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8016发布日期:2021-10-16 10:5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立式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充电技术不断的发展,无线充充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无线耳机盒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用户对无线充的兼容性,充电速度,充电形式等性能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3.针对手机产品的无线充电器,其充电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立式无线充电器能够使得手机立式放置在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方便用户在充电同时观看屏幕内容,因而受到大家的青睐。
4.然而,现在手机的型号和尺寸多样,手机的充电区域也不尽相同,用户在使用该类立式形态的无线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不同尺寸的手机可能存在无法对准的问题,即现有的立式无线充电器无法同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机产品,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被充电设备对准困难的问题。
6.一种立式无线充电器,包括:
7.固定座;
8.无线充电座,立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和第一充电线圈,所述壳体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壳体的表面可支撑被充电设备,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第一充电区域;
9.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无线充电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无线充电座在所述无线充电座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10.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
11.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被充电设备,所述承载台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
12.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承载台和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在所述固定座上沿着所述无线充电座的宽度方向移动。
13.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固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第二充电区域。
14.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二充电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充电区域的下方。
15.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和支架,所述驱动组件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无线充电座在所述支架上沿着所述无线充电座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16.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7.第一步进电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8.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9.所述支架包括:
20.安装板,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外侧,且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21.连接板,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上开设的通槽并与所述第一丝杆配合连接。
22.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上固定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丝杆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适配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穿插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内。
23.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第二步进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承载台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丝杆配合连接。
24.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上固定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丝杆平行设置,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杆对应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插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
25.进一步的,上述无线充电器,其中,所述承载台上固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被充电设备。
2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无线充电座在无线充电座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无线充电座上的第一充电区域的位置可调节,保证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与该第一充电区域对准,以达到最佳的充电效率。通过对该无线充电座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立式无线充电器可适应不同尺寸的被充电设备,保证充电效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立式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与第二驱动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0034]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7]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式无线充电器,支持被充电设备以立式形态进行无线充电。该被充电设备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该立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固定座10、立于该固定座10上的无线充电座20以及用于驱动该无线充电座20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0。该被充电设备可以斜靠在该无线充电座20上,进行无线充电。
[0039]
该固定座10大致为平板状结构,其设置在该无线充电座20的下方,用于支撑该无线充电座20,以及为该被充电设备提供一支撑平台。
[0040]
如图2和图3所示,该无线充电座20包括壳体21和第一充电线圈(图未示)。该壳体
21可由前部和后部两部分组成,该壳体21的前部和壳体21的后部相互盖合,并于内部形成一空腔,该第一充电线圈置于该空腔中,并与该壳体21固定连接。该壳体21倾斜设置,以使该壳体21的表面可支撑被充电设备。具体实施时,该壳体21的前部的表面设计为被充电设备的抵靠面,用于支撑被充电设备。该壳体21的形状可设计为与被充电设备形状对应,如针对手机设备,该无线充电座20的壳体21设计为近似的矩形的形状,以便于更好的支撑手机。该第一充电线圈在该壳体21的前部的表面形成第一充电区域22,被充电设备靠近该第一充电区域22时,通过该第一充线圈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被充电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0041]
进一步的,为了更稳定的支撑被充电设备,该壳体21的倾斜角度设计为45
°
~80
°

[0042]
该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该固定座10和该无线充电座20,该第一驱动装,30用于驱动该无线充电座20在无线充电20座的长度方向上移动。通过该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无线充电座移动,可以调整被充电设备相对于该第一充电区域22的位置,使该被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与该第一充电区域22对准,从而保证充电效率。
[0043]
该第一驱动装置30主要由驱动组件和支架两部分组成。该驱动组件设置在该壳体21的内部空腔中,且与该壳体21固定连接。该支架一端连接该驱动组件31,另一端固定在该固定座10上。该驱动组件31用于驱动无线充电座20在支架32上沿着无线充电座2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0044]
具体的,该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步进电机311和第一丝杆312。该第一步进电机置于壳体21内,其可通过螺钉等固定在该壳体21的前部上。该第一丝杆312固定连接该第一步进电机311的输出轴上。该支架32包括安装板321固定在该安装板321一侧的连接板322。该安装板321位于该壳体21的外侧,并与该壳体21的后部平行相对设置,该安装板3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该固定座10上。该壳体21的后部开设有通槽211,该通槽沿着平行于该无线充电座20的长度方向设置。该连接板322一端与安装板321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该通槽211并与第一丝杆312配合连接。
[0045]
该支架32固定在该固定座10上,当该第一步进电机311转动时,带动该第一丝杆312转动,使该第一丝杆312相对于该连接板322上下移动,从而驱动该无线充电座20在该安装板321上沿着该无线充电座2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0046]
为了保证无线充电座2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该第一步进电机311上固定有第一导向杆33,该第一导向杆33可设置有两个,分别平行设置在该第一丝杆312的两侧。该连接板322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杆33适配的两个第一导向孔,两个第一导向杆33穿插于对应的第一导向孔内。该两个第一导向杆33起到导向和稳定无线充电座的作用,保障该无线充电座20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时的稳定性。
[0047]
该第一充电线圈的安装位置根据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方式以及被充电设备的尺寸来设置。以手机为例,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线圈所在位置为手机竖直放置在该固定座上时手机充电区域对应的位置。
[0048]
不同型号的手机,其充电区域一般是在长度方向的差异较大。因此,本实施中,当用户选择竖直放置方式对手机进行充电时,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无线充电座20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即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移动,而此时手机固定,因此第一充电线圈相对于该手机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移动,以调整手机的充电区域与该第一充电区域22之间的相对位置。
[0049]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立式无线充电器除了支持电子设备竖直放置的充电方式外,还支持电子设备横向放置的充电方式。即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座20还包括第二充电线圈,该第二充电线圈固设于壳体21的内部,且于壳体21的表面形成第二充电区域23。该第二充电区域23位于该第一充电区域21的下方,其用于被充电设备横向放置时,对该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50]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该被充电设备横向充电时,便于调节该被充电设备相对于该第二充电区域23的位置。该立式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承载台40和用于驱动承载台40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50。该承载台40用于承载被充电设备,承载台40滑动连接于固定座10上。该第二驱动装置50与承载台40和固定座10连接,该第二驱动装置50用于驱动承载台40在固定座上沿着无线充电座20的宽度方向移动,以使被充电设备的充电区域与该第二充电区域23对准,从而保证充电效率。
[0051]
具体的,该固定座10上开设有容置槽11,该容置槽11沿着平行于无线充电座20的宽度方向设置。该第二驱动装置50包括置于该容置槽11内的第二步进电机51,以及与第二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杆52。该承载台40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部41和连接部42。该承载部41与该固定座10的表面齐平或凸出于该固定座10的表面,以用于承载被充电设备。该连接部42的一端与承载部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丝杆52配合连接。当第二步进电机51转动时,带动第二丝杆52转动,使该第二丝杆52相对于该连接部42水平移动,从而驱动该承载台40在固定座10上沿着该无线充电座20的宽度方向移动。
[0052]
用户选择横向放置手机进行充电时,可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0驱动无线充电20座在其宽度方向上移动,即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使手机在水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以与该第二充电区域23对准。
[0053]
为了保证被充电设备移动稳定性,该第二步进电机51上固定有第二导向杆53,该第二导向杆53可设置两个,分别平行设置在该第二丝杆52的两侧。该连接部42上开设有与第二导向杆53对应的两个第二导向孔,该两个第二导向杆53穿插于对应的第二导向孔内。该两个第二导向杆53起到导向和稳定手机的作用,保障该手机水平移动时的稳定性。
[0054]
本实施例中,无论是调节无线充电座20倾斜向上或向下移动,还是调节被充电设备水平移动,被充电设备均是通过自身重力的作用立在该承载台40上。为了使该被充电设备能够稳定的立在承载台4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承载台40上固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固定被充电设备。以手机为例,该固定件例如为用于固定手机的手机固定支架,或者为用于卡接手机的卡槽结构,通过该固定件使手机可牢固的固定在该承载台40上。
[005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充电线圈实现对被充电设备竖直放置方式时的充电,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充电线圈实现对被充电设备横向放置方式时的充电。
[0056]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单独设置第一充电线圈实现充电设备竖直放置方式时的充电,或者单独设置第二充电线圈实现充电设备横向放置方式的时充电。
[0057]
本实施例中,还同时设置了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50,该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该无线充电座20移动,使该无线充电座20可在无线充电座20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解决被充电设备竖直方向上偏移而导致的充电效率低的问题。该第二驱动装置50用
于驱动承载台40移动,使被充电设备沿着无线充电座20的宽度方向移动,解决被充电设备水平方向上偏移而导致的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0058]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50也可以择一的方式存在。
[005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