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1266发布日期:2021-11-10 03:0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电网负荷迅速增长,峰谷差不断加大,而电网的发电厂调峰能力受到限制且调峰成本较高,同时电厂的建设规模必须满足负荷高峰时的用电需求,这使得投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电厂的建设受到限制,本地容量不足,越来越倚重外来电力,导致供电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减少发电厂的建设规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储能系统应运而生,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3.目前,现有的储能系统由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储能变流器(power control system,简称pcs)组成,其中多个蓄电池组直接串并联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容量的储能单元,然后通过bms对各个储能电池组进行集中式的管理,控制pcs对各个蓄电池组进行监测。
4.这种集中式的蓄电池监测,监测信息受限,信息回馈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能够监测各组蓄电池组内的各个蓄电池的电压状态。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包括有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多个管理模块、多组蓄电池组、以及多组指示模块,每组所述蓄电池组分别连接有一指示模块,所述蓄电池组与指示模块之间连接有一管理模块;
7.每组所述蓄电池组包括有多个单电池组件,每个所述单电池组件分别与管理模块连接;
8.所述管理模块用于检测对应蓄电池组件内各个单电池组件的电流信号;
9.所述指示模块与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管理模块根据检测到的电流信号信息向指示模块发送管理信号,所述指示模块用于接收管理信号;
10.所述指示模块包括有显示灯组,所述显示灯组均包括有多个单显示灯部件,所述单显示灯部件与单电池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当单电池组件与管理模块连通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呈点亮状态;
11.当单电池组件与管理模块未连通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呈熄灭状态。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电池组与指示模块之间还连接有一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管理模块并联设置;
13.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蓄电池组的电流总量信息,并且根据检测到的电流总量信息向指示模块发送检测信号,所述指示模块用于接收检测信号;
14.当电流总量减少时显示灯组呈闪烁状态。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模块可拆卸安装于机箱内。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模块还包括呈长方体结构设置的指示外壳和设置于指示外壳上的备用灯组,所述指示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一电解触点和第二电解触点,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与显示灯组通过第一连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触点与备用灯组通过第二连接电路连接,所述指示外壳至少有一个面为正方向,所述第一电连接触点、第二电连接触点、显示灯组、以及备用灯组分别设置于指示外壳正方形面的相邻四个侧面上。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外壳上设置有两标记部件,两所述标记部件分别用于标记显示灯组和备用灯组的使用情况。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记部件包括有设置于指示外壳上的标记槽和滑移连接于标记槽内标记滑块。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蓄电池组内的各个单电池组件均与管理模块连接,通过管理模块检测单电池组件的开关电流状态,并且通过检测信息控制显示灯组的熄灭或者点亮,例如,一个蓄电池组具有三节单电池组件那么显示灯组也具有三个单显示灯部件,1号单电池组件与1号单显示灯部件对应,2号单电池组件与2号单显示灯部件对应,3号单电池组件与3号单显示灯部件对应,当1、2、3号单电池组件均连通并且正常时,1、2、3号单显示灯部件均点亮,当单电池组件出现损坏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熄灭,此时蓄电池组依旧能够处于使用状态,但是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单显示灯部件判断蓄电池组中是否有单电池组件损坏,无法正常启动,并且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哪个单电池组件损坏,提高后续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21.图2为机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指示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机箱;2、管理模块;3、蓄电池组;31、单电池组件;4、指示模块;41、显示灯组;42、单显示灯部件;43、指示外壳;44、备用灯组;5、检测模块;6、标记部件;61、标记槽;62、标记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5.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型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包括有机箱1,机箱1内设置有多个管理模块2、多组蓄电池组3、以及多组指示模块4,每组蓄电池组3分别连接有一指示模块4,蓄电池组3与指示模块4之间连接有一管理模块2;
26.每组蓄电池组3包括有多个单电池组件31,每个单电池组件31分别与管理模块2连
接;
27.管理模块2用于检测对应蓄电池组3件内各个单电池组件31的电流信号;
28.指示模块4与管理模块2连接,管理模块2根据检测到的电流信号信息向指示模块4发送管理信号,指示模块4用于接收管理信号;
29.指示模块4包括有显示灯组41,显示灯组41均包括有多个单显示灯部件42,单显示灯部件42与单电池组件31一一对应设置,当单电池组件31与管理模块2连通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42呈点亮状态;
30.当单电池组件31与管理模块2未连通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42呈熄灭状态。
3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将蓄电池组3内的各个单电池组件31均与管理模块2连接,通过管理模块2检测单电池组件31的开关电流状态,并且通过检测信息控制显示灯组41的熄灭或者点亮,例如,一个蓄电池组3具有三节单电池组件31那么显示灯组41也具有三个单显示灯部件42,1号单电池组件31与1号单显示灯部件42对应,2号单电池组件31与2号单显示灯部件42对应,3号单电池组件31与3号单显示灯部件42对应,当1、2、3号单电池组件31均连通并且正常时,1、2、3号单显示灯部件42均点亮,当单电池组件31出现损坏时,对应的单显示灯部件42熄灭,此时蓄电池组3依旧能够处于使用状态,但是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单显示灯部件42判断蓄电池组3中是否有单电池组件31损坏,无法正常启动,并且能够准确的判断是哪个单电池组件31损坏,提高后续维修效率。
32.蓄电池组3与指示模块4之间还连接有一检测模块5,检测模块5与管理模块2并联设置;
33.检测模块5用于检测蓄电池组3的电流总量信息,并且根据检测到的电流总量信息向指示模块4发送检测信号,指示模块4用于接收检测信号;
34.当电流总量减少时显示灯组41呈闪烁状态。
35.为了排除由于显示灯组41的损坏造成工作人员的判断失误,加设了检测模块5,检测模块5根据蓄电池组3的总电流量判断蓄电池组3的整体状态;例如,当2号单显示灯部件42熄灭时,但是蓄电池组3整体电流量处于正常状态,即可判断是2号单显示灯部件42损坏,当蓄电池组3整体电流量降低时,检测模块5接受到的电流量减少,根据自身接受的电流量情况调节向指示模块4输送检测信号大小,电流越强信号越大显示灯组41闪烁频率越低,电流越弱信号越低显示灯组41闪烁频率越高,可以设定为规定时间的闪烁次数,工作人员通过观看闪烁频率判断单电池组件31的损坏程度,即便是更多个单电池组件31组成的蓄电池组3也能够直观的看出电池状况。
36.指示模块4可拆卸安装于机箱1内。当指示模块4损坏时能够直接通过拆装指示模块4,实现修复,无需停机修为,避免耽误正常工作。
37.指示模块4还包括呈长方体结构设置的指示外壳43和设置于指示外壳43上的备用灯组44,指示外壳43上还设置有第一电解触点和第二电解触点,第一电连接触点与显示灯组41通过第一连接电路连接,第二电连接触点与备用灯组44通过第二连接电路连接,指示外壳43至少有一个面为正方向,第一电连接触点、第二电连接触点、显示灯组41、以及备用灯组44分别设置于指示外壳43正方形面的相邻四个侧面上。
38.该备用灯组44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维修指示模块4,指示模块4内设置有相互不干扰的备用灯组44和显示灯组41,当第一电连接触点与机箱1内部电路连接时,显示灯组41
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二电连接触点与机箱1内部电路连接时,备用灯组44处于工作状态,通过往常使用记录可知,因电路故障、显示灯自身问题、外部因素等原因,显示灯的损坏次数在1.5左右,所以设置了备用灯组44后,几乎能够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工作人员在维修时,无需额外准备别的指示模块4,也能够通过与机箱1上其他的蓄电池组3对应的指示模块4进行置换,形成自身供销,减少库存压力。
39.指示外壳43上设置有两标记部件6,两标记部件6分别用于标记显示灯组41和备用灯组44的使用情况。
40.标记部件6包括有设置于指示外壳43上的标记槽61和滑移连接于标记槽61内标记滑块62。标记部件6的设计,在维修过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知道备用灯组44和显示灯组41的使用状况,是否已经损坏,从而提高维修效率。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