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52212发布日期:2022-02-08 01: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系统配网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有很多发明提出了各种评估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方法,但一般是依据确定的配电网网架和增加考虑传统设备调节手段开展评估,改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接入点和分布,验算不使电网超过安全约束的dg最大总容量。
3.现有的评估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方法,不能评估柔性互联系统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以解决现有的评估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方法,不能评估柔性互联系统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
7.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8.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9.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10.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11.可选的,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包括:
12.根据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13.根据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
14.根据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构建第一动态仿真模型;
15.根据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16.可选的,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0017][0018]
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约束条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0019][0020]
其中,n、m分别为拟接入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节点个数,p
l,i
、q
l,i
为第i个节点的负荷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p
pv,i
和p
wt,i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q
pv,i
和q
wt,i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vi、v
i,min
及v
i,max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电压、电压上限和电压下限,g
ij
、b
ij
和θ
ij
分别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电导、电纳和相角,v0为平衡节点电压,v
nom
为电压额定值,θ0为平衡节点电压相位,i
ij
、i
ij,max
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线路载流及其上限,k
t,i
为节点i有载调压变压器档位。
[0021]
可选的,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包括:
[0022]
根据第二历史数据,构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0023]
根据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
[0024]
根据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构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建动态仿真模型;
[0025]
根据第二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026]
可选的,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0027][0028]
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0029][0030]
其中,p
sop,i
、q
sop,i
为端口连接节点i的柔性互联装置在该端口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输出,ai为该端口的柔性互联装置传输损耗系数,p
sop,ij
是连接i和j节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的运行损耗,s
sop,ij
为连接i和j节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的配置容量。
[0031]
可选的,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包括:
[0032]
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商,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033]
可选的,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包括:
[0034]
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差,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035]
可选的,第一历史数据包括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和风力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0036]
第二历史数据包括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和风力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0037]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包括:
[0038]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039]
第一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040]
第二功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041]
增量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042]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当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能够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
[004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通过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在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可得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从而可明确评估柔性互联装置对提升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影响,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结果直观。
附图说明
[004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4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4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4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005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53]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0054]
随着能源变革的持续推进,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导致电网状态和电能质量恶化,随着经济发展,需要不间断供电的负荷数量日趋增长,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动汽车等冲击类型负荷的增加,大大降低了配电网设备利用效率。传统配电网为应对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会导致配电系统更加复杂,且改进程度具有技术局限性。
[0055]
在配电网中应用柔性互联系统,可以实现配电网经济可靠运行。但目前对柔性互联系统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的评估方法尚不明确,现有的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模型未考虑柔性互联装置的特性、不同选点及配置容量带来的影响。
[0056]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005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包括:
[0058]
s110、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059]
具体地,新能源发电机组所用的新能源可以包括多种形式的新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在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新能源主要包括常见的太阳能和风能两种新能源为例,新能源发电机组主要包括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机。柔性互联装置或系统是用柔性多状态开关或智能软开关代替配电网中的传统联络开关后,形成的闭环供电系统。在故障下可实现对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连续调节潮流的能力可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电压波动以及馈线潮流不平衡等问题。
[0060]
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可以包括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和风力发电机的有功功率。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可以包括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和风力发电机的有功功率。通过获取到第一历史数据和第二历史数据,从而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在不同状态下的功率。
[0061]
其中,有功功率是指在交流电路中,一个周期内发出或负载消耗的瞬时功率的积分平均值;而在具有电抗的交流电路中,电场或磁场在一个周期内的一部分时间内从电源吸收能量,另一部分时间则释放能量,在整个周期内平均功率是零,能量在电源和电抗元件之间不停交换的交换率的最大值,即为无功功率。
[0062]
s120、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063]
具体地,第一状态总功率是在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总功率。第一状态总功率为配电网中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的总和与配电网中风力发电机组中有功功率的总和。根据第一历史数据可计算得到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配电网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
[0064]
s130、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065]
具体地,第二状态总功率是在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总功率,可以包括有功功率。第二状态总功率为配电网中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光伏发电站的有功功率的总和与配电网中风力发电机组中有功功率的总和。根据第二历史数据可计算得到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
[0066]
s140、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067]
具体地,新能源接纳能力是从配电网规划的角度出发,考虑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通常是指在满足节点电压、线路载流以及电能质量等多种安全运行约束的前提下,配电网中允许接入的最大新能源发电容量。依据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从而可以根据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对于柔性互联系统的接入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进行评估。
[0068]
示例性的,可以设置当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增量阈值时,确定柔性互联系统的接入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较显著;可以设置当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小于预设增量阈值时,确定柔性互联系统的接入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较弱或没有提升。
[0069]
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通过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在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状态总功率。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可得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从而可明确评估柔性互联装置对提升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影响,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结果直观。
[0070]
可选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包括:
[0071]
s210、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072]
s220、根据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0073]
具体地,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是基于配电网的网架信息以及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的在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稳态数学模型。其中需要考虑的可能限制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限制因素包括节点电压越限和线路载流越限等,根据限制因素设置相应的约束条件。
[0074]
继续参见图2,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0075][0076]
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约束条件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0077][0078]
其中,n、m分别为拟接入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节点个数,p
l,i
、q
l,i
为第i个节点的负荷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p
pv,i
和p
wt,i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q
pv,i
和q
wt,i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光伏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vi、v
i,min
及v
i,max
分别为第i个节点的电压、电压上限和电压下限,g
ij
、b
ij
和θ
ij
分别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电导、电纳和相角,v0为平衡节点电压,v
nom
为电压额定值,θ0为平衡节点电压相位,i
ij
、i
ij,max
为节点i和节点j之间线路载流及其上限,k
t,i
为节点i有载调压变压器档位。
[0079]
具体地,在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计算公式中,p
pv,n
表示第n个光伏电站输出的有功功率,p
wt,m
表示第m个风力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根据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约束条件公式,依据负荷历史数据得到每个负荷区间为[(p
l,i,min
,q
l,i,min
),(p
l,i,max
,q
l,i,max
)],其中p
l,i,max
、p
l,i,min
为节点i负荷有功上、下限,而q
l,i,max
、q
l,i,min
分别为当节点i负荷有功达到上、下限时的负荷无功,对于节点i,具有24小时内每15分钟一组这样的负荷区间,每个节点共96组。分别将相同时刻的负荷上下限代入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通过解析法等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96
×
2组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结果。其中,解析法可以包括内点法和/或线性规划法。
[0080]
s230、根据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
[0081]
具体地,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是在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中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总功率。根据配电网中接入的负荷的历史数据,整理每个负荷节点的日负荷曲线区间,形成负荷数据集。对于每个节点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形成负荷区间,例如:24小时内每15分钟一组负荷区间,则每个负荷节点具有96组负荷区间。之后,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接入的位置节点和类型,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化容量可以用零来表示。最后,根据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分别以相同负荷区间内负荷的上下限为输入依据,运用相应的运算解析法求解得到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共96
×
2组数据。
[0082]
s240、根据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构建第一动态仿真模型。
[0083]
具体地,由于配电网的输出功率在接入各负荷时是处于波动状态的,一段时间后会趋于稳定状态,且不同时间点可能接入不同数量以及不同功率的负荷。根据稳态情况下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构建第一动态仿真模型。在构建第一动态仿真模型时,需考虑新能源发电机组预装点的新能源容量、变压器抽头、无功补偿和新能源逆变器功率因数等可控变量,以及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
[0084]
s250、根据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085]
具体地,第一动态仿真模型用于确定配电网接入负荷产生动态波动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总功率。分别将96
×
2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逐一对各组功率及对应的配电网状态进行pscad/emtdc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分别对负荷时序数据的上限和下限进行评估。当配电网系统达到稳态后,分别导入对应功率组下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最大波动功率,直至电压波动和闪变均不超过限定值时,确定该功率组的总功率为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第一状态总功率用于表征未接入柔性互联装置时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
[0086]
s260、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087]
s270、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088]
可选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包括:
[0089]
s310、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090]
s320、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091]
s330、根据第二历史数据,构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0092]
具体地,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是基于配电网的网架信息以及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构建的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稳态数学模型。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在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柔性互联装置的运行约束条件,构成了新模型。
[0093]
继续参见图3,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
[0094][0095]
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0096][0097]
其中,p
sop,i
、q
sop,i
为端口连接节点i的柔性互联装置在该端口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输出,ai为该端口的柔性互联装置传输损耗系数,p
sop,ij
是连接i和j节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的运行损耗,s
sop,ij
为连接i和j节点的柔性互联装置的配置容量。
[0098]
具体地,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在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柔性互联装置的运行约束条件,实现了对增加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进行评估。并将稳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相结合,简化了计算过程。
[0099]
s340、根据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
电机组的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
[0100]
具体地,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是在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中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总功率。与步骤s230中相同,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对每个负荷节点形成负荷区间。根据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分别将相同负荷区间内负荷的上下限输入,运用相同的解析法求得96
×
2组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数据。
[0101]
s350、根据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构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动态仿真模型。
[0102]
具体地,将96
×
2组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逐一对各组功率及对应的配电网状态进行pscad/emtdc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并加入柔性互联装置仿真模型,构建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动态仿真模型。
[0103]
s360、根据第二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104]
具体地,依据第二动态仿真模型,分别对负荷时序数据的上下限进行评估。当配电网系统达到稳态后,分别导入对应功率组下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最大波动功率,直至电压波动和闪变均不超过限定值时,确定该功率组的总功率为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即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
[0105]
s370、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06]
可选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包括:
[0107]
s410、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108]
s420、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109]
s430、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110]
s440、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商,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11]
具体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可以通过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商计算得到。示例性的,若计算结果大于1,则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具有提升作用;若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不具有提升作用。
[0112]
此外,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具有提升作用的前提下,还可设置一个评估阈值,以进一步评估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作用的高低。该评估阈值可以是0.5,若作商计算出的结果为1.2,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低;若作商计算出的结果为1.7,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高。该评估阈值的数值可以是能说明提升作用大小的任意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0113]
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包括:
[0114]
s510、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115]
s520、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116]
s530、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117]
s540、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差,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18]
具体地,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还可以通过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差计算得到。可以设置当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增量阈值时,确定柔性互联系统的接入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较显著;可以设置当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小于预设增量阈值时,确定柔性互联系统的接入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的提升较弱或没有提升。示例性的,预设增量阈值等于0时,若计算结果大于0,则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具有提升作用;若计算结果小于或等于0,则说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不具有提升作用。
[0119]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以执行上述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参见图6,该评估系统50包括:
[0120]
数据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
[0121]
第一功率计算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122]
第二功率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123]
增量评估模块40,用于根据第一状态总功率和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24]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具备执行方法形影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0125]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50中的第一功率计算模块20还可以包括:
[0126]
第一稳态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历史数据,构建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0127]
初始第一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
[0128]
第一动态仿真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初始第一状态总功率,构建第一动态仿真模型。
[0129]
第一总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
[0130]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50中的第二功率计算模块30还可以包括:
[0131]
第二稳态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历史数据,构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
[0132]
初始第二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新能源接纳能力稳态模型,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
[0133]
第二动态仿真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初始第二状态总功率,构建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第二动态仿真模型。
[0134]
第二总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动态仿真模型,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
[0135]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系统50中的增量评估模块40还可以包括:
[0136]
功率作商单元,用于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商,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37]
功率作差单元,用于将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与第一状态总功率作差,确定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3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70,其上存储有软件程序,当所述可读存储介质70中的指令由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装置中的处理器60执行时,使得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装置能够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历史数据和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历史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历史数据,确定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一状态总功率;根据所述第二历史数据,确定接入柔性互联装置后的所述新能源发电机组的第二状态总功率;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总功率和所述第二状态总功率,计算配电网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增量。
[0139]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0140]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柔性互联装置对配电网新能源接纳能力提升的评估方法。
[0141]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
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