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4045发布日期:2022-03-26 10:1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照明配电柜和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它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对这级设备对应的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3.现有的配电柜需要定期检查及维护,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安全,这就需要经常性的开关柜门,而电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在检修完配电柜后可能会忘记关闭柜门,柜门开启会导致配电柜内部的设备遭受日晒雨淋,日晒雨淋会对配电柜内部的设备造成损坏,造成经济损失,或者非电力工作人员意外接触到配电柜内带电的铜排或端子排,发生安全事故。
4.因此,亟待需要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忘记关闭配电柜门造成配电柜内部线路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6.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包括柜体和柜门,所述柜门转动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配电柜关门装置还包括:
8.第一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柜门上,所述第一感应机构能够检测所述柜门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人;
9.计时机构,设置在所述柜门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机构电连接,所述计时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感应机构未检测到所述柜门的预设距离内有人时,开始倒计时;
10.驱动机构,与所述计时机构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柜体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柜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计时机构倒计时结束后驱动所述柜门闭合;
11.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与所述第一感应机构、所述计时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太阳能板和储能单元,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柜门的外侧,所述储能单元设置在所述柜门的内侧。
13.可选地,所述供电机构还包括应急供电单元,所述应急供电单元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应急供电单元与所述第一感应机构、所述计时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和连接杆,所述活塞缸的底座可转动地与所述柜体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缸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柜门转动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活塞缸为气缸或液压油缸。
16.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柜体内,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设置,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柜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机构为人体接近传感器。
18.可选地,所述计时机构为时间继电器。
19.可选地,所述配电柜关门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机构,所述第二感应机构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感应机构与所述供电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均电连接,对应所述第二感应机构设置有感应芯片,所述感应芯片贴合于所述第二感应机构时所述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柜门打开。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感应机构为接触式读卡器,所述感应芯片为接触式门禁卡。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通过在配电柜上设置第一感应机构、计时机构和驱动机构,柜门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第一感应机构检测柜门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人,当没有检测到人时,计时机构启动开始倒计时,该计时机构的设置防止电力工作人员短暂离开造成的误关门的情况,在计时机构倒计时结束时,驱动机构启动驱动柜门关闭,该配电柜关门装置能够保证在不需要对配电柜进行检查和维护时,配电柜的柜门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电力工作人员忘记关闭柜门,使配电柜内部线路的不易受到损坏,同时提高了配电柜的安全防护等级,防止意外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配电柜关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柜体;11、第二感应机构;
26.2、柜门;21、第一感应机构;22、计时机构;23、驱动机构;231、活塞缸;232、连接杆;24、供电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柜关门装置,配电柜关门装置包括柜体1和柜门2,柜门2转动设置在柜体1上,还包括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驱动机构23和供电机构24,供电机构24与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和驱动机构23均电连接,该供电机构24能够为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和驱动机构23提供电能,第一感应机构21设置在柜门2上,第一感应机构21能够检测柜门2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人,计时机构22设置在柜门2上且与第一感应机构21电连接,计时机构22能够在第一感应机构21未检测到柜门2的预设距离内有人时,开始倒计时,驱动机构23与计时机构22电连接,且驱动机构23设置在柜体1上,驱动机构23的驱动端与柜门2转动连接,驱动机构23能够在计时机构22倒计时结束后驱动柜门2闭合。
33.本实施例通过在配电柜上设置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和驱动机构23,柜门2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第一感应机构21检测柜门2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人,当没有检测到人时,计时机构22启动开始倒计时,该计时机构22的设置可以防止电力工作人员短暂离开造成的误关门的情况的发生,提高该配电柜关门装置的实用性,在计时机构22倒计时结束后,驱动机构23启动驱动柜门2关闭,该配电柜关门装置能够保证在不需要对配电柜进行检查和维护时,配电柜的柜门2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电力工作人员忘记关闭柜门2,使配电柜内部线路的不易受到损坏,同时提高了配电柜的安全防护等级,防止意外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可选地,如图1所示,供电机构24包括太阳能板和储能单元,太阳能板与储能单元电连接,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板设置在柜门2的外侧,储能单元设置在柜门2的内侧,储能单元能够将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储存在储能单元中,该太阳能板的设置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5.可选地,供电机构24还包括应急供电单元,应急供电单元设置在柜体1内,应急供电单元与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和驱动机构23均电连接,应急供电单元能够在储能单元中电力不足时,为第一感应机构21、计时机构22和驱动机构23提供电能,保证柜门2能够正常关闭。
36.可选地,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23包括活塞缸231和连接杆232,活塞缸231的底座可转动地与柜体1连接,连接杆232一端与活塞缸23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柜门2转动连接,该驱动机构23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保证柜门2平稳的闭合。
37.进一步地,活塞缸231为气缸或液压油缸,本实施例中优选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驱动平稳,可靠性高。
38.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机构21为人体接近传感器,该人体接近传感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人体接近传感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9.可选地,计时机构22为时间继电器,该时间继电器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40.可选地,配电柜关门装置还包括第二感应机构11,第二感应机构11设置在柜体1的外侧,第二感应机构11与供电机构24和驱动机构23均电连接,对应第二感应机构11设置有感应芯片,感应芯片可以随身携带,当感应芯片贴合于第二感应机构11时驱动机构23能驱动柜门2打开,该第二感应机构11和感应芯片的设置方便电力工作人员打开柜门2。
41.进一步地,第二感应机构11为接触式读卡器,感应芯片为接触式门禁卡。
42.实施例二
43.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柜关门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23包括驱动电机、齿轮和齿条,驱动电机固定在柜体1内,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齿条一端与柜门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齿轮啮合,通过齿轮带动齿条的方式实现关闭配电柜的柜门2,结构简单可靠,运行平稳,传动效率高,能够保证柜门2快速关闭。
44.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