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

文档序号:28061801发布日期:2021-12-17 23:1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依靠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电源线,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
3.目前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大多采用桌面平放方式,且没有固定充电设备的装置,以至于随手放置不能保证准确放置有效充电,且无线充电装置是需要连接电源线的,但大多无线充电装置没有电源线收纳装置,导致桌面混乱,收纳不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没有固定设备的装置和电源线收纳装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所述无线充电板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无线充电板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蓄电柱,两组所述蓄电柱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块,两组所述蓄电柱的外表面位于支撑块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一组所述蓄电柱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一组所述蓄电柱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无线充电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架组件。
6.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板,从而达到对电子通信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槽,从而达到限制控制件移动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蓄电柱,从而达到该装置蓄电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块,从而达到支撑整个装置在平面上稳定放置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块,从而达到限制充电装置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槽,从而达到放置电源插头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从而达到固定电子通信设备防止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架组件,从而达到将整个装置竖立于桌面的目的。
7.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无线充电板下表面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贯穿固定块转动安装有控制导杆,且控制导杆的端部贯穿固定件的一端,所述控制导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控制导杆的外表面位于固定块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螺纹。
8.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固定件,从而达到固定控制导杆位置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块,从而达到分隔两组控制件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导杆,从而达到控制控制件的目的,通过设置螺纹,从而达到连接控制件的目的,通过设置把手,从而达到方便转动控制导杆的目
的。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两组插设在两组限位槽内部的控制件,且控制件的端部与螺纹的外表面转动配合,两组所述控制件的另一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组所述连接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
10.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控制件,从而达到连接控制导杆和固定卡块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块,从而达到连接控制件和固定卡块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卡块,从而达到接触固定需要的电子通信设备的目的。
11.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固定安装在蓄电柱的内部,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缠绕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插设在第一固定槽的内部,所述蓄电柱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槽的侧方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部插设有限位卡块。
1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固定轴,从而达到限制涡卷弹簧位置的目的,通过设置涡卷弹簧,从而达到自动回收电源线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源线,从而达到延长电源插头连接长度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源插头,从而达到连接电源对该种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卡块,从而达到固定涡卷弹簧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槽,从而达到限制限位卡块位置的目的。
13.优选的,所述控制件的端部开设有螺旋纹,且螺旋纹与控制导杆啮合配合。
14.进一步的,通过对控制件开设有螺旋纹,从而达到使得控制件和控制导杆啮合的目的。
15.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块的外表面粘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16.进一步的,通过对固定卡块设置橡胶垫,加大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止需要充电的电子通信设备滑动的目的。
17.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块的外表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齿槽。
18.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定位块,从而达到固定支架组件的目的,通过设置定位槽,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轴,从而达到限制限位板活动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板,从而达到连接支撑板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齿槽,从而达到调节支撑板支撑角度的目的。
19.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件外表面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板。
20.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固定杆,从而达到固定支撑板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板,从而达到支撑该装置的目的。
2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从而达到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没有固定设备的装置问题的目的,且该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通过设置涡卷弹簧,从而达到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装置没有电源线收纳装置问题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从而达到该装置竖立于平台的目的。
22.1、通过设置控制导杆、控制件和螺纹,将电子通信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板的上表面,手持把手,旋转控制导杆,两组控制件因螺纹旋转而沿限位槽相向移动,两组连接块连
接的固定卡块接触电子通信设备,进而通过控制件的相向位移而加紧,从而达到固定电子通信设备的目的。
23.2、通过设置涡卷弹簧、电源插头和限位卡块,当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完成后,将电源插头与电源分离,将限位卡块向蓄电柱的外部拉动,使得限位卡块的端部与涡卷弹簧分离,进而使得涡卷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将电源插头收卷回原样,从而达到自动收纳电源插头的目的。
24.3、通过设置限位板、限位齿槽和支撑板,沿限位轴旋转限位板,再沿固定杆旋转支撑板需要的角度,将支撑板卡在限位齿槽表面,即可将该装置支撑竖立。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固定组件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收纳组件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31.图中:1、无线充电板;101、限位槽;2、蓄电柱;201、支撑块;202、限位块;203、第一固定槽;204、第二固定槽;3、固定轴;301、涡卷弹簧;302、电源线;303、电源插头;304、限位卡块;4、固定组件;401、固定件;402、固定块;403、控制导杆;404、螺纹;405、把手;406、控制件;407、连接块;408、固定卡块;5、支架组件;501、定位块;502、定位槽;503、限位轴;504、限位板;505、限位齿槽;506、固定杆;50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参考图1

5所示的一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板1,无线充电板1的外表面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01,无线充电板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蓄电柱2,两组蓄电柱2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01,两组蓄电柱2的外表面位于支撑块201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2,一组蓄电柱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3,一组蓄电柱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03,无线充电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组件4,支撑块20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架组件5。
35.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板1,从而达到对电子通信设备的无线充电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槽101,从而达到限制控制件406移动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蓄电柱2,从而
达到该装置蓄电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块201,从而达到支撑整个装置在平面上稳定放置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块202,从而达到限制充电装置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槽203,从而达到放置电源插头303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组件4,从而达到固定电子通信设备防止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架组件5,从而达到将整个装置竖立于桌面的目的。
36.实施例二
37.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无线充电板1下表面的固定件401,固定件401的中心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02,固定件401的内部贯穿固定块402转动安装有控制导杆403,且控制导杆403的端部贯穿固定件401的一端,控制导杆40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把手405,控制导杆403的外表面位于固定块40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螺纹404。
38.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固定件401,从而达到固定控制导杆403位置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块402,从而达到分隔两组控制件406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导杆403,从而达到控制控制件406的目的,通过设置螺纹404,从而达到连接控制件406的目的,通过设置把手405,从而达到方便转动控制导杆403的目的。
39.实施例三
40.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固定组件4还包括两组插设在两组限位槽101内部的控制件406,且控制件406的端部与螺纹404的外表面转动配合,两组控制件406的另一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407,两组连接块407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块408。
41.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控制件406,从而达到连接控制导杆403和固定卡块408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块407,从而达到连接控制件406和固定卡块408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卡块408,从而达到接触固定需要的电子通信设备的目的。
42.实施例四
43.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固定轴3固定安装在蓄电柱2的内部,固定轴3的外表面缠绕有涡卷弹簧301,涡卷弹簧30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线302,电源线30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电源插头303,且电源插头303插设在第一固定槽203的内部,蓄电柱2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槽203的侧方开设有第二固定槽204,第二固定槽204的内部插设有限位卡块304。
44.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固定轴3,从而达到限制涡卷弹簧301位置的目的,通过设置涡卷弹簧301,从而达到自动回收电源线302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源线302,从而达到延长电源插头303连接长度的目的,通过设置电源插头303,从而达到连接电源对该种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卡块304,从而达到固定涡卷弹簧301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槽204,从而达到限制限位卡块304位置的目的。
45.实施例五
46.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3,控制件406的端部开设有螺旋纹,且螺旋纹与控制导杆403啮合配合。
47.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对控制件406开设有螺旋纹,从而达到使得控制件406和控制导杆403啮合的目的。
48.实施例六
49.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3,固定卡块408的外表面粘合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50.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对固定卡块408设置橡胶垫,加大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止需要充电的电子通信设备滑动的目的。
51.实施例七
52.结合图1、和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支架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块201的外表面的定位块501,定位块501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槽502,定位槽5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限位轴503,限位轴503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板504,限位板504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齿槽505。
53.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定位块501,从而达到固定支架组件5的目的,通过设置定位槽502,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503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轴503,从而达到限制限位板504活动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板504,从而达到连接支撑板507的目的,通过设置限位齿槽505,从而达到调节支撑板507支撑角度的目的。
54.实施例八
55.结合图1、和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支架组件5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件401外表面的固定杆506,固定杆506的外表面套设有支撑板507。
56.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固定杆506,从而达到固定支撑板507的目的,通过设置支撑板507,从而达到支撑该装置的目的。
57.本发明工作原理:当电子通信设备需要充电时,将该装置平放在平台上,通过支撑块201支撑整个装置,将电子通信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板1的上表面,两组限位块202之间,通过设置固定组件4,手持把手405,旋转控制导杆403,两组控制件406因螺纹404旋转而沿限位槽101相向移动,两组连接块407连接的固定卡块408接触电子通信设备,进而通过控制件406的相向位移而加紧,从而达到固定电子通信设备的目的.
58.当该种电子通信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没有电时,手持位于第一固定槽203内部的电源插头303,拉出电源线302,将第二固定槽204内部的限位卡块304,沿第二固定槽204深入蓄电柱2的内部固定涡卷弹簧301的活动,固定电源线302伸出的长度,再将电源插头303插进电源进线,从而达到对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的目的,当无线充电装置充电完成后,将电源插头303与电源分离,将限位卡块304向蓄电柱2的外部拉动,使得限位卡块304的端部与涡卷弹簧301分离,进而使得涡卷弹簧301通过自身弹力将电源插头303收卷回固定轴3的外表面,从而达到自动收纳电源插头303的目的。
59.当想要一边使用电子通信设备观看,一边对设备充电时,通过设置支架组件5,沿限位轴503旋转限位板504,再沿固定杆506旋转支撑板507需要的角度,将支撑板507卡在限位齿槽505表面,即可将该装置支撑竖立。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