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抑制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6887发布日期:2021-12-18 00:5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浪涌抑制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浪涌抑制滤波器。


背景技术:

2.emc滤波器,又名"电磁兼容滤波器",主要用于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来抑制和消除工业自动化系统现场的强电磁干扰,勘正现场仪器仪表,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目前已有的emc滤波器只对传导、辐射的电磁干扰有抑制效果,没有瞬间浪涌的抑制。例如当施加2000v的瞬时高压时,由滤波器的输出侧输出的电压将会增加1.5倍左右,达到3500v到4000v,而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气元件的耐电压试验的电压是2500v左右,这个高电压将会破坏后续的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浪涌抑制滤波器,其能够抑制瞬间浪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浪涌抑制滤波器,包括pcb板、设置在pcb板上的安规电容cx1、安规电容cx2、安规电容cx3、安规电容cx4、安规电容cx5、安规电容cx6、安规电容cy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压敏电阻z1、压敏电阻z2、压敏电阻z3、共模电感和气体放电管z4;
6.所述接线柱l1与共模电感的1号输入端口通过1号主路导线连接;
7.所述接线柱l2与共模电感的2号输入端口通过2号主路导线连接;
8.所述接线柱l3与共模电感的3号输入端口通过3号主路导线连接;
9.所述接线柱l1’与共模电感的1’号输入端口通过1’号主路导线连接;
10.所述接线柱l2’与共模电感的2’号输入端口通过2’号主路导线连接;
11.所述接线柱l3’与共模电感的3’号输入端口通过3’号主路导线连接;
12.还包括1号抑差导线、2号抑差导线、3号抑差导线、1'号抑差导线、2'号抑差导线和3'号抑差导线;
13.1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2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和3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连接,1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2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所述安规电容cx1设置在1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2设置在2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3设置在3号抑差导线上;
14.1'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2'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和3'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连接,1'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2'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号抑差导线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所述安规电容cx4设置在1’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5设置在2’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6设置在3’号抑差导线上;
15.还包括抑共导线,所述抑共导线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2'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抑共导线上设置有安规电容cy1;
16.还包括1号消荷导线、2号消荷导线、3号消荷导线和4号消荷导线;所述1号消荷导线的第一端、2号消荷导线的第一端、3号消荷导线和4号消荷导线的第二端均与2'号抑差导线的第一端连接;
17.所述1号消荷导线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所述2号消荷导线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所述3号消荷导线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所述4号消荷导线的第一端接地;
18.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分别设置在1号消荷导线、2号消荷导线、3号消荷导线和4号消荷导线上;
19.还包括1号吸电导线、2号吸电导线和3号吸电导线,所述1号吸电导线的第一端、2号吸电导线的第一端和3号吸电导线的第一端连接;
20.所述1号吸电导线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所述2号吸电导线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所述3号吸电导线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
21.所述压敏电阻z1、压敏电阻z2和压敏电阻z3分别设置在1号吸电导线、2号吸电导线和3号吸电导线上;
22.还包括限压导线,所述限压导线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限压导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2号吸电导线的第一端;所述限压导线上设置有气体放电管z4。
23.上述浪涌抑制滤波器,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均是高压玻璃釉电阻。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5.1、本实用新型针对雷击浪涌脉冲的频谱分布特性而设计,含共模及差模浪涌冲击抑制电路,能实现对浪涌尖锋干扰的有效抑制。
26.2、本实用新型一级共模滤波电路、一级差模滤波电路,良好的共模、差模电磁干扰抑制特性。
27.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单一浪涌抑制器对高频浪涌抑制性能欠佳的缺陷,进一步降低残压值,实现对浪涌侵入波的理想抑制。
2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00—pcb板;
ꢀꢀꢀꢀꢀꢀꢀꢀꢀꢀ
200—共模电感;
ꢀꢀꢀꢀꢀꢀꢀ
301—1号主路导线;
34.302—2号主路导线;
ꢀꢀꢀꢀ
303—3号主路导线;
ꢀꢀꢀꢀ
304—1’号主路导线;
35.305—2’号主路导线;
ꢀꢀ
306—3’号主路导线;
ꢀꢀ
401—1号抑差导线;
36.402—2号抑差导线;
ꢀꢀꢀꢀ
403—3号抑差导线;
ꢀꢀꢀꢀ
404—1'号抑差导线;
37.405—2'号抑差导线;
ꢀꢀꢀ
406—3'号抑差导线;
ꢀꢀꢀ
500—抑共导线;
38.601—1号消荷导线;
ꢀꢀꢀꢀ
602—2号消荷导线;
ꢀꢀꢀꢀ
603—3号消荷导线;
39.604—4号消荷导线;
ꢀꢀꢀꢀ
701—1号吸电导线;
ꢀꢀꢀꢀ
702—2号吸电导线;
40.703—3号吸电导线;
ꢀꢀꢀꢀ
800—限压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41.如图1—图3所示,一种浪涌抑制滤波器,包括pcb板100、设置在pcb板100上的安规电容cx1、安规电容cx2、安规电容cx3、安规电容cx4、安规电容cx5、安规电容cx6、安规电容cy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接线柱l1’、接线柱l2’、接线柱l3’、压敏电阻z1、压敏电阻z2、压敏电阻z3、共模电感200和气体放电管z4;
42.所述接线柱l1与共模电感200的1号输入端口通过1号主路导线301连接;
43.所述接线柱l2与共模电感200的2号输入端口通过2号主路导线302连接;
44.所述接线柱l3与共模电感200的3号输入端口通过3号主路导线303连接;
45.所述接线柱l1’与共模电感200的1’号输入端口通过1’号主路导线304连接;
46.所述接线柱l2’与共模电感200的2’号输入端口通过2’号主路导线305连接;
47.所述接线柱l3’与共模电感200的3’号输入端口通过3’号主路导线306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接线柱l1和接线柱l1’接在火线上,接线柱l3和接线柱l3’接在零线上。
49.还包括1号抑差导线401、2号抑差导线402、3号抑差导线403、1'号抑差导线404、2'号抑差导线405和3'号抑差导线406;
50.1号抑差导线401的第一端、2号抑差导线402的第一端和3号抑差导线403的第一端连接,1号抑差导线401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301,2号抑差导线402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02,3号抑差导线403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303,所述安规电容cx1设置在1号抑差导线401上,所述安规电容cx2设置在2号抑差导线402上,所述安规电容cx3设置在3号抑差导线403上;
51.1'号抑差导线404的第一端、2'号抑差导线405的第一端和3'号抑差导线406的第一端连接,1'号抑差导线404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304,2'号抑差导线405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05,3'号抑差导线406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306,所述安规电容cx4设置在1’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5设置在2’号抑差导线上,所述安规电容cx6设置在3’号抑差导线上;
52.需要说明的是,1号抑差导线401、2号抑差导线402、3号抑差导线403、1'号抑差导线404、2'号抑差导线405和3'号抑差导线406,以及安规电容cx1、安规电容cx2、安规电容cx3、安规电容cx4、安规电容cx5和安规电容cx6共同构成了抑制差模信号干扰的电路。
53.还包括抑共导线500,所述抑共导线500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2'号抑差导线40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抑共导线500上设置有安规电容cy1;
54.需要说明的是,安规电容cy1的设置,目的在于抑制共模信号干扰。
55.还包括1号消荷导线601、2号消荷导线602、3号消荷导线603和4号消荷导线604;所述1号消荷导线601的第一端、2号消荷导线602的第一端、3号消荷导线603和4号消荷导线604的第二端均与2'号抑差导线405的第一端连接;
56.所述1号消荷导线601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304,所述2号消荷导线602的第
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05,所述3号消荷导线603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306;所述4号消荷导线604的第一端接地;
57.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分别设置在1号消荷导线601、2号消荷导线602、3号消荷导线603和4号消荷导线604上;
5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均是高压玻璃釉电阻。设置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的目的是断电时消除电容器中的残留电荷。
59.还包括1号吸电导线701、2号吸电导线702和3号吸电导线703,所述1号吸电导线701的第一端、2号吸电导线702的第一端和3号吸电导线703的第一端连接;
60.所述1号吸电导线701的第二端连接1号主路导线301,所述2号吸电导线702的第二端连接2号主路导线302,所述3号吸电导线703的第二端连接3号主路导线303;
61.所述压敏电阻z1、压敏电阻z2和压敏电阻z3分别设置在1号吸电导线701、2号吸电导线702和3号吸电导线703上;
62.需要说明的是,压敏电阻z1、压敏电阻z2和压敏电阻z3的设置,目的是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
63.还包括限压导线800,所述限压导线800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限压导线8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2号吸电导线702的第一端;所述限压导线800上设置有气体放电管z4。气体放电管z4设置的目的是泄放雷电暂态过电流和起到限制过电压作用。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