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2555发布日期:2022-03-26 14:3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


背景技术:

2.wpc(wirelesspowerconsortium无线充电联盟)中的qi标准的无线充电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是要求rx线圈尽量对准tx线圈的。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器普遍使用三线圈,目的是为了扩大充电面积。随着手机充电功率越来越大,三线圈的缺点就慢慢暴露出来了,就是三线圈的1号线圈,2号线圈,3号线圈的交叠处的磁场是很弱的,根本不能实现大功率充电。甚至部分手机在线圈交叠的地方根本充不上电。针对上述问题,苹果公司为了把tx线圈和rx线圈对准,就采用了磁吸引的对准方式。
3.另外,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让正在充电的手机移位,传统的无线充电器无法校正对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创新地提出了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通过将pcb 传感器线圈板安装在tx线圈上面,用于和tx线圈一起滑动,并设置1mhz回波检测电路,用于充电前手机位置充电前初次定位。充电时,进一步通过定位检测电路实现实时的位置校正对准,时刻保证手机rx线圈与无线充电tx线圈对准,从而确保手机rx线圈持续处于强磁场中,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充电的稳定性。
5.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所述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的装置,包括上盖,及与其配合形成一密闭空腔的底座。所述空腔中设置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单元,包括: pcb传感器线圈板,及设置于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上的线圈传感器。
6.及采用螺钉或者粘胶将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及设置于其下方的无线充电tx线圈和磁片层叠并固定在线圈支架上。
7.所述线圈支架与滑槽配合,用于根据所述1mhz回波检测电路或所述定位检测电路检测结果进行滑动。
8.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通过fpc排线与pcba板连接,所述pcba板控制所述1mhz 回波检测电路,向线圈传感器发出电磁能量,根据检测到的1mhz手机rx线圈的回波,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充电前的初始位置;以及在充电过程中控制所述再次定位检测电路,用于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边沿线圈传感器的电压平衡状态,并进行对应校正。
9.其中,所述线圈传感器包括以2号线圈传感器为中心,及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2号线圈传感器的上下侧的1号和3号线圈传感器,和左右侧的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
10.进一步的,在所述pcba板上设置开口,在所述底座上设置马达支架,所述马达支架通过所述开口固定支撑马达。
11.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设置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下方设置风扇。
12.进一步的,在未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停留在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
13.进一步的,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底层表面设置有安装led指示灯,红外led位置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以及无线充电主板相连接的fpc排线的插座。
14.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底部固定支架,底部固定支架与汽车任一处配合使用。
15.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所述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的工作原理,作为优选的,所述装置在使用的包括以下步骤:
16.s1:在充电前,开启1mhz回波检测电路,向线圈传感器发出电磁能量,根据检测到的1mhz 手机rx线圈的回波,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初始位置;
17.s2:根据所述回波发生的位置,判断所述手机rx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是否对准,若对准,则开始充电;否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对应位置滑动,待对准后,则开始充电,关闭1mhz回波检测电路,开启充电过程中的再次定位检测电路;
18.s3:在充电中,判断所述无线充电边沿线圈传感器是否处于电压平衡状态,当为平衡状态时,则保持当前位置状态;当电压值出现不平衡时,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由高电压处向低电压处滑动,直至校正恢复至电压平衡状态。
19.其中,tx线圈即为无线充电器的线圈;pcb传感器线圈:安装在无线充电tx线圈上面,可对qi rx线圈位置进行准确检测的小线圈传感器;rx线圈即为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rx接收端即为qi接收端,优选为带qi标准的无线充电手机;所述回波即为无线充电器tx线圈触发rx线圈返回的1mhz频率。边沿线圈传感器,1号和3号是一组边沿线圈传感器,4号和5号是一组边沿线圈传感器。
20.进一步的,所述线圈传感器包括以2号线圈传感器为中心,及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2 号线圈传感器的上下侧的1号和3号线圈传感器,和左右侧的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
21.所述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位置还包括:分别计算所述1号,2号,3号,4 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的1mhz回波频数,回波数量最多处定位为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位置。
22.进一步的,若所述回波发生在1号,3号,4号或5号线圈传感器中的任一处时,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该处滑动,直至所述2号线圈传感器与手机rx线圈对准后,开始充电;如果所述回波发生在2号线圈传感器,则无需滑动,直接开始充电。
23.其中,所述判断所述无线充电边沿线圈传感器是否处于电压平衡状态,还包括:当1号和3号,或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中的任一侧检测电压值大于另一侧时,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电压值小的一侧移动,直至所述任一侧检测电压值等于另一侧时,完成校正对准。整个校正对准过程中,手机都是处于正常充电状态。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包括在充电前,通过1mhz回波检测电路,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初始位置,根据所述位置,判断所述手机rx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是否对准,若对准,则开始充电;否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对应位置滑动,待对准后,则开始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还进一步通过充电过程中再次定位检测电路,实时监测边沿线圈传感器电压平衡状态,进而实现手机rx线圈与无线充电tx线圈在充电时的移位校正对准,从而提高手机无线充电的精准性和充电效率,保证手机充电的稳定,同时也是大功率无线充电的保证。
附图说明
25.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中的三线圈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的方法原理图。
27.图3为图2中的1mhz回波检测电路检测结果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无线充电器普遍使用三线圈,目的是为了扩大充电面积,但所述三线圈的明显缺陷即为1号线圈,2号线圈,3号线圈的交叠处的磁场是很弱的,根本不能实现大功率充电。甚至部分手机在线圈交叠的地方根本充不上电。其磁场分布如图所示,呈现出强弱交替区。
31.为此,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所述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32.s1:在充电前,开启1mhz回波检测电路,向线圈传感器发出电磁能量,rx线圈传感器受到激发,产生一个回波经回波放大器进行放大后,获得1mhz回波频率结果,根据检测到的 1mhz手机rx线圈的回波,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初始位置。
33.其中,所述线圈传感器包括以2号线圈传感器为中心,及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2号线圈传感器的上下侧的1号和3号线圈传感器,和左右侧的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
34.所述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位置还包括:分别计算所述1号,2号,3号,4 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的1mhz回波频数,回波数量最多处定位为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位置,优选的,如图3所示,其中检测到的1mhz回波频数按从大到小排序为:2号,3号,1 号,4号,5号,其中4号,5号的1mhz回波未示出,其中,1#对应为1号线圈传感器1mhz 回波,2#对应为2号线圈传感器1mhz回波,3#对应为3号线圈传感器1mhz回波,当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处于2号线圈传感器位置出时,其对应的1mhz回波频率则达到最强,1 号线圈传感器和3号线圈传感器则相对弱,其中,所述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略微偏向3号线圈传感器,可见3号线圈传感器1mhz回波也是略微强于1号线圈传感器1mhz回波的频率。由此可知,当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与无线充电tx线圈越对准,则回波频率则越强,由此可精准获得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位置信息。
35.具体的,qi标准中rx端有一个“谐振回波”电路,利用rx端的“谐振回波”特点,在无线充电器上设计一个激发rx端的电路,并同时检测rx端的谐振回波,就可准确的识别出无线充电器上面是否有qi rx(无线充电手机)在上面。其中,ls为手机端的接收线圈,整个lc电路就构成了一个谐振电路,外加一个电磁触发能量,lc电路就会产生一个阻尼振荡,fd=1000
±
100khz。
36.s2:根据所述回波发生的位置,判断所述手机rx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是否对准,若对准,则开始充电;否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对应位置滑动,待对准后,则开始充电,关闭1mhz回波检测电路。再开启充电过程中的再次定位检测电路。
37.具体为,若所述回波发生在1号,3号,4号或5号线圈传感器中的任一处时,则所述
无线充电tx线圈向该处滑动,直至所述2号线圈传感器与手机rx线圈对准后,开始充电;否则,所述回波发生在2号线圈传感器,则无需滑动,直接开始充电。优选为,在不充电时,无线充电tx线圈滑到充电器的中心位置;当1号传感器检测到手机rx时,2号, 3号,4号和5号没有检测到,无线充电tx线圈直接向1号传感器方向滑动,让手机rx 先充上电。当3号传感器检测到rx时,1号,2号,4号和5号没有检测到,无线充电tx 线圈直接向3号滑动,让手机rx先充上电。
38.s3:在充电中,判断所述无线充电边沿线圈传感器是否处于电压平衡状态,当为平衡状态时,则保持当前位置状态;当电压值出现不平衡时,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由高电压处向低电压处滑动,直至校正恢复至电压平衡状态。
39.其中,所述判断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是否处于电压平衡状态,还包括:
40.当1号和3号,或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中的任一侧检测电压值大于另一侧时,则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向电压值小的一侧移动,直至所述任一侧检测电压值等于另一侧时,完成校正对准,整个校准过程都是保持充电状态。当rx线圈偏向1号传感器时,1号传感器感应的电压就会比3号传感器的高,1号和3号感应电压不平衡状态,tx线圈需要向3号传感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会随着rx线圈不断回偏向3号线圈传感器,其3号线圈传感器的电压就会不断增大,对应1号线圈传感器侧的电压减小,直至二者相等,恢复至电压平衡状态为止,完成校正。同理,当再次出现不平衡状态时,重复上述校正过程,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但原理一样。
41.作为另一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如图4所示,其中,1-上盖,2-线圈检测板,3-无线充电tx线圈,4-磁片,5-fpc排线,6
‑ꢀ
滑槽,7-线圈支架,8-螺钉,9-马达,10-马达支架,11-主板pcba,12-底座,13-风扇。
42.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包括上盖,及与其配合形成一密闭空腔的底座。所述空腔中设置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单元,进一步包括如下:
43.pcb传感器线圈板,及设置于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上的线圈传感器;优选的,所述pcb 传感器板的底层还包括:底层表面设置为梳状滤波器,安装led指示灯,红外led位置开关,温度传感器,与无线充电主板相连接的fpc排线的插座,但不限于此。
44.及采用螺钉或者粘胶将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及设置于其下方的无线充电tx线圈和磁片层叠并固定在线圈支架上。
45.所述线圈支架与滑槽配合,用于根据所述1mhz回波检测电路或所述定位检测电路检测结果进行滑动。
46.所述pcb传感器线圈板通过fpc排线与主板pcba板连接,所述pcba板控制所述 1mhz回波检测电路,向线圈传感器发出电磁能量,根据检测到的1mhz手机rx线圈的回波,定位手机无线充电rx线圈的初步位置;以及控制所述定位检测电路,用于在充电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述无线充电边沿线圈传感器的电压平衡状态,并进行对应校正。
47.其中,所述线圈传感器包括以2号线圈传感器为中心,及分别对称分布于所述2号线圈传感器的上下侧的1号和3号线圈传感器,和左右侧的4号和5号线圈传感器。
48.进一步的,在所述主板pcba板上设置开口,在所述底座上设置马达支架,所述马达支架通过所述开口固定支撑马达。
49.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设置排风口,在所述排风口下方设置风扇。
50.进一步的,在未充电时,所述无线充电tx线圈停留在所述装置的中心位置。
51.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qi无线充电自动追踪对准装置,不但有效提高了手机无线充电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还实现了智能实时调节校正对准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的移位,影响到充电功能的问题,且进一步提高了手机无线充电的效率和安全性。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