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1880发布日期:2022-01-05 12:4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机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扭矩。电机作为电器和各种机械设备的动力源,其在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种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由于电机工作时线圈通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减少传递到其他结构的热量,保证电机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机进行散热处理。
3.在现有技术种,通常会在电机的外部设置风叶以及尾罩作为散热结构,电机工作时,由转动的风叶产生的风向周辐射,风作用在电机的尾罩上并流向电机外壳的散热筋,从而达到对电机外壳散热的目的。但是此种方式是通过电机外壳散热开实现对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转移,散热效率较低,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散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种电机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包括壳体、贯穿所述壳体的电机转轴、安装在所述电机转轴上的转子、位于所述转子外周的定子绕组和位于所述定子绕组外周的定子铁芯,还包括环绕在所述定子铁芯外周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伸出所述壳体之外。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所述转子的两端分别设有风叶片。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风叶片两侧的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导风板。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风板为弧形板,所述导风板由所述壳体内壁向着所述定子铁芯弯曲。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导风板距离所述电机转轴的高度位于所述转子外周壁与所述定子铁芯外周壁之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定子铁芯轴向,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与所述间隔对应处设有第一散热孔。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电机转轴还设有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三散热组件,沿所述电机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三散热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
1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三散热组件均包括与所述电机转轴相连接的风板安装在所述风板上的第二风叶片,所述第二风叶片位于所述风板和壳体之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风叶片对应处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散热孔的高度高于所述导风板的高度。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风叶片和第二风叶片为平面板或弧形板状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在壳体之内的定子铁芯外周环绕设置冷却水管,并且在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在电机工作时,可以从进水管路出输入水或其他冷却液体,经由含绕在定子铁芯外周的冷却水管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大量的热量最终经由出水管路带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从电机内部设置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处理,相比有现有技术的散热方式而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并且操作方便。
17.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沿电机转轴的轴向,转子的两端分别设有风叶片。如此设置,在电机转轴工作时,转子随动,从而使得转子两端的风叶片转动,形成一定的风量,进一步从电机的内部进行散热,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导风板,使得转子上的风叶片转动产生的风量吹向导风板,并沿着导风板最终吹向转子外周与定子铁芯之间,集中对产生热量的部件进行散热处理,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外壁与第二风叶片对应处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并且第二散热孔的高度高于导风板的高度。如此设置,当电机转轴转动时,第二风叶片随动产生风量,第二风叶片产生的风量一部分吹在壳体上进行散热。还可以沿着第二散热孔吹进电机内部,对内部进行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二散热孔吹进去的风主要吹在冷却水管上,可以对换热后的冷却水管进行一定的降温,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冷却水管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导风板的设置,第二散热孔的高度高于导风板的高度,使得第二散热组件、第三散热组件产生的风量与转子上的风叶片产生的风量不会产生对对流,确保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率。
20.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沿定子铁芯轴向,冷却水管与定子铁芯之间具有间隔,壳体的外壁上与间隔对应处设有第一散热孔。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散热组件、第三散热组件吹进电机内部的风可以将部分热量从第一散热孔处带走,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图。
22.附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23.1、壳体;2、电机转轴;3、转子;4、定子绕组;5、定子铁心;6、冷却水管;61、进水管路;62、出水管路;31、风叶片;11、导风板;s、间隔;7、第二散热组件;8、第三散热组件;71、风板;72、第二风叶片; 12、第一散热孔;13、第二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转轴2、转子3、定子绕组4和定子铁芯5。其中电机转轴2贯穿壳体1,转子3安装在电机转轴2上,随电机转轴2一同转动。定子设置在转子3的外周,包括定子绕组4和定子铁芯5。定子绕组4即通常行业内所说的线圈,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散热处理。
28.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在定子铁芯5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冷却水管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冷却水管5沿着定子铁芯5的轴线环绕多圈,冷却水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路61和出水管路62,进水管路61和出水管路62伸出壳体1之外。
29.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在壳体1之内的定子铁芯5外周环绕设置冷却水管6,并且在冷却水管6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路61和出水管路 62,在电机工作时,可以从进水管路61出输入水或其他冷却液体,经由含绕在定子铁芯5外周的冷却水管6与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将大量的热量最终经由出水管路62带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从电机内部设置散热结构进行散热处理,相比有现有技术的散热方式而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并且操作方便。
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电机转轴2的轴向,本实用新型的转子3的两端分别设有风叶片31。如此设置,在电机转轴2 工作时,转子3随动,从而使得转子3两端的风叶片31转动,形成一定的风量,进一步从电机的内部进行散热,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果。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风叶片31的设置不具有局限性,例如可以设置为平面板或者弧形板结构。
32.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风叶片 31两侧的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导风板11。在本实施方式种,导风板11为弧形板,导风板11由壳体1内壁向着定子铁芯5弯曲。并且导风板11距离电机转轴2的高度位于转子3外周壁与定子铁芯5外周壁之间。
33.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散热装置,按照上述方式设置导风板11,使得转子 3上的风叶片31转动产生的风量吹向导风板11,并沿着导风板11最终吹向转子3外周与定子铁芯5之间,集中对产生热量的部件进行散热处理,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34.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轴2上还设有第二散热组件7和第三散热组件8。沿电机转轴2的轴向,第二散热组件7和第三散热组件8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散热组件7和第三散热组件均包括与电机转轴2相连接的风板71 安装在风板71上的第二风叶片72,第二风叶片72位于风板71和壳体1 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第二风叶片72可以设置为平面板或者弧形板状结构。
35.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的外壁与第二风叶片72对应处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3。并且第二散热孔13的高度高于导风板11的高度。如此设置,当电机转轴2转动时,第
二风叶片72随动产生风量,第二风叶片72产生的风量一部分吹在壳体1上进行散热。还可以沿着第二散热孔 13吹进电机内部,对内部进行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二散热孔13 吹进去的风主要吹在冷却水管6上,可以对换热后的冷却水管6进行一定的降温,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冷却水管6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导风板11的设置,第二散热孔13的高度高于导风板11的高度,使得第二散热组件7、第三散热组件8产生的风量与转子3上的风叶片31产生的风量不会产生对对流,确保散热效果,提升散热效率。
3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定子铁芯5轴向,冷却水管6与定子铁芯5之间具有间隔s,壳体1的外壁上与间隔s对应处设有第一散热孔12。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散热组件2、第三散热组件3 吹进电机内部的风可以将部分热量从第一散热孔12处带走,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