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8050发布日期:2022-04-13 15:0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伏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2.光伏变电站是指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变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光伏变电站不便于对变电站本体进行防护处理,导致其易受到外界雨水的侵蚀,进而易产生老化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光伏变电站不便于对变电站本体进行防护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变电站本体,所述变电站本体底端的两侧皆设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底端与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板关于变电站本体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变电站本体的上方设有顶棚,所述顶棚底端的两侧皆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变电站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关于顶棚的中心线对称。
6.优选的,所述变电站本体一侧的底板顶端设有升降机体,所述升降机体两侧的内壁上皆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延伸至升降机体的外部,以便对承载杆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
7.优选的,所述变电站本体与升降机体的外侧设有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壁上设有刷板,所述刷板的内壁与变电站本体的外壁相触碰,以便对变电站本体的外壁进行刷动清洁处理。
8.优选的,所述变电站本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通风网孔,所述第二通风网孔的底端延伸至变电站本体的外部,所述变电站本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风网孔,所述第一通风网孔的顶端延伸至变电站本体的外部,以达到高效通气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与升降机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两侧的外壁上皆设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远离螺母的一端贯穿限位槽并与承载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底端延伸至升降机体的内部并与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以使得螺母经承载杆带动承载框进行升降处理。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网孔位置处的变电站本体内部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风扇的一端与变电站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不仅
降低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产生老化的现象,降低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变电站本体内部元件产生损坏的现象,而且提高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的便捷性;(1)通过立柱将顶棚设置于变电站本体的上方,即可经顶棚对变电站本体进行防护处理,以降低雨水对变电站本体造成侵蚀的现象,因顶棚呈弧形结构,使得雨水由顶棚顶部的两侧留下,即可降低雨水位于顶棚的顶部产生堆积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产生老化的现象;(2)通过支撑杆将风扇设置于第一通风网孔位置处的变电站本体内部,使得风扇位于变电站本体的内部释放风能,因第一通风网孔与第二通风网孔对称设置于变电站本体两端的内壁上,即可使得外界空气经第二通风网孔流入至变电站本体的内部,并使得风能携带热量并经第一通风网孔排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可减少灰尘经第二通风网孔与第一通风网孔流入至变电站本体的内部,从而降低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变电站本体内部元件产生损坏的现象;(3)通过打开旋转驱动件,使其带动丝杆位于升降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经限位槽对承载杆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后,使得螺母位于丝杆的外壁进行滑移,以使得螺母经承载杆带动承载框进行升降处理,即可经刷板对变电站本体的外壁进行刷动清洁处理,进而达到自动清洁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光伏变电站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变电站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变电站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底板;2、支板;3、变电站本体;4、承载框;5、立柱;6、顶棚;7、旋转驱动件;8、承载杆;9、丝杆;10、升降机体;11、限位槽;12、螺母;13、第一通风网孔;14、风扇;15、支撑杆;16、第二通风网孔;17、刷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光伏变电站,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变电站本体3,变电站本体3一侧的底板1顶端设有升降机体10,升降机体10两侧的内壁上皆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的一端延伸至升降机体10的外部;使用时,通过将限位槽11设置于升降机体10两侧的内壁上,以便对承载杆8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变电站本体3与升降机体10的外侧设有承载框4,承载框4的内壁上设有刷板17,刷板17的内壁与变电站本体3的外壁相触碰;使用时,通过将刷板17设置于承载框4的内壁,以便对变电站本体3的外壁进行刷动清洁处理;
升降机体10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丝杆9,丝杆9的底端与升降机体10的底部转动连接,丝杆9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2,螺母12两侧的外壁上皆设有承载杆8,承载杆8远离螺母12的一端贯穿限位槽11并与承载框4的外壁固定连接,升降机体10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旋转驱动件7,旋转驱动件7的底端延伸至升降机体10的内部并与丝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打开旋转驱动件7,使其带动丝杆9进行旋转,使得螺母12位于丝杆9的外壁进行滑移,以使得螺母12经承载杆8带动承载框4进行升降处理;变电站本体3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通风网孔16,第二通风网孔16的底端延伸至变电站本体3的外部,变电站本体3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通风网孔13,第一通风网孔13的顶端延伸至变电站本体3的外部;使用时,通过将第一通风网孔13与第二通风网孔16对称设置于变电站本体3两端的内壁上,以达到高效通气的目的;第一通风网孔13位置处的变电站本体3内部设有风扇14,风扇14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远离风扇14的一端与变电站本体3的顶部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打开风扇14,使得外界空气经第二通风网孔16流入至变电站本体3的内部,并使得风能携带热量并经第一通风网孔13排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变电站本体3底端的两侧皆设有支板2,支板2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板2关于变电站本体3的中心线对称,变电站本体3的上方设有顶棚6,顶棚6底端的两侧皆设有立柱5,立柱5的底端与变电站本体3的顶端固定连接,立柱5关于顶棚6的中心线对称。
16.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立柱5将顶棚6设置于变电站本体3的上方,即可经顶棚6对变电站本体3进行防护处理,以降低雨水对变电站本体3造成侵蚀的现象,因顶棚6呈弧形结构,使得雨水由顶棚6顶部的两侧留下,即可降低雨水位于顶棚6的顶部产生堆积的现象,之后通过支撑杆15将风扇14设置于第一通风网孔13位置处的变电站本体3内部,使得风扇14位于变电站本体3的内部释放风能,即可使得外界空气经第二通风网孔16流入至变电站本体3的内部,并使得风能携带热量并经第一通风网孔13排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可减少灰尘经第二通风网孔16与第一通风网孔13流入至变电站本体3的内部,以达到防尘的目的,最后通过打开旋转驱动件7,使其带动丝杆9位于升降机体10的内部进行旋转,经限位槽11对承载杆8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后,使得螺母12位于丝杆9的外壁进行滑移,以使得螺母12经承载杆8带动承载框4进行升降处理,即可经刷板17对变电站本体3的外壁进行刷动清洁处理,进而达到自动清洁的目的,从而完成光伏变电站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