槽的设置实现了在两股电线进行缠绕的时候能迅速驱动旋转柱的旋转,使胶带与电线相抵,提高了缠绕的稳定性;通过凸轮块的设置实现了在进行缠绕的时候快速联动旋转盘的旋转,从而加快的对电线的处理;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为进行操作,提高了安全性。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进线孔上的两块夹紧板、设于所述夹紧块上的夹紧球、设于所述夹紧球上的铰接杆、设于所述铰接杆上的铰接弹簧、设于所述夹紧块上的驱动弹簧、设于所述夹紧块上的第二齿条、设于所述进线孔内壁上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上的移动齿轮、设于所述移动齿轮上的相嵌弹簧、设于所述第二齿轮表面的旋转槽、设于所述旋转槽上的限位槽、设于所述移动齿轮上的限位环、设于所述进线孔外壁上的旋转筒、设于所述旋转筒底部的齿槽、设于所述移动齿轮上的定位齿、设于所述定位齿底部的驱动杆、设于所述移动齿轮上的卡扣、设于所述移动齿轮上的移动盖;所述旋转槽纵截面为三角形,开设于所述第二齿轮表面;所述限位槽纵截面为圆弧形,设于所述旋转槽上;所述旋转块纵截面为三角形,与旋转槽相嵌;所述限位环纵截面为圆弧形,设于所述旋转块上;与限位槽相抵。

扭动旋转筒驱动夹紧板相对移动,然后夹紧球与电线相抵;在夹紧完成时,旋转筒继续旋转,使限位环与限位槽脱离,从而旋转块和旋转槽相抵,驱动移动齿轮移动;去多难过定位齿与齿槽相嵌,同时卡扣扣在旋转筒表面;此时第二齿轮限位,夹紧结束;通过夹紧球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能对电线外表面进行接触,从而进行夹紧,提高了对电线的夹紧力,从而防止在电线缠绕的时候松动,导致电线脱位;进一步的提高了的安全稳定性;另一方面能使适应不同粗细电线,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通过铰接杆的设置实现了夹紧球的万向移动,从而更能适应不筒粗细的电线,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通过限位槽和限位环的设置实现了能自动检测夹紧板对电线的夹紧程度;当夹紧完成能自动对夹具板的限位,防止夹紧过渡导致电线的损伤;提高了对电线保护,使得操作人员更安全;通过旋转槽和旋转块的设置能在夹紧完成后驱动移动齿轮移动;一方面能提醒操作人员夹紧完毕,提高操作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能驱动定位齿和齿槽相嵌,从而实现对旋转筒的限位;提高了该组件的联动性,进一步能有效的提高操作便捷性,使操作人员更能安全有效的进行作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紧凑,携带方便,通过夹持机构能将电线稳定夹持,一方面能防止夹伤电线,另一方面提高了后期两股电线缠绕的稳定性;通过绕线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电线自动剥橡胶套,提高了带电电线的自动缠绕,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能在剥橡胶套的时候能防止损伤橡胶套内的电线,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沿b-b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3中沿c-c的剖视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d-d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e-e的剖视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f-f的剖视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g-g的剖视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图7中a处局部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局部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图10中c处局部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图5中d处局部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图6中e处局部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图5中f处局部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绕线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圆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20为本发明的夹持机构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21为本发明的图6中h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1所示,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进线孔11、夹持机构2、螺旋槽12、伸缩杆13、绕线块14、绕线孔15、绕线机构3;所述绕线机构3包括旋转盘31、圆弧杆32、第一固定盘34、圆弧片35、刀片36、斜槽37、顶杆38、第二固定盘39、连接块390、万向球391、夹持组件4、气压腔392、对接组件5、缠绕组件6;所述主体1纵截面为倒u字形,该主体1为塑料制成;所述进线孔11设于所述主体1的前端,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夹持机构12设于所述进线孔11上;所述螺旋槽12呈螺旋状,设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所述伸缩杆13设于所述主体1内,为市面直接购得;所述绕线块14可旋转的嵌在伸缩杆13的前端;所述绕线孔15设有2个,设于所述绕线块14上;所述绕线机构3设有2组,设于所述每个绕线孔15内;所述旋转盘31横截面为圆环形,可旋转的嵌在绕线孔15内;所述圆弧杆32横截面为圆弧形,可翻转且可上下移动的设在旋转盘31上;该圆弧杆32设有5个,沿旋转盘3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固定盘34设于所述绕线孔15内,且可移动的去旋转盘31相嵌;所述圆弧片35横截面为月牙形,一端与圆弧杆32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盘34铰接;所述刀片36横截面为圆弧形,嵌在圆弧片35侧边上;所述斜槽37纵截面为三角形,开设于所述圆弧片36的底部;所述顶杆38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盘34上,与斜槽37相抵;所述第二固定盘39横截面为圆环形,固设于所述绕线孔15上,位于所述圆弧杆32前方;所述连接块390设于所述圆弧杆32的一端,且可移动的嵌在第二固定盘39上;所述万向球391可万向旋转的嵌在连接块390上;所述夹持组件4设于所述每个绕线孔15内;所述气压腔392开设于所述绕线块14上;所述对接组件5设于所述气压腔392内;所述缠绕组件6设于所述绕线块14上。

如图12-13所示,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移动腔41、第一移动板42、第二移动板420、第一齿条43、第一齿轮44、第一连杆440、圆弧板45、倒刺46、第二连杆47;所述移动腔41设于是绕线块14上;所述第一移动板42可移动的嵌在移动腔41内,该第一移动板42与伸缩杆13铰接;所述第二移动板420可移动的嵌在移动腔41内,与第一移动板42可相对移动的设置;所述第一齿条4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42和第二移动板43上;所述第一齿轮44可旋转的嵌在移动腔41底部,分别与第一齿条43啮合;所述圆弧板45纵截面为圆弧形,可移动的嵌在绕线孔15内;所述第一连杆440横截面为棱形,分别铰接与第一移动板42和第二移动板43;所述倒刺46纵截面为锥形,沿圆弧板45表面均匀布置;所述第二连杆47分别与第一连杆440和圆弧板45铰接,该第二连杆47为弹簧钢制成。

如图13-14所示,所述对接组件5包括移动杆51、对接块52、抵压槽53、复位杆54、第一复位弹簧55、复位柱56、斜块57、第二复位弹簧58、圆弧环59、圆弧槽590;所述移动杆51可上下移动的嵌在气压腔392内;所述对接块52设于所述移动杆51顶端,可与所述螺旋槽12相嵌;所述抵压槽53纵截面为斜面,设于所述移动杆51上;所述复位杆54可横向移动的嵌在气压腔392的左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5连接复位杆54和气压腔392;所述复位柱56可横向移动的嵌在气压腔392右侧;所述斜块57纵截面为三角形,与抵压槽53相抵;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8连接复位柱56和气压腔392;所述圆弧环59纵截面为半圆环形,环设与所述复位柱56侧边;所述圆弧槽590设有2个,该圆弧槽590纵截面为半圆形,设于所述绕线块14内。

如图7-8、21所示,所述缠绕组件6包括固定柱61、旋转柱62、抵压板63、导向孔64、导向槽65、导向杆66、凸轮块67、气管68、裁剪刀69、裁剪弹簧690;所述固定柱61设于所述绕线块14上,位于所述绕线孔15的下方;所述旋转柱62可旋转的嵌在绕线块14上,位于所述固定柱61的左上方;所述抵压板63设于所述旋转柱62上;所述导向孔64设有2块,纵截面为v字形,设于所述抵压板63上;所述导向槽65呈螺旋状,开设于所述旋转柱62上;所述导向杆66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42上,另一端嵌在导向槽65上;所述凸轮块67纵截面为椭圆形,设于所述旋转柱62上,与旋转盘31相抵;所述气管68纵截面为l形,设于所述绕线块14内,位于所述气压腔392下方;所述裁剪刀69可横向移动的嵌在气管68的底部;所述裁剪弹簧690连接裁剪刀69和气管68内。

如图15-16、19-20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夹紧板21、夹紧球22、铰接杆23、铰接弹簧24、驱动弹簧25、第二齿条26、第二齿轮27、移动齿轮28、相嵌弹簧29、旋转槽70、限位槽71、旋转块710、限位环72、旋转筒73、齿槽74、定位齿75、驱动杆76、卡扣77、移动盖78;所述夹紧板21设有2块,可相对移动的设于进行孔11上;所述夹紧球22设有多个,可旋转的嵌在夹紧板21表面,沿夹紧板21的表面均匀布置;所述铰接杆23一端可上下移动的嵌在夹紧板21上,另一端与旋转球22铰接;所述铰接弹簧24连接铰接杆23和夹紧板21;所述驱动弹簧25连接夹紧板21和进线孔11内壁;所述第二齿条26分别设于所述夹紧板21上;所述第二齿轮27可旋转的嵌在进线孔11内,可与第二齿条26啮合;所述移动齿轮28可移动的嵌在第二齿轮27上;所述相嵌弹簧29连接移动齿轮28和第二齿轮27;所述旋转槽70纵截面为三角形,开设于所述第二齿轮27表面;所述限位槽71纵截面为圆弧形,设于所述旋转槽70上;所述旋转块710纵截面为三角形,与旋转槽70相嵌;所述限位环72纵截面为圆弧形,设于所述旋转块710上;与限位槽71相抵;所述旋转筒73可旋转的嵌在进线孔11的侧壁,位于所述移动齿轮28的外侧;所述齿槽74开设于所述旋转筒73的底部;所述定位齿75设于所述移动齿轮28上;所述驱动杆76设于所述定位齿75的底部;所述卡扣77纵截面为l形,该卡扣77上端纵截面为梯形;所述移动盖78可旋转的嵌在移动齿轮28顶端,该移动盖78内侧壁设有倒角。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开始操作时,将需要对接的两根电线分别通过进线孔11穿入到绕线孔15内;扭动旋转筒73驱动夹紧板21相对移动,然后夹紧球22与电线相抵;在夹紧完成时,旋转筒73继续旋转,使限位环72与限位槽71脱离,从而旋转块710和旋转槽70相抵,驱动移动齿轮28移动;去多难过定位齿75与齿槽74相嵌,同时卡扣77扣在旋转筒73表面;此时第二齿轮27限位,夹紧结束;然后旋转伸缩杆13,此时有对接组件与螺旋槽12相嵌,使得绕线块14在伸缩杆13的横向移动下开始自转;在拉动伸缩杆13的时候,驱动旋转盘31旋转;然后带动圆弧杆32翻转,此时带动圆弧片35旋转;进一步的顶杆38与斜槽37相抵,驱动圆弧杆32向上移动,此时刀片36划过电线上的橡胶套;同时在旋转盘31旋转的时候,会带动连接块390在第二固定盘39上移动;此时使万向球391与电线相抵;在拉动伸缩杆13的时候,带动第一移动板42和第二移动板420相对移动;然后驱动第一连杆440变形,从而驱动第二连杆47移动;然后在第二连杆47的作用下,驱动圆弧板45移动,然后使倒刺46与电线上的橡胶套相嵌,从而固定电线;从而一方面实现随着绕线块14的移动使切下的橡胶套开始剥掉;另一方面随着绕线块14的旋转驱使两股电线缠绕在一起;当第一移动板42横向移动时候,在导向杆66的作用下,驱动旋转柱62开始旋转;然后带动抵压板63旋转,进一步的将胶带与电线相抵;然后对着绕线块14的自转,使胶带缠绕在电线上;进一步当移动杆51移动时驱动气管68内的气压变化,此时驱动裁剪刀69移动将胶带进行裁剪;当绕线块14移动到主体1内最左侧的时候,主体1与复位杆54相抵,使气压腔392内的气压增大,从而驱动复位柱56移动,此时斜块57离开抵压槽53;然后在移动弹簧510的作用下使移动杆51向下移动,使对接块52与螺旋槽12分离;进一步的在伸缩杆13的作用下,使绕线块14横向复位;然后绕线块14移动到最右端的时候,复位柱56与主体1右壁相抵;使斜块57再次与抵压槽53相抵,此时对接块52再次与螺旋槽12相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