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00467发布日期:2021-08-24 16:1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输电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鸟害、雷击和外来破坏,其中雷击带来的损害往往较为严重,引发诸多安全问题;通过防雷接地装置的组成原理看,其表现出来地作用包括两点:一是防雷,采用对应的装置可避免雷击造成的破坏;二是接地,利用静电接地的方式,避免静电对电力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输电塔进行防雷接地保护。

如申请号为:cn201910462667.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输电塔防雷接地装置,涉及防雷接地领域,一种输电塔防雷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安装机构和接地机构,所述接地机构包括垂直接地体、接地线和连接线夹,所述接地线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线夹和垂直接地体连接,设置接地安装机构能够安全又轻松的将垂直接地体插入到土里面,实现掩埋,垂直接地体上设有钢锥头和豁口槽即使得掩埋更轻松,也增大垂直接地体与土地之间的接触面积,设置接地机构能够方便牢靠与防雷线连接,本发明简单实用、掩埋垂直接地体省时省力,接地机构也方便牢靠。

基于上述,传统的输电塔结构上,避雷结构固定连接在塔体的顶端,在大风或者雷雨天气,容易使避雷结构折断,影响塔体整体的避雷效果,其次,塔体的底部缺乏防护结构,在路人攀爬或者摸扶时,很容易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以解决避雷结构固定连接在塔体的顶端,在大风或者雷雨天气,容易使避雷结构折断,影响塔体整体的避雷效果,其次,塔体的底部缺乏防护结构,在路人攀爬或者摸扶时,很容易产生危险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包括塔体;

所述塔体的顶端两侧架上分别连接有横连板,且横连板的下侧设有横撑板,塔体顶部中间还连接有两组立板,塔体的内侧中间穿插有竖直的绝缘套管;

避雷部,避雷部安装在塔体的顶部中间位置;

所述避雷部包括:

避雷针,避雷针的顶部为尖针结构,其底端与两组立板转动相连,避雷针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四组套环结构,套环结构的直径从下至上依次减小,且套环上侧还连接有球形结构与外圈;

上护罩,上护罩设有两组,并相对套贴在避雷针的套环结构与外圈的外侧,上护罩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侧连板,并活动穿插在导杆上;

导杆,导杆的外端分别连接到立柱的竖侧面上;

立柱,立柱设有两组,其底端分别与横连板固定相连;

拉绳,拉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上护罩的外壁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导轮,并穿过横连板上的通孔分别缠绕到缠绕机构的缠绕辊上,且一组拉绳从缠绕辊的上侧缠绕,另一组拉绳从另一组缠绕辊的下侧缠绕;

下护罩,下护罩设有两组,且两组下护罩组成下护筒结构并套在避雷针下端杆上,下护罩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撑板;

撑架,撑架为梯状结构,其底端与横连板固定相连;

撑簧,撑簧的一端与侧撑板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撑架上侧固定相连;

缠绕机构,缠绕机构安装在横撑板上;

防护件,防护件套装在塔体的底侧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避雷针的底侧还连接有导线,且导线向下穿过绝缘套管并与地插相连,地插为倒山字型结构,其底部为尖状结构,并连接有倒钩。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的横杆部分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板,且横杆部分上还套装有两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分别设在侧连板与挡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

缠绕辊,缠绕辊设有两组,并分别转动安装在横撑板上,且两组缠绕辊的转轴之间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一组横撑板上,其电机轴与其中一组缠绕辊的转轴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件由四组l型板连接而成,l型板为从上之下向外倾斜结构,其两侧端分别设有竖连板,其底侧端连接有两组下撑板,其顶侧拐角位置设有上卡板。

进一步的,所述竖连板上设有连接孔,下撑板上分别设有插孔,上卡板的外端设有直角卡口。

进一步的,所述立板、上护罩、下护罩与l型板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护罩,通过两组上护罩套装在避雷针的套环结构与外圈的外侧,在平时能够对避雷针起到防护作用,在雷雨天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两组缠绕辊转动,使两组拉绳能够缠绕在缠绕辊上,从而利用拉绳来拉动上护罩,使上护罩在导杆上向两侧滑动,将避雷针漏出,以便使避雷针能够起到避雷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导线将雷击电流引到地面中,并在绝缘套管的防护下,能够避免雷击电流流向塔体。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下护罩,通过将两组下护罩扣装在避雷针的下端,并通过撑簧与撑架相连,在上护罩离开避雷针后,能够对避雷针进行防护,防止避雷针倾倒,而且利用避雷针底部与立板转动相连的特性,在遇到大风时,能够使避雷针在下护罩与撑簧的作用下小幅度晃动,避免避雷针固定连接而容易导致折断的现象。

3、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件,通过将四组l型板上的上卡板与塔体四端角卡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塔体的底侧,并通过插杆插入到下撑板的插孔中,起到对塔体底部防护的作用,能够防止路人攀爬或者摸扶,从而防止塔体带电而电伤路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防护件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1中上护罩拉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防护件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塔体;101、横连板;102、横撑板;103、立板;104、绝缘套管;

2、避雷部;201、避雷针;2011、导线;2012、地插;202、上护罩;2021、侧连板;203、导杆;2031、挡板;2032、复位弹簧;204、立柱;205、拉绳;206、导轮;207、下护罩;2071、侧撑板;208、撑架;209、撑簧;

3、缠绕机构;301、缠绕辊;302、驱动电机;

4、防护件;401、l型板;4011、竖连板;4012、下撑板;4013、上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基于输变电工程输电线路安装建设接地装置,包括塔体1;

塔体1的顶端两侧架上分别连接有横连板101,且横连板101的下侧设有横撑板102,塔体1顶部中间还连接有两组立板103,塔体1的内侧中间穿插有竖直的绝缘套管104;

避雷部2,避雷部2安装在塔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如图2所示,避雷部2用来罩在避雷针201的外侧,对避雷针201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利用其包括的两组上护罩202,并在复位弹簧2032的作用下,对避雷针201的上端进行包裹式防护,利用其包括的两组下护罩207,并在撑簧209的作用下,对避雷针201的下端进行夹持式防护,从而在平时能够起到对避雷针201的防护作用,而且在大风天时,两组上护罩202与两组下护罩207也能对避雷针201起到防护作用,并且由于避雷针201底端与两组立板103转动连接,风力可以带动避雷针201小幅度活动,上护罩202与下护罩207在复位弹簧2032与撑簧209的作用下跟随同步活动,并紧贴避雷针201对其进行防护;如图2所示,避雷部2包括:避雷针201,避雷针201的顶部为尖针结构,其底端与两组立板103转动相连,避雷针201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四组套环结构,套环结构的直径从下至上依次减小,且套环上侧还连接有球形结构与外圈;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上护罩202,上护罩202设有两组,并相对套贴在避雷针201的套环结构与外圈的外侧,上护罩202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侧连板2021,并活动穿插在导杆203上;导杆203,导杆203的外端分别连接到立柱204的竖侧面上;立柱204,立柱204设有两组,其底端分别与横连板101固定相连;拉绳205,拉绳205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两组上护罩202的外壁上,另一端依次绕过导轮206,并穿过横连板101上的通孔分别缠绕到缠绕机构3的缠绕辊301上,且一组拉绳205从缠绕辊301的上侧缠绕,另一组拉绳205从另一组缠绕辊301的下侧缠绕,如图7所示,避雷部2还包括:下护罩207,下护罩207设有两组,且两组下护罩207组成下护筒结构并套在避雷针201下端杆上,下护罩207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撑板2071;撑架208,撑架208为梯状结构,其底端与横连板101固定相连;撑簧209,撑簧209的一端与侧撑板2071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撑架208上侧固定相连,在上护罩202离开避雷针201后,两组下护罩207继续对避雷针201进行防护,防止避雷针201倾倒,而且利用避雷针201底部与立板103转动相连的特性,在遇到大风时,能够使避雷针201在下护罩207与撑簧209的作用下小幅度晃动,进而避免避雷针201固定连接而容易导致折断的现象;

缠绕机构3,缠绕机构3安装在横撑板102上;如图8所示,缠绕机构3包括:缠绕辊301,缠绕辊301设有两组,并分别转动安装在横撑板102上,且两组缠绕辊301的转轴之间通过三角带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02,驱动电机302固定安装在一组横撑板102上,驱动电机302为防水电机,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能够在雷雨天气正常工作,其电机轴与其中一组缠绕辊301的转轴固定相连,在驱动电机302带动一组缠绕辊301转动时,能够通过三角带带动另一组缠绕辊301转动,同时由于一组拉绳205从缠绕辊301的上侧缠绕,另一组拉绳205从缠绕辊301的下侧缠绕,从而能够使两组缠绕辊301同步缠绕拉绳205,从而通过拉绳205来拉动上护罩202,使上护罩202在导杆203上向两侧滑动,将避雷针201漏出;

防护件4,防护件4套装在塔体1的底侧外端;其中,如图9所示,防护件4由四组l型板401连接而成,l型板401为从上之下向外倾斜结构,其两侧端分别设有竖连板4011,其底侧端连接有两组下撑板4012,其顶侧拐角位置设有上卡板4013,竖连板4011上设有连接孔,下撑板4012上分别设有插孔,上卡板4013的外端设有直角卡口,便于通过竖连板4011上的连接孔对四组防护件4进行组装连接在塔体1的底端外侧,并通过上卡板4013上的直角卡口与塔体卡合,还可通过插杆插入到下撑板4012的插孔中,进一步提高防护件4与地面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4所示,避雷针201的底侧还连接有导线2011,且导线2011向下穿过绝缘套管104并与地插2012相连,地插2012为倒山字型结构,其底部为尖状结构,并连接有倒钩,在避雷针201上有雷击电流时,能够通过导线2011与地插2012引到地面上,而且地插2012在插入到地面中时,能够利用其尖状结构方便地插2012的插入,并通过倒钩结构有效的防止地插2012自动从地面中拔出。

其中,导杆203的横杆部分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板2031,且横杆部分上还套装有两组复位弹簧2032,复位弹簧2032分别设在侧连板2021与挡板2031之间,在复位弹簧2032的作用下,能够使上护罩202贴在避雷针201的外侧,对避雷针201起到防护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立板103、上护罩202、下护罩207与l型板401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在避雷针201引雷击电流时,能够避免避雷针201上的雷击电流通过立板103、上护罩202、下护罩207流向塔体1,利用l型板401对塔体1底部进行防护,能够防止路人攀爬或者摸扶,在塔体1万一带电,也不会伤害路人。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将避雷针201转动连接在塔体1顶部立板103之间,利用两组上护罩202套装在避雷针201的套环结构与外圈的外侧,并将上护罩202滑动安装在导杆203上,通过拉绳205与上护罩202的外壁相连,并绕过导轮206分别从上端、从下端缠绕到缠绕辊301上,将四组l型板401上的上卡板4013与塔体1四端角卡合,并通过l型板401上的竖连板4011螺栓连接,使组合后的防护件4安装在塔体1的底侧,还可通过插杆插入到下撑板4012的插孔中,起到对塔体1底部防护的作用,能够防止路人攀爬或者摸扶,从而防止塔体1带电而电伤路人,在平时上护罩202在复位弹簧2032的作用下,贴在避雷针201外侧,能够对避雷针201起到防护作用,在雷雨天时,通过驱动电机302带动两组缠绕辊301转动,使两组拉绳205能够分别缠绕在缠绕辊301上,从而利用拉绳205来拉动上护罩202,使上护罩202在导杆203上向两侧滑动,将避雷针201漏出,以便使避雷针201能够起到避雷作用,并通过导线2011将雷击电流引到地面中,并在绝缘套管104的防护下,能够避免雷击电流流向塔体;

通过将两组下护罩207扣装在避雷针201的下端,并通过撑簧209与撑架208相连,在上护罩202离开避雷针201后,两组下护罩207继续对避雷针201进行防护,防止避雷针201倾倒,而且利用避雷针201底部与立板103转动相连的特性,在遇到大风时,能够使避雷针201在下护罩207与撑簧209的作用下小幅度晃动,进而避免避雷针201固定连接而容易导致折断的现象。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