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4052发布日期:2021-11-29 18:2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技术,使人们在电气化生活中摆脱了电线的束缚,常运用于对手机、平板等设备的充电工作,但是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在使用时手机的屏幕是与桌面保持平行的,使用较为局限,难以满足使用者在充电的过程中进行观影等活动,使用灵活性不理想,另外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其底座较为平滑,在使用者充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充电座在桌面打滑的现场,使用较为不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无线充电设备使用灵活性不理想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右端的上侧插设有无线充电座,且无线充电座的左侧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下侧铰接有第二铰接杆,且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座的左端上侧相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套块,且套块的内壁对向分布移动块,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外表面与移动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横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
5.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上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
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下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槽洞,所述槽洞的内部插设有插块,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空槽,且空槽的内壁横向连接有弹簧,所述空槽的内部设置有嵌块,且嵌块相互远离的一侧与弹簧的端头相连接,所述插块的外侧与嵌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与嵌块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嵌块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
7.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座的横切面设置为梯形结构。
8.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座的正反两面分别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皆插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仓,且收纳仓的内部放置有海绵。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呈锯齿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铰接杆和套块,在利用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将其调节至合适角度,便于使用者在进行充电的同时,利用其倾斜角度进行观影等活动,增强使用过程中的多样性;
11.通过设置有底座和嵌块,使用过程中,可将固定座置于底座内部开设的槽洞中,使得底座内部设置的嵌块卡合在插块的表面,实现对底座的安装,操作简单便捷,通过固定座底端设置的底座增大本装置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效果,增强本装置的防滑效果,进而提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2.通过设置有滑块和收纳仓,使用过程中,可将滑块插入至无线充电座外侧开设的滑槽中,实现对收纳仓的安装,当无线充电座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沾染水渍时,可将水渍导流至收纳仓的内部进行集中收集吸附,实现本装置的防潮效果,避免水渍进入至装置内部,有效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结构侧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座和滑块结构仰视剖面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座;2、无线充电座;3、第一铰接杆;4、第二铰接杆;5、套块;6、移动块;7、卡槽;8、活性炭板;9、底座;10、插块;11、空槽;12、弹簧;13、嵌块;14、滑块;15、收纳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无线充电防潮装置,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右端的上侧插设有无线充电座2,且无线充电座2的左侧铰接有第一铰接杆3,第一铰接杆3的下侧铰接有第二铰接杆4,且第二铰接杆4的另一端与固定座1的左端上侧相铰接,第二铰接杆4的外表面套接有套块5,且套块5的内壁对向分布移动块6,第二铰接杆4的外表面与移动块6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卡槽7,且卡槽7的横切面设置为l型结构;
23.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所示,固定座1的上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8,使用过程中,通过活性炭板8实现对落入固定座1上侧水渍的吸附,有效提升本装置的防潮性能,避免无线充电座2内部进入水渍受损,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检修成本。
24.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5所示,固定座1的下侧设置有底座9,且底座9的内部开设有槽洞,槽洞的内部插设有插块10,底座9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空槽11,且空槽11的内壁横向连接有弹簧12,空槽11的内部设置有嵌块13,且嵌块13相互远离的一侧与弹簧12的端头相连接,插块10的外侧与嵌块1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壁与嵌块13的外表面相接触,嵌块13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为弧形结构,可将固定座1下侧连接的插块10插入至底座9内部开设的槽洞中,当插块10与嵌块13相接触时,由于其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嵌块13受力挤压弹簧12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嵌块13内嵌在空槽11的内部,当空
槽11完全插入时,嵌块13通过弹簧12的回弹力复位,延伸至插块10外侧开设的限位槽中,有效避免固定座1直接与桌面相接触,导致桌面上残留的水渍渗入至固定座1的内部,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时可通过底座9的设置,增大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效果,提升放置过程中的稳定性。
25.进一步的,根据附图6所示,无线充电座2的横切面设置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设置的无线充电座2便于将水渍导流至收纳仓15的内部进行吸附,增强本装置的防潮性能,进而有效增强本装置的功能性。
26.进一步的,根据附图2和附图6所示,无线充电座2的正反两面分别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皆插设有滑块14,滑块14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仓15,且收纳仓15的内部放置有海绵,可将收纳仓15置于无线充电座2的外侧,使得与收纳仓15相连接的滑块14卡合至无线充电座2外侧开设的滑槽中,实现对收纳仓15的安装,利用收纳仓15内部设置的海绵对水分进行吸收,同时便于将收纳仓15从装置中取出更换和清理。
27.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底座9的底端呈锯齿状,锯齿状设置的底座9增大其与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本装置的摩擦效果,有效避免固定座1从桌面滑落现象的出现,提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本装置放置在桌面的合适位置,随后即可将固定座1下侧连接的插块10插入至底座9内部开设的槽洞中,当插块10与嵌块13相接触时,由于其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嵌块13受力挤压弹簧12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嵌块13内嵌在空槽11的内部,当空槽11完全插入时,嵌块13通过弹簧12的回弹力复位,延伸至插块10外侧开设的限位槽中。
29.随后,即可将收纳仓15置于无线充电座2的外侧,使得与收纳仓15相连接的滑块14卡合至无线充电座2外侧开设的滑槽中,实现对收纳仓15的安装,在对手机等设备充电过程中,可根据使用需求,向上拉动无线充电座2,使得与无线充电座2相铰接的第一铰接杆3受力发生角度变化,带动第一铰接杆3下侧铰接的第二铰接杆4同时受力,此时无线充电座2与固定座1之间的倾斜角度得以发生变化,这时使用者可向上拉动套块5,使得套块5内端连接的移动块6沿卡槽7向上滑动,滑动至卡槽7顶部时,套块5位于第一铰接杆3和第二铰接杆4的接头处,由于卡槽7设置为l型结构,此时可通过转动套块5,使得移动块6卡合至卡槽7的内部得到限位,实现对无线充电座2的限位固定,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