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8310发布日期:2022-04-02 04:0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照明配电柜及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各种元器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说断路器、电度表、变频器等等,这些元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元器件本身对高温也是比较敏感的,一旦配电柜内部的温度长期高于40℃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到配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3.现有的配电柜大多散热性能较差,无法及时高效的对热量进行排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具有提高配电柜的安全性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包括底板、顶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所述底板、顶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拼接形成内部容纳腔;
6.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安装有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包括多个活叶;
7.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内部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散热件。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本电力柜之前,底板、顶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及右侧板拼接形成内部容纳腔,配电所使用的仪器安装在该内部容纳腔内。在使用本配电柜的过程中,散热件及散热窗用于对内部容纳腔进行散热,提高配电柜的安全性。
9.进一步,所述散热窗包括矩形门框,所述矩形门框由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及右支撑板连接而成,所述左支撑板及所述右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多根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平行,多根所述活动杆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活叶,所述活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活动杆用于支撑活叶,同时使得活叶的倾斜角度可调。
11.进一步,所述矩形门框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活叶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件。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调整件可以在内部容纳腔内的温度较高时,增大活叶的倾斜角度,使通风更加流畅,提高散热效率,还可以在内部容纳腔内的温度正常时,减小活叶的倾斜角度,阻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进入内部容纳腔内。
13.进一步,所述角度调整件包括传动连杆,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所述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活叶与所
述传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沿所述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传动连杆的驱动件。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需要调整活叶的倾斜角度时,驱动件驱动传动连杆沿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带动多个活叶转动,从而达到调整活叶的倾斜角度。
15.进一步,所述驱动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所述传动连杆连接。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沿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伸缩,达到沿传动连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传动连杆,从而实现调整活叶的倾斜角度的效果。
17.进一步,所述散热件包括风机、总散热管道及多根分散热管道,所述总散热管道穿设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总散热管道内设置有所述风机,多根所述分散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总散热管道导通连接,多根所述分散热管道均设置在所述左侧板上,多根所述分散热管道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多根所述分散热管道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口。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风机进行工作,将外部冷空气引入分散热管道内,使得冷空气通过多根分散热管道的多个散热口流出,进行散热,从而达到提高了散热效率的效果。
19.进一步,所述内部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温度监测件及电控开关,所述温度监测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开关电连接,所述电控开关串联在外接电源与所述风机之间。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监测件用于监测内部容纳腔内的温度,在内部容纳腔内的温度较高时,控制电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使得风机通电,对内部容纳腔内进行散热工作。
21.进一步,所述温度监测件包括温度感应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所述温度感应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
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感应电路用于检测内部容纳腔内的温度,将温度转化为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的处理输出至电控开关。
23.进一步,所述内部容纳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载物板,所述载物板的一侧与所述左侧板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载物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侧板可拆卸地连接。
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需求将多个载物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内部容纳腔内,使得内部容纳腔内的空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再将配电所使用的仪器安装在多个载物板上。
25.进一步,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载物板的连接件;
26.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插接槽及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设置在所述左侧板上,所述第二插接槽设置在所述右侧板上,所述第一插接槽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插接槽的高度相同,所述载物板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载物板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需要在内部容纳腔安装载物板时,将载物板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接槽内,载物板的另一端插接在与该第一插接槽的高度一致的第二插接槽内,从而将载物板安装在内部容纳腔内。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电柜用于展示载物板的部分剖视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电柜用于展示散热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配电柜用于展示温度监测件及电控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32.图中,100、散热装置;10、底板;11、顶板;12、前面板;13、后面板;14、左侧板;141、第一插接槽;15、右侧板;151、第二插接槽;152、通风口;16、内部容纳腔;17、散热窗;171、上支撑板;172、下支撑板;173、左支撑板;174、右支撑板;175、活叶;176、传动连杆;177、电动推杆;18、散热件;181、风机;182、总散热管道;183、分散热管道;19、载物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
34.实施例
35.参照图1、2,一种配电柜散热装置100,包括配电柜本体,配电柜本体包括底板10、顶板11、前面板12、后面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底板10、顶板11、前面板12、后面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拼接形成内部容纳腔16。内部容纳腔16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载物板19,载物板19的一侧与左侧板14可拆卸地连接,载物板19的另一侧与右侧板15可拆卸地连接。左侧板14与右侧板15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载物板19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插接槽141及第二插接槽151,第一插接槽141设置在左侧板14上,第二插接槽151设置在右侧板15上,第一插接槽141的高度与第二插接槽151的高度相同,载物板19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接槽141内,载物板19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二插接槽151内。
36.具体的,在使用本电力柜之前,底板10、顶板11、前面板12、后面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拼接形成内部容纳腔16,配电所使用的仪器安装在该内部容纳腔16内。可以根据需求将多个载物板19可拆卸地设置在内部容纳腔16内,使得内部容纳腔16内的空间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再将配电所使用的仪器安装在多个载物板19上。需要在内部容纳腔16安装载物板19时,将载物板19的一端插接在第一插接槽141内,载物板19的另一端插接在与该第一插接槽141的高度一致的第二插接槽151内,从而将载物板19安装在内部容纳腔16内。
37.参照图1、3,右侧板15上开设有通风口152,通风口152上安装有散热窗17,散热窗17包括多个活叶175。散热窗17包括矩形门框,矩形门框由上支撑板171、下支撑板172、左支撑板173及右支撑板174连接而成,左支撑板173及右支撑板174之间转动设置有多根活动杆,活动杆的长度方向与上支撑板171的长度方向平行,多根活动杆上均连接有一个活叶175,活叶175的长度方向与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平行。
38.参照图3,矩形门框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活叶175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件。角度调整件包括传动连杆176,上支撑板171和下支撑板172之间设置有传动连杆176,传动连杆176的长度方向与活动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活叶175与传动连杆176固定连接,上支撑板171上还设置有用于沿传动连杆176的长度方向移动传动连杆176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电动推杆177,电动推杆177的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传动连杆176的长度方向平行,电动推杆177的活塞杆与传动连杆176连接。
39.具体的,散热窗17用于对内部容纳腔16进行散热,活动杆用于支撑活叶175,同时使得活叶175的倾斜角度可调,电动推杆177的活塞杆沿传动连杆176的长度方向伸缩,达到沿传动连杆176的长度方向移动传动连杆176,带动多个活叶175转动,从而调整活叶175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较高时,增大活叶175的倾斜角度,使通风更加流畅,提高散热效率,还可以在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正常时,减小活叶175的倾斜角度,阻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进入内部容纳腔16内。
40.参照图2,散热件18包括风机181、总散热管道182及多根分散热管道183,总散热管道182穿设在左侧板14上,总散热管道182内设置有风机181,多根分散热管道183的一端与总散热管道182导通连接,多根分散热管道183均设置在左侧板14上,多根分散热管道183分别位于不同高度,多根分散热管道183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口。
41.具体的,风机181进行工作,将外部冷空气引入分散热管道183内,使得冷空气通过多根分散热管道183的多个散热口流出,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42.参照图4,内部容纳腔16内还设置有温度监测件及电控开关,温度监测件的输出端与电控开关电连接,电控开关串联在外接电源与风机181之间。温度监测件包括温度感应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温度感应电路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控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温度感应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pt100铂热电阻r4,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pt100铂热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pt100铂热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第三电阻r3和pt100铂热电阻r4的连接节点接地,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第二电阻r2和pt100铂热电阻r4的连接节点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跟随器a1、第二电压跟随器a2及加减运算电路,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与第一电压跟随器a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和pt100铂热电阻r4的连接节点与第二电压跟随器a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跟随器a1的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跟随器a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减运算电路的两个输入端电连接,加减运算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电路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减运算电路包括运算器a3。电控开关包括温度比较电路、第一晶体管开关及继电器k,温度比较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电压比较器a4,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节点与电压比较器a4的反相端电连接,运算器a3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a4的同相端电连接,电压比较器a4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开关电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开关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电压比较器a4的输出端与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b电连接,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外接电源连接,继电器k的线圈串联在外接电源与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之间,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串联在外接电源与风机181之间。
43.具体的,温度监测件用于监测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在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较高时,控制电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使得风机181通电,对内部容纳腔16内进行散热工作。pt100铂热电阻r4的电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使得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节点的电压不变而第二电阻r2和pt100铂热电阻r4的连接节点的电压增大,从而使得第一电
压跟随器a1的输入端的电压不变而第二电压跟随器a2的输入端的电压增大,通过调整加减运算电路的相应参数实现对输入电压放大倍数的控制。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节点的电压可以为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为30℃时运算器a3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当温度监测件的输出端输入至电压比较器a4的同相端的电压大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节点电压时,即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大于30℃,电压比较器a4输出高电平至第一晶体管开关。当温度监测件的输出端输入至电压比较器a4的同相端的电压小于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连接节点电压时,即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小于30℃,电压比较器a4输出低电平至第一晶体管开关。电压比较器a4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大于30℃,第一npn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的线圈处于通电状态,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处于闭合状态,风机181通电进行散热工作。电压比较器a4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即内部容纳腔16内的温度小于30℃,第一npn三极管q1截至,继电器k的线圈处于断电状态,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处于断开状态,风机181断电停止工作。
4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