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7134发布日期:2021-10-16 10:3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升降杆顶端用电设备供电的电缆机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


背景技术:

2.具有一定举升能力的升降杆可以用于快速架设天线等通信设备。已有技术中升降杆的种类较多,但结构上主要包括管体和丝杠驱动装置。管体包括最里的顶管、最外的底管及底管和顶管之间的多根内管,用于架设天线等通信设备时顶管的顶端装有天线安装板。丝杠驱动装置可以是单丝杠驱动,也可以是多丝杠驱动,管体中的多根内管和顶管可以依次升降也可以同步升降。
3.现有技术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10229459.3公开了“多丝杠机械升降杆”,在丝杠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顶管和多根内管可依次升起使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或依次下降使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
4.现有技术中, cn106241640a公开了“多丝杠同步电动升降杆”,在丝杠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顶管和多根内管可同步升起使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或同步下降使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
5.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杆,无论是升降杆自身升降驱动还是升降杆顶端上的用电设备作业,均需通过电缆供电。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时,与升降杆顶端用电设备相连的电缆也处于展开状态,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时,与升降杆顶端用电设备相连的电缆下降回落时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种电缆无序的下降回落经常导致电缆无序地堆积在一起,无序堆积的电缆不仅占用了地面的较大空间,也常常会妨碍工作人员对升降杆的正常操作或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应用本实用新型后升降杆无论是展开还是撤收时,为升降杆顶端用电设备供电的电缆都能够处于有序的展开和回落,不会出现电缆无序堆积的现象。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包括电缆,所述的升降杆具有底管、多根内管以及顶管,顶管的顶端装有天线安装板,所述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升降杆底管上部的筒状安装架,相应地所述的电缆为筒状螺旋式电缆,筒状螺旋式电缆套设在筒状安装架外,筒状安装架的底部固装有环形支撑板,环形支撑板上固装有用于箍紧在底管上部的管箍,筒状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向上贯通的安装通道;每根内管顶端管口的外壁上装有向侧部伸出的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穿过的缆线穿过组件,相邻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置于升降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天线安装板及环形支撑板上分别装有供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两端头通过的过线构件;当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时,相邻内管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别位
于筒状安装架左、右两侧的安装通道内。
8.升降杆应用本实用新型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后,当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时,升降杆的各内管及顶管升起,筒状螺旋式电缆在相应缆线穿过组件的约束下有序地升起,当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时,在筒状螺旋式电缆自身弹力及相应缆线穿过组件的约束下有序地回落、套设在筒状安装架外,不会出现电缆的无序堆积现象。
9.进一步地,所述的过线构件由可固定在所述天线安装板或环形支撑板上的卡子以及置于卡子内并通过卡子固定的供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端头穿过的过线套构成,卡子上装有用于将该卡子固定在所述天线安装板或环形支撑板上的固定螺钉。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筒状安装架的形状为锥形筒状,相应地套设在该筒状安装架外的筒状螺旋式电缆为锥形筒状螺旋式电缆。筒状安装架和筒状螺旋式电缆的具体形状均采用锥形筒状,可以减小升降杆展开和撤收时电缆与安装架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电缆的顺利展开和撤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筒状安装架包括由下至上间隔设置的直径渐次缩小的多个定位环和间隔均布固定在多个定位环外壁上的支撑立杆,除最底部的一或二个定位环外的其它定位环的左、右两侧对称切掉弧形段形成所述的安装通道。上述安装架结构,采用定位环和支撑立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减小电缆与安装架之间的摩擦力,更加有利于电缆的展开和撤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缆线穿过组件由用于固定在所述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联接法兰轴、固装于联接法兰轴一端的联接板以及装于联接板端部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穿过的过线组件构成。
13.进一步地,所述的过线组件可转动地装于联接板的端部。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过线组件由缆线抱箍和固装于缆线抱箍一侧的轴套构成,轴套内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联接板的端部,轴套可以所述的转轴为轴转动。
15.本实用新型中过线组件可转动地装于联接板的端部,当升降杆展开或撤收时过线组件可以相应地转动,可以进一步适应筒状螺旋式电缆的展开和撤收。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缆线抱箍由上、下合抱件扣接构成,上、下合抱件扣接在一起时其间形成有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缆线穿过的柱形通道。所述缆线抱箍采用上、下合抱件扣接构成的结构,便于本实用新型中筒状螺旋式电缆的安装。
17.进一步地,所述轴套靠近上、下合抱件的一侧形成有周向的凹槽,位于轴套内的转轴的端部固装有置于凹槽内防止转轴由轴套内滑出的圆形限位挡板。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改进,所述的联接板由第一联接板和第二联接板连接构成,第一联接板的上部固定在所述联接法兰轴的一端、下部具有第一连接长条孔,第二联接板的上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长条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长条孔、下部与所述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联接板的下部与第二联接板的上部相重叠、并且第一连接长条孔与第二连接长条孔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中联接板由第一联接板和第二联接板连接构成,第一联接板的下部与第二联接板的上部相重叠、并且第一连接长条孔与第二连接长条孔之间通过紧固螺钉固定连接,该种结构可以通过调整紧固螺钉进而调整所述缆线穿过组件中过线组件的高度,便于筒状螺旋式电缆中缆线的安装。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于升降杆上时的主视结构状态示意图,图中的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
22.图2是从图1中移出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中的电缆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移出电缆后的图1的局部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筒状安装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沿图5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去除掉缆线穿过组件后的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沿图7中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环形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图9的a向视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管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图1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13是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装设在天线安装板及环形支撑板上的过线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5是过线构件中卡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6是图1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17是过线构件中过线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8是图1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19是升降杆中的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装有本实用新型中缆线穿过组件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相邻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置于升降杆的左、右两侧。
40.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缆线穿过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1.图21是图19的b向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缆线穿过组件的局部结构。
42.图22是图21中联接法兰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23是图22的俯视示意图。
44.图24是图20中过线组件中缆线抱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5.图25是图24的右视示意图。
46.图26是图24的俯视示意图。
47.图27是沿图26中c

c线的剖视示意图。
48.图28是图20中过线组件中联接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9.图29是图28右视示意图。
50.图30是图20中过线组件中挡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1.图31是图30左视示意图。
52.图32是图20中过线组件中转轴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53.图33是图20中第一联接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4.图34是图33的侧视示意图。
55.图35是图20中第二联接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56.图36是图35的侧视示意图。
57.图37是本实用新型装于升降杆上时的主视结构状态示意图,图中的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58.首先参见图1-图13,本实用新型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包括电缆200,所述的升降杆100具有底管101、多根内管102、103、104、105、106以及顶管107,顶管的顶端装有天线安装板110,所述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还包括套装在所述升降杆底管上部的筒状安装架300,相应地所述的电缆200为筒状螺旋式电缆,筒状螺旋式电缆200套设在筒状安装架外,筒状安装架的底部固装有环形支撑板310,环形支撑板上固装有用于箍紧在底管上部的管箍320,筒状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向上贯通的安装通道330;每根内管顶端管口的外壁上装有向侧部伸出的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穿过的缆线穿过组件400,相邻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置于升降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天线安装板110及环形支撑板310上分别装有供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两端头通过的过线构件120;当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时,相邻内管上的缆线穿过组件400分别位于筒状安装架左、右两侧的安装通道内。所述的环形支撑板310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圆孔311,以降低环形支撑板的生产成本,并减轻环形支撑板的重量。所述的管箍320由左、右管箍合抱件321、322构成,左、右管箍合抱件通过连接螺栓323可以箍紧在所述的底管上部,左、右管箍合抱件的底部分别连有半环形连接件324,半环形连接件通过螺钉可以固定在所述的环形支撑板310上。
59.再参见图14-图18,所述的过线构件120由可固定在所述天线安装板110或环形支撑板310上的卡子121以及置于卡子内并通过卡子固定的供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端头穿过的过线套122构成,卡子上装有用于将该卡子固定在所述天线安装板110或环形支撑板310上的固定螺钉123。
60.再参见图2、图5和图6,所述筒状安装架300的形状为锥形筒状,相应地套设在该筒状安装架外的筒状螺旋式电缆200为锥形筒状螺旋式电缆。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筒状安装架300包括由下至上间隔设置的直径渐次缩小的多个定位环301和间隔均布固定在多个定位环外壁上的支撑立杆302,除位于锥形筒状安装架300最底部的一或二个定位环外的其它定位环的左、右两侧对称切掉弧形段形成所述左、右两侧的安装通道330。
61.再参见图19-图23,所述的缆线穿过组件400由用于固定在所述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联接法兰轴410、固装于联接法兰轴一端的联接板420以及装于联接板端部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穿过的过线组件430构成;所述的联接法兰轴410由连接轴411和装于连接轴一端的连接法兰412构成,所述的联接板装于连接轴的另一端,联接法兰轴通过其一端的连接法兰固定在所述内管顶端管口的外壁上。所述的过线组件430可转动地装于联接板的端部。过线组件430由缆线抱箍431和固装于缆线抱箍一侧的轴套432构成,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可由缆线抱箍431内穿过,轴套内装有转轴433,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联接板420的端部,轴套432可以所述的转轴433为轴转动。
62.再参见图24-图27,所述的缆线抱箍431由上、下合抱件434、435扣接构成,上、下
合抱件可以通过固定螺钉固定扣接在一起,上、下合抱件扣接在一起时其间形成有供所述筒状螺旋式电缆缆线穿过的柱形通道436。
63.再参见图20、图24和28-图32,所述轴套432靠近上、下合抱件434、435的一侧形成有周向的凹槽437,位于轴套内的转轴433的端部固装有置于凹槽437内的圆形限位挡板438,转轴433的端部装有与凹槽437径向尺寸相配合的圆形限位挡板后,可以防止转轴由轴套内滑出。
64.再参见图33-图36,所述的联接板420由第一联接板421和第二联接板425连接构成,第一联接板421的上部固定在所述联接法兰轴的一端、下部具有第一连接长条孔422,第二联接板425的上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长条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长条孔426、下部与所述的转轴433固定连接,第一联接板421的下部与第二联接板425的上部相重叠、并且第一连接长条孔422与第二连接长条孔426之间通过紧固螺钉423固定连接。
65.最后参见图37,图37是本实用新型装于升降杆上时的主视结构状态示意图,图中的升降杆处于展开状态,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缆也相应处于展开状态。
66.本实用新型与升降杆同步的螺旋式电缆伸缩机构,安装时先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筒状安装架通过其底部环形支撑板上的管箍固定在升降杆底管的上部,筒状螺旋式电缆套设在筒状安装架外,然后安装升降杆的内管、顶管,将升降杆整体组装完成,再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缆线穿过组件分别装于每根内管顶端管口的外壁上,使相邻内管顶端管口外壁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置于升降杆的左、右两侧,当升降杆处于撤收状态时,使相邻内管上的缆线穿过组件分别位于筒状安装架左、右两侧的安装通道内,之后在天线安装板及环形支撑板上安装本实用新型中的过线构件,最后将筒状螺旋式电缆的缆线分别穿过各缆线穿过组件,缆线的两端头分别穿过天线安装板及环形支撑板上的过线构件,穿过天线安装板上过线构件的缆线与升降杆顶端的用电设备连接,穿过环形支撑板上过线构件的缆线与电源相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